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8000000040

第40章

五有二門。明五地中行。初門明勝慢對治行。後門明後二分中行。今初分二。初總標四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道(至)無量莊嚴道。

以此四門同顯道義。義皆無量。類例相從。故總標之。約義須分故。後二屬後。

二別明初門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道。

謂十平等心。及隨如道行。皆是菩薩正道所游路故。以觸境皆如。道無不在。況虗空等十。一一無量。道豈有涯。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

十中初四各一無量。後四即佛界無量。

虗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

虗空無量。亦橫亦豎。

法界無邊故菩薩道亦無量。

法界非橫非豎。虗空法界約無分量。餘八廣多無量。兼無分量。

眾生界無盡故(至)劫數不可盡故菩薩道亦無量。

劫數即豎論無量。餘七橫論無量。

一切眾生語言法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

語言亦屬眾生。亦是調伏界無量。

如來身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至)菩薩道亦無量。

四結。

是為十。

二無量助道法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助道。

即不住道行勝。及彼果勝中行。以智契如是謂正道。萬行資緣皆為助道。此二合行名不住道。今以圓融之修無不契如。並為正道。皆互相資。並為助道。故舉虗空等十。不異前章。然正道不隨事轉。同稱無量。助道隨事。故隨所等事。名無邊無盡等。

二釋。

所謂如虗空界無量(至)積集助道亦如是無有量。

三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量智慧。

第六有一門。明六地中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修道。

般若現前。為真修故。無去來等。即十平等等故。前四即勝慢對治中行。攝十平等。後六即彼果勝中行。不住道行。勝十種觀。緣彼已廣故。此略不明。四中前三約法。後一約喻。法中彼從別義。開成前八。今總明之。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來不去修身語意業無動作故。

不起心。

不增不減修如本性故。

稱本性。

非有非無修無自性故。

遣修相亦可配三性三無性。如理思之。

如幻如夢如影如響(至)修離一切執著故。

舉七喻。通顯無著後六果勝中行。

空無相無願無作修明見三界而集福德不休息故。

雖證三空。而集福德。

不可說無言說離言說修遠離施設安立法故。

不著教法。不可說者。理圓言徧。言不能詮故。無言說者。性無言故。離言說者。忘言方會故。

不壞法界修智慧現知一切法故。

不壞事法界。

不壞真如實際修普入真如實際虗空際故。

不壞真理。

廣大智慧修諸有所作力無盡故。

總明權實之智。故力無盡。上皆自分修。

住如來十力四無所畏(至)現見一切法無疑惑故。

即勝進修。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則得如來一切智無上善巧修。

七有三門。明七地中行。初門權實雙行。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莊嚴道。

即彼地中樂無作行。對治十種方便智。及雙行果。發起勝行中。以權實交飾。故曰莊嚴。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三。初五自行無染。

佛子菩薩摩訶薩不離欲界(至)是為第五莊嚴道。

二隨有攝化四。初無染而化。

已到一切世間彼岸(至)是為第六莊嚴道。

二處正入邪。

安住正道正智正見(至)是為第七莊嚴道。

三持犯權實。

常善護持如來淨戒(至)是為第八莊嚴道。

四人法權實。

不由他教得無礙辯(至)是為第九莊嚴道。

三總顯因果權實三。初因圓示缺。

善根具足諸行究竟(至)於一切國土示現受生。

示現受生。是因未滿故。

二同界境界而不捨因。因有十句。

與三世諸佛同一境界而不廢菩薩行。

行通二利。

不捨菩薩法。

法即教法。

不懈菩薩業。

業謂利他。

不離菩薩道。

道謂正智。

不施菩薩儀。

儀謂制聽。

不斷菩薩取。

取即願求。

不息菩薩巧方便。

巧謂權變。上皆所作。

不絕菩薩所作事。

事總語因體。

不厭菩薩生成用。

用即因成大用。

不止菩薩住持力。

力即長用不絕。

三徵釋。

何以故菩薩欲疾證阿耨多羅(至)是為第十莊嚴道。

四勸。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亦不捨菩薩道。

二明念念進趣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足。

即彼障對治中。修行無量種。及雙行分中菩提分差別等。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持戒足殊勝大願(至)一切菩提分法不退轉故。

上二約行。一戒。二進。

神通足隨眾生欲(至)不離一佛剎往一切佛剎故。

此二約通。一總。二別。

深心足願求一切殊勝法故(至)一切所作咸究竟故。

此二約心。一願。二誓。

隨順足不違一切尊者教故(至)佛所說法不疲懈故。

此二約法。一順。二持。

法雨足為眾演法無怯弱故(至)一切諸惡悉遠離故。

後二約德。一演。二伏。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悉能徧至一切世界。

三明取授自在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手。

即雙行分中能作大義。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深信手於佛所說一向忍可究竟受持故。

上一約取。謂念念修習一切佛法。向佛智故。餘九約授。於中前五明四攝。

布施手有來求者隨其所欲(至)舒展右掌相迎引故。

上布施。下愛語。

供養諸佛手集眾福德(至)悉斷一切眾生疑故。

此二句皆利行攝。

令超三界手授與眾生拔出欲泥故。

即同事共一手作。而拔出故。後四即四家。

置於彼岸手暴流中救溺眾生故。

苦情淨故。

不悋正法手所有妙法悉以開示故。

示諸諦故。

善用眾論手以智慧藥滅身心病故。

般若力故。

恒持智寶手開法光明破煩惱闇故。

捨煩惱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普覆十方一切世界。

八有三門。明第八地中行。以內證無生故。皆約內事。明內德圓滿。即分為三。初腹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腹。

明含容清淨德。即彼集地分中。無住道清淨等。故及淨忍分中。得無生故。亦是得勝行分中。離一切貪等故。世人之腹。多含穢惡。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離諂曲腹心清淨故(至)清淨心腹離諸惡故。

上六明惡無不離。

觀察飲食腹念如實法(至)出離道腹善成熟深心故。

此三明善無不積若能如是凡即佛腹。

遠離一切邊見垢腹令一切眾生得入佛腹故。

後一亦惡無不離。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悉能容受一切眾生。

二藏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

前總舉其腹。今別明五藏。由得勝行。諸佛勸起一。念出生。含攝成熟。無量德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斷佛種是菩薩藏(至)令其得入不退法輪故。

上三出生三寶。

覺悟正定眾生是菩薩藏(至)令未來因悉得成就故。

此三成熟。三聚邪定亦有佛性。為未來因故。起悲為緣。涅槃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由佛性力。未來善根還得生長。即其義也。

滿佛十力不可壞因(至)於一念中悉明見故。

後四攝授佛果最後。即一切智也。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不可壞大智慧藏。

三心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

即五藏之一。最為勝故。五藏主故。即此地能成諸善無功用心。前初地中明心。梵云質多。即慮知心。對身口故。今此梵云纈唎陀耶。此云肉團心。對餘藏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精勤心一切所作(至)積集相好福德行故。

上二攝善。一勤。二策。

大勇健心摧破一切(至)除滅一切諸煩惱故。

此二破惡。一破緣。二破因。

不退轉心乃至菩提(至)知心不動無所著故。

此二成行。一堅。二淨。前六自利。

知眾生心隨其解欲(至)不以別乘而救護故。

此二攝生一智。今悟二慈。拯救大梵住。即四無量。

空無相無願無作心(至)乃至不能動一毛故。

後二成德。一深。二固。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光明藏心。

九有二門。明九地行。法師入有備外嚴故。初門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被甲。

明大地十心如被甲冑防外護內將趣入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被大慈甲救護一切(至)於一切法離疑惑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悉能摧伏一切魔軍。

二住地心。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器仗。

器仗似外。以住地心。窮十稠林。無不破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布施是菩薩器仗(至)遠離一切邪命故。

上五順仗破障。

善巧方便是菩薩器仗(至)不斷菩薩行教化眾生故。

此三句違仗破障。如令賊破賊故。

說如實法是菩薩器仗能破一切執著故。

此一非順非違仗。如以良謀不用兵仗。無不破故。

一切智是菩薩器仗不捨菩薩行門故。

後一功成立德器仗。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長夜所集煩惱結使。

十有十三門。明十地行。十地德圓。故寄六根四儀業用明之。且分為三。初一總標德首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首。

居受職位首。出眾聖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涅槃首無能見頂故(至)三千界中最為勝故。

上三果首。

第一善根首三界眾生(至)於一切處常尊勝故。

此三標之以因。釋之以果。

般若波羅蜜首長養一切(至)能令三寶種不斷絕故。

後四直明行首。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智慧首。

二六根勝德。初明十眼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眼。

明十眼者。即大盡分中。如實知見一切法故。

二釋。

所謂肉眼見一切色故。

前五名同諸教。而體用不同諸宗。肉眼見障內色故。智論三十七說。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等。天眼方見遠等。仍有分齊。今肉眼見一切色。已過二眼。故四十四自指云。不思議經應見遠。此中不說。

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故。

然天眼是假和合。不見實相。今明見心。即似同於彼。然心通性相。則亦不同。

慧眼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

此中慧眼似彼法眼。此中法眼似彼慧眼。所以互者。以彼慧眼不能見眾生盡滅一異。不能度生。今顯實過權。反此明能。

法眼見一切法如實相故。

彼中法眼雖知於法。不能徧知眾生方便道。今反此故。明知一切意欲異權故耳。

佛眼見如來十力故。

彼佛眼無細不知。今舉勝況劣。又十力無不該故。

智眼智見諸法故。

智眼見事。即法眼開出。

光明眼見佛光明故。

光明眼通身智光。義兼法慧。

出生死眼見涅槃故。

然涅槃不可見。絕見方見。見圓寂故。

無礙眼所見無障故。

總見諸眼境界。皆無障故。此即一眼具多。為不壞相。須列十眼。

一切智眼見普門法界故。

即是普眼。非但見法界重重。亦乃法界即眼。故為普門。故知十眼全以無礙法界。而為其體。若辨次第。以肉眼見生受苦。次以天眼了知其心。次別知根境。次引入如實。次令得佛力。次尋光而見。次同歸寂滅。後等同法界。餘如別章。

三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智慧眼。

二耳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耳。

然眼等六根。由得解脫神通無上故。令見聞嗅觸等。皆自在故。總就行辨。此門亦即釋名分中。聞持如來大法雨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聞讚歎聲斷除貪愛聞毀呰聲斷除瞋恚。

上二離順離違。

聞說二乘不著不求聞菩薩道歡喜踊躍。

此二棄小欣大。

聞地獄等謂苦難處(至)知彼皆是無常之法。

此二愍苦厭樂。

聞有讚歎諸佛功德(至)發心修行願到彼岸。

此二滿果圓因。

聞十方世界一切音聲(至)而恒不捨化眾生事。

後二了俗同真。悲智俱運。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至)無上大智慧耳。

三鼻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鼻。

嗅行香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聞諸臭物不以為臭(至)非香非臭安住於捨。

上四聞香體。俱舍有四。總名為香。一好香謂沉檀香。二惡香謂葱薤等。三等香。四不等香。謂於前二增益依身。名為等香。損減依身。名不等香。故亦不離好惡。今此中俱聞。聞其上二。更無別體。非香非臭。對前成三。謂如柴炭等。

若聞眾生衣服臥具(至)皆知彼過去所行之行。

此三聞香表用。瑜伽中上二界既無。鼻舌二識亦無。香味二塵語其無麤。此聞有頂香者。明其聞細。菩薩力故。又有頂言。餘處多明是色究竟。準晉經中。聞非想香。則有頂言。亦是三有之頂。既有通果之色。亦有通果之香。

若聞諸聲聞布施持戒(至)亦不廢捨諸菩薩行。

後三聞出世人法。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至)無量無邊清淨鼻。

四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

演法味故。下三為成六根。非顯三業。三業前已有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至)開闡大乘助道舌。

前五約辨顯德。後五約用。

徧覆十方虗空舌(至)滅一切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

降四魔。魔即天魔。生即蘊魔。死及煩惱。文中皆具。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覆徧一切諸佛國土無上舌。

五身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

隨行成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人身為教化一切諸人(至)示現一切眾生身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之身。

六意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意。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上首意發起一切善根故。

上一總明。餘九別顯。

安住意深信堅固不動(至)深入佛三昧無我我所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無上意。

三有四門。明四儀動止行。初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

動遊行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聞法行愛樂於法故(至)令速轉還故。

轉還者。轉有漏定。還無漏故。

趣向法義行速得智慧故(至)不斷生死相續故。

不斷生死者。若斷生死。非真涅槃故。

成滿一切佛法行不捨菩薩法行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有來無去行。

二住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住。

止息散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菩提心住曾不忘失故(至)學成佛威儀故。

前七自分住。後三勝進住。

出生神通住圓滿大智故(至)力無畏一切佛法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智無上住。

三坐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坐。

多時安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轉輪王坐興十善道故(至)於自他心得自在故。

前四世坐以攝物。後六法坐以成德。

師子坐能說法故(至)金剛坐降伏眾魔及外道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正覺坐。

四臥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臥。

放捨身心。合法體故。十事各同臥之一義。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寂靜臥身心憺怕故。

加行調身心。

禪定臥如理修行故。

習修。

三昧臥心身柔輭故。

得定前三。顯定後七。定益亦兼餘善。

梵天臥不惱自他故。

獨己臥。

善業臥於後不悔故。

離尸伏故。

正信臥不可傾動故。

離依倚。

正道臥善友開覺故。

思明相故。互警覺故。

妙願臥善巧迴向故。

右脇臥。

一切事畢臥所作成辦故捨諸功用臥一切慣習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悉能開悟一切眾生。

五所住處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住處。

知有棲止之處所故。前明能住。此辨所住。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以大慈為所住處(至)得授記莂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無礙所住處。

六所行處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行處。

前辨能行。此辨所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以正念為所行處滿足念處故。

初四自行上一依四念。阿難四問。佛令依住。今辨依行。餘可思準。

以諸趣為所行處正覺法趣故(至)而不斷菩薩行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所行處。

六有五十一門。答上因圓果滿。若剋實而論。成如來力。下四門方明果滿。前皆因圓。以八相前五猶屬因故。為明八相皆示現故。通入果中即分為二。初三十二門。明因圓究竟。即等覺位。後一十九門。明現果圓滿行。即妙覺位。前中分三。初一十四門。明因行體性二。初四門起行方便三。初二門意業觀察二。初觀察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觀察。

解方便故。達通塞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知諸業觀察微細悉見故(至)了達無根故。

上三觀所化。次四觀能化法。

知諸法觀察不壞法界故。

理法。

見佛法觀察勤修佛眼故。

果法。

得智慧觀察如理說法故。

教法。

無生忍觀察決了佛法故。

行法後三觀位。

不退地觀察滅一切煩惱超出三界二乘地故。

超劣。

灌頂地觀察於一切佛法自在不動故。

得位。

善覺智三昧觀察於一切十方施作佛事故。

同果用。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大觀察智。

二普觀察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普觀察。

審慮周徧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普觀一切諸來求者(至)令除疑惑破有見故。

前六以六度治六蔽眾生。後四雙明二利之行。

普觀一切平等善友順其教命住佛法故。

順人。

普觀一切所聞之法疾得證見最上義故。

證法。

普觀一切無邊眾生常不捨離大悲力故。

下化。

普觀一切諸佛之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

上成。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普觀察。

二身業自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奮迅。

謂實德內充。威德外溢。如師子王奮迅威勢。更有異釋。如法界品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牛王奮迅映蔽一切(至)摧伏眾魔及外道故。

前五寄喻。

勇健奮迅能於生死(至)咸令受益心歡喜故。

此四約法。上皆自分。後一勝進。

如來奮迅一切智智(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四結。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於一切法無上自在奮迅。

三語業宣暢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師子吼。

既勇健無畏。則能決定宣唱。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唱言我當必定成正等覺(至)是大悲大師子吼。

次句令物度苦脫集。安道證滅。

我當令佛法僧種無有斷絕(至)如說而作大師子吼。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大師子吼。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中国树

    中国树

    本文收录了杨如风的:中国情结、中国树、孤独的灵魂、石头、孤独的猫头鹰等诗。
  • 观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

    观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飘(上)

    飘(上)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无端被雕刻的时光

    无端被雕刻的时光

    一个关于个人命运与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历史与现在,理想与现实,冲突和理解,记忆与羞耻的故事。高中学生文学谦本是泛泛之辈,因偶然对好朋友的女友何文萱暗生好感,引得兄弟讨伐,无奈只得放手。却又在高考中因运气脱颖而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楚天工大,并阴差阳错当选班长,不劳而获新的恋情。可他心里却悄悄爱上另一个女生钱倩,两人逐渐走向暧昧,当爱情即将被证明之时,学谦却感到似乎历史又在重演……
  • 绿皮部落讨伐战

    绿皮部落讨伐战

    本书目前已经写了110万字,共六卷。记述了高等精灵圣骑士克里斯蒂娜,屠龙勇士里昂和他们朋友的冒险故事,是一本非常纯粹,严格按照DND规则,比照《龙枪编年史》,《黑暗精灵三部曲》来写的西方奇幻。阅读警告:没后宫,没滥情,没种马(男主角里昂的种马生涯只是作为背景),没穿越,也没作者的外挂。剧情杀倒是有点
  • 有冕之王

    有冕之王

    吸星大法、达摩洗髓经……葵花宝典……看邱好如何玩转足球,成为当代球王!不一样的功夫足球!
  • 二酉缀遗

    二酉缀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寒夜里的星星

    寒夜里的星星

    苏静安的青春曾经盛满光明,也曾陷入漫长的寒夜。只不过一次短暂的犹豫,一个没有坦然说出口的真相,造成了一场颠覆所有人命运的悲剧。幸运的是,寒夜里独行蹒跚的她遇见了照亮她、温暖她的星星。一个宽容沉默的男孩,给了她用生命承载的爱;一个优雅坚定的男孩,教会她什么才是真正爱一个人。从此,她不再惶恐如无巢之鸟。就算再痛,她也会学着成长。要相信,命运总有赤诚的一面。思念也终会跨越时光,给你绵延不绝的回音。
  • Plato and a Platypus Walk Into a Bar

    Plato and a Platypus Walk Into a Bar

    Here's a lively, hilarious, not-so-reverent crash course through the great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schools, concepts, and thinkers. It's Philosophy 101 for everyone who knows not to take all this heavy stuff too seriously. Some of the Big Ideas are Existentialism (what do Hegel and Bette Midler have in commo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how to express what it's like being stranded on a desert island with Halle Berry), Feminist Philosophy (why, in the end, a man is always a man), and much more. Finally—it all makes 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