将释此论五门分别。第一会初转法轮时。二学行次第。三教起因缘。四部执先后。五依文解释 一会初转法轮时者。于中有四。一定成道日。二定转法轮日。三述中间事别。四会说不同 一定成道日者。依长阿含经第四云。八日如来生。八日佛出家。八日成菩提。八日取灭度 次文云。二月如来生。二月佛出家。二月成菩提。二月取涅槃 又灌佛经云。佛告诸天人。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生。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出家。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成道。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而般涅槃。诸经八日皆同。说月有异。唯二.四别。不言余月 准上二说。说虽有异。成道月日即是同也。所以得知。略有二理。一以立正异故。婆罗门国以建子立正。此方先时以建寅立正。建子四月。即建寅二月。故存梵本者而言四月。依此方者。即云二月。根本一也 二准智论.及婆沙计。梵王请前五十七日。四月调根.兼观机等总有六月。即是二月八日成道。至八月八日转法轮定。如下引文。以此故知。二月八日成道为定。去八月八日有六月故。若是四月八日。即无六月。去转法轮四月。无文证故 又释律论云。佛与五比丘。四月十六日结前安居。安居去四月八日。唯有九日。即与法华.智论.毗婆沙等众多经论。日月相违。准此故知。二月八日成道为定 问若尔何故。菩萨处胎经。云二月八日成道。二月八日转法轮。二月八日降魔。二月八日般涅槃 答此有二释。一处胎经说。菩萨处胎亦转法轮。此为蜜众。非为显众也。成道之日即转法轮。义亦准此。今言为五比丘转法轮日诸说不同。非是蜜众 二诸经中错二月为四月者。由建正不同。已如前释。错八月为二月.四月者。以迦栗底迦是八月卯星之名。二月又是建卯地之月。星.地诠别。卯名同也。若知迦粟底迦是酉地之卯翻为八月。若谓迦栗.底迦是震地之卯。翻为二月.四月。由此转法轮等日。有二.四.八不同。般涅槃日。八.四.二月之异。详多教.理。度五比丘八月为定。会涅槃日如别章释 二定转法轮日者。诸经.论中皆云。波罗奈国鹿野苑中。为五比丘转四谛法轮。说中间事日数不同。然不指陈说法月日名者。不可凭唯。准有婆沙及释律论。分明指陈说法月日。应依此文。婆沙一百八十三云。佛于迦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度阿若憍陈那。迦栗底迦。当此方八月也。婆沙一百三十六云。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昼夜停至九日夜增一猎缚故。羯.迦虽异语是同也。故知。定是八月八日。又释律论云。佛与五比丘。四月十六日结前安居。一夏中不得圣果。过夏于八月八日。憍陈那忽然见法。此二论文极理分明余文既不分明不可依准。故知八月八日转法轮定。佛成道日虽有二说不同。或二月八日。或四月八日。无经论说二月.四月转法轮。故知非是三七日后。亦无文说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故知非是六七.八七.五十七日后转法轮也 三述中间事别者。经律论中。述从成道至转法轮中间时节。广略不同。前后有异。今且观机已前。依四分律叙。观机已后。依婆沙述。余文同异次便录附 四分律三十一云。初夜得宿命明。中夜得死生智证明。后夜获得漏尽明。得此三明。即往菩提树下。结跏趺坐。七日不动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其定起。受二贾客兄弟糗蜜。为授二归。云从此优婆塞最初也。四王奉钵用受糗蜜。第一七日也。因果经于观机后说受贾人糗蜜 四分云。食糗蜜已即于树下。结跏趺坐七日不动。游解脱三昧 过七日已从三昧起。去彼不远。有呵梨勒果树。即于彼树神奉世尊呵梨勒果。受已为授二归。第二七日也 食此果已如前入定。出定入郁鞞罗村乞食。受婆罗门食已为授二归。第三七日也 已上三七在菩提树下 食已更诣一离婆那树下。准前入定。从定出已入郁鞞罗村乞食。受婆罗门妇食。为授二归。云此优婆夷之初也 准此律文。人受三归得近事戒。神畜非也。第四七日也 食已还诣离婆那树下。准前入定。从定起已入郁鞞罗村。乞食。受婆罗门男.女食。为授三归。第五七日也。已上二七日在离婆那树下 食已诣文麟龙宫。到已同前入定。天雨七日。乃至龙王以身绕佛头荫佛上等第六七日也。因果经在观机后 已上六七受解脱三昧乐又四分云。从定起已诣阿输婆罗尼呴律树下。敷坐具结跏趺坐 五分律云。入三昧七日 又云。受酪如人食。食已入定
已上五分文 四分又云。作是思念言。我今已获此法甚深。难解难知。欲寂休息。微妙最上智者能知。乃至思惟已说二颂。说二颂已默然 已上思惟深法时。不言日数 法华云。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与律意同 准上。六七日受解脱乐。三七日思惟法。总九七日。前出定日即是后七日初。除重六日。余有五十七日。是梵王请前。与智论.及毗婆沙。日数同也。智论第八云。释迦牟尼佛得道后。五十七日宁不说法。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着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乐。是时梵天王等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佛。时默然受请。后到波罗奈林转正法轮 与律.法华意同也 四分又云。梵王请佛转法轮。佛许已梵王归宫 已上观机。律与婆沙等大意同也。中间少异略而不述 已上依婆沙一百八十二述.论云。菩萨。菩提树下。三十四心得阿耨菩提。以佛眼遍观一切世界。谁应最初闻我正法。我当为说。观已便知。唱连摩子应先闻我法。是时有天即白佛言。唱连摩子昨夜命终。有说七日 四分律云。郁头蓝子命过七日 又曰。尔时世尊。亦起智见知彼命终。便伤叹言。彼失大利。若彼闻我所说法者。当得正解。世尊复观除彼。谁应初闻我正法。我当为说。观已便知。頞迦罗摩子 四分云。阿蓝迦兰应先闻法。天复白佛。命终已经七日 有说昨日 四分律中亦云昨日 尔时世尊。亦起智见。知彼过。如前伤叹 问初得阿耨菩提。何故不为二人说法。而待命过不得闻法将非如来教化失时耶 又说。彼时二人善根未熟。未堪闻法。所以者何。佛成道已。彼初一人。若更经五十七日有余命者。应堪闻法。彼第二人。若更有五十一日有余命者。应堪闻法。由此非佛教化失时 准此论文。婆沙虽不广说梵王请前日数。而除佛成道日。至许请前五十七日与律.及智论等同也 又云。世尊或时留自寿行。如待苏拔达罗等。若然留他寿行。无有是处 准此论文。无留他寿行。世尊复观除彼二人。谁最初应闻我说法。我当为说。观已即知。憍陈那等五人应先闻法。即作是念。彼皆是我父母亲族。先来恭敬供养于我。今欲酬报为何所在。天即白言。今在波罗底斯国仙人鹿野苑。尔时世尊。亦起知见知在彼处。便舍菩提树下步涉而往。问佛具最胜神力何故步涉往耶。答敬重法故不以神足。又佛行时足常去地如四指量。一一足迹皆有喜旋吉祥可爱千辐轮相分明如画。身影所触乃至七日。能令有情至其处者诸根安快。渐次行至婆罗底斯。尔时。五人忽逢见佛。遂共立制。彼乔答摩。懈慢多求。狂乱失念。空无所获。而今复来欲相呼诱。我等宜各忽与言谈.恭敬.问讯。但敷一常座。其坐不。尔时世尊渐次近彼。威德所逼。令舍本期。不觉一时从座而起。趋走迎逆合掌归命。于中。或有改敷净座。或取佛衣。或取佛钵。或有恭水。或有洗足。俱白佛言。唯愿就座。佛便作念。如是痴人。自立制约须臾还破。时佛就座安祥而坐。威光奇特。如妙高山 乃至 世尊于是。渐渐诱化令其调伏。于日初分。为二人。说法。教诫。教授。令余三人入村乞食。彼所乞食充足六人。于日后分。为三人说法。教诫。教授。令余二人入村乞食。所乞饮食充足五人。世尊性离非时食故。如是教化经于三月。有说四月。令彼五人善根熟已。于迦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如来为彼转正法轮。时憍陈那最初见法 四会说不同者。问若佛成道后。经于六月转正法轮者。何故出曜.方等大庄严经云七七日因果.法华经云三七日。智度论五十七日佛不说法。方等大庄严经二七日观。二七日经行。因果经观树一七日。法华经观树行不言日也。四分律六七日。五分律八七日。毗婆沙四月。复有经说半年。十二由延经一年耶 答自古经律论师皆云见闻异也。意说。佛在世时随众生机威德不同。或见多日后转法轮。或见少日后转法轮 今详不尔释如来。八相成道示有父.母.妻.子.生日.出家.成道。为五比丘转法轮日。大小乘说理合皆同。如说经行.远近.观树等事。容有异也。佛神境力入定之相事难知故 问所以得知。答略有五例。一举时别故。二异本前后广略不同。三生等日月同故。四同本前后说有异故。五传者误故。由上五缘说有差别。根本事同 一举时别者。四分律六七日者受解脱乐时。法华经三七日者。思惟法时。出曜经.庄严经七七日。五分律八七日等。通思惟法时。智论五十七日者。梵王请前。婆沙四月者。调五比丘根时。有经半年者。以六月故。十二由经一岁者。以经一夏。律.及受岁经。以夏为岁故 二异本前后广略不同者。律前广后略。前别说受解脱乐思惟法时。后略不说四月调机。婆沙前略不说梵王请前。后即广说四月调机。以此二文互证。即知日数经于六月方始说法 三生等日月同者。以八相成道父.母.妻.子.生.及出家.成道等日说皆是同。如何为五比丘转法轮日有斯悬隔。故知。根本是同。传有广略及有误耳 四同本前后说有异故者。婆沙一百八十二云。佛于菩提树下三十四心得阿耨菩提。以佛眼遍观一切世界。谁应最初闻我正法。如前引文。准此。佛成道已即观根机。中间略其受解脱乐.及思惟法.梵王请等。岂即无耶。故知。诸本阙者亦是略也。若谓婆沙见闻不同。成道之后即观机根。因何婆沙次下文云。彼初一人。佛成道后。若更五十七日。有余命者应堪闻法 此即佛成道后。至观根时五十七日。与智论同。又智论第一云。尔时菩萨舍苦行处。到菩提树下。坐金刚座降魔众已。即得阿耨菩提。时梵天王等皆诣佛所。劝请世尊初转法轮 准此论文。即无食乳糜。即受解脱乐。思惟法时。佛成道后即梵王请。若独智论见闻异故即说无者。何故第八卷云释迦牟尼佛得道后。五十七日宁不说法。是时梵王等请。诸文阙略如第一卷略故。非见闻异也 五传译误者如宋本药师云善信菩萨二十四戒。唐.隋本菩萨四百戒。正法华六根各千二百功德。妙法华三根。千二百。三根八百等。自余不同不可和会。皆如此类。根本是一。传不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