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2700000006

第6章

经。皆行阿罗汉十地

释曰。第二辨其行位。行阿罗汉。广说如前。言十地者。诸说不同。一云。此中十解。名为十住。即说十住以为十地。一云。此文依共十地说。如智度论。地有二种。一不共。如极喜等地。二共十地。谓干慧等。合说三乘地。乃成十地。故名为共。故大品经云。若菩萨具干慧等十地。速证菩提。言十地者。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广说如彼。故智度论七十八云。干慧地有二种。一者声闻。二者菩萨。声闻人独为涅槃故。勤精进持戒。心清净。堪任学道。或习观佛三昧。不净观。或行慈悲无常等观。分别集诸善法。虽有智慧。不得禅定水。则不能得道。故名干慧地。菩萨则初发心。乃至未得顺忍。性地者。声闻人从暖法。乃至世间第一法。于菩萨得顺忍。爱着诸法实相。亦不生邪见。得禅定水。八人地者。从苦法忍。乃至道比忍。是十五心。于菩萨则无生法忍。入菩萨位。见地者。初得圣果。亦谓须陀洹果。于菩萨则是阿鞞跋致地。薄地者。或须陀洹。斯陀含。欲界九种烦恼分断故。于菩萨过阿鞞跋地。乃至未成佛断诸烦恼。余习气亦薄。离欲地者。离欲界等贪欲诸烦恼。是名阿那含。于菩萨离欲因缘。故得五神通。已作地者。声闻人得尽智。无生智。无著阿罗汉。于菩萨成就佛地。辟支佛地者。先世种辟支佛道因。今世得少因缘。初出家。亦观深因缘法成道。名辟支佛。菩萨地者。从干慧地。乃至离欲地。如上说。复次菩萨地。从欢喜地。乃至法云地。皆名菩萨地。有人言。从一发心来。乃至金刚三昧。名菩萨地。佛地者。一切种智等。诸佛法菩萨。于自地行具足。于他地中观具足。二事具足。故名具足。按此经文。有其三难。一于已办地。亦得成佛。如何经说具足十地速证菩提。二菩萨不行辟支佛行。如何经说具足辟支佛地。三已得佛地。更不重得。如何经说具足佛地。乃至得菩提。解云。据实已办地。早得成佛。经意欲释具足十地。故总相说。而不别释。通第二难。龙树菩萨。自作两释。一云。菩萨于自地中行具足。于他地观具足。二事具足。故名具足。谓于二乘地。观知二乘地法。而不行二乘地。于菩萨地具足行。菩萨地行故言具足十地。一云。菩萨能分别知众生。可以辟支佛因缘度者。是故菩萨以智慧。行辟支佛事。如首楞严经中。文殊师利。七十二亿返。作辟支佛。菩萨亦如是。通第三难。满足九地。修习佛法。十力四无所畏等。虽未具足。以修习佛道。故名具足。以是故。言十地具足故得无上道。具说如彼。今解于上共与不共十地门中。且说共十地。或可通说共与不共二种十地。于理无违。皆是阿罗汉所行地故。一云。依证契经。有四种十地。一声闻十地。谓住三归行地。随信行地。随法行地。善凡夫地。学戒地。第八人地。须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罗汉地。二独觉十地。谓众善资粮地。自觉深缘起地。四圣谛地。胜深利智地。八圣支道地。智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证灭地。六通性地。入微妙地。习气缚地。三菩萨十地者。谓欢喜地。无垢地。明地。焰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四者。如来十地。广说如后。今此经意。通所三种。所以者何。今此贤者。依本性说。即声闻故。回心向大。是菩萨故。究竟修习。必圆满故。或如前说。度缘觉故。所四无失

经。回向五分法身具足

释曰。第三别赞功德。舍小乘行。回向大乘五分法身。亦言五者。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故大婆沙三十三云。无学身语律仪。及以正命。名为戒蕴。无学空。无相。无愿。三三摩地。名为定蕴。无学正见智。名为慧蕴。无学尽无生正见相应胜解。名为解脱蕴。是有为解脱。于境自在。立解脱名。非谓择灭无为解脱。无学尽智无生智。名解脱知见蕴。问何故此二智名解脱知见蕴。答解脱身中。独有此故。最能审决解脱事故。问无学慧蕴。与解脱知见蕴。有何差别。答无学苦集智。是名慧蕴。无学灭道智。是解脱知见蕴。复次无学苦集灭智。是名慧蕴。无学道智。是解脱知见蕴。复次无学若集道智。是名慧蕴。无学灭智。是解脱知见蕴。具释如彼。今依大乘。佛地第四。自在三释。故彼论云。无漏净戒。名为戒蕴。无漏定慧。名定慧蕴无学胜解名解脱蕴。无学正见。名解脱知见蕴。前三是因。后二是果前三有学位法。后二无学位法。有说。一切皆是无学位法。缘解脱慧。名解脱知见。余慧名慧(五种皆是无学位法。缘灭谛智。名解脱知见。缘余三谛等智。名为慧蕴)有说。一切通学无学。学位分得。无学圆满。诸佛菩萨。皆具五种。萨婆多宗。总相分别。色心所二法为体。若别说者。定。慧。胜解。无表色。四法为体。漏无漏中唯是无漏。学无学中。唯在无学。今依大乘。同萨婆多。而差别者。有学位中。亦具五种

经。无量功德皆成就

释曰。第四总结功德。应知

经。复有十千五戒净信女

释曰。第五优婆夷众。文别有四。一标数辨类。二略辨行位。三别赞功德。四总结功德。此即初也。净信女者。是优婆夷。依正梵音。邬波斯迦。此云近事女。广释如前

经。皆行阿罗汉十地

释曰。第二略欲行位。准上应知

经。皆成就(至)终生功德

释曰。第三别赞功德。依本记云。十住位中。一一皆有初入分。次住分。后出分。为言始住终生功德也

经。三十生功德皆成就

释曰。第四总结。十地各有始住终生三种功德。故言三十生功德。有说。上二众中。十地者。即十解位

经。复有十亿七贤居士

释曰。第六七贤居士众。于中有四。一标数辨类。二总标具德。三别赞功德。四总结功德。此即初也。本记云。有七贤财。不被法眼。恒乐在家。故言七贤居士(本业经云。信。施。戒。闻。慧。惭。愧。名七贤财)。今解。七贤在七方便。贤而非圣。无圣道故。故名七贤居士。言七方便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暖。五顶。六忍。七世第一法。义如别章

经。德行具足

释曰。第二总标具足下所说

经。二十二品(至)得九十忍

释曰。第三别赞功德。总有九门。一道品门。二十遍处。三八胜处。四八解脱。五者三慧。六十六谛。七四谛观。八四行观。九者十忍

言二十二品者。本记云。圣登地已上。至于佛果。有十一地各有定慧。合有二十二品也。今解不尔。七方便位。于道品中。但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二十二品。而未能得七种觉分。八支圣道。故言二十二品。问既未得圣。如何说有得八解脱。解云。八中得七。故总说言得八解脱。据实未得灭尽解脱。问若尔菩萨德中。应得五眼。解云。彼就实义。此即从多。各据一义。故不相违。广说道品。义如别章

言十一切入者。第二遍处德所谓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萨婆多宗。如大婆沙。前八遍处。无贪为性。对治贪故。兼所相应随转有欲界者。四蕴为性。若色界者。五蕴为性。后二遍处。俱以四蕴为性。依经部宗。定慧为体。如成实论。今依大乘。如杂集论。定慧为性。解云。相应随转。同大婆沙。理亦无违。问何故名遍处。毗婆沙云。由二缘故。一由无间。谓纯青等胜解作意。不相间杂故。二由广大。谓缘青等胜解作意。境相无边。故名广大。大德说曰。所缘宽广。无有间隙。故名遍处。杂集论曰。其量广大。周普无边。故名遍处。如具别章

言八除入者。三八胜处德。所言八者。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四内无色想观外色多。内无色想观外诸色青黄赤白。复为四种。诸宗出体。同前遍处。问何故名胜处。答如婆沙。胜所缘境。故名胜处。复次胜诸烦恼。故名胜处。虽观行者。非一切能胜所缘境。而于所缘不起烦恼。亦名为胜。如契经说。于此处胜。故名胜处。杂集亦尔。胜所缘故。名为胜处。此八胜处。皆是色界。前四胜处。初二静虑。未至。中间。后四胜处。在第四定。乃至所缘者。皆缘欲界一切色处。若尔经说当云何通。尊者无灭。在室罗筏。住一精舍。尔时有四悦意天女。来至尊者座前而立。白言。我等于四色处。转变自在。随所爱色。皆能化作。乃至彼云。尊者无灭。入初静虑。乃至第四亦不能起不净想。答尊者无灭。虽不能胜。舍利子等。皆能胜之。问缘佛身。起不净观不。如是。广说如大婆沙八十五卷。具如别章

言八解脱者。第四解脱德。一内有色观诸色。二内无色观外色。三净解脱具足住。四入空无边处。五入无边识处。六入无所有处。七入非想非非想处。八入想受灭解脱。具说如彼略所如上。然此八种。诸说不同。萨婆多宗。如婆沙说。初三无贪。对治贪故。兼所相应随转。若欲界者。四蕴为性。若色界者。即具五蕴。四无色处解脱。四蕴为性。第八解脱。是不相应行蕴所摄。依经部宗。自在两说。一云。皆用智慧为体。一云。前七是慧。第八解脱。有余无余二种涅槃。以为自性。今依大乘。前三。四蕴五蕴。以为自性。次四。四蕴。第八解脱。非色非心不相应行。以为自性。问何故名解脱。答如婆沙。弃背是解脱义。初二解脱。弃背色贪心。第三解脱。弃背不净观心。四无色解脱。弃背下地心。想受灭解脱。弃背一切有所缘心。问解脱胜处遍处。有何差别。答能有弃背。名解脱。能胜伏境。名胜处。能广所缘。名遍处。广如婆沙八十四五

言三慧者。第五三慧德。三门分别。一释名。二出体。三约界。就释名中。初总。后别。言三慧者。即是总名。三是标数。慧即简择。别名有三。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依闻至教所生胜慧。名闻所成。依思正理所生胜慧。名思所成。依修等持所生胜慧。名修所成慧。如俱舍等。又解。闻谓听闻。即是耳识。从闻所生解文义慧。名闻所成。思谓思虑。即是思数。从思所生解法相慧。名思所成。修谓修习。即是胜定。从修所生解理事慧。名修所成。如瑜伽释。言出体者。萨婆多宗。自性唯慧。故大婆沙四十二云。闻思二慧。唯世俗智。修所成慧。通十智性。若并眷属。通心所等。经部大同。若依大乘。瑜伽释论。慧及相应心心所等。以为体性。亦同萨婆多宗。言约界者。萨婆多宗。思慧唯欲界。闻慧通欲色。修通色无色。如婆沙等。依经部宗。欲色具三慧。无色唯修慧。如成实论。今依大乘。瑜伽等论。同萨婆多。依智度论。欲界亦许有电光定。准同经部。义亦无违。问此三慧。如来独觉及以声闻。各有几种。答佛具三种。而修慧胜。以自然觉。及具力无畏等。修功德故。独觉亦具三。而思慧胜。以自思惟觉。而无力无畏等。修功德故。声闻亦具三。而闻慧胜。以从闻他音。入圣道故

言十六谛者。第六十六谛观门德。如上已说。言四谛者。第七四谛观门德。亦如上说。言四三二一品观者。第八四行观门德。谓中忍位。观察上下八谛理中。自有两门。一者。七周减缘门。二者。三周减行门。言七周减缘门者。最初具缘上下八谛。即属下忍。次观行者。始观察欲界苦等四谛。乃至观上二界苦集灭三谛。而不观道。即此第一减一所缘。如是更从欲界三谛。乃至上界减谛。除欲界道。此即第二减二所缘。如是乃至除上界苦。为第七减缘。如是七周。减所缘谛。于苦谛下。有其四行。谓苦。空。无常。无我。最初具观。次四行中。渐次除行。唯留一行。如是名为三周灭行。于一行中。增上忍。世第一法。苦忍。苦智。皆一刹那。同依一地。同依一行。各一刹那。今依忍位。三周减行。依一行观。故言四三二一品观也。故顺正理六十云。忍下中上。如何分别且下品忍。具八类心。谓瑜伽师。以四行相。观欲界苦。名一类心。如是次第。观色无色苦集灭道谛。亦如是观。成八类心。名下品忍。中品。减略行相所缘。谓瑜伽师。以四行相。观欲界苦。乃至具足。以四行相。观欲界道。于上界道。减一行相。从此名曰中品忍初。如是次第。渐减略行相所缘。乃至极少。唯以二心。观欲界苦。如苦法忍苦法智位。齐此名为中品忍满。上忍唯观欲界苦谛。修一行相。唯一刹那。此善根起。不相续故。上忍无间。生世第一法。如上品忍。缘欲苦谛。修一行相。唯一刹那言得九十忍者。第九德。上来已释小乘观门。今向大乘。便成九十。谓初入十信。皆有九品。故言九十忍。又解。学十解已上三十心。皆有入住出三位。故成九十忍。又解。极喜等十地。各有始住终三。三中一一各有三品。故言九十。一云。四三二一。总摄为二。初四三二。合说为九。更加一数。即成十数。故言九十(净公说)一云。四三二一。总计为十。皆有九品。故言九十。一云。谛观二十。谓十六谛及四谛。品观有十。谓四三二一。总计合成三十皆。有三品。故言九十

经。一切功德皆成就

释曰。第四总结功德应知

同类推荐
  • The Pathfinder

    The Pathfin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金裘

    千金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拳变馀闻

    拳变馀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词苑萃编

    词苑萃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戏曲理论与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理论与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入作者21世纪以来撰写的关于戏曲理论与美学的文章22篇。第二辑6篇,概述了中国古代到当代戏曲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二辑5篇,论述了欧阳予倩、阿甲、张庚、郭汉城等当代戏剧家对戏曲理论研究的贡献;第三辑7篇,阐述了作者关于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观点,以及关于中国现代戏曲理论的构成、建设的构想,论述了“关目”、“程式”、“行当”等戏曲概念的意义;第四辑4篇,通过论述戏曲美学与中国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民族艺术美学的密切联系,探讨了形神、虚实、内外、功法等美学范畴的意义。书末附有对作者的访谈一篇,记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经历和今后的研究设想。
  • 快穿之暖男改造计划

    快穿之暖男改造计划

    【男主文快穿】他是冷血无情的代言词,现实他被唯一信任的人害死。与系统达成协议,帮助它收集每个小世界的灵魂力,它助他复活。 可在穿越了多个世界以后,时迁发现自己真正的使命,以及明白了爱情的真正意义。
  • 封鬼恶人

    封鬼恶人

    我叫阿鬼,小时候我受到表哥的影响,初中后就开始迷恋上了鬼片,不光爱看鬼片,还喜欢听鬼故事。渐渐的我成为了一个鬼怪名人,很多人爱听我讲鬼故事。因为这个原因,我认识了殡仪馆的看门大爷,从此我的生活就被改变了。这个老大爷竟然是封鬼恶人最后一代传人!签阴约,下地府,养死肉犬……看阿鬼封鬼恶人的神秘经历,掌控阴阳的恶人手段!
  •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成功课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成功课

    "这本书所要阐明的一个道理就是: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一个没有财富的人同样可以变得非常富有;一个不能成为总统或者国会议员的人同样能够获得成功。与那些只知道悲叹命运不公的人相比,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要伟大得多;与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道德素养的人相比,那些固守着粗俗的财产和行为野蛮的人真可谓卑劣至极。有很多东西比财富珍贵得多,比名声荣耀得多。能够懂得如何走向成功的人生,就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 痹门

    痹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语通解(一)

    论语通解(一)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论语》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论语》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论语》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 重生之锦绣春

    重生之锦绣春

    一不小心穿越了,江南水乡,远离朝局,黄锦只想带着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怎奈一次神秘邂逅,江湖之远,却牵扯进庙堂之争。他本是傲娇皇孙,被她的独特吸引,开始步步为营,挖下陷阱,只为了让她无路可退。
  • 新课标最佳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新课标最佳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蓓姬·撒切尔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最终,他们走出了山洞,并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江·乔,当村人在洞中找到印江·乔时,他已经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贝利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村的英雄。
  • 萌萌小娇妻:叶少的大小姐

    萌萌小娇妻:叶少的大小姐

    故事一:人生嘛!当然是打打游戏,逃逃课,顺带挖挖坑,坑人……咦,一不小心就把坑挖的太大了把自己也给坑进去了?肿么办?“哎哎!我都说了不是故意的,你还想怎么样?”沐罂怒吼道,“……”某大少黑着脸不说话,一把把人拖回家……
  • 快穿之黑化男神请你乖

    快穿之黑化男神请你乖

    【本书已坑,慎入】【新书已开!?《反派BOSS今天又真香了》?可跳坑!】【1v1,主宠微虐】【日更6k,欢迎跳坑~】任务前:小四(严肃脸):想见他们,你就必须和我绑定,完成任务攒够积分韶绿绮(怀疑脸):知道了小四(兴奋脸):宿主,要攻略男神噢!韶绿绮(冷漠脸):哦小四(激动脸):宿主,要让男神黑化噢!韶绿绮(淡定脸):好任务后:韶绿绮瞥了一眼步步紧逼的某男人,飞速遁走:“好……个鬼啊!!!”论一个戏精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