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普德淨光夜神。寄離垢地善友。義如前說。文則具六。且分為四。初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了知彼(至)夜神初發菩提心。
先念前法。有十一句。初一念發心。餘十念得法。
所生菩薩藏所發菩薩願(至)至普德淨光夜神所。
二見敬諮問。
頂禮其足繞無數帀(至)云何成就菩薩地。
三稱讚授法二。初讚。
夜神答言善哉善哉(至)修行出生及以成就。
二授亦二。先長行三。初正授法門二。初總答所問。
善男子菩薩成就十法能圓滿菩薩行。
先標次徵。
何者為十。
次釋。
一者得清淨三昧常見一切佛。
初總餘別。
二者得清淨眼常觀一切佛(至)無量諸佛法光明海。
是智法光明。
五者知一切如來一一毛孔(至)利益無量一切眾生。
放光利益。
六者見一切如來一一毛孔出一切寶色光明燄海。
常光發燄。
七者於念念中出現(至)調伏眾生不思議自在力。
後結。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則能圓滿菩薩諸行。
二別示己法二。初標名體。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寂靜禪定樂普游步。
謂契理無著為寂靜。止觀雙運為禪定。正法樂住為樂。大用無涯為普游步。
二廣顯業用四。初明攀緣如實禪。
普見三世一切諸佛(至)悉皆明覩而無取著。
同如來清淨禪。即寂靜業用。以見佛無著故寂靜。上標。次徵。
何以故。
後釋。釋云。所以無著者。窮了如來之體性故。文有十非。大同中論八不。
知諸如來非去世趣永滅故(至)非滅無有生相故。
謂不去不來不生不滅為四。
非實住如幻法。故非妄利益眾生故。
非實非妄。即是不常。
非遷超過生死故非壞性常不變故。
非遷非壞。即是不斷。
一相言語悉離故。
一相即非異。
無相性相本空故。
無相亦非一。
二現法樂住禪。即定業用二。初牒前起後。
善男子我如是了知(至)分明了達成就增長。
二正顯四禪。初初禪。
思惟觀察。
即是尋伺。當對治支。
堅固莊嚴。
猶是尋伺之相。
不起一切妄想分別。
即離所障。然世禪但離欲惡不善。今一乘深妙故。離一切妄想。
大悲救護一切眾生。
即利益支。謂離自憂。念眾生憂。故生喜樂。
一心不動修習初禪。
即所依支。謂彼二依止。
二二禪。
息一切意業。
即滅覺觀。
攝一切眾生。
是一心。
智力勇猛。
是內淨無覺無觀。
喜心悅豫。
是定生喜樂。
修第二禪。
即彼二依止。下三四禪準此。
三三禪。
思惟一切眾生自性。
即捨念二支。謂捨離前攝生之喜。於此捨中。不失念故。
厭離生死。
即慧樂二支。謂正知生死。不可喜故。厭離即得真寂之樂。
修第三禪。
四四禪。
悉能息滅一切眾生眾苦熱惱。
通其三支。謂苦憂喜樂。皆是眾生熱惱。於下苦中。橫生樂故。四受俱亡。故云悉能息滅。即捨念清淨。既無苦樂。即是中受。
修第四禪。
三引生功德禪。
增長圓滿一切智願(至)游戲一切神通。
游戲神通。即普游步義。
成就一切變化以清淨智普入法界。
上來皆約一乘。異於三地寄法。乃至云普入法界。
四饒益有情禪。種種方便。無不饒益。亦普游步義。文三。初令修四念處等觀。
善男子我修此解脫時(至)出離於家入於非家。
上二階普游步業用。
二明作道因緣。
若有眾生住於空閑(至)亦歎親近善知識行。
三令修四正斷。
復次善男子我修解脫時(至)乃至令成一切智智。
道場成正覺(至)得見如來普現一切剎。
頌前十法。文小不次。初四如次。頌前四法。五超頌第七。六頌第六。七却頌第五。八頌第十。九頌第八。十頌第九。
二有二頌。頌謙己推勝。
諸佛出世間量等眾生數(至)非我所能知。
三有一頌。頌指示後友。
此近有夜神名喜目觀察汝應往詣彼問修菩薩行。
四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第三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寄發光地。文具六段。初依教趣求二。初依前友教。念友成益。
爾時善財童子敬善知識(至)轉於法輪憶持不忘。
二趣求後友。得友加持四。初欲趣後友。
作是念已發意欲詣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
二得友加持。
時喜目神加善財童子(至)能不離本處徧至十方。
謂加令知近友之益。
三加所成益。
時善財童子遽發是念(至)而能徧往十方國土。
謂依前能加。而起念故。如次以此十句。對前十句。
四正明趣後。
爾時善財童子(至)即詣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
二見敬諮問。
見彼夜神在於如來(至)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但略明見。已含敬請。
三示己法界。謂懸為示相。義當問答三。初標名體。
入大勢力普喜幢解脫。
無不攝伏。為大勢力。徧稱羣機。故云普喜。摧伏高顯。所以名幢。
二正明業用三。初顯無涯之用。謂毛孔身雲。無有盡故。文二。初出演說修行身三。初總標。
於其身上一一毛孔(至)皆令歡喜而得利益。
亦是釋名。
二別顯十度。初施。
所謂出無量化身雲(至)內外悉施難捨能捨。
二戒。
出等眾生數無量化身雲(至)令諸眾生悉得成熟。
三忍。
又出等眾生數種種身雲(至)如是方便成熟眾生。
四進。
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至)如是方便成熟眾生。
五定。
又出種種無量身雲(至)愛重於法修習增長。
六慧。
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至)皆令歡喜成一切智。
七方便。
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至)皆令究竟得一切智。
八願。
又出一切世界微塵數身雲(至)如是所作恒無休息。
九力。
又出等一切眾生心數身雲(至)令諸眾生至一切智。
十智。
又出等一切眾生心數(至)解求一切智無有退轉。
上之十度。其間深旨。如理思之。
三類通餘法。
如說菩薩諸波羅蜜(至)種種行法而為利益。
種種行法。謂神通度生菩提分等。
二出演說本行身四。初出能說之身。
復於一一諸毛孔中(至)周徧十方充滿法界。
二明演法之聲。
於彼一切眾生之前(至)摩尼寶王聲。
三顯所說之法二。初說本行十度行法。
以如是等種種音聲(至)於己身心惡作惡說。
惡作屬身。惡說屬口。
忍一切業皆不失壞(至)起一切智行成一切佛法。
次禪度有六句。
行禪波羅蜜其禪波羅蜜。
名體。
所有資具。
資緣。
所有修習。
造修。
所有成就。
獲得。
所有清淨。
治障。
所有起三昧神通所有三昧海門皆悉顯示。
起用。下之五度。句雖多少。例此可知。
行般若波羅蜜(至)所有清淨大智慧日。
日約破闇。
大智慧雲。
雲約演法。
大智慧藏。
藏顯包含。
大智慧門皆悉顯示(至)所有修行所有體性。
體性通事理。
所有理趣。
理趣謂意趣。
所有清淨所有相應事(至)皆悉顯示成熟眾生。
二類通所餘行法。
又說此神從初發心(至)分別顯示成熟眾生。
具四菩薩行思之。
三彰說之益。
如是說時於念念中(至)令無量眾生住如來地。
二覩用獲益。即入法界。文三。初顯證因緣。
爾時善財童子見聞如上(至)承佛威力及解脫力。
二正明證入。
則得菩薩不可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脫。
三徵釋所由。
何以故與喜目夜神(至)堪修普賢菩薩行故。
三慶益稱讚。十偈分四。初現說之因。
爾時善財童子得此解脫已(至)以偈讚曰。
無量無數劫學佛甚深法隨其所應化顯現妙色身。
二有一偈。現說之意。
了知諸眾生沈迷嬰妄想種種身皆現隨應悉調伏。
三現說體相。皆即寂之用。
法身恒寂靜清淨無二相(至)普攝諸羣生。
四有二偈。總結現說無礙。
了知諸有海種種業莊嚴(至)示現世間相。
三明出所因二。初興二問。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至)得此解脫其已久如。
二具二答二。初以偈答。總九十一頌。分之為二。初答發心久近十。初寂靜音劫。正是發心之時。文六。初總標。
爾時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以頌答曰。
我念過去世過於剎塵劫剎號摩尼光劫名寂靜音。
二有八偈。顯其本生。
百萬那由他俱胝四天下(至)照及千由旬。
三有十偈。明發心本事。
日光既已沒音樂咸寂然(至)放大光明海。
四有一偈。正顯發心。
見已心歡喜便生此念言我願得如佛廣大神通力。
五有六偈。明發後之德。
我時尋覺悟大王并眷屬(至)其心無忘失。
六有五偈。轉值餘佛。
從此後供養十億那由佛(至)入於解脫海。
未得慧眼者。未得十解。正慧明故。
二有四偈半。明天勝劫。
從此次第有一切寶光剎(至)無而計為有。
無而計為有者。未解即心自性故。
三有五偈半明梵光明劫。
從此復有劫名曰梵光明(至)而入諸佛海。
未能明了法者。未了十行真實行法故。
四有五偈半。明功德月劫。
次後復有劫名為功德月(至)入於諸法海。
未得善巧迴向深智。趣佛智海故。
五有六偈。明寂靜慧劫。
此後復有劫名為寂靜慧(至)於彼修諸行。
未得地上二空真如清淨法故。
六有六偈。明善出現劫。
次第復有劫名為善出現(至)離諸障礙道。
未淨修道之障故。
七有六偈。明集堅固王劫。
次第復有劫名集堅固王(至)未能成就忍。
未得六地緣生深順之忍。
八有五偈。明妙勝主劫。
次第復有劫名為妙勝主(至)供養無不盡。
修最勝道者。六地般若為勝道故。
九有五偈。明千功德劫。
次第復有劫名曰千功德(至)深入諸法海。
未得八地淨無生忍故。
十有四偈半。明無著莊嚴劫。
次第復有劫名無著莊嚴(至)我悉曾供養。
但言供養者。下明得法故。又前次第皆言未得後後。則已得前前思之。亦可初劫已得初地。未得第二乃至第九。未得第十地。第十劫中。方得圓滿。故其劫名。亦順地義。如文思之。
二答得法時節。即前無著。劫得此法也。於中有二。初有四偈。得無功用之三地。
次有佛出現名為功德幢(至)成就如來力。
謂八地無依無願。九地滅定總持。十地成如來力。
二結成普賢行位三。初牒舉大心之始。
見眾生顛倒執常樂我淨(至)起於大願雲。
二有二偈半。明成德之終。
從是修功德趣入方便道(至)一切無礙行。
三有一偈。總結圓滿。
佛子我爾時得入普賢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別門。
因果圓融。初後該徹。故入普賢道。
二會古今。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至)如是利益一切眾生。
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勢力(至)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此眾會中。
同在證位故。
有一夜神名普救眾生妙德。
起精進行。為普救眾生。智燄吉祥。稱為妙德矣。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入菩薩行淨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