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下第二净名助佛阐扬净土之化。九品经文大。分为二。初三品室外诃弹。后六品室内摄受。又先析仕庶。次诃声闻。后诃菩萨。三品浅深之次也。此以叹净囗益物。方便囗囗品也
尔时毗那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 肇曰。此经之囗起于净名。其微言幽唱亦备之。后文出经者欲远存其人以弘其道教。故此一品全序其德也。品文二。先叹德。次益物。初中叹本迹二身。法身十德本也。应身三业迹也。天台云。西方贵人称为长者皆具十德。今净名法身长者。十德亦然。十德如科文。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殖善本 第一姓贵者。殖佛闻法从法化生也。肇曰。树德先圣故善本深殖也
得无生忍 二证位高也。三贤业生。七地愿生。八地已去法身无生名无生忍。此法身大士名龙象也。辩才无阂。游戏神通逮诸总持 此三业德藏名大富也。辩才口业。神通身业。总持心业。旷劫积修三轮德满功济。庶物莫大于兹
获无所畏降魔劳怨 四威势。肇曰。菩萨四无畏也。四魔劳我为怨也
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 五二智深也。实智深入智度圆满。权智方便弘誓成就。此自行二智也。了众生心同归本觉见真也。分别利钝随根教化照俗也。此二化他二智也
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 六年耆百千僧祇积修妙智。八地法身决定真伪。此年耆也
诸有所作能善思量 七行无失。肇曰。身口意有所作智慧恒在前。故所作无失也
住佛威仪心大如海 八礼仪备也。肇曰。举动进止不失。圣仪海有五德。一澄净不受死尸。二多出妙宝。三大龙降雨渧如车轴受而不溢四风日不能竭。五渊深难测。大士心净不受毁。戒之尸出惠。明之宝佛大法雨受而不溢。邪魔风日不能亏损。其智渊深莫能测者。故曰心大如海
诸佛咨嗟 九上人嗟叹。一念净信为佛称扬。况法身哉
弟子释梵世主所敬 此十下人归敬弟子声闻也。释帝释也。梵梵王也。世护世四王也。主诸国主也。伏其首则群下从之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 此下第二叹迹化之德文三。初标益物处。次列三业益物。后结叹。初标可见
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惠摄诸无智 此第二列三业方便。初六度摄物心密方便。次白衣下十八事身密方便。后长者中尊下十一事口密方便。品目之作其在兹焉。初资财等六度者。肇曰。至人不现行六度。现行六度者为摄六蔽耳。此中非悭非施等法身本。布施奉戒等化物迹。非本不可以证真。非迹不可以化物。此初六度方便也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 此下身密方便。虽现白衣之仪而不乖法身之本。法身寂灭即佛所持大沙门律行也 肇曰。秦言义训勤行。勤行趣涅槃也。亦曰。休息。息生死往来也
虽处居家不着三界 三界生死之家知如幻故不着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肇曰。梵行清净无欲行也。又曰。患欲淤泥故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肇曰。在众若野。又曰。觉爱别离故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 肇曰。外服俗饰而内修相好也
虽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肇曰。外食世膳而内甘禅悦
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 传云。博弈围棋也。空弃光阴无裨来业。肇曰。因戏止戏
受诸异道不毁正信 肇曰。同于异者欲令异同于我耳。岂正信之可毁。受谓受学道法也
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肇曰。世典虽尽明所乐在真法
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 肇曰。含齿无不敬。净养无不供。故曰。为致养之最也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 肇曰。外国诸部曲皆立三老。有德者为执法人。以决卿讼摄长幼也。净名现执俗法因通道法也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 贪生图业有身皆患。世利称心弥增流浪。大士诫之不以喜悦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 肇曰。四衢要路人所交集。随彼所须而为益焉
入治政法救护一切 肇曰。治政法律官也。导以正法。使民无偏枉。救护一切也
入讲论处导以大乘 外道二乘执见异论。大士摄伏导以大乘令其解脱
入诸学堂诱开童蒙 肇曰。学堂童蒙书学堂也。诱开如太子入学现梵书比也
入诸淫舍示欲之过 肇曰。外国淫人别立聚落。凡预士流目不暂顾。大士同其欲然后示其过
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肇曰。酒致失志开放逸门也
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 此下三明口密益物。肇曰。凡人易以威顺。难以理从。大士每处其尊以弘风靡之化。长者豪族望重多以世教自居不求出。世胜法永处轮回
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着 肇曰。积财一亿入居士里宝货弥殖。贪着自缠岂思出离
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 肇曰。刹利王者种也。秦言田主。劫初人食地味转食自然粳米。后人情渐伪各有封殖。遂立有德处平分田。此王者之始也。其尊贵自在多强暴怒恣意伤害自取沦回故教以和忍
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 肇曰。秦言外意。以道学为业。或在家或出家。苦行多恃已道术。我慢自蔽没生死流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 肇曰。正法治正法也。教以正法。治国以道。囗佐时亦令知身如泡。不保荣禄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 为臣须忠为子应孝。肇曰。所承处重。宜以忠孝为先也
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 什曰。外国法取历世忠良耆长。有德为内官化正宫女。嗜色之业报以女身。若不正修岂能出离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 肇曰。福力微浅故生庶民衣食尚乏。安能进道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惠 肇曰。梵天多有禅福不求出世胜惠
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 无常者涤欲爱之神汤。凡未离欲界者岂不铭心哉。什曰。梵垢薄而着浅故为说胜惠释。爱重而着深故现无常也
若在护世中尊护诸众生 护世四天王也。东方持国主。主二部揵闼婆毗舍阇。南方增长主。主二部鸠槃荼薜荔多。西方杂语主。主二部龙及富单那。北方多闻主。主二部夜叉罗刹。护诸世间也
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此第三结叹也。肇曰。法身圆应其迹无端故称无量。上略言之耳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 此下第二现疾益物文四。一明方便现疾。二诸人参问。三因为说法。四闻法得益。此初也。肇曰。虽复变现殊方妙迹不一。然此经之起本于现疾故作者别序其事也
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 此下第二着。有众生因集参问也
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 此三明因疾说法文二。初劝厌凡身。二劝求佛身。前文复二。前明缘理正观。后辨缘事对治观。此总标也。肇曰。同我者易信。异我者虽顺故因其身疾明有身之患。什曰。欲明履道之身未免斯患。况于无德而可保耶
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此下次正说无常苦空无我四观文也。此初无常观。夫无常者悟身有为体性灭。此理无常也。阿阶道果若四时代谢形变色衰。此是事转非真悟也。肇曰。身之危脆强力不能保。孰能信其永固者。此无常义也
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 此二苦观。法身常乐无漏因生则知漏因。生身性本自苦见此苦理道果从生。若待鞭挞伤害方见苦者非苦理也。病恼相仍明智不怙怙恃怙也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此下十喻明空观。身者因是妄惑果是伪报。观察此理名悟空也。复次四大虚伪不真故空亦非毁灭。代谢之空哉。肇曰。撮摩聚沫之无实。以喻观身之虚伪。此下至电喻明空义也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 肇曰。不久似明无常义。然水上泡以虚空中不实。故不久立犹空义也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 肇曰。渴见阳焰惑以为水。爱见四大迷以为身
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 芭蕉之草唯叶无干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 肇曰。见幻为人。四大为身。皆颠倒也
是身如梦为虚妄见 妄心所计虚诳如梦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 肇曰。身之起乎。业因犹影响之生形声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肇曰。变灭不住似释无常。然皆取其虚伪不真。故速灭不住犹释空义也
是身无主为如地 此下六界观无我也。肇曰。夫万事万形皆四大成。在外则为土石山河在。内则为四支百体聚。而为生散而为死。生则为内。死则为外。内外虽殊然其大不异故。以内外四大类明无我也外地古故。今相传强者先宅故无主也。身亦示众缘所成。缘合则起缘。散则离。何有真宰常主之者。主寿人即是一我。义立四名耳。地性能持妄计为主
是身无我为如火 火性炎上妄计为我。肇曰。纵任自由谓之我。而外火起灭由薪火不自在。不自在火无我也。外火既无我。内火类可知
是身无寿为如风 风息通命妄计为寿。肇曰。常存不变谓之寿。而外风积气飘鼓动止无常动止。无常风无寿也。外风既无寿。内风类可知
是身无人为如水 水性随物妄计为人。肇曰。贵于万物而始终不改。谓之人。而外水善利。万形方圆随物洼隆异。遍而体无定。若体无定则水无人也。外水既无人。内水类可知
是身不实四大为家 此身骨肉等地大。血髓等水大。暖气等火大。喘息等风大。不了四大妄计为身。假会为家。非实身也
是身为空离我我所 此五空界观身之呻吟犹槖籥哉。声动因空空无我所。既无我所。何以外空耶
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 此六识界观也。草木随气变化万形。识身随业受报非一。既缘变无常。知何异草木。又草木随气荣枯。识亦随缘生灭。生灭无定知何异草木。肇曰。身虽能触而无知。内识能知而无触。自性而求二俱无知。既曰无知何异瓦砾
是身无作风力所转 此破作者也。身随业风巧拙异动无作者也。肇曰。举动事为风力使。然谁作之者
是身不净秽恶充满 此下明缘事对治观破思惟惑也。肇曰。三十六物充满其体。此不净想也
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 肇曰。虽复澡以香汤衣。以上服苟曰。非真。岂得久立此虚伪想也
是身为灾百一病恼 肇曰。一大增损百一病生。此灾患想也
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丘井者故破村落。丘墟故井也。谓人物宫室移就新居。井不可改日见崩坏。人老亦然。盛力少色皆悉迁移衰老形骸留。此散坏此老坏想也。肇曰。神之处身为老死所逼。犹危人之在丘井为龙蛇所逼也。缘在他经
是身无定为要当死 死苦肇曰。寿夭虽无定不得不受死。此必死想也
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 此总明不可乐想也。肇曰。四大喻四蛇五阴喻五贼。六情喻空聚。皆有成喻在地经。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三法假合成身。犹若空聚无可寄也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 此下第二劝求佛身文四。第一举劝。第二征劝。第三释劝。第四结劝。此初举厌劝忻。肇曰。吾等同有斯患。可厌久矣。宜共乐求佛身也
所以者何 此二征劝意。肇曰。近见者谓佛身直是形之妙者未免生死寒暑之患。曷为而求将辨法身妙极之体
佛身者即法身也 此三释劝文三。初辨果体。二明修因。此初也。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也。无生而无不生。无形而无不形。超三界之表绝有心之境。阴入所不摄称谓所不及。寒暑不能为其患。生死无以化其体。故其为物也。微妙无像不可为有。备应万形不可为无。弥纶八极不可为小。细入无间不可为大。故能出生入死通洞乎。无穷之化变现殊方应无端之求。此二乘之所不议。补处之所未觌。况凡夫无因敢措思于其间哉聊依经诚言粗标其玄极耳。然则法身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岂复近舍丈六而远求法身乎
从无量功德智慧生 此二明修因。肇曰。夫妙极之身必生乎。妙极之因功德智慧大士二业也。此二盖是万行之初门。泥洹之关要故唱言有之
从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见生 肇曰。五分法身也
从慈悲喜舍生 四等也
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 肇曰。禅四禅。定四空定。解脱八解脱。三昧三三昧。此皆禅度之别行
从方便生从六通生 肇曰。自非六通方便生其无方之化。无以成无极之体
从三明生 肇曰。天眼宿命智漏尽通为三明
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 三十七品如下。什曰。始观时系心处名。止静极则明。明则惠。惠名观
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 名数如常。自非克圆胜德何能证兹法身
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 肇曰。必断之志必集之情。此二心行之纲目也
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 肇曰。真实善根所以生。不放逸功业所以成。此二心行之要也
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 此总结也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四结劝起悲愿也。肇曰。发无上心岂唯自除病亦济群生病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疾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四结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