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3200000003

第3章 佛国品

什曰。经始终由于净国。故以佛国冠于众篇也。真应二土会以平等。广如下文。然十四品经大分三别。初此品半为未信令信故名序分。次十一品半信已令悟故名正宗分。三后二品尽经悟已应传名流通分。初序分中复有三别。初列时方处等。是集经者引事证信。次合盖现土。是说经者骇物令信。后称叹赞扬。是问经者使仰德生信也。初文又六。一信经辞。二传经旨。三闻经时。四说经者。五听经处。六闻经众

如是 此初信经辞也。肇曰。如是信顺辞也。夫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资之道成经无丰约。非信不传故建言

如是我闻 此二传经旨也。肇曰。出经者明己亲承圣旨无传闻之谬也

一时 此三闻经时也。众生信重为感如来悲愿为应道交故曰一时。肇曰。法王启运喜集之时也

佛 此四说经者。梵音云。具言佛驮。此翻为知者。大品云。知诸法实义故。大论云。菩提名智。佛名智者。是即解圆德备言诚物信也

在毗耶离 此下五列听经处。有通有别。通为远者知别为近不谬。此初通处。肇曰。毗耶离国名也。秦言广严。其土平广严事因以为名。又云。好稻土之宜也

庵罗树圆 别处。肇曰。庵罗树名也。其果似桃而非。先言奈氏失也。事在他经。园者住处之通称。梵云僧伽蓝摩。此云众园。言伽蓝者略也

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 此下六列同闻经众证非己谬传众有三别。初列声闻。形心俱胜证信最亲故先列也。次列菩萨。心同形异证信小疏故次列也。后列天龙。形心俱乖证信最疏故后列也。初列比丘与者共也。大即极果比丘人名众言和合。肇曰。比丘秦言或名净乞食。或名破烦恼。或名能持戒。或名能怖魔。天竺一名该此四义。秦无一名以译之故存其义名焉

菩萨 此下二列菩萨众。文五。一举名。二辩数。三叹德。四列名。五总结。此初也。肇曰。菩萨正音云菩提萨埵。菩提佛道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也。谓以大悲智无边行愿为物求道故以名之。什曰。大士凡有三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三者他方来。复次一者结业身。二者法身也。此中菩萨多是法身。然应感之形与物同迹。物或齐其所见。而生劣想故举大数。然后序德也

三万二千 二辩数也

众所知识 此下三叹德也。文三。初总叹。次别叹。后结叹。总叹又三。此初叹外化也。闻名钦风为知睹。形饮化为识。肇曰。大士处世犹日月升天。有目之士谁不知识

大智本行皆悉成就 二自行也。大智叹解本行叹行。肇曰。大智一切种智也。此智以六度六通众行为本。诸大士已备此本行

诸佛威神之所建立 三结释也。肇曰。天泽无私。不润枯木。佛威虽普不立无根。所建立者道根必深乎。睿曰。凡有二种。或以神化所加令其暂悟名为建立。或以妙法启心化之同已亦名建立

为护法城受持正法 此下二明别叹文三。初约护法叹。次约修行叹。后就近果叹。初文又三。谓护法。护人。结释。护法复二。此初叹修因也。肇曰。外为护法之城。内有受持之固也。什曰。法城即实相法也。使物无异见故言护也。复次一切经法皆名法城。护持宣布令不坏也。有能持正法亦兼护之也。睿曰。真理为法文字为城。城堑固则内不害。文字存则理不亏也

能师子吼名闻十方 二叹功成也。肇曰。师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喻师子吼。众兽下之行满天下故称无不普

众人不请友而安之 此二叹护人。亦二。此先叹心也。肇曰。真友不待请。譬慈母之赴婴儿也

绍隆三宝能使不绝 二叹功圆也。肇曰 继佛种则三宝隆。非直显明三宝。宣通经法之谓也。谓能积善累功自致成佛。成佛则有法。有法则有僧。不绝之功事在来劫。今言不绝则必能也。又于其中间自行化人。人亦化物。物我俱成三宝弥兴。众生无尽故宝亦不绝也

降伏魔怨制诸外道 此三释叹。肇曰。魔四魔也。外道九十六种外道也。天台云。禅定伏爱得通。以降众魔智惠破见。发辩以制外道。如问疾品明

悉以清净 此下二叹修行文。即二别自行化他也。前自行复二。初叹断德。后叹智德。断德文三。此初总叹也

永离盖缠 二别叹也。肇曰。盖五盖。缠十缠。亦有无量缠。身口意净三业悉净则盖缠不能累也。五盖者。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初二障戒。睡眠障惠。掉悔障定。疑障解脱及知见。十缠者无惭无愧悭疾悔眠掉举惛沈及忿覆也。睿曰。凡夫止结暂灭还生。二乘难灭证处由存。大士了虚情尘俱寂灭处尽根生无所寄。法身居然不论故云也

心常安住无碍解脱 三结叹也。什曰。不思议解脱即其类也。于物无碍故名也 肇曰。七住所得得此解脱则于诸法通达无阂故心常安住

念定总时辩才不断 此下二叹智德亦三。此初总叹也。肇曰。念正念。定正定。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无所漏。念谓之总持辩才七辩也。大论云。一捷疾辩。二利辩。三无尽辩。四不断。五随应辩。六义辩。七世间最上辩。此四。是大士之要用故常不断。睿曰。念不忘则惠逾增。定不舍则心常一。持善不失则强忆识而恶不生。辩不绝则化无阂备。此四门可以官府万行故曰也。什曰。菩萨得此四法也。深入坚固经身不失。历劫逾明故言不断也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惠及方便力无不具足 二别叹智德。肇曰。具足谓无相行也七住已上心智寂灭以心无为故无德不为。是以施极于施而未尝施。戒极于戒而未尝戒。七德而殊功其相不异。乃名具足。方便者智之别用耳。智以通幽穷微决定。法相无知而无不知谓之智也。虽达法相而能不证。处有不失无。在无不舍有。冥空存德。彼我两济故曰方便也

逮无所得不起法忍 三约位结也。肇曰。忍即无生惠也。以能堪受实相故以忍为名。得此忍则于法无取无得。心相永灭。故曰无所得不起法忍也

已能随顺转不退轮 此下二明化他行文二。初明内具化行。后明行化利物内行。复三。初明说法德。次明无畏德。后明名闻德。初说法文二。此初举堪能转不退。转不退轮。肇曰。无生之道无有得而失者不退也。流演圆通无系于一人名轮也。诸佛既转此轮诸大士亦能随转也

善解法相知众生根 二释堪能随转。肇曰。诸法殊相无不解。群生异根无不知也。谓由知病识药故能随转也

盖诸大众得无所畏 此下二明盖众无畏德文二。此初标也。肇曰。菩萨别有四无所畏。一得闻总持。二知众生根。三不见能难已使不能答者。四随问能答善决众疑。有此四德故能映盖大众

功德智惠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 此二释也。什曰。明备此德所以无畏。肇曰。心以智德为严。形以相好为饰。严心所以进道。饰形所以靡俗。亦为尊形者示严相耳。岂俗饰之在心也

名称高远踰于须弥 此下三明具名称德。是即凡以名坏行。圣以名化物。文二。此初标也。肇曰。名自有高而不远。远而不高。前闻十方取其远。今踰须弥取高。高谓高胜也

深信坚固犹若金刚 二释名高所以由信固也。肇曰。七住已上无生信不坏也

法宝普照而雨甘露 此下二明正化益物文三。一明生善益。二明破恶益。三明获果益生善又三。此初标二喻。况说法应根普生物善也。肇曰。法宝光无不照。照痴暝也。泽无不润。润生死也。喻海有神宝。能放光除暝。亦因光能雨甘露润枯槁也

于众言音微妙第一 二法合也。谓出世善言故称第一。肇曰。殊类异音既善其言而复超胜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 三释也。凡夫不了缘生故执无因邪因。二乘不了缘灭故滞涅槃。皆非深也。菩萨悟生非生。证灭非灭。使习俱亡故名深入。故经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肇曰。深入为智深解也。解法从缘起则邪见无由生。有无二见群迷多惑。大士久尽故无余习

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此下二明破恶益文二。初举二喻。二总结。又前喻破见。后喻破爱见。以迷理爱以滞事固其见则众惑无由丧。絷其爱则善牙莫能发。故什曰。上明一切时无畏。此明说法无畏。上师子吼德音远振。此明能说实法众咸敬顺犹师子吼威慑群兽也。又肇曰。法音远震开导萌牙。犹春雷之动百草

无有量已过量 此二结叹。然智依理发。德与智冥理。智无边德何可量。肇曰。既得法身入无为境。心不可以智求。形不可以像取。故曰。无量六住已下名有量也

集众法宝如海导师 此下三明获果益文二。初标导师得宝喻也。六师邪导不获真果。八正利物必至涅槃故借喻焉。肇曰。导众生入大乘海。采众法宝使必获无难。犹海师善导商人必获夜光

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 此下二释能导所以以具权智故也。智达深义能住菩提。权悟众生往来如幻。所以悲利有情而物不能累大士之德。其在兹焉。故楞伽经云。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方无畏十八不共 此三明近果叹德也。文三。此初明自证也。肇曰。佛道超绝无与等者。唯佛自等故言无等等。所以辩其等者明一大道理无不极。平若虚空。岂升降之有也。自在慧者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即其事也。大士虽未全具佛惠且以近矣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 此二明化益文二。初明不生而生。后明应生利物。此初证无相故诸趣自闭不舍大悲而现生五道五道者三趣人天也。肇曰。法身无生而无不生。无生故恶趣门闭无不生。故现生五道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 二明所以应生非己业系。但为利他作医王耳。肇曰。法药善疗喻医王也

无量功德皆成就 此三总结叹也。文四。此初句正报满也。肇曰。无德不备

无量佛土皆严净 二依报满也。肇曰。群生无量所好不同。故修无量净土以应彼殊好也

其见闻者无不蒙益 三利物德满。肇曰。法身无形声应物故形声耳。岂有见闻而无益哉。睿曰。法身无身。无身故感而后应。感而后应则无应而不会。故使其见闻者无不蒙益

诸有所作亦不唐捐 四自行德满。肇曰。功不虚设。睿曰。法身无为。为不由己为不由己则动无非时。动无非时故能诸有所作亦不唐捐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此三总结也

其名曰等观菩萨 此下四列名。睿曰。此诸菩萨或以功行为名。亦有因相得称非唯一途。亦如今人字耳。宜为可望文。消息无定义也。什曰。等观四等观众生也

不等观菩萨 智惠分别诸法也

等不等观菩萨 兼此二也

定自在王菩萨 什曰。于诸定中自在

法自在王菩萨 什曰。说法中在

法相菩萨 什曰。功德法相现于身也

光相菩萨 什曰。光明之相现于身也

光严菩萨 什曰。光明庄严身也

大严菩萨 什曰。明其身相大庄严也

宝积菩萨 什曰。积聚智惠宝也

辩积菩萨 什曰。积聚四辩也

宝手菩萨 什曰。手中出无量宝也

宝印手菩萨 什曰。印者相也。手有出宝之相。亦云有宝印也

常举手菩萨 什曰。现已大慈之手抚慰众生令不恐畏。是以常举手向人唱言勿怖

常下手菩萨 什曰。现常垂下其手现慈心。屈下无伤物之像

常惨菩萨 什曰。悲念众生也

喜根菩萨 什曰。喜根喜等也。亦于实相法中生喜及随喜也

喜王菩萨 什曰。喜有二种。一不净喜受也。二清净法喜故言王也

辩音菩萨 什曰。辞辩也

虚空藏菩萨 什曰。实相惠藏如虚空也

执宝炬菩萨 什曰。执惠宝炬除众冥也

宝勇菩萨 什曰。勇于德宝亦得宝故能勇

宝见菩萨 什曰。以惠宝见诸法

帝网菩萨 什曰。幻术经名帝网也。此大士神变自在犹如幻化。故借帝网以名之。又曰。大士施化如帝王法网也

明网菩萨 什曰。明网自说手有网缦放光明也

无缘观菩萨 什曰。观时不取相故无缘亦深入观莫见其所缘

慧积菩萨 什曰。积聚惠也

宝胜菩萨 什曰。功德宝超于世也

天王菩萨 什曰。一假名天人王名天也。二生天诸天也。三贤圣天大士皆现生也

坏魔菩萨 什曰。行坏魔道

电得菩萨 什曰。因事为名

自在王菩萨 什曰。于诸法自在如王之于人

功德相严菩萨 什曰。功德之相庄严身也

师子吼菩萨 什曰。以大法音令众生伏也

雷音菩萨 什曰。所说法能令天人欢喜。群邪振悚犹若雷音闻者喜惧也

山相击音菩萨 什曰。以大法音消伏刚强音声振击若两山相搏

香象菩萨 什曰。青香象也。身出香风。菩萨身香亦如此也

白香象菩萨 什曰。其香最胜。大士身香亦如是

常精进菩萨 什曰。始终不退

不休息菩萨 什曰。求善不止

妙生菩萨 什曰。生时有妙瑞也。又曰从法化生为妙

华严菩萨 什曰。以三昧力现众花。遍满虚空大庄严也

观世音菩萨 什曰。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世自在

得大势菩萨 什曰。有大势力也。以大神力飞到十方。所至之国六返振动恶趣休息

梵网菩萨 什曰。梵四梵行慈悲喜拾。网言其多

宝杖菩萨 什曰。或物宝。或法宝以为杖

无胜菩萨 功德超胜也

严土菩萨 什曰。净国土

金髻菩萨 什曰。金在髻

珠髻菩萨 什曰。如意宝珠在其髻中。悉见十方世界及众生行业果报因缘

弥勒菩萨 什曰。姓也。此曰慈氏。阿逸多字也。此云无胜。南天竺婆罗门子也

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 什曰。秦言妙德。以法身游方莫知其所生。又来补佛处故言法王子也

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此五结众数。肇曰。叹德列名。所存名以证经也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听法 此下三列杂众。此梵王众。肇曰。尸弃梵王名。秦言顶髻

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 此帝释众忉利天主也。肇曰。一佛土百亿四天下。一四天下各有梵释。故言余亦或从他佛土来

并余大威力诸天 此诸天众。肇曰。除上梵释余大天也

龙 此下八部众也。肇曰。龙有二种。地龙虚空龙。种有四生也

神 肇曰。神受善恶杂报其形胜。人劣天身轻微难见也

夜叉 肇曰。秦言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居下二天守天城门合

乾闼婆 此云香荫。肇曰。天乐神也。居地上宝山中天须乐时。此神体上有异相现。然后上也

阿修罗 肇曰。秦言不饮酒。此神类男丑女端正。有大威力能与天共斗也

迦楼罗 肇曰。金翅鸟神也

紧那罗 肇曰。秦言人非人。其形似人而头上有一角。遂称为人非人。亦天乐神小不如乾闼婆

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肇曰。蟒神也。此八神皆有大神力。能自变形在坐听法

诸比丘比丘尼 此下四众也。肇曰。比丘义同上尼女名也。上八千比丘别称得道者

优婆塞 肇曰。义名信士。又曰。五戒为近事男。八戒为近住男

优婆夷俱来会坐 夷者女也。准上可知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此二明佛现神变骇物令信投人夜光勘不按剑。况乎深妙。未信而传。凡物易以相从。难以理悟。故神化无方使受行也。文有二别。初明佛现胜身后明宝积献盖前文三法喻合也。此即初现胜身也。昔说小乘法微而相劣。今将说大乘法胜而相胜。法华云。着弊垢衣执除粪器。此表昔说小乘现劣相也。又云。于其门内踞师子床罗列宝物。此表说大乘现胜相也。故下偈文目净修广等叹胜相说法。不有不无等叹胜法。始在佛树等叹劣相。三转法轮等叹权法也

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须弥山等喻也。安处众宝等合也。肇曰。须弥秦言妙高山。处大海之中水上方三百三十六万里。如来处四部之中威相超绝。光蔽大众犹金山之显溟海也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 此二明献盖现瑞表说净土之相也。文三。初献盖。次合盖。后归信。此初献盖。表大慈荫物。净土化生即大慈之事也。肇曰。宝积亦法身大士也。常与净名俱诣如来共弘道教。而今独与里人诣佛者。将生问疾之由启兹典之门也

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此二合盖文二。初合盖。表内慈无缘绝于彼我二。外现净土表应物差别净秽不同。此初也。彼我未亡宝积等盖殊而慈局执。亡性一诸佛所以盖合而慈覆三千。什曰。现此神变其旨有二。一者现神变无量显智慧必深。二者宝积献其所珍必获可珍之果。来世所成必若此之妙明因小而果大

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原及日月星晨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 二外现差别。前合盖既表法身平等慈覆不殊。此差别者亦表应身随缘国土不一文二。初现此界。二现十方。此中文三。初十山表陆居众生住处。二大海表水族居处。三日月等表空居住处。然此三类等以慈覆故俱现盖中。肇曰。盖亦不广而弥。八极土亦不狭而现盖中

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 二现十方。吴本云。十方诸佛佛国严净及十方佛所在说法皆现宝盖中。此即现相明宗旨可见矣。肇曰。将显佛土殊好不同。故通现十方也。诸长者子皆久发道心而未修净土。欲悦其来供之情启净土之志。故因其盖而现焉

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此三睹瑞三业归信也。什曰。信乐发中现相于外也

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此下三明问经者。称扬佛德使物归信为启问之由。肇曰。形敬不足。以写心故复赞之咏之。三十六行偈。述叹文四。初叹大乘胜应。二叹小乘劣应。三叹现瑞表发。四叹佛三密功德。前文又三。初两行总叹内德。二两行明神通。三五行叹说法。此初也

目净修广如青莲 此初四句此句叹形。肇曰。五情百体目最为长瞻颜而作故先叹目也。天竺有青莲花。其叶修而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目相故以为喻也

心净已度诸禅定 此句叹心。肇曰。形长者。目主德者。心叹目则摄众相。叹心则摄万德。故作者标二为颂首。禅定之海深广无际。自非如来清净真心无能度者

久积净业称无量 此句叹因。肇曰。于无数劫积三净业故名称无量

导众以寂故稽首 此句叹果。言与众同游八正至寂灭涅槃。故敬礼也。肇曰。寂谓无为寂灭之道也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 此二叹神通也。以见盖中国土净秽不同。为下致问之由也。肇曰。既见合盖之神变已不可测。方于中现十方国土及诸佛演法。于是忍界一切众会悉遥见闻为希有也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此三叹说法文三。此初标法施也。肇曰。俗王以俗力胜民故能泽。及一国法王以法力超众故能导济无疆也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此二两行叹法王义。肇曰。第一义为诸法一相义。虽分别殊相而不乖一相。此美法王莫易之道动为乖矣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肇曰。世王自在于民。法王自在于法。法无定相。随应而辩为好。异者辩异而不乖同为好。同者辩同而不乖异。同异殊辩而俱适法相故得自在

说法不有亦不无 此三释叹所说大乘二空法也。此初明因缘有故即有非有为法空也。不同小乘舍有证空。此即不亡于空故名法执也。肇曰。欲言其有有不自生。欲言其无缘会则形。会形非谓无。非自非谓有。具有有故有无。无有何有无。有无故有有。无无何有有。然则自有则不有。自无则不无。此法王之正说也

以因缘故诸法生 此句释也。肇曰。有亦不由缘。无亦不由缘。以法非有无故由因缘生。论曰。法从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也

无我无造无受者 此下偈明我本不有。即无无我入不二门。不同二乘舍我住无我也。又我造受三计我之别名。此明由业迁形。岂有常我主其异形哉。肇曰。诸法皆从缘生耳。无别有真宰主之者故无我也。夫以有我故能造善恶受祸福法。既无我故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此句释也。肇曰。若无造无受者则不应有为。善获福而为恶致殃。然众生心识相传美恶。由起报应之道连锁相袭其犹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此自然之理。无差毫分。复何假常我而主之哉

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此二八偈叹昔说小乘权现劣身益物也。文四。初两行明得道。二两行明转法轮。三两行明得益。四两行怨亲平等。此初光明降魔证灭。谓如来应迹王宫割爱踰城历试邪道。舍邪坐树。誓取菩提。魔宫振动先权色贪。次伏怨敌。外魔既散方证涅槃。甘露择灭。结习内魔于兹永尽。佛树者菩提也。始言初也

已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 此释伏外也。一解云。昔六行修禅及苦行等。菩萨无心受彼邪法。但为示同调伏耳。又肇曰。心者何也。染有以生。受者何也。苦乐是行至人冥真体寂虚空。其怀虽万法普照而心未尝有苦乐。是经而不为受物。我永寂。岂心受之可得。此无心伏于物而物无不伏。受者受着也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此二明诣鹿野苑转法轮也。道成即化物故。次说法文二。此先明转法也。三转者示相转劝修转引证转也。谓初示四谛法相也。次劝修行此四谛也。复言我已获证令信受也。大千者佛一化境也。肇曰。法轮常净犹虚空也。虽复古今不同时移俗易圣。圣相传其道不改

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 此二明功成。肇曰。初转法轮时俱轮等五人。八万诸天得道。此常清净之明证觉道。既成佛宝法轮。既转法宝五人出家得道。僧宝于是言其始也。五人者憍陈如摩诃男阿湿卑婆提婆敷也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 此三明得益。明断见修惑得涅槃益也。肇曰。九十六种道上者。亦能断结生无色界天。但其道不真要还坠三途。佛以四谛妙法济三乘。众生无有。既受还坠生死者。故曰。一受不退。永毕无为故常寂然也。又生老病死患之重者。济以法药故为医王之长也。此则法轮渊旷难测。法海流润无涯德无边也

毁誉不动如须弥 此四叹平等文三。此初八风不动也。肇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法之风不动如来犹四风之吹须弥也

于善不善等以慈 此二违顺不动。肇曰。截手不戚捧足不忻。善恶自彼慈覆不二。又顺法违法及不违顺心平等也

心行平等如虚空。孰闻人宝不敬承 三结释也。肇曰。在天为天宝。在人为人宝。宝于人天者岂天人之所能故物莫不敬承也

今奉世尊此微盖。于中现我三千界。诸天龙神所居宫。乾闼婆等及夜叉。悉见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众睹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此下四行颂上献盖等三奉微盖等献盖也。于中现等合盖也。众睹等众叹也 肇曰。微微小也。所奉至微所见至广。此是如来哀愍之所现。十力者是如来别称耳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 此下第四叹佛三密利物功德。此初身密也。法王慈惠众庶怀归净信有殊佛亦随应。肇曰。法身圆应犹一月升天影现百水。不与二乘共也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此下六行叹口密四辩。此初二行法词二辩也。随类各解诸法名字不同。此法辩也。皆谓世尊同其言音此词辩也。佛得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无言之言不与二乘共也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此两行叹义辩也。凡夫示以因果善恶之义。二乘示以无常寂灭等义。大乘示以不生不灭实相之义。肇曰。好施者闻施。好戒者闻戒。各异受异行。获其异利。或人天乐异。或二乘涅槃。或究竟菩提一雨所润三草不同。岂二乘共也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此二行乐说辩也。肇曰。众生闻苦报则恐畏。闻妙果则欢喜。闻不净则厌离。闻法法相则断疑。不知一音何演而令欢畏异生。此岂二乘所能共也

稽首十力大精进。稽首已得无所畏。稽首住于不共法。稽首一切大道师 此下七行叹心密文三。初两行叹智德。此两行明断德。后三行明恩德也。智与理冥相如心寂不可以虑知。辩不可以名数定言。十力无畏等者。盖示物方便耳。智不可屈力也。不惧外难无畏也。二乘所无不共也。名数如别

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 此下断叹德也。二乘自断。大圣兼度。此初自断结缚。结谓九结。爱恚慢无明疑此五钝使。见结身边邪三见也。取结戒取见也。此二结五利使也。悭结嫉结十缠中二缠也。缚者四缚贪欲缚嗔恚缚戒取缚见取缚。亦云。贪嗔痴三缚。又一念取相顿迷真理万惑从起皆名结缚。即一切烦恼皆名为结。皆名为缚也

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 此明自度结。即能度诸世间离生死也

悉知众生来去相。善于诸法得解脱 此下三明无缘悲化即恩德也。此行知生去来于法无著。肇曰。众生行往来于六趣心驰骋。于是非悉知之也。又我染诸法故诸法缚我。我心无染则万缚斯解

不着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空寂行 此行知世如幻而大悲不舍。肇曰。出入自在而不乖寂故常善入也

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此行明解诸法而不取着。肇曰。万法幽深谁识其族。唯佛无阂故独称达而圣心无寄犹空无依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下明正宗。前序分既合盖骇心赞扬信发故。此当根启悟证果获益文三。初佛国半品法王命宗。二方便下九品大士助佛扬化。三菩萨行见阿閦二品宣扬事讫还归印定。如王宣正令大臣行事事讫朝尊之类也。初文二。初宝积请说。二如来酬答。初请文二。初明发心即堪闻法之根也。肇曰。阿耨多罗秦言无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遍知也

愿闻得佛国土清净 此请问文二。先问果。后问因。此初也。佛昔说小乘以丈六一身为真身。亦丘陵一国为真土。今将返小归大故。于诸方等经明佛身应物无量。悟丈六之非真。于此经合盖见诸佛国殊。亦了丘陵之非实。故因现盖有此问焉。又众生业异身殊处别。诸佛道一身土合同现盖。既国土有殊故愿闻其所以。肇曰。诸长者子久发无上心而未修净土。所以宝积俱诣如来现盖。皆启其萠也。既于盖中见诸佛净土殊好不同志在崇习。故愿闻佛所得殊好之事也

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 此二问因。肇曰。土之所以净。岂校饰之所能净之。必由行故请说行。凡行必在学地故。菩萨此问乃是如来现盖之微旨宝积得诣之本意也

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 此下二如来酬答文四。此初佛赞也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此二明诫许也。谛听者闻惠也。善思者思惠也。念之者修惠也

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三受教也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 此四明如来答文四。初答二问。二身子疑问。三指按现净。四时众得益。答二问中佛先答果。有法喻合法中又三标释结也。此初标章总答不。经云。虽知诸佛国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又云。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现佛土不同。明镜无像即以所照面为像。亦法身无处即以化众生处为国土。是以所化众生之类。是如来应物之国土。肇曰。夫至人空洞无像。应物故形。形无常体。况国土之有恒。以群生万端业行不同。殊化异被。至令报应不一。是以净者应之以宝王。秽者应之以石沙。美恶自彼于我无定。无定之土乃曰真土。然则土之净秽系于众生。故曰。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惑谓土之净秽系于众生者则是众生报应之土非如来土。此盖未喻报应之殊方耳。尝试言之。夫如来所修净土以无方为体。故令杂行众生同视异见。异见故净秽所以生。无方故真土所以形。若夫取其净秽众生之报也。本其无方佛土之真也。岂曰殊域异处凡圣两土然后辩其净秽哉

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 此二明列释四句文四。此初明佛国宽狭不同所以。肇曰。此下释所以众生即佛土也。佛土者即众生之影响耳。夫形修影长形短影促。日月使之然乎。形自然耳。故随所化众生之多少而取佛土之宽狭也。是以佛土或以四天下。或以三千。或以恒沙为一国也

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 此二明佛土净秽不同。肇曰。随所调伏众生之深浅而取佛土之好丑

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 此三明闻法入惠之差别。如香积根熟而淳说大乘。娑婆根钝乃先三后一之类也。肇曰。众生自有见净好慕。而进修者亦有见秽恶厌。而进修者所好殊方而言之耳。所因虽异然其入佛惠一也

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 此下四明起根不同。如香为佛事即于鼻起菩萨根。声为佛事即于耳起根之类也。起根谓信等诸善根即是发菩提心也。又云。或有忻净起根厌秽起根如前

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 此三结释所以也。肇曰。法身无定何国之有美恶。斯外何净可取。取净国者皆为彼耳。故随其所应而取焉

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阂 此二喻文二。此初喻菩萨因化众生故有净土。肇曰。净土必因众生。譬立室必因地。无地无众生室土无以成

若于虚空终不能成 此喻二乘不化众生故无净土也。肇曰。二乘澄神虚无不因众生故无净土也

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此三合文可见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 此二答行因也。文二。前横约一十七行明行净不同致果各异。后竖约一十三位明行。既从粗阶妙国土亦渐微转净。此初也。理实万行遍是净因。文列十七行者略标宗旨耳。又此诸行皆上半明行因。菩萨成佛等皆举果释因。复次自行直心自招法身正报之果。化人行直心感善眷属得净土之果。又云。自行直心教人行直心。赞叹直心法随喜行直心者。备此名净土行也。准此直心余行亦尔。肇曰。土之净也必在众生。众生之净必因众行。上直举众生以释土净。今备举众行明其所以净也。夫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佛土净。此必然之数不可差也。直心等者此约三心明净土。肇曰。土无洼曲乃出于心直故曰直心。是菩萨净土。此即因说果。犹指金为食也。直心者谓心质直无谄。此心乃万行之本故建章有之

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 此下举果释因。肇曰。化彼同已自土既成故令同行斯集。此明化缘相及故果报相连佛土之义显也。自下因果相对。或前后异名。或前略后广。或前因后果类同行耳

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树心众德深固难拔深心也。又自心既深则所化亦深。道因既深则所感国土自然功德具足也

大乘心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 法华云。若有众生从佛闻法殷勤精进求一切智。如来知见力无畏等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以此化物成佛之时国土无二乘之名。香积佛土即其事也

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 此下约六度明净土行也。一切能舍者。肇曰。外舍国财身命贪恚悭嫉名一切能舍也

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十善菩萨戒也。亦有无量戒略举十耳。戒其则无愿不故言满愿也

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忍辱颜和故系以容相耳。岂直形报而已哉

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得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得正定惠决定法相。三聚众生中名正定聚也。依仁王经。未发菩提心为邪定聚。十信为不定聚。十住已去为正定聚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 此慈悲喜舍也。肇曰。此四心周被无际故名无量也。此下杂就万行明也

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以四事摄众生为四。摄也。一者惠施。财法随彼所须。二者爱心。和言随彼所适。三者利行。随彼所利方便利之。四者同事。遇恶同恶而济恶。遇善同善而进善。菩萨以此为解脱生死而摄众生不同。凡夫为恩爱名利王法等相摄缚也

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阂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方便巧惠也。积小德而获大功。功虽就而不为证。无为而无所不为。此方便无阂也。复此菩萨自行善巧不退善根。化他善巧能进物善。故云无碍方便也

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念处四念处正勤四正勤也。神足四神足根五根也。力五力也。觉七觉意也。道八正道。菩萨以此正道化物故成佛时正修众生同生其国。外道邪修土所无也

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 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同向菩提不住余果。此大士回向也。复次施等善行招人天报。若能回向俱到菩提。此回向为大利也。复次事即世善理即菩提。若能即事悟理。此真回向也。故下文云。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此之谓欤。又回向菩提何德不具也

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 八难者三涂北洲无想天世智邪辩佛前佛后生聋生盲也。有说愿生善处轮除初五难。发正愿轮除世智辩。聪值善人轮除佛前佛后。深种善根轮除生聋盲也。又诸经明。或闻佛名菩萨名相好名经名陀罗尼名常住二字等。皆除三恶八难见佛闻法也。且八难患之极能除利之。最行不至艰功济甚大。凡诸学去可不勉欤

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 肇曰。犯禁恶名出于讥彼而不自守也

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知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不中夭不杀报也。大富不盗报也。梵行不淫报也。诚谛不妄语也。软语不恶口。不离和诤不两舌也。饶益不绮语也。不嫉不恚正见。嫉恚邪见心患之尤者故别立三善也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 此下二明竖约诸行相资至极净土也。睿曰。上但广明众行因果相对。此明诸行自为始终阶粗至极。始于菩萨自行直心终国土众生一切都净也 肇曰。夫心直则信固。然后能发迹造行。然始于万行者其唯直心乎。此章明行之。次渐微着相因。是以始于直心终于净土。譬犹殖栽丝发其茂百围。直心树其萠众行因而成故言随。复次有以位名配此经。句经文虽不明说理亦无违则直心配十住乃至功德净配法云可知

随其发行则得深心 肇曰。既能发行则道情弥深

随其深心则意调伏 肇曰。道情既深则无粗横也

随意调伏则如说行 肇曰。心既调柔则闻斯能行也

随如说行则能回向 肇曰。闻既能行则能回。其所行标心胜境

随其回向则有方便 肇曰。既回向大乘则大方便之所生也

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 肇曰。方便之所立期在成众生也

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 肇曰。众生既净则无秽土也

随佛土净则说法净 肇曰。既处净土则有净说

随说法净则智慧净 肇曰。既有净说则有净智慧生

随智慧净则其心净 肇曰。净智既生则净心转明也

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 肇曰。积德不已者欲以净心。心既净则无德不净

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肇曰。结成净土义也。净土盖是心之影响耳。夫欲响顺必和其声。欲影端正正其形。此报应之大数也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上佛答二问。既不悟解故。次第二记缘生论文二。初身子生疑。后梵王见异。初中又四。一生疑。二质问。三奉对。四解释。此初明声闻不知真土秽净。斯云应土秽净。随物谓佛实报丈六。六依报丘陵故示执果疑因。因若必净土不应秽。如其秽也。不应成佛故疑问焉。肇曰。土之净秽固非二乘之所能及也。如来将明佛土常净美恶生彼故。以威神发其疑念。以生言端故言承也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此二举喻质问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过非日月咎 此三对以盲过也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国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此下四明解释。肇曰。日月岂不明。不见自由瞽。佛土岂不净。罪秽故不睹。岂唯凡夫不睹。身子二乘智眼亦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此下二明螺髻见净文三。此初梵王同天见净。什曰。佛国清净阶差不同。或如四天乃至如六天。或如梵天乃至净居。或有过净居。唯补处菩萨生此国也。称适众心故现国不同。肇曰。佛土真净超绝三界。岂直如天宫世净而已哉。此盖齐其所见而为言耳。舍利弗在人而见土石。梵王居天而见若天宫。自余所见亦各不同。佛土殊应义存于此也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此二身子执秽

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惠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此三释二见所以。先明身子。次辨梵王也。下文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身子不了净秽。随缘不依佛惠。忻净厌秽心有高下。非真见也。大士了此净秽应现名。依佛惠知生如幻故皆平等。既净秽常一名真见也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花。此三明如来现净文四。此初指按现净文有现净况净众见也。前佛答二问身子生疑梵王启论众既不悟故。假现变使知净秽无定。返权悟实矣 生曰。现此变者示无定相以遣封秽之情。使取为净之旨。肇曰。宝庄土净土之最故以为喻也。自见坐花可解

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此二劝观净也。生曰。且观且寄严净以明无秽。于实乃无事净土矣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此三对佛昔在小乘法会不见净土。亦不闻说。今届兹会方见严净

佛语舍利弗 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 此下四释。今昔净秽所以也。文三。此初法说也。肇曰。自佛而言故常净。若此外应下劣故不净同彼也

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此二喻也。肇曰。饭在器色一在乎。不同饭。岂有异。异自天耳。佛土不同。方此可知。故下文云。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

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三合文可见

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 此大段第四时众得益囗。大小二乘各有深浅二益也。此深悟无生也。大品即色明空。悟空色不二亦证无生法忍。法花寿量即伽耶短寿明长寿。悟法身非长非短亦悟无生忍。此经即识明净囗囗等。悟净秽不二亦得无生忍。以此而观众经殊唱会归同致。肇曰。佛国之兴其正为囗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也

八万四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浅者发心也

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乘三万二千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此二小乘益既不悟净秽。应缘故执实有为见无常也。肇曰。国土秽而可净。净而复秽。因悟无常故得法眼。法眼名须陀洹道也。始见道迹故得法眼。名尘垢八十八结也

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肇曰。无著之道于法无受无染漏尽 九十八结漏既尽故意得解脱成罗汉也

同类推荐
  • 黄庭内景经

    黄庭内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都日记

    燕都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崧集简编

    半崧集简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堂嘉话

    玉堂嘉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无上依经

    佛说无上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本书从科技、交通、地理、生物、天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不知的科学小常识,使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运用科学知识去指导工作、安排生活,避免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以提高生活质量。
  • 纹苍穹

    纹苍穹

    万物有它的规律,也有它的纹。纹,可以是一切,不仅能纹出力量,更能将苍穹纹出来。林玄,他便是为他关心的人纹,为力量纹,更为自己纹出一片苍穹任他翱翔。
  • 毒爱总裁休想逃

    毒爱总裁休想逃

    一场车祸,她失去双亲,下半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当她对生活再无眷恋的时候,一个堪称完美的男人救了她,承诺要照顾她一生一世。她风风火火嫁入豪门,只为那唯一的康复机会。到头来,却发现,那场车祸不是意外,罪魁祸首竟然是他……
  • 北梦琐言

    北梦琐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仿神婆

    高仿神婆

    谁说现在帅哥不好找,找到了也是别家的?她颜妃就顺手捡了两个绝色帅哥窝在家里,随时待命,等着被自己吃干抹净。谁说女人胸大无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她颜妃就是凭着这大胸、小脑,逢凶化吉,坑、蒙、拐、骗信手拈来。
  • 赴冯翊作

    赴冯翊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罗王后:猖狂美人谋

    修罗王后:猖狂美人谋

    人生短短几十载,若是活的不自己,那又有何意思?“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大婚当天敌对南冥国第一将军,婚夜后亲自领军灭众人眼中自己的后盾,晨婚休王爷,家门语堵太子,宫中小路蔑视皇妃,大厅上鞭打皇上,晚间宴会一词一曲一舞凤临天下……什么叫做阴谋,不是所有人都是傻蛋,局中局,计中计,谁最终活下来,活得最好,才是最大的赢家。
  • 娱乐圈之老祖驾到

    娱乐圈之老祖驾到

    一玄门老祖一觉睡了近千年,居然被几个盗墓贼给吵醒了。醒来一看,外面日新月异,科技不断发展,但世间灵气几乎消亡,玄门式微,眼看着就要一蹶不振,这让老祖怎么能忍?画符篆,炼法器,振兴玄门势在必行。可是为什么在振兴玄门的道路中,总有个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跟个牛皮糖似的甩不掉。二玄门震惊了!为何那个当红女演员袖手一挥,就是一张顶级符篆,随手一抛,又是一堆逆天法器,还有还有……连传说中的阵法也不在话下。更震惊的是,为啥他们泰山北斗的玄门大师见到这人恭恭敬敬的像个小辈,气都不敢多出一口。娱乐圈轰动了!惊现逆天颜值,万年美少女,窜红速度堪比火箭发射,偏偏还让人找不到缺点。有颜就算了,演技也是演啥像啥,最了不起的就是背景强大,传说中的谢家大佬更是寸步不离,像个痴汉。以前谢大佬最常见的一句话:“女人,有多远滚多远。”后来就变成了,“音音,我滚过来了,求养。”三谢则说:“我的女人,谁敢动?”然后用一生守护她。月流音说:“我的男人,我保护。”然后许了他一世。阅读小指南1:sc,1v12:女主金手指强大,因为就是她自己。3:傲然逆天老祖vs高冷痴汉谢大佬
  • 无非求碗热汤喝

    无非求碗热汤喝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豆瓣、知乎、虎扑知名作者张佳玮暖心美食随笔。从家常食话,到零食小点;从应景吃食,到各地风物,从文化掌故,到童话臆想……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有吃,有文化,有故事;关于吃,吃什么,怎么吃;更关于吃的心情,陪你吃的人,你吃的时候想着你和你想着的人……
  • 最精彩的成长故事全集

    最精彩的成长故事全集

    成长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欢乐也有悲哀;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岁月不会回头,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于明天的彩云,成长就是希望编织的彩带,串联回忆和向往。本书精心挑选了400多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成长故事,是亲子共读的首选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