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说
呼者因阳出。吸者随阴入。呼吸之间。肺经主之。喉咙以下言六脏为手足之阴。咽门以下言六腑为手足之阳。
盖诸脏属阴。为里。诸腑属阳。为表。以脏者藏也。藏诸神流通也。腑者府库。主出纳水谷糟粕转输之谓也。自喉咙以下六脏。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以肺属金。干为天。干金也。故天气之道。其中空长。可以通气息但喉咙与咽并行。其实两异。而人多惑之。盖喉咙为息道。咽中下水谷。其喉下接肺之气一云喉中三窍者。非果喉中具三窍。
则水谷与气各从一窍而俱下。肺中肺下无窍何由传送水谷入于下焦。黄帝书云。肺为诸脏之华盖。藏真高之气于肺经也。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世人不知保元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役冒非理。百病生焉病疡既成须寻所自若喉痹乳蛾缠喉风喉闭喉疮风毒热毒等症当刺者则刺不可乱医。宜吐者则吐不可妄治须识其标本辨其虚实而攻导之不失其法临症变通功效立见其患自安。至于虚损劳瘦咳伤咽痛者此乃真阴亏竭金木不能相生而龙雷之火奔腾上灼火炎则金伤金伤高源无以蒸吻布沤。而咳血声哑咽痛干紧之症作矣。吁如症至此不惟非法可治。且百无一生。可胜言哉。
喉科总论
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上。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长一尺六寸重六两。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之系。乃肺气之通道也。凡九节。长一尺六寸重十二两。故咽喉虽并行其实异用也然人之一身惟此最为关要,一气之流行通于六脏六腑呼吸之经若脏腑充实。肺胃和平则体安身泰一有风邪热毒蕴积于内传在经络。结于三焦气凝血滞。不得舒畅。故令咽喉诸症种种而发苟非见症随治则风痰愈盛热毒日深渐至喉间紧闭水泄不通几何而不殒命耶。大抵风之为患好攻上而致疾者。三十六症内关咽喉为第一。
诸风秘论
有人云。喉风无非热症便乱投凉剂或误用刀针夭枉人命者众矣。若识症真先治而后调理百发百中。有可吐者有可下者。有可发散者有可洗可漱者。苟若识症未真切勿孟浪如双鹅。单鹅。重舌。木舌。重。双缠喉单缠喉。爆骨搜牙诸症乃是恶症。善候则易治。双松子。单松子。双燕口。单燕口。鱼鳞。斗底。帝中。落架。鱼口。穿颔诸症。此是善候。恶疾则难治。合架。角架。粟房。瘰掩颈。双搭。颊单搭。颊双单燕口。内外搜牙。乘枕驴嘴。
悬鱼腮。咽疮。牙痈。叉喉。边头痛夺食。肥株子。诸风。此是善症善候。但要症候认真。随轻重治之不可误投凉药。若用针刀。俱要逐一对症先用药降定然后下药调理。如此等症。务须根据方进药。未可速于求安。则轻者一匕。
重者二匕。自能取效。即信心诸药。仍须仔细详察。不可轻忽。大凡用药。自内攻出为上策。取痰攻上为中策。沉为下策。热重者。令去内热。用药取病归上。拦定风热。使其攻上不下。诚为善治者。不如是。则病入胃鬲。因传于心肺中。辄变他症。是医之罪也。切宜留心详审。慎毋轻率焉。咽在后主食。喉在前主气。十二经中。惟足太阳主表别下项。余经皆内循咽喉。尽得以病之。而统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气属肺金。其变动为燥。燥则塞而闭。咽主地气属脾土。其变动为湿。湿则肿而胀。皆火郁上焦。致痰涎气血结聚于咽喉。肿达于外。麻痒且痛而紧。是为缠喉风。红肿于两旁兼闭塞。是为喉痹。
阴阳论
经云。痈从六腑生。疽从五脏出。皆阴阳相滞而成。气为阳。血为阴。血行脉中。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湿搏之则凝滞而行迟。为不及。火热抟之则沸腾而行速。为太过。气郁邪入血中。为阳滞于阴。血郁邪入气中。为阴滞于阳。致生诸症恶毒。然百病皆由此也。
凡头痛不止者。属外感。宜发散。乍痛乍止者。属内伤。当补虚。又有偏头痛者。(非边头风当审之)左属风与血虚。右属痰热与气虚。
辨面色论
色青者。病属肝。合散血。色黄者。病属脾滞。宜消食。色赤者。病属心。合散血清火。色白者。病属肺。宜顺气。色黑者。病属肾虚。当滋补。以上所论五色乃就诸风病症愈后而言。以识调理本经也。
坏症须知
喉内生风莫待迟。胸中气急主倾危。更加心胁如刀刺。妻子亲朋定别离。大小便中添秘结。病患魂魄去如飞。
此是医家真妙诀。预将生死报君知。
病患眼直口开时。气出无收手散垂。若见此形宜速退休贪名利自狐疑。
翻唇鱼口误针时。不日黄泉实可悲。此症亦名为恶症。卢医遇着也难医。
论证
凡属喉风之症。预先必作寒发热。甚则大便秘结。小便涩赤头痛烦渴。时医不识。妄以羌活药味投之。不知羌活乃散寒邪达肌发表之品。非喉科所宜用。故是书所定紫正地黄散。专治一切诸风。无不神效。诚妙秘也。
附纂咽喉不治症
一凡虚阳上攻者。四肢厥冷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济。腰冷不知痛痒。口中痰多唇黑者不治。
一凡手足冷者声音不响喉中肿烂干痛无痰涎者。不治。
一凡妇人产前。咽喉肿痛。及心头疼而脉浮者。不治。
一面赤而目睛上视者不治。
一面色青白。眼目无神。咽痛音哑。唇白鼻扇者。不治。
一面黑头自汗而鼻塞者。不治。
一心胸紧满吐痰不出者。勿治。
一气喘促。四肢厥冷。勿治。
一心中忙忡。胸前红甚。舌卷。面赤浮肿。目斜视者。不治。
一朝热往来时节谵语。不治。
一胸满胀急。不治。
以上皆属咽喉中险症。凡患喉风。遇有现此等症者。宜详察早回。以免后咎。医者慎诸。
喉风三十六症
斗底风
欲识人间斗底风。十分红肿在心胸。更加痰壅咽喉内。针药无功命必终。
此症初起吞咽不下但胸前红肿渐至结喉。一时难安。初起能咽水者。可治。先用角药加摩风膏少许。冷井水调噙。取痰次开风路针。(所谓开风路针者盖喉风都是风邪按穴针刺开其风壅之路使之外出也)三吹冰硼散。四用紫地汤如病势紧急汤水不能下。遍身作痛。气喘眠卧不得。循屋下行。胸前赤肿。凡吐痰涎后仍不退者。百无一治。
每初起胸前便现青筋须用破皮针。(即铍针也)针青筋边。立效。
枢扶氏曰。是症宜用雄黄解毒丸。服之。吹赤麟散。
叉喉风
叉喉之症最为殃迟了三时命不长。病者能根据方法治。管教依旧进茶汤。
男子妇人喉内生此疾者。极为急症。先咽喉作紧。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叉住。甚则头面浮大其患最速。宜急治之。若一二日不知治者多致殒命先用冰硼散开窍。次用风路针三用摩风膏少许和角药调噙。取喉内痰涎并用角药敷颈外浮肿处。服紫正散加开关散如病势已极。不能开关者。不治。
按此症既速凡初起当用赤麟散吹之。其效更捷。
咽疮风
咽喉此症不为良黄烂成疮作祸殃。根据法频施无效处。必然长梦入黄粱。
初起生咽喉间。或红黄色如粟形者日久满喉成疮。及满口生者。渐变紫黑不能吞咽。先用角药次开风路针。服紫地散以冰硼散吹之。即效惟风热实症可治。若内伤咳嗽吐血后而发此症者。切不可用此等药致枉人命也。
枢扶氏曰。按咽疮一症虽曰真阴亏竭相火熏灼上升咽喉发为咽疮。最为虚损恶症。然其间虚实阴阳。亦当分别治之凡属实症。由于风热者。必须发热恶寒。疮色红黄。右脉浮数有力因病患平昔过食煎炙蕴积于胸膈。今又新受风邪。感触而发。治宜以喉科诸药投之。自然获效。若虚症。形色白而干燥不润内热口渴饮食微少疼。惟咽津液其痛更甚。此由真阴已亏。虚损所致。然内伤有二种。一属气亏为阳虚。一属血亏为阴虚。阳虚者。两寸浮数遇劳益甚而行。动则气喘此脾肺气虚穷及肾水。须培补中土。庶无差误今时医不识。以清凉利痰之剂治之。遂致喉间变生咽疮。顿成不治之症。若阴虚者。两尺洪数。重按无力现于外者。内热咳嗽吐痰衄血。或饮食日减。此肝肾阴虚不能蓄养龙雷真火盖阴虚则火旺。火旺则水竭。水竭则肾元枯涸。肾元枯涸则相火奔腾而浮上斯喉痹咽疮。痰结烦燥声哑之症作矣俗曰火烧灶门是也。其时若以六味补水真水不能骤生。以生脉保肺而久炎之肺又非参麦能疗。以八味降火。而咽喉之地难受桂附之性。以滋肾丸互治水火。而水火不能既济。惟急用甘露饮治之。使水火各安其位。
得以浚其源而安其流。能导龙归海使五行自有相生之象然后再按脉察色。分别治之。或八味六味或归脾养荣诸方佐之。自然获奏神效称为灵丹。然患者亦当早治勿待病入膏肓。虽有神丹。亦无济也。
鱼鳞风
喉间忽尔患鱼鳞。多少医家不识真。此症若求痊愈易。只须针药贵于频。
此症生在帝中之下与松子风相似但微肿处起白点。日久白点变成鳞。其鳞向下者是用冰硼散。赤麟散开风路针服紫地汤以角药加摩风膏调噙。不可用刀。此症极险难治。治与双松子同。初起未成鳞易治。若已成鳞。则饮食到喉俱作呕恶。乃属不治。或内伤咳嗽而发斯症者。万无一治。如大便秘结不通。汤中须加犀角木通元明粉。以角药冰硼散赤麟散。相间吹噙勿断。用鹅毛多挑角药入帝中旁含少顷再绞取痰涎吐出。自然获效。
双松子风
松子风生喉靥中。逐时胀大起鳞红。莫言此症多遭险。随即疗施亦见功。
此症生靠帝中下边初起两边红紫如粟形大。逐时胀肿。起鳞向上者是。渐长如绿豆大。似松子一样。甚至黄皮裹住及有莲子大者。斯难治矣。先开风路针。服紫地汤。加银锁匙开关散用角药加摩风膏调噙吹冰硼散。治与鱼鳞风同。二三日若转红为黄。就怕起鳞须以角药频噙勿离。根据法治之。亦不可用刀此症与鱼鳞风皆属险症勿得轻视也。
单松子风
单名松子一边生左属心兮右肺金针药交施根据法治自然奇效立消平。
此症生在帝中下一边肿者是或生左或生右。亦不可用刀治法。与双松子同。惟生左者。汤中倍加丹皮赤芍。右者倍用桔梗连翘。
帝中风
时人忽患帝中风角药频噙自见功。若遇庸工无识辈。针刀误用命随终。
初起红肿作痛。生痰不能饮食日久渐长大出来。甚有长出寸许。拦腰烂去半截或帝中全行烂去者。虽一时难治。
仍为无害只根据法治之。亦见奇效。若初起先以角药取痰开风路针吹冰硼散。服紫地汤不可用刀。如日久帝中黑烂者。
回生丹不宜用。当以真功丹去牙硝吹之。或口疳散。圣功丹皆可互用。至于水剂。又当以紫地加减出入投治。不可执拘呆方也。
双鹅风
乳鹅红肿在喉间。病者求痊亦不难。角药频施兼服剂。自然取效莫愁烦。
凡咽间红肿似疖毒两枚。而生在两边者。是为双鹅。切勿误用刀。先以摩风膏少许入角药井水调噙。又以鹅翎挑入喉间疖毒上令病患闭目噙良久。俟满口痰来吐出。再吹赤麟散服紫地汤。自然立效。如日久疖毒未平。仍似莲子样。须用消芦散加巴豆七个去壳熏患处。如熏破后只可用吕雪丹。
枢扶氏曰。喉间诸症惟患双单鹅甚多。症候虽轻易治。却难速于平消。迩来庸医不识。欲求速效。每妄用针刀。
反致枉人命者。亦复不少。今附参而订之。俾后世治者。庶不致有误苍生耳。盖此症由肺经积热。受风邪凝结感时而发。致生咽喉之旁。状如蚕蛾。亦有形若枣栗者。红肿疼痛。不能吞咽。然形有双有单。双者轻。单者重。凡初起先用三棱针刺少商少冲留三呼吸入一分。吹赤麟散。以角药调噙。仍服前药缓缓取效。凡针法以男左女右。若要速效。以捷妙丹吹入鼻中即消。然初起神效若日久者。不外消芦散。
单鹅风
左畔虚阳热上攻。乳蛾单重喉旁风。关前易治疗须急。关后生兮施不同。
此症生在帝中之旁。如莲子样。左属心。右属肺。治法与双蛾同。亦不可用刀。
枢扶氏曰。此症有部位之分。有虚实风热气郁之别。凡生于帝中两边者是。双单蛾属关前实症。为易治。若起于咽喉内者。名喉瘤。属关后气郁虚症。却难治。时医不识。概以鹅症治之。安能获效。然喉瘤。由肝肺二经郁热。
更兼多语损气性躁而成。形如圆眼。红丝相裹。或双或单。生于喉内之旁。亦有顶大蒂小者。初起喉间微痛。不恶寒发热。日久形色带白而微硬。不犯不痛。或因醇酒炙爆。或因怒气喊叫。犯之则痛切。忌用针刀。吹以消瘤碧玉散。宜服加味逍遥散。益气清金汤。或用夏枯草同郁金煎汤代茶服之。日久自然消退。若体虚。因忧郁不舒而发是疾者。宜用归脾汤。加柴胡丹皮山栀。至于出入加减之法。又当神而明之可也。
双燕口风
燕口生在帝中旁欲尝饮食不能飧。针刀善施无差误。功效旋收亦不难。
此症生在帝中两边靠于上左右俱有。皆红肿不能吞咽。甚至肿出舌上来连舌亦痛。用刀之法。宜靠肿处将刀轻轻刺破。切不可深。若上中间及燕口形上。切勿将刀误用。先以角药取痰次开风路针。吹回生丹。服紫地汤。
枢扶氏曰。此症初起只须吹赤麟散。胜用角药针刀多多矣。内仍服紫地汤加开关散。火甚。量加石膏。此余屡经收效者也。
单燕口风
单名燕口一边生。治法同前不用更。慎使针刀毋误及。赤麟吹上立奇功。
是症。或生左。或生右。亦有肿上舌来不能饮食者。甚则将帝中挤往一边了。治法与双燕口同。
重风
口内生来上浮。心脾有热积成愁。倘然七窍流脓血。纵遇卢医未必瘳。
此症生在上靠帝中之上位。红肿不能吞咽。症虽重却可治。以角药调噙。内消为贵。如不得消。直肿到牙床边者可用破皮刀轻切出血。若上中间乃七孔相连之处。万勿误用刀。宜吹冰硼散。服紫地汤。开风路针。如口耳鼻中有一处出脓血者。即是病延日久。热毒蕴蓄。以致腐穿七窍。此诚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