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原来宜坐向。理从四季顺自然。东南西北四维向。迎以生气本乎天。
四季人神所在禁忌针灸歌
四季人神所在处。禁针忌灸莫妄施。春在左胁秋在右。冬在腰间夏在脐。
四季人神所在之处。谓人之神气初动之处。同乎天地之流行也。禁针灸者。恐伤生气也。凡人神常在心。至春在左胁者。肝主升也。秋在右者。肺主降也。冬在腰者。肾主藏也。夏在脐者。脾主化也。
逐日人神所在禁忌针灸歌
一日足大(足之大指)二外踝。三日股内四在腰。五口六手七内踝。八腕九尻十背腰。十一鼻柱二发际。三牙四胃五遍身。六胸七气(气冲也)八股内。九足二十内踝寻。二十一手小(手之小指)二外踝。三日肝足四手明。
(手阳明)五足(足阳明)六胸七在膝。八阴(男女前阴中也)九胫晦趺停。(足之十指岐骨也)
十干人神所在禁忌针灸歌
甲不治头乙喉头。丙肩丁心戊腹中。己脾庚腰辛膝位壬肾癸足忌灸针。
十二支人神所在禁忌针灸
子日(在目)丑日(在耳)寅日(在胸又云面口)卯日(在鼻及脾)辰日(在腰)巳日(在手又云头口)午日(在心腹)未日(在足)申日(在头并肩腰)酉日(在背及腰)戌日(在喉咽头)亥日(在头并臂胫膝)
十二时人神所在禁忌针灸
子时(在踝)丑时(在头)寅时(在耳一云在目)卯时(在面耳)辰时(在口项)巳时(在乳一云在肩)午时(在胸胁)未时(在腹)申时(在心)酉时(在膝背脾)戌时(在腰)亥时(在股)
禁针穴歌
(共三十一穴)禁针穴道要分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囟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
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及青灵。乳中上臂三阳络。二十三穴不可针。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阳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久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闷倒。三里急补人还平。
禁灸穴歌
(共四十七穴)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先哑门风府逆。晴明攒竹下迎香。天柱素上临泣。脑户耳目脉通禾颧丝竹空。头维下关人迎等。肩贞天牖心俞同。乳中脊中白环俞。鸠尾渊腋如周荣。腹哀少商并鱼际。经渠天府及中冲。阳池阳关地五会。漏谷阴陵条口逢。殷门中脉承扶忌。伏兔髀关连委中。阴市下行寻犊鼻。诸穴休将艾火攻。
针灸诸则
一凡诸病之作。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宜用针刺者。以针法开导之。当用灸者。以灸法温暖之。凡治毕。须好持护。忌生冷醋滑等物。若不知慎。必反生他疾。
一凡针刺大法多宜在午时之后。不宜在午时之前。
一凡灸法。须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一凡微数之脉。及新得汗后者。并忌灸。
一凡用火补者。勿吹其火。必待其从容彻底自灭。灸毕。即可用膏贴之。以养火气。若欲报者。直待报毕。贴之可也。
一凡用火泻者。可吹其火。敷其艾宜于速迅。须待灸疮溃发。然后贴膏。此补泻之法也。
诸症针刺要穴
喉痹又喉缠喉斗底。
天突廉泉后顶风府风池合谷商阳中冲少泽少商然谷照海三阳交足三里双单乳蛾燕口。
后溪少冲少商合谷风池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搜牙悬。
颊车承浆合谷鱼际足三里枢扶氏曰。以上诸穴。皆急治喉风等症之要穴法也。其余诸穴。切勿妄行针灸。必须谨遵古法。庶不有误。慎之慎之。
制针法
制针须用马嚼环铁。以马属午午属火火克金取克制。能解铁毒之义也。故本草用马衔铁作医针为妙。若以真金制针。用之更佳。其炼之法。以马衔铁琢作二寸长。或三寸。不拘长短。要光圆尖者数针。三棱式者数针。以便分症从穴按用。不可过于尖锋恐易折针于肉内也。次以蟾酥涂针尖上入火中微。不可令红。取起复照前涂酥三次。乘热插入腊肉皮之里肉之外。将后药用水三碗煎沸次。入针肉在内。煮至水干。倾于清水中。待冷将针取出。
于黄土中插百余下。以去火毒再用。细石打磨净及端直。仍用松子油涂之。当常近人气为妙。
煮针药方
麝香(五分)胆矾(一钱)朱砂(三钱)没药(三钱)郁金(三钱)川芎(三钱)归尾(三钱)磁石(一两)石斛(二分)皂角(二钱)穿山甲(三钱)甘草节(五钱)沉香末(五钱)北细辛(三钱)以上诸药。能引气味入针内。
任脉穴
任脉起于会阴。循腹上行会于咽喉。至承浆止。凡二十四穴。是科只用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四穴。(后载会阴一穴云凡喉风禁针故不列入总条)承浆(一名天池,一名悬浆)在颐前下唇棱下陷中。经云。足阳明任脉之会。刺二分。留五呼。灸三壮。主治口眼斜。口噤不开。暴喑不能言。偏风半身不遂。刺三分。徐徐引气而出。一云疗偏风口面肿。消渴饮水不休。口齿疳蚀生疮。灸之亦佳。日可七壮。至七七壮止。即血脉宣通。其风应时立愈。艾炷不必大。但令当脉即能愈疾。千金云。小儿唇紧。灸三壮。百症赋云。泻牙痛而即移。通元赋云。治头项强。
廉泉(一名本池一名舌水)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仰面取之。经云阴维任脉之会。按刺疟论所载云。舌下两脉者。廉泉也。气府论曰。足少阴舌下各一。卫气篇曰。足少阴之标。在背与舌下两脉。然则廉泉非一穴。
当是舌根下之左右泉脉而且为足少阴之会也。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主治咳嗽喘息。上气吐沫。舌纵舌下肿难言。舌根缩急不食涎退场门疮。
百证赋云。兼刺中冲穴。堪攻舌下肿痛。
天突(一名玉户)在结喉下三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刺五分。留三呼。灸二壮。低头取之。主治上气哮喘。咳嗽喉痹。五噎肺痈。吐咯脓血。咽肿暴喑。身寒热咽干。舌下急。不得下食等症。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刺三分,灸五壮。主治胸胁满。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喉痹咽肿。水饮不下。实症。
会阴(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任脉别络。侠督脉波脉之会。任督冲三脉所起任由此而行腹。
督由此而行背。冲由此而行少阴之分。宜灸不宜针。主治阴寒阴中诸病。凡喉风禁针。
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出腋下循臂内行人寸口。至鱼际。出大指之端。止于少商。凡十一穴。今录六穴。
中府(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去任脉中行华盖穴旁横开六寸。乳上三肋间陷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
手足太阴之会刺三分。留五呼。灸三壮。主治肺急胸满。涕浊喉痹。气逆善噎。食不下。肺风面肿。肺胆寒热。此穴主泻胸中之热。其治与缺盆风府多同。
云门在中府上直行一寸六分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刺三分。灸五壮。甲乙经云。刺太深令人逆息。千金云。灸五十壮。主治咽痛喉闭。瘿气伤寒四肢热不已。咳逆短气上冲心胸等症。
天府在臂内廉腋下三寸动脉陷中。用鼻尖点墨到处是穴。刺三分。留三呼。禁灸。灸之令人气逆。主治暴痹内逆肝肺相抟。血溢口鼻。飞尸鬼注。百证赋云。兼合谷可追鼻中衄血。
尺泽在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纹筋骨罅中。动脉是也。
手太阴所入为合。肺实泻之。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甄权云。臂屈伸横纹之间。筋骨罅中。不宜灸。主治呕吐上气。喉痹腹痛。心烦舌干。及小儿慢惊风。可灸一壮。千金翼云。邪病四肢重痛。诸杂症候。尺泽主之。一名鬼堂。又云。五般肘痛寻尺泽。
鱼际在手大脂本节后内侧陷中。散脉中。白肉际。
手太阴所溜为荣。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壮。主治咽喉干燥。乳痈舌上黄。身热恶寒酒病。百证赋云。兼腋门能治喉痛。一传齿痛不能食饮。左患灸左。右患灸右。男三灸。女四灸。
少商在手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白肉宛宛中。手太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五吸。宜用三棱针刺。微出血泄诸脏之热。不宜灸。主治项肿喉痹。烦心呕哕。雀目不明。唇干唾沫。饮食不下。手弯指痛。小儿乳蛾。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国中风暴卒。昏沉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水粒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冲。中冲。关冲。少泽。商阳。使血气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也。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
心包络经。起自天池。循胸中出胁下。入肘内曲泽下臂行循中指出其端。终于中冲。凡九穴。今录四穴。
天池(一名天会)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着胁直腋撅肋间气府。论注曰。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手厥阴足少阳之会。刺三分。灸三壮。主治胸胁烦满。头痛寒热疟。千金云。治颈漏瘰。灸百壮。
天泉(一名天)在曲腋下。去肩臂二寸。举臂取之。刺六分。灸三壮。一曰刺二分。主治恶风寒胸胁痛。
曲泽在肘内廉横交陷中。筋内侧动脉。屈肘得之。
手厥阴所入为合。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主治咽喉疼痛。身热烦渴。臂肘摇动掣痛不可伸。
中冲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陷中。手厥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一壮。主治热病汗不出。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舌强痛。神农经云。治小儿夜啼多哭。灸一壮。炷如小麦。百证赋云。兼廉泉堪攻舌下肿痛。一云主治神气不足。失志。灸三壮。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中风痰涎壅盛。牙关紧闭。及喉痛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少商。少冲。并此穴。使血气流通。乃起死回生之妙诀。
手少阴心经穴
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终于少冲。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其直者。
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内后廉。行手太阴肺。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凡九穴。今取二穴。
少冲(一名经始)在手小指内侧端。去爪角如韭叶。手少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壮。主治热病烦满。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呕吐血沫。口热咽酸。乍寒乍热。臂内后廉痛。手弯不伸。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中风跌倒。卒暴昏沉。双单蛾痹。喉紧不开。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商诸穴。使血气流通。乃救急之要法也。
通里在腕侧后一寸陷中。手少阴络。别走手太阳经。刺三分。灸三壮。主治热病头痛目眩。喉痹苦呕。肘臂肿痛。神农经云。治目眩头疼。可灸七壮。马丹阳云。治欲言声不出实则四支重。头腮面颊红。喉闭气难通。不能饮食。以三棱针微刺出血。不宜灸。
足阳明胃经穴
足阳明胃经之脉。起于鼻之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侠口环出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大指间出其端。凡四十五穴。
今取八穴。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开四寸五分。足少阳阳明之会。刺三分。没皮向下。禁灸。主治头风疼痛如破目疼泪出不明。玉龙赋云。兼攒竹能治目痛头痛。
颊车(一名曲一名曲牙)在耳下曲颊端。近前陷中。侧卧开口取之。刺三分。灸三壮。一曰灸七壮。至七七壮。炷如小麦。主治中风牙关不开。失音不语。口眼歪斜。颊肿齿痛。不能嚼物。颈强不得回顾。凡口眼斜者。
则左泻右补。斜则左泻右补。灵光赋云。针齿痛。
地仓(一名会准)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微有动脉。若久患风。其脉亦有不动者。手阳明足阳明任脉阳跷之会。刺三分。留五呼。灸七壮。病左治右。病右治左。若过大口反。却灸承浆即愈。主治偏风口眼歪斜。牙关不开。齿痛颊肿。灵光赋云。地仓能止口流涎。
缺盆(一名天盖)在肩上横骨陷中。为五脏六腑之通。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刺太深令人逆息。孕妇禁针。主治喉闭汗出瘰寒热。缺盆中肿外溃。伤寒胸中热不已。
阴市(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刺三分。留七呼。禁灸主治腰膝寒如注水。痿痹不仁。不得屈伸。寒疝小腹痛满少气。千金云。水肿腹大灸。随年壮。
犊鼻在膝膑下骨上。骨解大筋陷中。形如牛鼻。故名。一曰在膝头下。近外窟解中。刺六分。灸三壮。一曰刺三分。主治膝痛不仁。难跪起。香港脚。灵光赋云。善治风邪湿。
足三里(即下陵穴)在膝眼下三寸。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坐而竖膝低跗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正矣。足阳明所入为合。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千金云。灸二百壮。至五百壮止。一云。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秋月不宜出血。恐土虚也。主治胃寒心腹胀痛。逆气上攻。藏气虚惫。胃气不足。恶闻食臭。腹痛肠鸣。食不化。大便不通。小肠气。华陀云。疗五劳七伤。羸瘦虚乏瘀血乳痈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已外。
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使眼无光盖以三里能下气也。千金云。凡邪病大呼骂走。三里主之。名鬼邪。太乙歌云。
兼束骨刺。治项强肿痛。体重腰瘫。又云合太冲中封。治行步艰难。百证赋云。兼阴交。治中邪霍乱。天星秘诀云。
兼二间。治牙疼头痛。并喉痹小便不利等症。
厉兑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按本轮篇曰。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经脉经筋等篇。俱云中指缪刺篇曰。邪客于足阳明之络。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各一。据此诸篇之说。可见中指次指之间。皆阳明脉所发也。足阳明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壮。主治面肿喉痹。齿龋恶风。百证赋云。与隐白相偕。治梦魇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