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2700000013

第13章

经。断三界色烦恼缚

释曰。第二明除障也。然此除障。诸教不同。就实正理。如成唯识第十卷说。谓一切障。二障所摄。烦恼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修所断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顿断。彼障现起。地前渐伏。初地已上能顿尽。令永不行。如阿罗汉。由故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为失。八地已上。毕竟不行。所知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修所断种。于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方永断尽。彼障现起。地前渐伏。乃至十地。方永断尽。八地已上。六识俱者。不复现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能违彼故。第七俱者。犹可现行。法空智果起位方伏。前五转识。设未转依。无漏伏故。障不现起。虽于修道十地位中。皆不断灭烦恼障种。而彼粗重。熏渐断灭。由斯故说。二障粗重。一一皆有三住断义。虽诸住中皆断粗重。而三位显。是故偏说。然此经文。且依此品。地前伏忍。而伏非断。信忍三地。说断三界色烦恼缚。顺忍三地。能断三界心等烦恼。无生忍地。亦释三界心色等习。至寂灭忍。佛菩萨断三界心习。即此下文受持品说。初地断贪。二地断嗔。三地断痴。四地断见。五地断疑。六地断三界集因集果。七地断三界习因业果。八地观心心寂灭。九地灭心心相。十地证一切法解脱。住金刚台者。为显诸地胜劣差别。就障粗重。说贪嗔等。非就实义。所以者何。就实正理。如前所说。烦恼障中。见所断种。见位永断。修所断种。要至金刚一刹那中。方能顿断。若所知障。地地别断。故知烦恼障中。位位断者。就粗重说。然此所说色心烦恼。自有两释。一云从境得名。若缘色者。名色烦恼。若缘心者。名心烦恼。或可从喻得名。色心相望。色粗心细。是故粗惑。名色烦恼。其细惑者。名心烦恼。色心习者。就习气中。若粗习气。但言色心烦恼。若微细者。名色心习。问习气以何为体。解云。旧相传说。二障种子若粗易断。名为正使。细而难断。名为习气。慈恩三藏。依瑜伽等说。习气无堪任性。亦名粗重。谓由二障种子力故。所引有漏五蕴上有无堪任性。与所依蕴。非一非异。无别体性。故言非异。断不断别。故言非一。然此粗重。无体性故。不能别得择灭法无为。而断位者。且加烦恼障中。见所断种。唯有一品。所引习气。有无量品。若依二乘。从七方便。渐断习气。乃至罗汉。入无余依随所依舍。若回心者。至菩萨见道无间道时。断见所断种。所引习气。解脱道时。方能断尽修所断种。乃至菩萨金刚心时。方能断尽所引习气。至妙觉位。解脱道中。方能断尽。若广分别。如成唯识记。问若尔如何此经等云。于诸地中。断贪嗔等。又菩萨地。说二障种。有三位断。如何会释。解云。如上所引。成唯识论第十卷说。由此道理。本业璎珞上卷所说。三贤菩萨。伏三界烦恼粗业道。粗相续果。亦不起粗。是见道。喜忍伏三道业道。离忍伏人中业道。明忍伏六天业道。焰忍伏诸见业道。胜忍伏疑见业道。光忍伏心因业道。无生忍伏果业道。不动忍伏色因业道。光忍伏心因业道。寂灭忍伏心色二习业道。无垢忍伏习果道。习前已断。而果不败亡。是故佛子三贤。名为伏断。喜忍已上。亦伏亦断一切烦恼。觉忍现时。法界中一切无明。顿断无余。亦显诸位胜劣异故。拟宜而说。非实正理。设有余教异此说。亦应准此。若广分别。具如别章

经。能化(至)无量功德

释曰。第三摄化分齐。谓初地百佛国。二地千佛国。三地万佛国。所现化身。三地差别。准上应知。又现神通。无量功德差别。谓初地神通。动百佛国。二地千佛国。三地万佛国土也

经。常以十五心为首

释曰。第四明发行种子。文别有三。初总标。以十五心为首。次列十五心。后总结。此即总标。十五心为发行本种

经。四摄法(至)三解脱门

释曰。第二列十五心。谓四摄等四门功德。便成十五心功德也。言弘愿。如璎珞经说。愿一切众生。度苦断集。证灭修道。名四弘愿。具说如彼

经。是菩萨从善地(或有本云。从善觉地至)根本种子

释曰。第三总结。应知

经。又顺忍菩萨(至)现法

释曰。第三顺忍。文别有三。初标名配位。次明除障。后显摄化分齐。此即初也。顺无生忍观。名为顺忍。言见胜现法者配位。见谓炎慧。即第四地。得道品见。故名为见。胜即难胜。是第五地。难有二义。一劝难化众生。心无垢难。二所化不从。心无垢难。能退二难。于难得胜。名难胜地。言现法者。即是第六现前地十二缘观。恒现在前。名现前地

经。能断(至)烦恼缚

释曰。第二明其除障。谓此位中。断缘心烦恼系缚。名心烦恼缚。或望前位色烦恼粗显。此位中心烦恼细。故喻于心。所言等者。等心所也

经。故现一身(至)化众生

释曰。第三摄化分齐。谓现一实身。于十方佛国中。现无量通化众生。或可于十方国。各现一化身化众生。故言一身。问何故信忍现百身等。此顺忍中。但言一身。解云。信忍明其化身。故说多身。此说实身。故说一也。问菩萨身。一时到十方不。答有两说。一云能到。不思议故。一云不到。实身不可在多处故。虽有两释。且依后说

经。又无生忍(至)观慧

释曰。第四明无生忍。文别有三。初标名配位。次明除障。后明摄化分齐。言无生忍者。诸说不同。有说名遍计所执。名为无生。无自体故。或说遍计所执。及圆成实。皆名无生。如解深密瑜伽论。或说三性皆名无生。谓本性无生。自然无生。惑苦无生。如成唯识等言。所谓远不动慧者。配位。七地名远行。至功用心最后边故。八地名不动相用烦恼不能动故。九地名观慧。四无碍解。化有情故

经。亦断三界心色等习烦恼

释曰。第二明除障也。谓于前位。已断色心烦恼。今此位中所断微细。名心色等习

经。现不可说(至)神通

释曰。第三摄化分齐。如经可知

经。复次寂灭忍

释曰。第五辨寂灭忍。文别有四。一标名配位。二辨其除障。三约谛辨异。四无缘下。所化分齐。前中有三。初标名。次赞用。后配位。此即标名。若依本记。寂是定。灭是慧。依定发慧。灭诸漏故。名寂灭忍。一云。离诸法相。究竟真如。名为寂灭。缘彼境智。名寂灭忍

经。佛与菩萨(至)入金刚三昧

释曰。第二赞用。言金刚者。自有二义。一能断智。名为金刚。能断一切诸烦恼故。今此经。依此而说。二所断惑。名为金刚。性强难断。似金刚故。故新翻般若。名为能断金刚。惑可金刚。亦属能断。由此义故。佛与菩萨。同用此忍

经。下忍行中行(至)萨般若

释曰。第三配位。萨婆若。此云一切智

经。共观第一义谛

释曰。第二辨其除障。文别有三。初明观境。次辨除障。后显二道差别之相。此即初也。谓佛菩萨。同观真如第一义谛。问此位同观。有胜劣不。若有胜劣。本业经中。何名等觉。若无胜劣。如何瑜伽。八复次释胜劣差别。答云。诸说不同。一云。缘真即无胜劣。若缘俗境。胜劣不同。故经与论。互不相违。一云。据实胜劣不同。故涅槃云。十地菩萨。闻见佛性。于如来地。眼见佛性。具说如。彼又瑜伽论十四五曰。所见月光喻二位。故知二位定有胜劣。而言等者。等断一障。故说为等。慈恩三藏。意从后释

经。断三界心习

释曰。第二正辨除障。于前位中。已断色心二种粗习。今此位中。亦断色心二种细习。为显所断最微细故。但名心习

经。无明尽相(至)为萨婆若

释曰。第三正辨二道差别相。然释此文。诸说不同。一云。无明尽相为金刚尽相者。显无间道相。据实一切烦恼皆尽。就根本说。是故但言无明尽相。即用此相。为金刚尽相。解脱道中。已过无明尽相。故言无相为萨婆若。若依本记。无明尽相为金刚者。显无间道相。谓于此位。有涉相尽。就根本说。故言无明尽相为金刚尽相。无相为萨婆若者。显解脱道。言尽相等者。无间道时。惑相虽尽。犹有境智异相。故不言无相。于此位中。尽无明相。亦无境智异相。故尽相无相为萨婆若。虽有两释。且依后释

经。超度世谛(至)等法性

释曰。第三约谛辨异。三贤多住世谛。十地多住真谛。度三贤故。超世谛。度十地故。超第一义谛。超世谛故非有。超第一义谛故非无。故为第十一地。萨云若觉。自有两说。一云。萨婆若名一切智。萨云若名一切种智。若依本记。皆翻一切智。言湛然清净。常住不变。同真际。等法性者。重释萨云若。常住之相。诸说不同。一云。即准此文。如来常住无生无灭。一云。为相续常。故说常住。具如三身章

经。无缘大悲来化三界

释曰。第四摄化分齐。文别有二。初标宗略释。后依宗广释。此即初也。谓一切有情。能化所化。皆不离三界。大悲是能化之具。众生是所化之境。萨婆若是能化之体。大悲有三。一众生缘。二法缘。三无缘。初通外道。次通二乘。后唯佛及菩萨。若广分别。如智度论二十三。及佛地论第五等。今佛世尊。以大悲力。化一切众生。乘一切智。来化三界

经。善男子(至)亦不出三界

释曰。自下第二依宗广释。文别有三。初申正理。次三界外下。破异师说。后大王我言下。引古证今。此即初也。若依本记。此有四义。一烦恼用。由惑发业。生三界报故。二生死果。谓所感果。体属三界。二十二根中。三无漏根虽非三界。依三界身。故言不出。三智慧体。谓佛三身所有智慧。名智慧体化三界处。故言不出四智慧用。反显界内有所化生。意明佛智化三界用。虽名相中有此四义。皆是虚妄。若出三界系缚。即见第一义。如理不复见有能化所化也。今解此文。有其三义。初烦恼及果。体属三界。在三界处。故言不出。次辨二十二根。谓三无漏根。在三界处。眼等五根。及五受根。男女意命。体属三界。信等五根。有属有在。后佛三身。虽非三界。亦在三界。故言不出。或可三无漏根。亦后三界九根中起。故说在界

经。三界外(至)非七佛之所说

释曰。第二破异师说。文有两节。初牒彼外计。后指同外道。谓外疑云。岂不二乘圣者出三界外。若言三界外无众生。佛二乘教。何所化耶。由斯计云。三界外所化众生。是故世尊破云。三界外有一众生界者。吠世史迦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说。言大有者。彼说六句义。一实。二德。三业。四大有。五同异。六和合句义。彼说大有。名大有经。问岂不三界外有变易生死。云何此经说三界外无众生耶。答真谛三藏自有两释。一恒解者。据实界外变易生。而此经中。未明此义。亦无有过。依佛教中。如声闻藏四阿笈摩。但说佛身是无常法。未明佛性常住身义。说佛无常。亦无过失。此亦如是。依佛教故。二依理释。随分别心。计有三界。及三界外有变易生。皆不称理。由此断所计。界外生死。据实还是不出三界。故大品云。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以不动故。唯此等经。无别有情出三界外。即依此意。释经可知。慈恩三藏。作如是释。变易生死。无别业果。即依三界所有业果。由边际定。转胜转妙。故名变易。三界门中。随本业果。即彼界摄。故此经云。出三界外。无别有情。而诸圣教。互不相违。若广分别。义如别章

经。大王我常语(至)觉萨云若性

释曰。第三引古证今。若依本记。断三界者。谓除六识。名为业谛。断烦恼者。阿陀那即第七识。说烦恼净果报尽者。除阿赖耶。是第八识。说为果净。如是三净。名之为佛。自性清净。名萨云若性。此意说云。一切众生。三种净者。即名为佛。由此应知。设得佛果。不出三界

经。众生本业。是诸佛菩萨本所修行

释曰。第三释已总结。文别有二。初总结五忍。后辨位长短。此即总结。如经可知

经。五忍中十四忍具足

释曰。第二对十四忍。辨位长短。谓五忍对十四忍。展转相摄。寻即可知

经。白佛言(至)化众生

释曰。自下第二正答利他。兼释自利。于中有二。先问后答。此即问也

经。佛言从一地(至)一切知见故

释曰。此即第二如来正答。于中有二。先略。后广。此即略答。文有三节。初明业所依地。谓从极喜。乃至法云。问此文何故但说十地。答地前三贤。贤而非圣。妙觉一地。已超菩萨。故因位中。随胜而答。次简别二行。一自所行处。谓十地自所行境。二佛所行境处谓妙觉地所行境界。前之十地。但了自行所行处。后金刚一念。通行二处。故下经云。得理尽三昧。同佛行处。如佛境界。乃至广说。又如璎珞经云。佛子。菩萨尔时住大寂门。乃至过十地解。与佛同坐。具如彼说。后言一切知见故者。释成清净。谓十地行。本业清净。皆由知见力所生故。一云。从初地乃至后佛地。余如前说

经。本业者

释曰。第二广答本业。文别有三。初牒。次释。后是故下结。此即牒也

同类推荐
  • 田家五行

    田家五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皇极典敬天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敬天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谷赘言

    东谷赘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顺宗实录

    顺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狼祸

    狼祸

    如果说某个人十分健忘,似乎无伤大雅;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健忘,最终可能引出新的灾难!因此,我总以为,认真地对往事——不论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乐于进行深入的思考,无论如何是必要的、有益的。现在,要在地图上寻找这个地方,可能要费些眼力,如果坐上飞机作鸟瞰的话,就比较容易看得清楚些。这就是:在山东的西南部——从济宁以南到江苏徐州以北,这里有独山湖、南阳湖、微山湖、昭阳湖,南北相连,并称为南四湖。这块跨越陇海路两侧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在抗日战争年代,被称为四湖边区。
  • 纣临

    纣临

    这只是个,关于一名平庸的、普通人的故事。
  • 太玄九龙诀

    太玄九龙诀

    天赋异禀的少年,玄力被废,无奈之下踏入天玄大陆,偶遇重伤的花笑天,被传于太玄九龙诀,玄力尽失的少年开始一步步走向强者之路,迈入巅峰,笑傲天玄...
  • 平书订

    平书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暖色度余生

    暖色度余生

    【宠文,男强女强,1v1.】在帝都谁人不知郗冥域是个狠厉阴暗,冷酷无情的主,传闻他曾一夜之间将自家旁支的叔叔郗炎骥一家灭门。大家都说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爱上这世间任何一个女人的,因为他根本就是个无心之人,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子弹射向程木兮时他竟眼睛眨都不眨的替她抗下这颗子弹。世人都道他无情,可只有程木兮明白他的深情。【小剧场】木兮:“流氓!”郗冥域:“不耍流氓怎么把你娶回家。”某人一边不安分的乱摸,一边不要脸的说着。“←_←”说好的高冷呢?她就想问问这个连刷牙都要吃她豆腐都人是传说中那个冷酷无情的郗冥域么?
  • 彪悍娘娘初长成

    彪悍娘娘初长成

    正沉浸在考试结束的欢乐中,为什么自己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咦?怎么周围的人都穿着古装!一声“娘娘,你不认识我们了吗”?把我惊住,难道自己穿越了,好吧,认命了,看服侍这身体的主人身份挺高贵吧,可是居然是个失宠的妃子,失宠也就罢了,还让我平白无故挨板子,欺负我初来乍到吗?哼!宫心计我看多了,看我如何玩儿转后宫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是否想要获得茅塞顿开的感觉呢?时常觉得自己不比人差。到头来却往往落于人后、屈居下风?时常感慨生不逢时。恨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时常嗟叹仕途多舛,不解为何不能一路顺风?不要着急,本书为你揭示了生活、工作、交往中的99条经验。
  •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本书为其传记,收录了其生平事迹。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本书属“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之一,以宁夏境内长城为叙述对象,较为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等。书中附录的长城图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 圜中秋韵

    圜中秋韵

    这些诗作,穿越时空,畅游高山大川,七彩般之意境,悲欢离合之缠绵,爱恨情仇之纠结,一起涌向字里行间,无论是对“友谊”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对“人生”的顿悟,对“历史”的思考,对“怆然”的探究,还是对“五蕴皆空”的低吟,巧妙地引典入诗,借力发力,用语清新,不落俗套,语言精练,字少意丰,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宛如一幅幅如诗如歌的自然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击案而虎啸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