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2300000005

第5章 释上分

释曰。如汝所说我今答汝。汝说偈言。

若一切无体  言语是一切

言语自无体  何能遮彼体

此偈。我今答。偈言。

我语言若离  因缘和合法

是则空义成  诸法无自体

此偈明何义。若彼言语。因中大中和合中无。离散中无。咽喉唇舌齿根龂鼻顶等诸处皆各有力。如是二处和合中无。若离如是因缘和合。更无别法。以如是故无有自体。无自体故我言一切皆无自体。空义则成。如此言语无自体空。诸法如是无自体空。是故汝言。汝语空故不能说空。是义不然。又复有义。偈言。

若因缘法空  我今说此义

何人有因缘  彼因缘无体

此偈明何义。汝不能解一切法空。不知空义何能咎我。如汝所言。汝语言空语无自体。无自体故不能遮法。此法若是因缘生者。生故得言一切法空。得言一切皆无自体。以何义故。知因缘生法无自体。若法一切皆因缘生。则一切法。皆无自体。法无自体则须因缘。若有自体何用因缘。若离因缘则无诸法。若因缘生则无自体。以无自体故得言空。如是我语亦因缘生。若因缘生则无自体。以无自体故得言空。以一切法因缘生者自体皆空。如舆瓶衣蕃等诸物。彼法各各自有因缘。世间薪草土所作器水蜜乳等。将来将去及举掌等。又复寒热风等障中诸受用法。因缘生故皆无自体。如是如是我语因缘和合而生。如是得言无有自体。若无自体如是得言无自体成。如是空语世间受用。是故汝言无自体故汝语亦空。则不能遮诸法自体。是义不然。又复有义。偈言。

化人于化人  幻人于幻人

如是遮所遮  其义亦如是

此偈明何义。如化丈夫于异化人。见有去来种种所作而便遮之。如幻丈夫于异幻人。见有去来种种所作而便遮之。能遮化人彼则是空。若彼能遮化人是空。所遮化人则亦是空。若所遮空遮人亦空。能遮幻人彼则是空。若彼能遮幻人是空。所遮幻人则亦是空。若所遮空遮人亦空。如是如是我语言空。如幻化空。如是空语。能遮一切诸法自体。是故汝言。汝语空故。则不能遮一切诸法有自体者。汝彼语言则不相应。若汝说言彼六种诤彼如是遮。如是我语非一切法。我语亦空诸法亦空。非一切法皆悉不空。又复汝说偈言。

若语有自体  前所立宗坏

如是则有过  应更说胜因

此偈。我今答。偈言。

言语无自体  所说亦无体

我如是无过  不须说胜因

此偈明何义。我此语言。以因缘生非有自体。如前所说。自体不生故得言空。如是得言此语言空余一切法悉皆是空。如是空故我则无过。若我说言此语不空余一切法悉皆空者。我则有过。我不如是是故无过。理实不得语言不空余一切法皆悉是空。我以是故不说胜因。若语不空余一切法皆悉空者。可说胜因。是故汝言。汝诤论坏语则有过。应说胜因。是义不然。又复汝说。偈言。

若谓如勿声  是义则不然

声有能遮声  无声何能遮

此偈。我今答。偈言。

汝言勿声者  此非我譬喻

我非以此声  能遮彼声故

此偈明何义。此非我喻。如何人言莫作声者。彼自作声以声遮声。声非不空我则不尔。语言亦空遮法亦空。何以故。譬如彼声能回此声。我不如是。我如是说。一切诸法皆无自体。以无自体故得言空。何以故。若无体语回无自体。则一切法皆成自体。如言勿声声能遮声。如是如是无自体语遮无体法。若如是遮无自体者。则一切法皆成自体。若有自体则一切法皆悉不空。我说法空不说不空。譬喻如是。偈言。

如或有丈夫  妄取化女身

而生于欲心  此义亦如是

此偈明何义。如化妇女实自体空。如或丈夫于化女身。生实有想起于欲心。彼虚妄取诸法亦尔。彼或如来如来弟子声闻之人。为回彼人虚妄取心。或是如来威神之力。如来弟子声闻威力。化作化人。如是如是语空如化。如化妇女无自体空。法如是空。取法自体能遮令回。如是如是以此空喻能成空义。我则相应非汝相应。偈言。

同所成不然  响中无因故

我依于世谛  故作如是说

此偈明何义。若汝或谓如勿声者因同所成。何以故。以因不离一切诸法无自体故。非彼声响而有自体。以因缘生故无自体。若无自体汝说声有能遮声者。彼义则坏。又我所说不违世谛不舍世谛。依世谛故能说一切诸法体空。若离世谛法不可说。佛说偈言。

若不依世谛  不得证真谛

若不证真谛  不得涅槃证

此偈明何义。如是诸法非是不空。一切诸法皆无自体。此二无异。又复汝说偈言。

汝谓遮所遮  如是亦不然

如是汝宗相  自坏则非我

此偈。我今答。偈言。

若我宗有者  我则是有过

我宗无物故  如是不得过

此偈明何义。若我宗有则有宗相。若我有宗有宗相者。我则得汝向所说过。如是非我有宗。如是诸法实寂静故。本性空故。何处有宗。如是宗相为于何处宗相可得。我无宗相何得咎我。是故汝言。汝有宗相得过咎者。是义不然。又复汝说偈言。

若彼现是有  汝可得有回

彼现亦是无  云何得取回

说现比阿含  譬喻等四量

现比阿含成  譬喻亦能成

此偈。我今答。偈言。

若我取转回  则须用现等

取转回有过  不尔云何过

此偈明何义。我若如是少有法物。则须现比阿含譬喻如是四量。复有四量。我若如是取转回者。我则有过。我既不取少法转回。若我如是不转不回。汝若如是与我过者。是义不然。若现等量复有量成量则无穷。汝如是义不能咎我。又复有义。偈言。

若量能成法  彼复有量成

汝说何处量  而能成此量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量能成物。如量所量。现比阿含喻等四量。复以何量成此四量。若此四量更无量成。量自不成。若自不成能成物者。汝宗则坏。若量复有异量成者。量则无穷。若无穷者则非初成非中后成。何以故。若量能成所量物者。彼量复有异量来成彼量。复有异量成故。如是。无初。若无初者如是无中。若无中者何处有后。如是若说彼量复有异量成者。是义不然。偈言。

若量离量成  汝诤义则失

如是则有过  应更说胜因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量离量成。所量之物为量成者。若如是诤量成所量。汝则有过。有物量成有不量成。若如是者应说胜因。若说胜因则可得知。何者量成何者不成。汝不能示如是分别。义不相应。此我今说。如有人言。我所说量自他能成。而说偈言。

犹如火明故  能自照照他

彼量亦如是  自他二俱成

此偈明何义。如火自照亦能照他。量亦如是。自成成他。我今答彼偈言。

汝语言有过  非是火自照

以彼不相应  如见闇中瓶

此偈明何义。彼量如火自他能成难不相应。何以故。非火自照。如初未照闇中瓶等不可得见。以火照已然后得见。如是如是。若火自照。初火应闇后时乃明。如是得言火能自照。若初火明则不得言火能自照。如是分别火自他照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又若汝说言  火自他能照

如火能烧他  何故不自烧

此偈明何义。若汝说言。如火自照亦能照他。如是如是自照照他。如是如是既能烧他亦应自烧。而实不见有如是事。若说彼火自他能照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又若汝说言  火能自他照

闇亦应如是  自他二俱覆

此偈明何义。若汝说言。火自他照能却闇者。闇何以不自他皆覆。而实不见有如是事。若说彼火自他照者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于火中无闇  何处自他住

彼闇能杀明  火云何有明

此偈明何义。火中无闇火处无闇。云何名为明能破闇。若彼火中如是无闇。何处有闇火能破闇。若当无闇可破灭者。云何而得自他俱照。此我今说。若如是者非火中闇非火处闇。如是如是火自他照。彼火生时即能破闇。如是火中无闇火处无闇。如是火生能照自他。此我今说。偈言。

如是火生时  即生时能照

火生即到闇  义则不相应

此偈明何义。若火生时能自他照义不相应。何以知之。如是初火不能到闇。何以知之。若未到闇不能破闇。若不破闇不得有明。偈言。

若火不到闇  而能破闇者

火在此处住  应破一切闇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火不到闇能破闇者。火此处住则应能破一切世间所有处闇。何以故。俱不到故。而实不见有如是事。若俱不到。云何唯能破此处闇。不破世间一切处闇。若汝意谓。火不到闇而能破闇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若量能自成  不待所量成

是则量自成  非待他能成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量与所量如火成者。量则自成不待所量。何以故。若自成者则不待他。若待他者非自成故。此我今说。若不相待何不自成。若待于他则非自成。此我今说。若量不待所量之物为有何过。此我今说。偈言。

不待所量物  若汝量得成

如是则无人  用量量诸法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不待所量而量得成。则无有人用量量法。有如是过。若何等人须用量者。不待所量而得有量。若不待成彼得何过。则一切法皆不待量。若一切法不待量成。彼得何过。成得言成未成叵成。以无待故。若汝复谓。待所量物量得成者。如是四量皆有待成。何以故。若物未成云何相待。物若已成不须相待。天得未成则不待物。若已成者更不待成。如物已作无作因缘。又复有义。偈言。

若所量之物  待量而得成

是则所量成  待量然后成

此偈明何义。若所量物待量而成。是则以量成彼所量。何以故。所成非成量成所量。又复有义。偈言。

若物无量成  是则不待量

汝何用量成  彼量何所成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不待彼量所量成者。汝今何用求量而成。何以故。彼量义者为何所求。彼所量物离量成者。彼量何用。又复有义。偈言。

若汝彼量成  待所量成者

是则量所量  如是不相离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待所量物是故有量。畏有前过。汝若如是量所量一不得相离。汝若如是量即所量。何以知之。所量成量所量即量。量成所量量所量一。偈言。

若量成所量  若所量成量

汝若如是者  二种俱不成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量成所量见待量故。所量成量见待所量。汝若如是二俱不成。何以故。偈言。

量能成所量  所量能成量

若义如是者  云何能相成

此偈明何义。若量能成所量之物。彼所量物能成量者。量自未成因缘不成。云何能成所量之物。又复有义。偈言。

所量能成量  量能成所量

若义如是者  云何能相成

此偈明何义。若所量物能成彼量。彼量能成所量之物。所量未成因缘不成。云何成量。偈言。

为是父生子  为是子生父

何者是能生  何者是所生

此偈明何义。如有人言父能生子。彼若如是子亦生父。汝今为说。何者能生何者所生。汝如是说。量成所量所量成量。汝今为说。何者能成何者所成。又复有义。偈言。

为何者是父  为何者是子

汝说此二种  父子相可疑

此偈明何义。前说二种所谓父子。何者为父何者为子。父子二相若相待生彼则可疑。何者为父何者为子。如是如是。若汝说此量与所量。彼何者量何者所量。此之二种若能成物可得言量。若物可成得言所量则不疑云何者是量何者所量。如是能成可得言量。如是可成得言所量。此则不疑。何者是量何者所量。偈言。

量非能自成  非是自他成

非是异量成  非无因缘成

此偈明何义。如是量非自成。现非现成。比非比成。喻非喻成。阿含亦尔非阿含成。非是自他迭互相成。现非比喻阿含等成。比非现喻阿含等成。喻非现比阿含等成。阿含非现比喻等成。非异现比譬喻阿含别有现比譬喻阿含异量来成。如量自分和合不成。自他境界和合不成。非无因成非聚集成。此之因缘如先所说。二十三十或四五六。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或有六十。若汝所说以有量故得言所量。有量所量证一切法皆有自体义不相应。又复汝说偈言。

智人知法说  善法有自体

世人知有体  余法亦如是

出法出自体  是圣人所说

如是不出法  不出法自体

此偈。我今答。偈言。

若法师所说  善法有自体

此善法自体  法应分分说

此偈明何义。若彼法师。谓彼善法有自体者。应分分说此善自体。此之善法如彼善心。善心自体如是如是。一切诸法不如是见。若如是说亦法自体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若善法自体  从于因缘生

善法是他体  云何是自体

此偈明何义。若善法体从于因缘和合而生。彼是他体。善法云何得有自体。如善法体余亦如是。若汝说言如彼善法善法自体。如是不善不善体等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若少有善法  不从因缘生

善法若如是  无住梵行处

此偈明何义。若汝意谓。少有善法不因缘生。如是不善不善自体。无记无记自体。若当如是无住梵行。何以故。汝若如是。是则舍离十二因缘。若当舍离十二因缘。是则舍见十二因缘。若如是无十二因缘。则不得见十二因缘。如其不见十二因缘。不得见法。世尊说言。若比丘见十二因缘。彼则见法。若不见法不住梵行。若离如是十二因缘。则离苦集。十二因缘是苦集故。若离苦集是则离苦。若无集者何处有苦。若无苦者云何有灭。若无苦灭当于何处修苦灭道。若如是者无四圣谛。无四圣谛则亦无有声闻道果。见四圣谛如是则证声闻道果。无声闻果无住梵行。又复有义。偈言。

非法非非法  世间法亦无

有自体则当  常则无因缘

此偈明何义。若当如是离于因缘和合生者。汝得多过。以不得法及非法故。一切世间法皆不可得。何以故。因缘和合生一切法。以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若无因缘和合生者。则一切法皆不可得。又复自体不从因缘和合而生。无因缘有则是常法。何以故。无因缘法则是常故。彼若如是无住梵行。又复汝法自有过失。何以故。世尊所说。一切有为皆悉无常。彼何自体皆悉无常。偈言。

善不善无记  一切有为法

如汝说则常  汝有如是过

此偈明何义。若说善法有法自体。不善无记亦如是说。若如是者。汝说一切有为法常。何以故。法若无因无生住灭。无生住灭非有为法。则一切法皆是无为。若说善等一切诸法皆有自体。则一切法皆悉不空。义不相应。又复汝说偈言。

诸法若无体  无体不得名

有自体有名  唯名云何名

此偈。我今答。偈言。

若人说有名  语言有自体

彼人汝可难  语名我不实

此偈明何义。若何人说名有自体。彼人如是汝则得难。彼人说言。有体有名无体无名。我不如是说有名体。何以知之。一切诸法皆无自体。若无自体彼得言空。彼若空者得言不实。若汝有名有自体者。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若此名无者  则有亦是无

若言有言无  汝宗有二失

若此名有者  则无亦是有

若言无言有  汝诤有二失

此偈明何义。若此名无如是宗失。如其是有如是诤失。我宗不尔。有物有名无物无名。如是诸法有自体者。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如是我前说  一切法皆空

我义宗如是  则不得有过

此偈明何义。我前已说。一切法空亦说名空。汝取空名而有所说。若一切法皆无自体名亦无体。我如是说义宗无过。我不说名有自体故。又复汝说偈言。

若离法有名  不在于法中

说离法有名  彼人则可难

此偈。我今答。偈言。

若别有自体  不在于法中

汝虑我故说  此则不须虑

此偈明何义。彼不须虑汝妄难我。我则不遮诸法自体。我不离法别有物取何人取法。彼人须虑我不取法故不遮法云何有过。若我取法有自体者。则可难言汝不相应。我不如是。汝难大赊全不相当。又复汝说偈言。

法若有自体  可得遮诸法

诸法无自体  竟为何所遮

如有瓶有泥  可得遮瓶泥

见有物则遮  见无物不遮

此偈。我今答。偈言。

若有体得遮  若空得言成

若无体无空  云何得遮成

此偈明何义。法若有者则可得遮法。若无者则不得遮。汝难我言。一切诸法皆无自体。实如汝言一切诸法皆无自体。何以知之。以汝遮法无自体成。若遮诸法无自体成。得言一切诸法皆空。偈言。

汝为何所遮  汝所遮则空

法空而有遮  如是汝诤失

此偈明何义。若一切法遮有自体。若无自体彼得言空彼空亦空。是故汝言有物得遮无物不遮。义不相应。又复有义。偈言。

我无有少物  是故我不遮

如是汝无理  抂横而难成

此偈明何义。若我如是少有物遮汝得难我。我无物遮。如是无物我无所遮。如是无遮一切法空。如是无物遮与所遮。是故汝向如是难言何所遮者。此汝无理抂横难我。又复汝说偈言。

若法无自体  言语何所遮

若无法得遮  无语亦成遮

此偈。我今答。偈言。

汝言语法别  此义我今说

无法得说语  而我则无过

此偈明何义。若汝说言无有言语亦成遮者。随何等法。彼一切法皆无自体。说彼诸法无自体语。非此言语作无自体。此我今答。若说诸法无自体语。此语非作无自体法。又复有义。以无法体知无法体。以有法体知有法体。譬如屋中实无天得。有人问言。有天得不。答者言有。复有言无。答言无者语言。不能于彼屋中作天得。无但知屋中空无天得。如是若说一切诸法无自体者。此语不能作一切法无自体。无但知诸法自体无体。若汝说言。若无物者则不得言法无自体。以无语故。不得成法无自体者。义不相应。又复汝说偈言。

如愚痴之人  妄取炎为水

若汝遮妄取  其事亦如是

取所取能取  遮所遮能遮

如是六种义  皆悉是有法

若无取所取  亦无有能取

则无遮所遮  亦无有能遮

若无遮所遮  亦无有能遮

则一切法成  彼自体亦成

此四行偈。我今答汝偈言。

汝说鹿爱喻  以明于大义

汝听我能答  如譬喻相应

此偈明何义。汝若说此鹿爱譬喻。以明大义。汝听我答。如喻相应。偈言。

若彼有自体  不须因缘生

若须因缘者  如是得言空

此偈明何义。若鹿爱中妄取水体。非因缘生。汝喻相当。鹿爱因缘彼颠倒见。颠倒见者以不观察因缘而生。如是得言因缘而生。若因缘生彼自体空。如是之义如前所说。又复有义。偈言。

若取自体实  何人能遮回

余者亦如是  是故我无过

此偈明何义。若鹿爱中取水体实。何人能回。若有自体则不可回。如火热水湿空无障碍。见此得回。如是取自体空。如是如是。余法中义应如是知。如是等如取无实。余五亦尔。若汝说彼六法是有。如是得言一切诸法皆不空者。义不相应。又复汝说偈言。

汝因则不成  无体云何因

若法无因者  云何得言成

汝若无因成  诸法自体回

我亦无因成  诸法有自体

若有因无体  是义不相应

世间无体法  则不得言有

此偈。我今答。偈言。

此无因说者  义前已说竟

三时中说因  彼平等而说

此偈明何义。如是大义于前已说。此则无因应如是知。如是论义前因已说遮六种回。彼前论义今于此说。又复汝说偈言。

前遮后所遮  如是不相应

后遮若俱并  如是知有体

此偈我今答。偈言。

若说三时因  前如是平等

如是三时因  与说空相应

此偈明何义。若遮此因三时言语。此先已答。应如是知。何以故。因平等故。如遮三时彼不相应。彼语亦在遮所遮中。若汝意谓。无遮所遮犹故得遮。我已遮竟。此三时因与说空人言语相应。又复云何。先已说竟。如向偈言。

我无有少物  是故我不遮

如是汝无理  抂横而难我

若汝复谓。三时遮成。见前时因。见后时因。见俱时因。彼前时因如父以子。后时因者如师弟子。俱时因者如灯以明。此我今说。此不如是前说三种。彼三种中一一复有三种过失。此前已说。复次第遮。汝立宗失如是等自体遮成。偈言。

若人信于空  彼人信一切

若人不信空  彼不信一切

此偈明何义。若人信空。彼人则信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何以故。若人信空。则信因缘和合而生。若信因缘和合而生。则信四谛。若信四谛。彼人则信。一切胜证。若人能信一切胜证。则信三宝谓佛法僧。若信因缘和合而生。彼人则信法因法果。若人能信法因法果。彼人则信非法因果。若人能信法因法果信非法因信非法果。则信烦恼烦恼和合烦恼法物。彼人如是一切皆信。如是前说彼人则信善行恶行。若人能信善行恶行。彼人则信善恶行法。若人能信善恶行法。则知方便过三恶道。彼人如是能信一切世间诸法。如是无量不可说尽。

空自体因缘  三一中道说

我归命礼彼  无上大智慧

释回诤论偈义已竟。

作此论者。阿阇梨龙树菩萨摩诃萨。一切论义皆能解释。

同类推荐
  • 雷虚篇

    雷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Baron Trenck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Baron Tren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渚宫秋思

    渚宫秋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小山重叠星明灭

    小山重叠星明灭

    楚昭帝国皇城上空黑云翻滚,雷光闪电尖声咆哮着穿梭其中,远处颜色晦暗的星河在山峦上暗潮涌动;忽然一记惊雷炸起,两道明亮的星光划破布满浓云的天际。彼时,帝国宫殿和镇国将军府,先后响起了婴孩的啼哭声;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而他们的故事,又将怎样成为天下津津乐道的传奇——尽情阅读鸿奂居士的原创作品——《小山重叠·星明灭》!
  • 幸得相逢离婚时

    幸得相逢离婚时

    结婚三年,丈夫出轨三年。这三年,安诺然一直过着赎罪的生活。直到同父异母的妹妹爬上了丈夫的床,怀了丈夫的孩子,安诺然毅然选择离婚。却没有想到在离婚的道路上,遇到了自家三叔。这个男人帮她找律师,帮她阻挡风雨。她以为他是善心,却没有想到他步步紧逼,她才知道这个男人不是想帮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貂蝉

    貂蝉

    故里处处说貂蝉,诗章篇篇开新韵。源于文化资源的无尽潜力,米脂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陕北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在打造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旧址、姜氏庄园等旅游景区的基础上,重视拓新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以貂蝉为主题并融合陕北民俗特色,在貂蝉成长地柳家孤,着力打造貂蝉风情特色旅游项目——貂蝉山庄。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槃头菩萨造(并)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槃头菩萨造(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宋王朝2

    大宋王朝2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告白计划

    告白计划

    他温柔又蛮横的抱起她,下巴搁在她的小脑袋上,感受到她藏在内心深处的脆弱和自卑,只觉得一阵的心疼。“你不相信我会喜欢你、会爱上你吗?那我告诉你,我爱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娇柔、你的粗鲁、你的可爱和你迷糊时的模样,而且是永远爱!
  • 阳光灿烂的日子(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阳光灿烂的日子(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霸剑狂尊

    霸剑狂尊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逆天修行之路,本就与天争命,与地争气运,与人争机遇,踏足万古之巅,以万千尸骸铺路,
  • 江湖血

    江湖血

    明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年少荒淫,昏庸无道。宦官刘谨专权,残害忠良,置百姓死活于不顾。于是群雄并起,秘密组织“杀龙除奸会”意在杀昏君,诛刘谨。群雄聚会 洛阳。落红山庄。天下第一庄。庄主是“一剑盖江湖”的武林盟主龙在天。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十六,艳阳高照。数十匹骏马直奔落红山庄。二里路外,就已望见盟主府门口九丈九尺九寸高的四方斗儿杉木红漆的旗杆,旗杆上飘动着绣文虎的三角朱红盟主旗。
  • 秒杀时代

    秒杀时代

    “人比黄花瘦”本来蜷缩着身体,怀里抱着一岁的孩子在论坛里打盹。她被一阵哭声吵醒,不明就里,睁开眼跟着哭了起来。她最怕听见人哭,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哭声,都能像鱼钩一样勾起她内心深处的伤痛。她跟着哭了一会儿,才抹去泪眼,朝这边望去。她看见几个人围着“骑在树上的鱼”。“骑在树上的鱼”低着头,还坐在地上低声抽泣。她抱着孩子往前挪了挪屁股,又挪了挪屁股,拨开围观的人,把细长的胳膊伸过去,放在他的肩膀上。她在他肩上拍了几下。她说,不哭不哭,等有了钱,什么难事都可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