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8000000039

第39章

二正明法界行體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共法。

以稱法界起行故。不共凡小。又悟不由他。亦非他共。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初自利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不由他教(至)修六度不共法。

二化他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普能攝受(至)勤攝眾生不共法。

三上求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善巧迴向(至)求佛智慧不共法。

四善巧行。於中五。初巧離二乘。

佛子菩薩摩訶薩到善巧(至)不著己樂唯勤化度。

二巧修三昧。

善能入出禪定解脫於諸三昧悉得自在。

三巧順世間。

往來生死如游園觀(至)一切眾生恒來瞻仰。

四巧住諸乘。

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失大乘心。

五巧窮因果。

雖念念中示成正覺(至)方便善巧究竟彼岸不共法。

五雙行不共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善知權實(至)智慧自在到於究竟。

上標下釋。

所謂住於涅槃而示現生死(至)何況一切童蒙眾生。

後結。

是為第五不由他教權實雙行不共法。

六三業隨智慧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業(至)隨智慧行不共法。

七大悲代他苦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大悲(至)常起大悲不共法。

八大慈攝物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至)皆悉樂見不共法。

九堅淨自他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薩婆若(至)一切智心明淨妙寶。

上法下喻。

佛子如有寶珠名淨莊嚴(至)能令濁水悉皆澄淨。

後合。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不失一切智心寶不共法。

涅槃春池。可於中說。

十位滿常修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自覺(至)不捨尊重佛不共法。

四結勸。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至)如來無上廣大不共法。

三有二門。明所成之德。初明業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業。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切世界業悉能嚴淨(至)令一切願悉成滿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業。

二顯得其體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

然若身若業。皆同法界無量。略舉十耳。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來身於一切世間(至)於一切世間求不得故。

此中十身。與第九行十身。大同小異。謂此不來不去。即彼不生不滅。

不實身一切世間如實得故(至)以如實理示世間故。

不實不虗。即彼不實不妄。

不盡身盡未來際無斷絕故(至)一切眾魔不能壞故。

不盡堅固。即彼不遷不壞。不遷則橫無遷變。不盡則豎說無窮。

不動身眾魔外道不能動故。

不動即彼一相。故文殊般若云。不動法界。法界即一相。由得一相。魔不能動。

具相身示現清淨百福相故(至)法相究竟悉無相故。

此具相無相。即彼無相身。開之成二。

普至身與三世佛同一身故。

即彼初二。謂入一切世界非趣身。及入一切世界諸趣身。此合彼開。所以開合不同者。約位別故。此位既勝。合初體用。同於佛故。能於無相。以示相故。或更有深致。非此所知。餘如十行辨。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無盡之身。

五有五十門。答五十問。明十地位中行相。古德分四。初十二門。明十地中三業殊勝行。寄在初地。次九門明造修離障行。寄二三地。次九門明造修純熟行。寄在四地已上位。後二十門。報相圓滿行。寄八地九地已上位。此釋猶稍近文。亦未盡現。今亦依次分配十地。初地十門。次八漸略。文勢爾故。謂二地六門。三四各五門。五二六一。七八各三。九地二門。十地十三門。至文當知。今初十門。明歡喜地中行。若麤相分。總為三段。初二約身。次四辨語。後四明意。總顯彼地三業殊勝。若順彼文。且分為二。初九明初住地中行。後一明安住地中行。前中分四。初六門明依何身。次心一門。辨以何因。三發心門。明為何義。四周徧門。顯有何相。今初分二。前二約身。後四就語辨身。語屬身故。皆是深種善根之所攝故。今初分二。初約身業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業。

約色身業用明身。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身充滿一切世界(至)眾生於中成道身業。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悉能覺悟一切眾生。

二約法自體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種身。

此門約法門自體明身。故但云身。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諸波羅蜜身(至)隨樂隨時成正覺故。

十中度攝福智等。即前深種善根。集助道等。互有影略。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大智慧身。

二就語辨身業四門。皆是所種善根。是知彼文雖無。義已含有。若全異彼。豈為彼行。若全同彼。何須重說。故彼經文節節皆云。若廣說有不可窮盡。小異何疑。即分為四。初語體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語。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柔輭語使一切眾生(至)隨其欲樂令解了故。

若約遮釋十中。初一離惡口。二離兩舌。次二離妄語。一麤二細。餘六離綺語。若約表釋十種。各顯一德。

四結。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微妙語。

二顯語淨因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淨修語業。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樂聽聞如來音聲(至)菩薩功德淨修語業。

此二攝法。

不說一切眾生不樂聞語(至)語四過失淨修語業。

此二離過。

歡喜踊躍讚歎如來(至)如實功德淨修語業。

此二攝善。

以深淨心施眾生法(至)讚歎如來淨修語業。

此二法施。

於諸佛所聽聞正法(至)而受妙法淨修語業。

後二求法行。由此十事。能令語淨。

四結。

是為十。

三淨語之果四。初標。

若菩薩摩訶薩以此十事淨修語業則得十種守護。

發其言善。幽冥應之。況其人乎。然地經中。善知識善護。意通由諸善。不獨由語。故度世經亦不躡前。此中標章。兩向用之。若在前段。便當顯益。下二準悉。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天王為首一切天眾(至)一切法師皆悉守護。

四結。

是為十。

四能成所作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此守護已則能成辦十種大事。

按經即內善外護。故能成所作。然則地經善集白法善淨深心等。餘句中義亦不獨躡於語。然皆躡者。以語例餘。於理無爽。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切眾生皆令歡喜(至)一切涅槃普令明見。

十句文意並通二利。

四結。

是為十。

二明以何因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

以大悲為首。荷負一切等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如大地心能持能長一切眾生諸善根故。

荷負心。由如大地。荷負四重任故。

如大海心一切諸佛無量無邊大智法水悉流入故。

深廣心包。含無外故。

如須彌山王心(至)於出世間最上善根處故。

勝心。

如摩尼寶王心樂欲清淨無雜染故。

淨心。

如金剛心決定深入一切法故。

利心。

如金剛圍山心諸魔外道不能動故。

堅心。

如蓮華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

無染心。

如優曇鉢華心一切劫中難值遇故。

希有心。

如淨日心破暗障故智慧心如虗空心不可量故。

無邊心。此十並語心體也。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大清淨心。

三明為何義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心。

為上求下化。故發起勝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發我當度脫一切眾生心(至)悉得悟解心。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大發起能事心。

四顯有何相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周徧心。

以過凡夫地入真。如法中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周徧一切虗空心發意廣大故。

總明悲廣智大。曠若虗空。

周徧一切法界心深入無邊故。

智契深極。

周徧一切三世心一念悉知故(至)一念普現成佛故。

餘八可知。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佛法周徧莊嚴。

二即安住地中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根。

由前初住之行。令此勝用增上。皆光顯故。名之為根。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歡喜根見一切佛信不壞故。

上一信成就。次六修行成就。

希望根所聞佛法皆悟解故。

樂欲根即近友。樂法多聞。能正觀故。

不退根一切作事皆究竟故。

不退者。即不著名利。於三昧中。亦無愛著。及貪求故。

安住根不斷一切菩薩行故。

安住者萬行念念現在前故。

微細根入般若波羅蜜(至)究竟一切眾生事故。

此二悲智不斷上皆教道。

如金剛根證知一切諸法性故。

即證道之修。後三即迴向成就。

金剛光燄根普照一切佛境界故。

總求一切地智故。即金剛智。照徹法性故。

無差別根一切如來同一身故。

別求法身。

無礙際根深入如來十種力故。

求功德身。謂十力等。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大智圓滿根。

二有六門。明第二地中行。初二明發起淨。初門自分。直明深心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心。

晉經及論皆名直心者。然深心有二義。一於法殷重名深。即樂修善行。二契理名深。深入理故。若語直心。但有後之一義。正念真如法故。今文具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染一切世間法深心。

由契理。

不雜一切二乘道深心。

由修行。

了達一切佛菩提深心(至)具足一切微細智深心。

此七廣上契理。

修一切諸佛法深心。

此一顯前修行。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清淨深心。

二勝進加以增上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增上深心。

即勝進上求增殷重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退轉增上深心積集一切善根故。

樂修善行。

離疑惑增上深心解一切如來密語故。

標契理。次三成上離疑。

正持增上深心大願大行所流故。

出所因。

最勝增上深心深入一切佛法故。

彰所入。

為主增上深心一切佛法自在故。

成德自在。後五成上積集善根。

廣大增上深心普入種種法門(至)成熟一切眾生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清淨增上深心。

二有四門。自體淨中行。彼約別地之行。但明於戒。而有三聚。今文分二。初攝善律儀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勤修。

通修十度。即攝善法戒律儀亦在其中。以地相望。是修位之首。故特名勤修。晉經名方便。方便修起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布施勤修悉捨一切(至)轉至一切眾生心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智慧勤修。

二有三門。饒益有情戒中行。初解諸善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

此門總顯智。於諸善決起勝解。地經約戒。但解十善。晉經名樂。修由有決解。故樂修習。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最上決定解(至)隨意隨時成佛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決定解。

二解世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知諸世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知一切世界入一世界(至)各別了知心生歡喜。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佛剎廣大決定解。

三解眾生四。標初。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知眾生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知一切眾生界(至)寂靜威儀開悟眾生。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威力決定解。

此下入五十七經。

三有五門。明三地中行。分二。前二門明能起厭行二。初熏習成氣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習氣。

由此地中厭伏煩惱故。於諸行積習。熏成氣分。方能究竟。斷伏煩惱。故名習氣。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菩提心習氣。

行本。

善根習氣。

成行。

教化眾生習氣。

下化。

見佛習氣。

上見。

於清淨世界受生習氣。

受生。

行習氣。

大行。

願習氣。

十願。

波羅蜜習氣。

十度。

思惟平等法習氣。

理智。

種種境界差別習氣。

量智。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大智習氣非習氣智。

二增盛攝取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取以此不斷諸菩薩行。

晉經中名熾然由前積習愛樂。得增長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取一切眾生界(至)悉以明智而現了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取(至)如來無上無所取法。

三有三門。明所起厭行。初正顯修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修。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修諸波羅蜜修學修慧(至)修示現修勤行匪懈。

前八修因。後二修果。

修成等正覺修轉正法輪。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上修修一切法。

二修成勝緣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

依託此十。能成就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離善知識成就佛法(至)十力境界成就佛法。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大智慧。

三明修行離過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

別舉十過。總令遠離。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輕慢善知識退失佛法(至)恨諸菩薩退失佛法。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遠離此法則入菩薩離生道。

四有五門。明四地中行。分三。初門明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離生道。

前三地寄同世間。有見等惑。猶如生食在腹四地寄同出世。對治清淨。能離彼生。謂離有行。得無生故。顯行純熟。離生澀故。廣如婆沙。今是彼清淨對治之因。故名為道。地經有十法明門。初是觀察眾生。今但廣斯一句。餘略不具。結云。不雜二乘者。以於下句雙行而修。故不同二乘見道離生矣。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出生般若(至)而不捨菩薩一切願行是為十。

四結勸。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至)則得菩薩決定法。

二明其清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法。

上明能離。今顯所得。出世決定法故。故彼文云。得彼內法。生如來家。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決定於如來種族中(至)決定得預如來眾會。

前五自分。後五勝進。

決定能顯如來種性(至)與一切如來所住無有二。

四結。

是為十。

三有三門。明對治修行增長。分二。先二門明修行增長。初門正明增長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出生佛法道。

從緣出生。即增長義。亦猶出息。增長其多。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隨順善友是出生佛法道(至)知佛自在故。

上二順人信法。

發大誓願是出生佛法道(至)知業不失故。

此二願智不虗。

一切劫修行無厭足是出生佛法道(至)成熟眾生故。

此二時處廣長。

不斷菩薩行是出生佛法道(至)徧一切虗空界故。

此二無間普徧。

殊勝行是出生佛法道(至)以一切善法資持故。

後二勝行攝生。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大丈夫名號。

二顯立殊勝之名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丈夫名號。

由德行內增故。嘉名外立。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名為菩提薩埵(至)名為勝薩埵覺悟勝法故。

上四從境立名。

名為最勝薩埵(至)名為上薩埵起上精進故。

此二約當體受名。上皆自利。

名為無上薩埵(至)名為力薩埵廣知十力故。

此二利他。

名為無等薩埵世間無比故。

通顯勝具二利故。上皆自分因名。

名為不思議薩埵一念成佛故。

後一勝進果稱。上皆隨德立假名。故瑜伽四十六。明菩薩隨德假名。有十六種。初名菩提薩埵。十六名為法師。顯揚第八。莊嚴論十二。皆同此說。又商主天子經。五義立名。恐繁不會。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名號則成就菩薩道。

二修行對治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道。

地經寄位。廣明三十七品。今約實位。故增數顯十。皆為對治。並是正道。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道是菩薩道(至)出生智慧及方便故。

上二并後一。名義皆不共。

三道是菩薩道行空無相無願不著三界故。

三道則名義俱共。次六名共小乘。義唯實教。

四行是菩薩道(至)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

定根知三昧入出。

六通是菩薩道(至)知諸眾生死此生彼故。

天眼通見。死此生彼。

天耳悉聞諸佛說法(至)普及一切無間斷故。

於六念上。加念眾生。為大悲故。亦是廣七覺中。一念覺故。餘例此知。

隨順菩提八聖道是菩薩道。

八正思惟。順一切智。

所謂行正見道(至)入九次第定是菩薩道。

九次第定。皆寂用雙行。

所謂離欲恚害而以一切語業說法無礙。

初禪離欲恚害。而逆化眾生。亦用欲等言說。故云一切語業。

滅除覺觀而以一切知覺觀教化眾生。

二禪雖無覺觀。不壞淨覺。以為說因。

捨離喜愛而見一切佛心大歡喜。

三禪離喜。而生法喜。

離世間樂而隨順出世菩薩道樂。

四禪離樂。而受解脫道樂。

從此不動入無色定而亦不捨欲色受生。

明四無色定。但總相顯勝。

雖住滅一切想受定而亦不息菩薩行故。

即滅盡定。此定雖盡。滅諸不恒行心心所法。及滅恒行染汙一分。而以厭患想。受為先故。名滅想受。定由非麤想。猶有細想。是捨受故。今實教明。即受等性滅。故不息菩薩行。是以七地云能念念入亦念念起等。餘如三地及七地中辨。

學佛十力是菩薩道(至)而不捨離諸菩薩行。

六徧一切下。是一切至處道智。八是天眼。九是宿命。今三世悉知。況乎宿命。餘如初會中辨。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巧方便道。

同类推荐
  • 杂式

    杂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石公素书二

    黄石公素书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台治略

    天台治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儿吐泻门

    小儿吐泻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荒年

    荒年

    1960年的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华北大地。乌蒙蒙的苍穹笼罩着银白色的田野,让整个世界变得十分凄凉。路边的杨柳、刺槐被雪絮包裹着,任凭无情的寒风肆虐地摧残。枯黄的树梢承受不住积雪的压迫,无奈地垂下腰身,随风摇荡,凌雪挣扎。它们企盼着阳光融化严寒,和风驱散阴霾。等待着春回大地时,发芽、成长、壮大……十六岁的裘宇同背着书包,踽踽独行在积雪半尺多厚的城郊土路上,艰难地跋涉着,向长途汽车站赶去。远远地看,他不像一个少年,更不像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倒像一个年过半百佝偻着腰的老农。
  • 不灭狂神

    不灭狂神

    身为八百里黑河的少主,他身负血海深仇,修炼逆天功法,强势崛起!一路笑傲而行,至狂至傲,踏遍三千州,荡平三大势力,重现八百里黑河的荣耀!他的血就是狂!他的骨就是傲!他的一生全是荣耀!
  • 气血才是命根子

    气血才是命根子

    为什么有的女人面色红润、灿若桃花、光彩照人,而有的女人却是灰头灰脸,头发干枯、没有光泽、皮肤粗糙、痤疮暗斑、月经不调呢?这些都是肾气不足或者肝郁气滞造成的,美容的根本是保养身体气血的运行机理。为什么有许多女人在冬季手脚冰凉,甚至夏天也手脚冰凉呢?中医理论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需要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气血畅通,“冰美人”就能够换新颜!癌症、淋巴结核、肿瘤、乳腺小叶增生等病是怎样形成的?中医认为是气滞造成的,寒凝和忧思导致气聚在一起,气血运行不畅,就像下水道堵塞、积习日久,器官就发生病变。
  • 假婚总裁

    假婚总裁

    新书《丫鬟代嫁》水伊儿,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素雅淡然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定淡泊的心,看惯了总裁身边来来去去的女人,心中对这个高傲自大的男人,只有不屑和鄙视,却不料,就是因为这个令自己不齿的男人,破坏了她的好姻缘,趁人之危,逼她成为他名义上的妻子,两个各怀目的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有着自己的生活,为什么有的东西,在相处以后就变了。。。。。。。烈如枫,龙焰集团最年轻的总裁,冷俊的外表,加上凌厉的商业手段,让他成为商界不可多得的奇葩,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换女朋友的速度,简直可以用超音速来形容,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碍于父母逼婚,只好随便找了个女子当老婆,恩!公司里那个整天处于神游状态的女子,似乎是最佳人选。。。。。。范子衡,一个阳光帅气的警察,对于感情,懵懂却认真,第一次遇到她,就心中喜欢上了她,原本以为可能只是惊鸿一瞥,却不料。。。。。。”寂寞撒旦“,一个网络上的男人,浪漫温情,始终伴随水的左右,而真面目,却。。。。。一个平凡的女子,却经历着小说中才有的感情,是幸运,还是不幸运,一切都在《假婚总裁》中给你演绎!感谢青泉大大给小鱼贡献《假婚总裁》的群号,有意愿的可以加,打广告的请自重:群号码为:66580645,小说内的人物名字,作为敲门砖!大家多多收藏啊!多多投票啊!这样偶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哦!拜托了,用渴望的眼神看没有收藏偶书的大大!用感激的眼神看收藏偶书的大大!嘿嘿!#####################################《假婚总裁》的视频,新鲜出炉了,谢谢小透大大的辛苦!##################################各位喜欢也喜欢看穿越王妃文的,可以去看看偶的新书:《冷艳丫鬟色王爷》《丫鬟王妃》《野蛮夫君泼辣妃》===================================好友的文《养个奴隶做老婆》作者翼妖
  • 小王子

    小王子

    《小王子》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 香中别有韵

    香中别有韵

    本书稿是一位具有20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带领她的学生立足课本知识,深化阅读理解,读写结合的产物。分为三编,第一编文章为师生对书本中学过的名家、名篇的理解阐发;第二编文章为师生对生活中点滴的体悟;第三编为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研究心得。
  • 玄冥纪

    玄冥纪

    遗腹之子上青山,半是闲来半是烦。时间一晃三年过,天下已是风云变。</p><p>乱世将起,谁与争锋。青山之中,剑动苍穹。大道为何?苍生刍狗。
  • 重生之邪气天师

    重生之邪气天师

    *爽文+修真升级流+捉鬼驱妖*她,林七七,九州大陆魔门尸鬼宗的宗主,惊采绝艳,再踏上修真界的四百年间就达到了渡劫境界,却不凑巧地碰上了九重雷劫,肉身毁灭,几百年修行一朝尽丧,只留下了一缕幽魂飘飘荡荡,附身在了一个被水鬼拉脚而死的乡村九岁少女身上。从此,林七七开始了她御鬼炼尸。炼丹炼器的,混迹黑白两道,政界商界,玄学门派的逍遥人生。看林七七如何脸鬼仆,收灵宠,斗恶霸,一步步踏上修炼的巅峰。
  • 脉理求真

    脉理求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道回忆录

    魔道回忆录

    莫枯相当于一张白纸,自己给自己身上点墨,最终变成水墨画——最简易的火柴人,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