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7600000001

第1章 序

論題標華嚴者。以是此論之所宗。下五教中。一乘顯性。即此經故。原者。推究其本之謂也。欲窮究人之本始。故曰原人。問曰。佛教常言眾生通五趣者。何故此論但標原人。答曰。論主約人是我同類。故序云。我今得此人身而不自知。又六道中。其餘五趣。苦樂不均。不堪脩行。故偏勸人。裴相國原覺序云。生靈之所以往來者。六道也。鬼神沉幽愁之苦。鳥獸懷獝狘之悲。脩羅方瞋。諸天正樂。可以整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為能耳。三世諸佛。皆於人中成佛。葢為此也。知人之原。則四聖六凡。類可知矣。論。謂評議。假立問答。研究深旨。故名曰論。

萬靈蠢蠢。皆有其本。

萬靈者。羽毛鱗介昆蠱之屬。蠢。動也。舉昆蟲以該胎卵濕化也。皆有其本者。本即因緣。瑜伽釋眾生云。思業為因。殼胎濕染為緣。有五蘊生。圓覺云。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又俱舍頌云。倒心趣欲境。濕化染香處。楞嚴云。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金剛論云。依殼而生曰卵。動類也。含藏而出曰胎。欲類也。假潤而興稱濕。濕以合感。趣類也。不由父母。但自想合。無而忽有曰化。化以離應。假類也。化亦自想。懸想勝處。情愛彼境。即便化生。故云離應。故知眾生之類。無問巨細。皆以愛染而為其本耳。此舉有情以例人也。

萬物芸芸。各歸其根。

萬物者。百穀草木之類。芸芸者。繁茂之狀。物各有根。方得枝葉茂盛。此舉無情以例人也。

未有無根本而有枝末者也。況三才中之最靈。而無本源乎。

無根本。那有枝末。是昆蟲草木。尚有因緣。況三才中。唯人最靈。豈無本乎。三才者。天地人也。才。謂才能。謂天有運動之才。地有生成之才。人有鑒慮之才。

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為末。自知為本。下文顯真源處。了性同佛。是為智明。以本該末。亦無遺矣。

我今稟得人身。而不自知所從來。曷能知他世所趣乎。

我者。五蘊假我也。稟得者。有所稟受而得此身也。所從來者。即前世所稟。依內教說。即過去業惑。展轉乃至本覺真如。是也。他世。即後世也。趣。謂趣向。謂捨此身已。當生何道。天耶。獄耶。或升。或墜。既不知身所從來。又焉知死所趣向乎。

曷能知天下古今人事乎。

天下。橫約處也。古今。豎約時也。人事至賾。略如風俗美惡。禮樂成壞。刑政得失之類。是也。知身所從來。及他世所趣。即前自知之事。天下古今人事。即前知人之事。葢原身為本。天下古今為末。先本後末。則不失其序矣。若於自身而不知究。乃欲知天下古今人事。其安能乎。

故數十年中。學無常師。博考內外。以原自身。原之不已。果得其本。

無常師者。書曰。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清涼云。益我為友。人皆友焉。亦具此意。博。謂廣博。考。謂考究。內則佛教宗說之旨。外則儒老百氏之書。其志在於窮究自身之本也。原之不已。故得其本。故論主圓覺疏序云。髫專魯教。冠討竺墳。禪遇南宗。教逢斯典。又云。行詣百城。坐探羣籍。此其事也。

然今習儒道者。祇知近則乃祖乃父。傳體相續。受得此身。遠則混沌一氣。剖為陰陽之二。二生天地人三。三生萬物。萬物與人。皆氣為本。

此下別敘諸宗。先敘外教也儒。即儒教。孔子為主。道。即道教。老子為主。二家之意。皆以氣為初始。漸有人及萬物。故近則謂祖傳父。父傳子。子續父。父續祖。受得此身。遠則謂天地之前。惟一元氣。混然不分。故曰混沌。剖。謂剖判。混沌既分之後。陽氣輕清。故上升。陰氣重濁。故下沉。升者為天。沉者為地。二氣和合。人生其中。是為三才。從此漸有萬物。道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者。冲氣也。言道動出冲和妙氣。於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陽氣。陽氣不能獨生。又生陰氣。積冲氣之一。故云一生二。積陽氣之二。故云二生三。陰陽含孕。冲氣調和。然後萬物阜成。故曰三生萬物。又周易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又鉤命訣云。易有五太。一曰太易。氣象未分也。二曰太初。元氣萌也。三曰太始。形之端也。四曰太素。形變有質也。五曰太極。形質已具也。從此漸生天地萬物。論中雙合二家之意為文。

習佛法者。但云近則前生造業。隨業受報。得此人身。遠則業又從惑。展轉乃至阿賴耶識。為身根本。

此敘內教也。雖總言佛法。意乃別指權小。近即人天教。遠則下一句。小教。阿賴耶識。即法相教。於此三中。前不兼後。後必兼前。云乃至者。謂惑又從執而起。然惑與執。各有二種。惑二種者。一煩惱障。二所知障。執二種者。一我執。二法執。謂五蘊等從眾緣生本無實性。眾生不了。計以為實。名曰法執。由執法故。於諸理事世出世法。不能通達。名所知障。此五蘊中。法尚叵得。況主宰者。眾生於中。妄計實我。名為我執。由執我故。煩惱障生。塵勞競興。業報不息。由此輪轉。苦果無窮。而二乘人。但除我執煩惱障。未斷法執所知障。菩薩雙斷二執二障。然此二執二障。於阿賴耶識。皆有種子。從種生現。起惑造業。推窮其本。則自賴耶。故云乃至。

皆謂已窮其理。而實未也。

如上內外教所說。皆是聖人權漸之談。非究竟了義之旨。恐人執滯。故總非之。意在責人。非斥法也。

然孔老釋迦。皆是至聖。隨時應物。設教殊途。內外相資。共利羣庶。

恐有難云。如前所說元氣陰陽業惑識變。皆是孔老釋迦至聖所說。何得非之。故今通云。孔老之時。此方人根未熟。尚未堪聞因果之說。況佛性了義之談。故孔老先以仁義道德而漸誘之。且指元氣陰陽為本。西方佛出世。四十年前。人根未熟。未堪聞於佛性了義之旨。是故大覺且隨三乘五性之機。說業識變等。至四十年後。方說一乘。故法華經云。久默斯要。不務速說。皆顯隨時應物也。言殊途者。謂殊異路途。即指前所說元氣業惑等。立教不同。故曰殊途。言內外相資等者。謂雖設教不同。然亦互相資藉。佛教藉儒老為誘物之始。儒老藉佛教為成物之終。故曰共利羣庶也。

策勤萬行。明因果始終。推究萬法。彰生起本末。雖皆聖意。而有權有實。

又恐難云。三教聖人利物之心既同。則應三教皆可原人。何故此中偏宗佛教。故復答云。利物之心。三聖雖同。權實之用。三聖則異。儒道一向是權。佛教兼通權實。今取實教了義。故偏宗佛耳。策勤萬行者。行門之多。不但說施戒等。至於四諦。緣生。十善。五戒。四禪。八定。儒老五常。道德等。皆在其中也。因果始終。惟明佛教。脩因為始。感果為終也。萬法生起本末。亦通三教而言。儒道以氣為本。釋教以業惑八識真如為本。隨宗不同。末則可知矣。雖皆聖意者。縱辭也。而有權有實者。奪辭也。

二教惟權。佛兼權實。

權。謂權假。亦曰權宜。稱錘曰權。言能酌量輕重。以喻聖人方便分別事宜。隨器授道也。實者。果之核。取其堅也。亦確乎不可拔之謂也。然則二教之權。與佛教之權。可聞得乎。答曰。冥顯有異。二教之權。即冥權也。佛教之權。乃顯權也。何以言之。明教大師云。權也者。有顯權。有冥權。顯權則為淺教。為小道。冥權則為異道。為他教。淺教如法相破相。小道如二乘人天。是佛隨宜之說。故曰顯權。冥權者。無方妙用。潛興密應。或為異道之師。以化正彼類。或為他教之主。用他教法以利於世。如華嚴經云。或持牛狗及鹿戒。或著壞衣奉事火等。

策萬行。懲惡勸善。同歸於治。則三教皆可遵行。

欲奪先縱。以顯權教之用也。儒教三綱五常。老氏保雌守弱。釋教三學六度。莫不皆使人策修萬行。止惡興善而已。為教不同。同歸於治也。所歸既同。遵行皆可。是故依儒教。則為成德之君子。遵老氏。則為清靜之真人。稟釋教。則出三惡而往人天。乃至究竟證三乘而圓二果者矣。

推萬法。窮理盡性。至於本源。則佛教方為決了。

前縱此奪。以顯實教之用也。前言三教皆可遵行者但順聖人隨宜益物。治已成之人身。非欲窮究所以成人之源本。欲窮其本。則非了義教莫能盡之。言推萬法窮理盡性者。推。謂尋其本致。窮。謂極其根源。盡。謂竭其蘊底。萬法。即色心等世出世法。然窮理盡性。語出周易。彼繫辭云。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雖借彼文。取意則異。理。謂道理。真理。性。謂法性。心性。不取天賦。故不言命。謂真如一法。橫對諸事。曰理廣也。竪貫一法。曰性深也。然在無情。曰法性。在有情。曰心性。亦曰佛性。亦名本覺。亦曰如來藏。即下顯性教中所說真性是也。謂色心等法。從緣而生。無實自性。全是真如隨緣所成。故此萬法。皆以真如而為本源。故論主圓覺疏序云。萬法虗偽。緣會而生。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識如幻夢。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圓覺。此推萬法至本源之謂也。唯識亦云。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諸法實性。亦此義也。言至於本源者。非離真性之外。別有本源。但約教詮淺深之異。故有至不至爾。起信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乃至云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又云。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一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華嚴經云。云何說諸蘊。諸蘊有何性。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眾生既如是。諸佛亦復然。佛及諸佛法。是性無所有。則知不生不滅真如妙性。實諸法之本源矣。非一乘了義。何以臻此。言決了者。謂決定了義。亦決斷顯了也。

然當今學士各執一宗。就師佛者。仍迷實義。故於天地人物。不能原之至源。

此先顯餘宗未了。為造論之緣由也。學士。通指習三教者。各執一宗。謂習儒者。唯執天命。習老者。唯執自然等。更不復博究圓暢也。師佛者。即別指內宗習權教人。或執業惑。或執識變。不信一乘實教。設談佛性。定揀闡提。縱說真如。但云不變。有所未悟。故曰仍迷。其猶眾盲摸象。豈識象之全軀。坐井觀天。寧見天之無際。前就學人所知。以顯教之權實。今約學人所執。為造論之發端。

余今還依內外教理。推窮萬法。

依內外教理。則見解圓融。而無偏局之弊。與未嘗讀佛書而輒議佛者。相去遠矣。

初從淺至深。於習權教者。斥滯令通。而極其本。後依了教。顯示展轉生起之義。會偏令圓。而至於末。

從淺至深者。即指論初二門斥迷執偏淺也。於中前前淺而後後深。斥滯令通者。即破執情而顯圓解也。極其本者。指第三門顯真源也。依了教顯示展轉生起者。即第四門中用顯性了義。會前所執。同一真理也。

文有四篇。名原人也。

總結論名。前序論竟。四篇者。一斥迷執。二斥偏淺。三直顯真源。四會通本末。

一斥迷執(習儒道者)。

斥者。排擯義。迷。謂惑而不悟。執。謂固守不移。

儒道二教。說人畜等類。皆是虗無大道生成養育。

此下顯二宗之大同也。道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又彼經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皆言虗無大道。生成養育之功用也。

謂道法自然。生於元氣。元氣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就二宗推明生起次序也。謂者。二宗意旨也。道法自然。語出道經。彼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上文虗無大道也。自然者。妙本之性。性非造作。故曰自然。道者。妙本之用。道與自然。體用之稱。與上文有別。順文言法。非謂道法傚於自然也。又彼經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今云生於元氣。即彼道生一也。元氣生天地。即彼一生二。二生三也。天地生萬物。即彼三生萬物也。前敘中混沌。即儒者之說。此言大道。即老氏之意。前後互舉。顯二宗之大同也。

故智愚貴賤。貧富苦樂。皆稟於天。由於時命。

人中品類不同。言皆稟於天。由於時命者。儒宗多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又云。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故死後卻歸天地。復其虗無。

前約從本起末。此約原始反終。天地者。儒宗所歸。虗無者。老氏所復。道經云。夫物芸芸。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言萬物既稟天地元氣而生。如草木依根而得榮茂。死則復其本始。如草木凋落。精脈還其本根。是復其所稟之性命也。從天地生。復歸天地者。如邵子云。上天生我。上天死我。一聽於天。有何不可。此之謂也。

然外教宗旨。但在乎依身立行。不在究竟身之原由。

外教。即指儒道。謂佛法之外也。儒宗五常百行。老氏保雌守弱。皆以修飾其身耳。不言此身因何而有。何故得為人。何故為畜等。縱說原由。不過大道元氣而已。

所說萬物。不論象外。

象。謂物之形象。天地皆象內也。今世教所談。至大者。不過天地而已。而人畜萬物。皆在天地之中。故其所論。不出天地之外。莊子云。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也。則知天地之外。孔老非實不知。但以世人智淺。未足與議。論語云。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況象外乎。

雖指大道為本。而不備明順逆起滅染淨因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I Want to Go to School 为了那渴望的目光

    I Want to Go to School 为了那渴望的目光

    《为了渴望的目光》在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感人实例的基础上,对中国希望工程的20年历程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和总结,深刻地展现了希望工程20年来的丰硕成果。
  •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编著者赵铁锁。健康专家赵铁锁先生的最新力作!中老年人群,早衰、患病人群以及职业女性的抗衰老圣经!本书结合了作者的亲身实践与研究,内容通俗实用;全书文字精炼准确,插图精美,整体图文并茂,便于读者阅读。不管是送给父母朋友,还是送给上司领导,还是送给自己,都是最好的选择!
  • 馑年无往事

    馑年无往事

    《馑年无往事》是一部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北京胡同的地方特色的长篇小说,是“原生态”的北京映象!饥荒年代,物质匮乏,陆仲祥在自家小院开了一家小酒铺,成为了胡同的中心,并由此展开了各种小人物的爱恨离合。故事背景虽然是在60年代,但故事的重心却是胡同老百姓的生活。作者淡化了那个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更多地着眼于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本书描写的不仅是北京旧城区犄角旮旯的事儿,更是北京四合院里的人生百态。
  • 权倾天下:惊世小萌妃

    权倾天下:惊世小萌妃

    既然上苍重新给了她一次生命的机会,那她就要活的精彩。哼哼哈哈,助好友登上万人敬仰的位置,自己潇洒勾引美男。可是,为啥美男们却自己倒贴上来了,剧情不对啊啊啊……
  • 科幻世界·译文版(2017年4月)

    科幻世界·译文版(2017年4月)

    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目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其中,由四川省科协主管主办的《科幻世界》月刊,以倡导创新思维,展示科学魅力为发展目标,主要刊登国内外一流的科幻小说和最新沿的科学动态,以及优秀的科幻画作和实用的写作指南,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读者崇尚科学、热爱幻想的热情,多次荣获国内期刊出版最高奖项。
  • 晋叶

    晋叶

    三国归晋五十载,纷乱再起。 八王之乱,一场野心家与阴谋家的最后狂欢,掀开了华夏史书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晋室衰颓,诸胡肆虐破中原;衣冠南渡,江左内斗仍不休。 一场不成功的穿越,早已跑偏了的历史,且看被六把剑改写过的九州大地,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将上演怎样的风起云涌,北驱胡虏,复土中华……(PS:本文正确打开方式,可参考《琅琊榜》,除朝代名和地名是真实的外,所有人物和情节均属虚构,切勿太过考究^_^)
  • 重生大海蟒

    重生大海蟒

    海洋自古就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即使是我们现在的科技也无法将其揭开。传说中的海洋巨怪,神秘的幽灵船,多如繁星神秘诡异的失踪事件。一切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和了解,跟我一起进入那神秘莫测的海洋深处吧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华娱之闪耀巨星

    华娱之闪耀巨星

    重回2001,聂唯要做娱乐圈最闪耀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