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3200000005

第5章 弟子品

此二明弟子因命问疾。寄宣呵辞挫小进大。故目品焉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 品文二。初自念疾。后佛命问疾。此初先自念也。生曰。自念寝疾者自伤念疾也。夫有身则有疾。此自世之常耳。达者体之何所伤哉。然毗耶离诸长者子皆观佛听法。维摩诘事应是同而碍疾不预。理在致伤。故托以崇法招佛问疾也

世尊大慈宁不垂愍 此念问。肇曰。世尊大慈必见垂问因。以弘道所济良多。此现疾之本意也

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此二命问疾人。先别命十人。此初章也。文二。初命。后辞。此初命也。肇曰。至人悬心默通不先形言冥机潜应。故先敕也。如其知诸人不堪而犹命者将显净名无穷之德以生众会悕仰之情耳。舍利此名。身其母名也。弗秦言子天竺多。以母名名子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此二辞也。文四。一奉辞不堪。二略出所以。三广引弹事。四结辞不堪。此即初也。生曰。有以致辞非拒命也。托不拒命之辞以取权维摩诘义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 此二所以下征释不堪所由也。宴安也。禅定安心故云宴坐。声闻入定不过八地定及灭尽定。皆是厌下粗动忻于上定故。示隐身于林息乱于定。此非真宴寂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 此三时维摩诘下引所弹事文三。总别结也。此初总呵。不必此坐为真坐也。夫心体离念性本寂灭体。此安住名真宴坐。岂同二乘厌乱忻定而为宴寂哉

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 此二。夫宴坐下别诃文六。此初诃形神不寂失。夫三界性空未尝不寂。身心如幻何时不定。岂有厌忻哉。肇曰。今舍利弗犹有世报生身及世报意根。故以人间为烦扰而宴坐林下。未能形神无迹故致斯呵

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 二呵寂用相乖失。小乘灭受想心名为灭定。故灭而无用也。菩萨体心性常寂灭名灭尽定故寂而常用。肇曰。小乘人入灭尽定则形犹枯木。无运用之能。大士入实相定心智寂灭而形充八极。顺机而作应会无方。举动进止不舍威仪。其为宴也。亦以极矣

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 三诃真俗异缘失。仁王云。双照二谛平等。道照真故道法照俗。故凡事肇曰。小乘障隔生死故。不能和光大士美恶齐旨。道俗一观故。终日凡夫。终日道法也。净名之有居家即其事也

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 四诃心住内外失。心生则内外相生。心寂则内外相灭。此无住为住也。肇曰。身为幻宅曷为住内。万物斯虚曷为在外。小乘防念故系心于内。凡夫多求故驰想于外。大士齐观故内外无寄也

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 五呵乖中起行失。肇曰。诸见六十二诸妄见也。夫以见为见者。要动舍诸见以修道品。大士观诸见真性。即是道品故不近舍妄见而远修道品也。如小乘观身不净破净倒名见动。大士观身性空非垢非净名为不动。念处既尔。余品例然

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 六诃染净未融失。肇曰。七使九结恼乱群生名为烦恼。烦恼真性即是涅槃。惠力强者观烦恼即是入涅槃。不待断而后入也

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此三结也。肇曰。此平等法坐佛所印可。岂若仁者有待之坐乎

时我世尊闻是语已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此四结不堪也。肇曰。理出意外莫知所对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文二。此初命也。目连此云采菽性也。辅相之族。字拘律陀。此树名也。祷树求之因以名也。肇曰。弟子中神通第一。生曰。夫人才有长短所能不同。舍利弗自可不能。余何必然。故不抑之而不告也。复得因以广维摩诘之美

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二辞也。文四如前。此初也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毗耶大。城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 此二不堪之由。此说小乘无常等法也。肇曰。当是说有为善法施戒之流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 此三辨所弹事。文三。初呵伪。次示真。后呵益。此初总呵不当。此顺方言。应云仁者所说不当。法唯一实余二非真故云不当

夫说法者当如法说 此示是真也。文二。初理本无说。二示说方轨前中。又三标释结也。此初标也。肇曰。法谓一相真实法也

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 二释法。此初约无我明实相义。肇曰。自此下辨真法义也。夫存众生则垢真法。若悟法无众生则其垢自离。又解。此明法性本无众生。不同二乘断众生相也。下三句类然

法无有我离我垢故 生曰。我者自在言主耳

法无寿命离生死故 肇曰。生死命之始终耳。始终既离则寿命斯无诸言。离者皆空之别名也

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肇曰。天生万物以人为贵。始终不改。谓之人故外道以人名神。谓始终不变。若法前后际断则新新不同。新新不同则无不变之者。无不变之者则无复人矣

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此下约法空辨实相义也。法性常寂无生灭相也。不同小乘妄执。有为有生无灭相

法离于相无所缘故 肇曰。缘心缘也。相心之影响耳。夫有缘故有相。无缘故无相

法无名字言语断故 名生于相。相空则名亡。肇曰。名生于言。言断谁名

法无有说离觉观故 执名相说从觉观生。假名相说觉观自离。肇曰。觉观粗心言语之本。真法无相故觉观自离

法无形相如虚空故 肇曰。万法万形万形万相。解曰。此明一法万形无定形故无形。亦一体多相无定相故无相

法无戏论毕竟空故 肇曰。真境无言。凡有言论。皆是虚戏。妙绝言境毕竟空也

法无我所离我所故 肇曰。上真明无我。此明无我所。自我之外一切诸法皆名我所

法无分别离诸识故 妄法有相故识有分别。真法无相故智无分别。肇曰。分别生于识

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此下约绝待辨实相义。肇曰。诸法相待生犹长短比而形

法不属因不在缘故 妄法有生故属因缘。真法无生故不属因缘。肇曰。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若观法不在缘则法不属因也

法同法性入诸法故 随事则相殊。悟理则同性。肇曰。诸法殊相谁能遍入。遍入诸法者其唯法性乎

法随于如无所随故 肇曰。法自无。法谁随如者。以无所随故名随如也

法住实际诸边不动故 肇曰。有边故有动。无边何所动。无边之边谓之实际。此真法之所住也

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 肇曰。情依六尘故有奔逸之动。法本无依故无动摇

法无去来常不住故 肇曰。法若常住则从未来到现在。从现在到过去。法一迳三世则有去来也。以法不常住故法无去来也

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 肇曰。同三空。又解。实相性离故不违三脱性。无分别故离好丑增损生灭等也。即体自真故无别归趣

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 肇曰。超出常境非六情之所及。法性平等故无高下

法常住不动 肇曰。真法常定贤圣不能移

法离一切观行 肇曰。法本无相非观行之所见。见之者其唯无观乎

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 此三结也。肇曰。心观不能及。岂况于言乎

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 此下第二示说方轨。文二。初安住无说。次为物故说。初文有法喻结。能说如幻故无说无示。听者如幻故无闻无得。肇曰。无说岂曰不言。谓能无其所说。无闻岂曰不听。谓能无其所闻。故终日闻而未尝闻也。示谓说法示人得谓闻法所得

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 喻也

当建是意而为说法 结也

当了众生根有利钝 此第二为物故说无名相中假名相说。文三。此初了根利钝随病而化

善于知见无所挂碍 二了法无相而随物说相也。肇曰。说有不辨空者。由其于诸法无阂知见未悉善也。无阂知见即实相智也

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 三结说益也。肇曰。夫大悲所以建。大乘所以驾。佛恩所以报三宝所以隆。皆由明了人根善开实相。而目连备阙斯事故以诲之

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三闻呵得益

我无此辨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第四结成不堪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文二同上。此初命也。迦叶此云龟。亦曰钦光。皆取其明义。肇曰。迦叶弟子中头陀苦行第一。出婆罗门种姓迦叶也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此下二奉辞文四。此初辞也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食 二略明所以也。诣贫二意。一少欲故。二大悲故。亦以迦叶于弟子中此二最胜故呵也。生曰。大迦叶少欲行头陀中第一也。得灭尽三昧亦最胜。凡得灭尽定者能为人作现世福田也。其以自业能使人得现法报。而贫有交切之苦。故以大悲心欲拔之也。乞食是其头陀之业。又至贫里有会少欲之迹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 此下第三广引弹事文三。初呵悲劣。二明头陀不真。三捐伏。此初也。迦叶因苦生悲故不普。菩萨了生如幻苦乐一如等起大悲。而无缘念故能普也

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 此二约乞食示真头陀。明小乘头陀不真。头陀此云抖薮。小乘抖薮其心不着房舍卧具汤药四事名为头陀。大乘头陀抖薮其心一切不着。不着生死。不住涅槃。生灭垢净等广如善住意。大子经明于中文五。一欲乞止贪法。二入聚离染法。三示正法食。四结成法食。五斥二乘也。此初四段检乞食心。若为修定惠资长法身名真头陀。若为爱养世报而乞食者非抖薮也。住平等者为求平等法身。而乞食者应观无相。贫富一如。次第行乞不应取贫富相坏。真抖薮也

为不食故应行乞食 法身不食。肇曰。不食即涅槃法。涅槃无生死寒暑饥渴之患。其道平等。岂容分别。应以此平等心而行乞食。使因果不殊也

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抟食 坏五阴名法身。肇曰。五阴抟食俱和合相耳。坏五阴名为涅槃。应以此心而取抟食也。若然则终日抟食终日涅槃也

为不受故应受彼食 法身不受生死也。肇曰。不受亦涅槃法也。夫为涅槃而行乞者应以无受心而受彼食。若然则终日受而未尝受。是乃受也

以空聚想入于聚落 此二入聚离染法。既为法身不受。毒身而乞食者。聚落六尘尘能伤正观。入聚乞食何以获全。故示聚落无相真空抖薮。文三。初观外聚。次观内根。三结真头陀。此初也。肇曰。空聚亦涅槃相也。凡入聚落宜存此想。若然则终日聚落终日空聚也 所见色与盲等 此二观内根头陀也。见色如盲者。肇曰。二乘恶厌生死怖畏六尘。故诫以等观也。盲谓不见美恶之异非。谓闭目也

所闻声与响等 声如幻也。肇曰。未有因谷响而致喜怒者也

所嗅香与风等 香如幻也。肇曰。香臭因风。风无香嗅也

所食味不分别 味如幻也。什曰。法无定性由分别取相。谓之为味。若不分别时则非味也。虽食当如本相也

受诸触如智证 触如幻也。肇曰。得尽智无生智。自证成道。举身柔软快乐而不生着。身受诸触宜若此也

知诸法如幻相 法无定想随心而变。故云如幻也

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 三结真头陀。若能知此六尘无自无他。不然不灭。名真头陀也。肇曰。诸法如幻。从因缘生。岂自他之可得也

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 此下三示正法食。既得食已应思禅悦法喜食也。又二。初示法食。后令施食。此初也。小乘舍八邪入八解脱为禅悦。大乘不舍而入也肇曰。八邪八解本性常一。善观八邪即入八解。曷为舍邪。更求解乎。若能如是者名入解也

以邪相入正法 此法喜食也。小乘舍邪相入无相。大乘相无相不二。肇曰。若本性常一者则邪正相入不乖其相也

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 此明悲施。肇曰。因诲以无碍施法也。若能等邪正。又能以一食等心施一切。然后自食。若得法身则能实充足一切。如后一钵饭也

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 四明法食已得法身益文二。此先明受施益。肇曰。有烦恼食凡夫也。离烦恼食二乘也。若能如上平等而食者则是法身之食。非有烦恼而食。非离烦恼而食也。又定乱一如。世出等平等法喜同资法身也

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 二能施益。肇曰。若能等心受食则有等教。既有等教则施主同获平等。不计福之大小已之损益也

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 此五结斥也。肇曰。平等法食自利利人。故正入佛道不依声闻。又名真应供。故不空施福也

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 此三捐伏。始知菩萨头陀行胜也

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辨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肇曰。时谓在家大士智辨尚尔。其谁不发无上心也

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 肇曰。始知二乘之劣。不复以劝人也。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四结不堪也

佛告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肇曰。秦言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文二。此初命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二辞文四。此初辞也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从乞食 二略释所以。生曰。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人中第一也。维摩诘机辩难当。鲜有敢窥其门者。而须菩提既有此定。又独能诣之迹入恃定矣。便有恃定之迹而致诘者岂不有为然乎。又若善吉诣贫贫无物施心则有诤。今既诣富为施不难。故顺无诤行也

时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 此三广引弹事文五。一取钵。二呵诘。三置钵。四安慰。五闻益。此初也。生曰。维摩诘迹在居士有吝惜之嫌。若未与食便诘之者。物或谓之然矣。故先取钵盛满饭也。而不授之者。恐须菩提得钵便去。不尽言论势也

谓我言。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此下二明诃诘。善吉入四禅定不忤物心名为无诤。大士入实相定万法平等名为无诤。又善吉舍有观空名为解空。大士有空平等名为解空住。此平等名真福田。乃可取食。文中有四。一法食等。二染净等。三邪正等。四损益等。此初也。小乘内心见生死涅槃苦乐不等。故外行乞食见于贫富亦不等也。大士内住实相苦乐平等故外化无缘大悲亦平等也。肇曰。万法同相准一可知。善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以此行乞乃可取食耳。曷为舍贫从富自生异相乎

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此下二明染净等文三。初约无生四谛问。二就人凡圣问。三结成可食。初文四句。此初了惑无生为集谛。肇曰。断淫怒痴声闻淫怒痴俱凡夫。大士观淫怒痴。即是涅槃故不断不俱。若能如是者乃可取食也

不坏于身而随一相 二悟阴无相为苦谛也。肇曰。万物齐旨。是非同观一相也。然则身即一相。岂待坏身灭体然后谓之一相乎。身五阴身也

不灭痴爱起于明脱 三漏即无漏为是谛也。肇曰。声闻以痴曀智故灭痴而明。师爱系心故爱解而脱。大士观痴爱真相。即是明脱故不灭痴爱而起明脱

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 四缚本不生。今则无灭为灭谛也。肇曰。五逆真相即是解脱。岂有缚脱之异耶。五逆罪之尤者解脱道之胜者。若能即五逆相而得解脱者。乃可取人之食

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 此下二就人凡圣问也。凡夫不见四谛初果见谛。大士无见无不见。见第一义谛也。二乘有证有得故得果。大士无所得故非得果也。此则凡圣一如岂有分别哉

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 此三结真福田可食也。肇曰。不舍恶法而从善则一切诸法于何不成。诸法虽成而离其相。以离其相美恶斯成矣。若能备如上说乃可取食也

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 此下三明邪正等文三。初总明背正。次别明同邪。后结令取食。此初也。肇曰。犹诲以平等也。夫愿能齐。是非一好丑者。虽复上同如来不以为尊。下等六师不以为卑。何则天地一指万物一观。邪正虽殊其性不二。岂有如来独尊而六师独卑。若同彼六师不见佛不闻法。因其出家随其所堕而不以为异者。乃可取食也。盖穷理尽性极无方之说也。善恶反论而不为其常。邪正同辩而不衰其真。斯可谓乎平等正化莫二三道乎。天台意云。已前证真故可食。此敬田也。此下为同恶故食即悲田也

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 此二明同六师。肇曰。姓迦叶字富兰那。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

末伽梨拘赊梨子 肇曰。末伽梨字也。拘赊梨其母名也。其人起邪见。谓众生苦乐不因行得自然尔耳

那阇夜毗罗胝子 肇曰。那阇夜字也。毗罗胝其母名也。其人谓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转缕。丸于高山缕尽。自心何假求也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肇曰。阿耆多字也。翅舍钦婆罗粗弊衣名也。其人着弊衣。自拔发五热炙身以苦行为道。谓今身并受苦。后身常乐也

迦罗鸠驮迦旃延 肇曰。姓迦旃延。字迦罗鸠驮。其人谓。诸法亦有相亦无相也

尼揵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 肇曰。尼揵陀其出家总名也。如佛法出家名沙门。若提母名也。其人谓。罪福苦乐本有定因要当必受。非行道所能断也。此六师佛未出世时皆道王天竺也

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

此三结取食也。肇曰。若能同彼六师不坏异想者乃可取食

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 此下四明损益等也。文三。初明损益等。次明福非益性。后明罪非损性。此初也。肇曰。彼岸实相岸也。惑者以邪见为邪。彼岸为正。故舍此邪见适彼彼岸耳。邪见彼岸本性不殊。曷为舍邪而适彼岸乎。是以入诸邪见不到彼岸者。乃可取食也。自六师已下至乎不得灭度类生逆谈以成大顺。庶通心君子有以标其玄旨而遗其所以是也

住于八难不得无难 肇曰。夫见难为难。必舍难而求无难也。若能不以难为难故能住于难不以无难为无难故不得于无难 同于烦恼离清净法 肇曰。夫能悟恼非恼虽恼而净。若以净为净虽净而恼。是以同恼而离净者。乃所以常净也

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此下明福非益性。法性妙禅定乱一旨。善吉群生不容有二如不二也。则罪福无主。谁福非福孰堕不堕。故经云。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肇曰。善吉之与群生性常自一。曷为善吉独得而群生不得乎。此明本不偏也

其汝施者不名福田 肇曰。我受彼施令彼获大福。故名福田耳。由大观之彼我不异。谁为种者。谁为田者

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肇曰。五逆之损供养之益大观正齐。未觉其异。若五逆而可堕供养亦可堕也。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此下三明罪非损性。魔王者诱人入生死也。法王者化人住涅槃也。若生死涅槃性平等者。魔佛二化同一手也。既曰。为同等无异也。肇曰。既为其侣安得有异又曰夫以无异欲能成其异也

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 肇曰。怨亲之心毁誉之意。美恶一致。孰云其异。苟曰不异亦何为同

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夫见圣谛者入圣众数。断烦恼者得至灭度。实相无见无不见故不入众数。寂灭无得。无不得故不得灭度。若能如是住真平等。此真应供。乃可取食。肇曰。夫舍恶从善人之常情耳。然是非经心。犹未免于累。是以等观者以存善为患故舍善以求宗。以舍恶为累故。即恶而返本然则即恶有忘累之功。舍善有无染之勋。故知。同善未为得。同恶未为失。净名言意似在此也

时我。世尊。闻此芒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 此第三置钵也。天台云。进非其敬退非其悲故置之也。肇曰。净名言。逆而理顺。善吉似未思其言故不识是何说。便置钵而出也

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 此下四净名安慰文三。初慰问。次答。后释。此初也。肇曰。净名欲令善吉弘平等之道。无心以听美恶斯顺。而善吉本不思其言。迷其所说故复引喻以明也

我言不也 此二答也

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此三释也。文三。初标。次释。后重释也。肇曰。君于弟子中解空第一。既知化之无。心亦知法之如化。以此而听曷为而惧也

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 此二释也。肇曰。是相即幻化相也。言说如化。听亦如化。以化听化。岂客如惧

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惧 肇曰。夫文字之作生于惑。取法无可取则文相自离虚妄假名。智者不着

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三重释也。肇曰。解脱谓无为。真解脱也。夫名生于不足。足则无名。故无有文字。是真解脱也。则诸法者。肇曰。名生于法。法生于名。名既解脱。故诸法同解也

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 此五得益也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四结不堪也

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文二此初命也。肇曰。富楼那字也。秦言满愿弥多罗尼其母名。秦言知识通名为字。弟子中辩才第一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此二辞文四。此初也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 二略释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无以秽食置于宝器 三广引弹事前诃目连说不称理。此诃满愿不识根性文七。一说法失机。二结过诃责。三令识宿命。四大志开发。五更为说法。六得不退转。七尊者敬损。初文四别。此初劝观心。本性净不应。以小乘秽法污其本也。肇曰。大乘自法身已上得无碍真心。心智寂然未尝不定。以心常定故能万事普照不假推求。然后知也。小乘心有限碍。又不能常定。凡所观察在定则见。出定不见。且声闻定力深者见众生根极八万劫耳。定力浅者身数而已。大士所见及无穷。此新学比丘根在大乘应闻大道而为说小乘法故。论其入定也。又曰秽食充饥小乘法也盛无上宝大乘器也

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 二劝观心念念虽生灭而性无生灭。此真宝也。说生灭者伪宝也。肇曰。当识其心念之根本无令真伪不辨也

汝不能知众生根原。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 三大乘信根称本无疮示。小乘法名为伤也。肇曰。彼大乘之体自无疮疣。无以小乘之刺损疮之也

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 四总举喻也。肇曰。大物当置大处。曷为回龙象于兔径。注大海于牛迹乎。日光者。肇曰。明昧之殊其喻若此而欲等之者何耶。有说大道法性喻法身也。大海广纳喻般若也。日光破闇喻解脱也

富楼那此比丘久发大乘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道之。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此二富楼那下结过诃责也。肇曰。未得无生忍心皆有退忘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殖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三令识宿命。肇曰。净名将开其本意故。以定力令诸比丘暂识宿命。自知曾于五百佛所殖众得本。曾已回此功德向无上道。此其本意

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 此四大志开发感恩致敬也

时维摩诘因为说法 此五更为说法定力暂加事不可久欲令自悟。要因说法

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 此六闻法悟理于无上道获不退也

我念。声闻不观人根不应说法 此七自念敬伏也

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此四结也

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肇曰。迦旃延南天竺婆罗门姓也。以本姓为名。弟子中解义第一。有说迦旃延。此云文饰也。又云剃发种也

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门疾 二辞文四。此初辞也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 二略释文二。此初佛先略说。肇曰。如来常略说。有为法无常苦空无我。无为法寂灭不动。此二言总一切法尽故言略也。生曰。为悟所津若出由户也

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 二迦旃延广演。义者义。理小乘以无常等五为理。大乘以一实相为理。由悟此理证道。非余故云要也。肇曰。如来言说未常有心。故其所说法未尝有相。迦旃延不喻玄旨故于入室之后皆以相说也。何则如来去常故说无常。非谓是无常。去乐故言苦。非谓是苦。去实故言空。非谓是空。去我故言无我。非谓是无我。去相故言寂灭。非谓是寂灭。此五者可谓无言之教无相之谈。而迦旃延造极不同听随心异闻无常。则取其流动至闻寂灭。亦取其灭相。此言同旨异。迦旃延所以惑也。生曰。存旨而不在辞故曰演其义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此三广引弹事。又三。初总呵。次示真。后得益。此初也。是法生灭小乘义也。悟生灭本不生灭实相义也。肇曰。心者何也。惑相所生行者何也。造用之名夫有形必有影。有相必有心。无形故无无影。无相故无心。然则心随事转。行因用起。见法生灭故心有生灭。悟法无生则心无生灭。迦旃延闻无常义。谓法有生灭之相。法有生灭之相故影响其心。同于生灭也。夫实相幽深妙绝常境非有心之所知。非辨者之能言。如何以生灭心行而欲说乎

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此二示真实相义也。此下五义破执。名殊而实相之理一也。肇曰。小乘观法生灭为无常义。大乘以不生不灭为无常义。无常名同而幽致超绝。生曰。夫言无常者据事灭验之也。终苟有灭始无然乎。始若果然则生非定矣。生不定生灭熟定哉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肇曰。有漏五阴受染生死名受阴也。小乘取受阴起则众苦生为苦义。大乘通达受阴内外常空本自无起。谁生苦者。此真苦义。大经云。凡夫有苦无谛。二乘有苦有谛。菩萨解苦无苦。而有真谛。余义例此可见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肇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义也

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肇曰。小乘以封我为累。故尊于无我。无我既尊则于我为二。大乘是非齐旨二者不殊为无我义也。又曰。诸义例此亦同不二为实相也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 肇曰。小乘以三界炽然灭之以求无为。夫炽然既形灭名以生。大乘观法本自不然。今何所灭。不然不灭乃真寂灭也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 此三得益也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四结也

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肇曰。阿那律秦言如意。刹利种也。弟子中天眼第一。又云无灭。一灯照佛九十劫来善根不灭。今得天眼第一。又常受如意报故生刹利种。乃至得道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二辞文四此初也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 二略释。文二。此初梵王问也。阿那律修证天眼。梵王业报天眼。欲比其优劣故致问也

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二阿那律答也。肇曰。时手执此果故即以为喻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 此下三广引。文五。一难伪。二受屈。三问真。四申述。五发心。初文二。先双定。后双难。此初定也。吴本云。为受相耶。无受相耶。此难意云。天眼所见为取相耶。为不取相耶。小乘依俗禅得天眼故取相见。大乘依实相定得天眼。故见而不相也。肇曰。三界报身六情诸根从结业起名为有作相也。法身出三界六情诸根不由结业生名为无作相。夫以有作故有所不作。以法身无作故无所不作

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 此二难也。二乘依四禅得五通。与外道等也。肇曰。外道修俗禅得五通。然不能出凡夫见闻之境也。此有作相也。欲等之乎

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若菩萨实相三昧得真天眼。所见十方皆是无为不应有分别之见。肇曰。若无作相即是法身无为之相。岂容见闻近远之言。天台云。二乘依四禅得五通则与外道等。若观四谛断惑择灭无为虽异外道则无有见

世尊。我时默然 二受屈也。肇曰。欲言作相则同外道。欲言无作则违前见意故不知所答

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执有真天眼者 此三梵王叹问。肇曰。诸梵谓天眼正以彻视远见为理。而净名致诘殊违本途疑有真异故致斯问者也

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此四答真也。肇曰。真天眼谓如来法身无相之目也。幽烛微形巨细兼睹。万色弥旷有若目前。未常不见而未常有见。故无眼色之二相。二乘在定则见。出定不见。如来未曾不见故常在三昧也。睿曰。如来天眼入佛眼中虽缘无缘故不以二相。有说不以净秽二相。有说不以动寂二相也

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 此五最胜发心。肇曰。其所发明成立若此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四结也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秦言上首弟子中持律第一

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二辞文四。初辞也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二略释文二。初来问。后为解。此初也。肇曰。愧其所犯不敢问佛。以优波离持律第一故从问也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二为解。持律有二。一法身性净之律。二阴身身口之律。今优波离持身口之律。见罪生灭坏法身无相之律故为诃也。肇曰。如法。谓依戒律决其罪之轻重。示其悔过法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此三广引中文二。初弹呵。二二比丘叹伏。一初呵文六。初直呵劝。二解释所以。三引证。四问答。五分别。六结成。此即初呵无重增兼劝直灭。小乘以犯戒为罪生。大乘以取相为罪生。既令见罪忏悔。是名重增。又二比丘迷于实相妄见罪生。今来忏悔。又见罪灭重增灭见故云重增。肇曰。二比丘既犯律行疑悔情深。方重结其罪则封累弥厚。封累弥厚则罪垢弥增。当直说法空令悟罪。不实封累情除则罪垢斯灭矣。天台云。忏悔法有三。一者戒门。依律法忏。是二功德门。谓礼佛诵经般舟方等道场法。是三无生门。令悟罪性空。若达罪性与福无异是也。今净名示此无生忏也

所以者何。彼罪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此二解释也。肇曰。夫罪累之生因缘所成。求其实性不在。三处如杀因彼。我彼我即内外也。自我即非杀。自彼亦非杀。彼我既非。岂在中间。众缘所成寻之悉虚也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 此三引佛语证文。有引。有释。有结。有类也。肇曰。逆知其本也。夫执本以知其末。守母以见其子。佛言。众生垢净皆由心起。求心之本不在。三处心既无在。罪垢可知也。诸法亦然者。肇曰。万法云云。皆由心起。岂独垢净之然哉。故诸法亦然。不离于如。如谓如本相也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此四问答比小明大也。文有问答释三。肇曰。得解脱时谓其初成罗汉得第九解脱。尔时心冥一义无复心相。欲以其心类明众生心故先定其言也

我言不也 二答也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三比释也。肇曰。群生心相如心解相。生曰。众生心相无垢理不得异。但见与不见为殊耳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此五分别本性无垢文三。初明妄垢非垢。次明诸法不住。后明内心妄见。此初也。生曰。垢实无也。在妄想中是垢耳。若无妄想垢即净也。妄想者妄分别之想也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倒心见垢离倒则非垢生。曰见正转也。见转于内则妄分别外事也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取我即着垢。离我则无垢也。肇曰。见罪则存我也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二明诸法不住故无自性。肇曰。成前无相常净义也。诸法如电新新不停。一起一灭不相待也。弹指顷有六十念过。诸法乃至一念顷住。况欲久停无住则如幻如。幻则不实。不实则为空。空则常净。然则物物斯净。何有罪累于我哉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相生 此三明妄见也。肇曰。上明外法不住。此明内心妄见。俱辨空义。内外为异耳。夫以见妄故所见不实所见不实故无相常净也。上二喻取其速灭。此四喻取其妄想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此六结也。若能悟罪无生知心不住。是名真解。奉持法身无相之律也。肇曰。若能知此乃名善解。不知此法而称持律第一者何耶。今知优波离谬教意也

于此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 此下第二叹伏文三。初比丘叹二尊者伏过。三比丘发心。此初叹也。肇曰。二比丘悟罪常净。无复疑悔故致斯叹

我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辨。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 二叹伏也。自佛已还无能制。其大乘妙辨况我持律哉

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辨 三明除疑。发心法身妙律诸佛所持悟解除疑。因之发趣。什曰。有罪则忧怖自生。罪无则疑悔自灭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此四结也

佛告罗睺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肇曰。罗睺罗秦言覆障。六年为母胎所障。因以为名。弟子中持戒第一。又云。密行第一。故法华经云。罗睺罗密行唯我能证知

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二辞文四。此初辞也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睺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 此下二略释文二。此初问也。诸长者子心慕出家。父母所制。睹罗睺罗舍转轮王十善之化而剃落从道。必有大利胜在家修故从而问焉

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 二答也。出家有二。一者深厌生死乐求涅槃。有证有得有利可说。名为小乘。二者悟三界如幻。无生无灭无证无得无利可说。此名大乘。今罗睺罗谬赞小乘涅槃之利。既有利可说。非密行也。未若大乘。不取不舍无得无证无利可说。真密行也。生曰。世荣虽乐难可久保。出家之理长乐无为。岂可同年悟其优劣哉

时维摩诘来为我言。唯罗睺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 此下三广引弹事文五。一呵不应说。二解释所以。三示真出家。四诘真出家。五劝修真出家。此初总呵也。体本法身三界如幻不生不灭名为出家。此则损益两云。无利可说故呵不应也

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 二征释所以文二。此初略释也。肇曰。夫出家之意妙存无为。无为之道岂容有功德利乎

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次二广释也。第一义谛名法性无为。森罗万像同归此理。悟此理者无得无证。名真出家。非二乘择灭。有得证者名出家也。肇曰。夫有无为之果必有无为之因。因果同相自然之道也。出家为无为。即无为之因也。无为无利无功德。当知。出家亦然矣

唯罗睺罗。夫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 此三示真出家。肇曰。上真明出家之义。自下明出家之事。虽云其事然是无事事耳。则出家者以去累为志。无为无心。以心无为故所造众德皆无为也。文三。此初内证德也。肇曰。伪出家者恶此生死尊彼涅槃故有中间三处之异。真出家者遣万累忘彼。此岂有是非三处之殊哉

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 肇曰。既无彼此则离众邪见同涅槃也。六十二见者。大品云。外道依过去计神及世间常无常等四见。依未来世计神及世间边无边等四见。依涅槃计有如来无如来等四见。依此十二见历五阴成六十见。又计身与神一断见。身与神异常见。为六十二见也

智者所受圣所行处 肇曰。贤智闻之而从众圣履之而通可。谓真出家之道乎

降伏众魔 此二约降魔显德。见实相则蕴魔自空。蕴空则诸魔自伏。肇曰。众魔者四魔也。正道既夷邪径自塞

度五道 肇曰。五道非无为之路。又云。生死五道性是涅槃故名度

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 体实相则垢[目*壹]永亡。[目*壹]亡则五眼自净。五力五根亦自然增长

不恼于彼 肇曰。道超事外与物无逆。何恼之有

离众杂恶 肇曰。俗善虽善由杂不善。道法真净故纯善不杂也

摧诸外道 三伏外道也。肇曰。日月不期去闇。而闇自除。出家不期摧外道。外道自消 超越假名 肇曰。万事万名虚假。以生道在真悟故超假名

出淤泥无系着 肇曰。出生死爱见之淤泥。无出家受道之系着

无我所无所受 肇曰。出家本乎。无我离着则诸受永亡。肇曰。无受也。欲受我受戒受见受

无扰乱内怀喜 肇曰。夫扰乱出于多求。忧苦生于不足。出家宣欲扰乱斯无。道法内充故怀喜有余

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 住实相则不忤物心。不违禅定。生灭不起。焉有过患哉

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此四结真出家。肇曰。若能不违上说乃应出家之道非存利之所能也

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 此五形既缘碍劝心出家也。文四。一劝。二辞。三释劝意。四得意出家。此初劝悟理出家也

所以者何。佛世难值 肇曰。净名知其不得出家而劝之者。欲发无上道心耳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二不悟劝意辞有碍也。肇曰。非不欲出家。不敢违亲耳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三释劝意。肇曰。虽为白衣能发无上心者。便为出家具足戒行矣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四得意心发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此四结辞也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肇曰。阿难秦言欢喜。弟子中总持第一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二辞文四。此初辞也

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 此二略释所以。睿曰。现身有疾者亦不可一途而论。特以浅识之流取信耳。因于如来身而起劣相故彰阿难不达使惑同众人。净名高呵以开法身之唱。使见形之徒悟应感难期无方莫恻。兼寄迹取乳除彼贪求。假过阿难以明小乘之劣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 此三广引弹事文三。初问乞意。二呵弹。三耻愧。初中文二。此初问也。生曰。晨朝非乞食时必有以也

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 二答如来为物受生有疾用乳。阿难侍佛故行求乞

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 此二弹呵文四。初略止二谤。二略显真身。三广止二谤。四广显真身。此初略止二谤也。天台云。无病言病增谤也。德圆言减损谤也。佛身无生应物现生。有身则有疾。小乘执实故云谤也。大乘知应故非谤也。岂复离此现疾别有不谤之法身哉

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 二略显真身。金刚体者喻不生不灭常住法身也。诸恶断解脱也。众善会般若也。肇曰。夫病患之生行业所为耳。如来善无不积。恶无不消。体若金刚何患之有

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 三广止二谤。先止增谤也。文三。初劝默也。谤佛粗言异人闻之必蔓说。故令默往。生曰。苟云是实为谤佛也。又曰。病为常近粗之极也。不达闻之必谓然矣

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 二智闻必哂威德诸天净土菩萨以已福惠不受疾报。方于如来知应现也。生曰。以彼推己无疾必达佛矣。而此言实病不亦哂斯语之不得乎

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 三近事验之。转轮圣王乃不及欲界诸天。但以人中少福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普胜三界而有病哉

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可密速。去勿使人闻 此下二明损谤也。苟执不去。非徒佛有斯谤我等亦受其耻。肇曰。正士闻则谓汝不达。邪士闻则谓佛实病。何名为法之良医。身疾不能救。而欲救人心疾乎

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 此下四广显真身。初就四德显真。此初无相法身大悲应现非思业。贪欲之所牵生。自在应物。是我德也。三界有待之形名思欲身也。生曰。如来身从实理中来起。不由彼应有何病耶

佛为世尊。过于三界 二明三界受生苦也。悟界如幻不受生故乐也。生曰。既以思欲为原。便不出三界。三界是病之境也。佛为悟理之体超越其域。应有何病也

佛身无漏。诸漏已尽 三明惑染生身漏也。智证法身无漏。无漏即性净也。肇曰。夫法身虚微妙绝常境。情累不能染。心想不能议。故曰诸漏已尽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四明有为之身。四相所迁数也。佛身无生离生灭相常也。肇曰。法身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故现身有病。无为故不堕有数也

如此之身当有何疾 二结也。如此常乐我净金刚法身当有何病

时我世尊实坏惭愧。得无近佛而谬听耶 此下三明耻愧文三。初阿难惭愧。佛身理然不合有疾。奉命闻疾。应是谬闻近佛多闻。以此怀愧。肇曰。受使若此致讥。若彼进退怀愧惑谓谬听也

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 二空声举应显真疾身应物也。无为本真也。肇曰。以其愧惑故空声正之如居士言。何有无漏之体婴世之患。但为疾五浊群生故现斯疾。取乳勿惭也。五浊者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行矣。阿难取乳勿惭 三若知权化现疾即非谤佛。取乳勿惭也

世尊。维摩诘智慧辨才为若此也 是故不任诣彼问疾。此四结辞也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此二总述辞也

同类推荐
  • 慎子

    慎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华山人诗说

    白华山人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史讳举例

    史讳举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文襄公事略

    张文襄公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家园

    家园

    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
  • 触灵—长生脉

    触灵—长生脉

    民国风云骤起,邪祟兴妖作怪,两个活死人,一门长生脉。小小的棺材店老板怎就惊扰了天下群英?长生之秘究竟为何?千年不死能敌一世情深?末末了谁还能为谁折花枝?
  • 腹黑BOSS的悍妻

    腹黑BOSS的悍妻

    他曾开玩笑的捏着她小鼻子说,长大后你若未嫁,我若未娶,我们就在一起,她问他多久?他说那就十年!那一年,他18岁,她12岁。结果十年已过,她一直未嫁,而他身边早已沾满桃花,他是靳氏名冠的靳二少,身边美女如云,早已将承诺抛至脑后,对于女人他向来大方,金钱,钻石,奢侈品,只是谁也看不懂他的心。“二少,我是不会对你负责的!”女人完全没把眼前的男人当回事儿。“不过念你表现可圈可点,这些作为小费!”大方地从皮夹里抽出一沓钞票,包括曾属于他的一张白金卡,往床上一扔。男人诱人的唇瓣一勾,手上多了一张粉嫩小娃儿的照片:“算上本金和利息,女人,你欠我的恐怕这辈子都还不清吧!”
  • 照世杯

    照世杯

    《照世杯》是清初著名话本小说集,又名《谐道人批评第二种快书》,共四卷四个故事。这四篇小说均以对末世封建社会的批判暴露为共同倾向。在艺术上,此书是话本小说走向衰落时期中的较有特色之作,不仅有生活气息和可取的内容,
  •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娃神助攻

    萌娃神助攻

    穿着公主裙的小天使从天而降,让一向冷静的墨骁措手不及。“爹地爹地,我要去找妈咪!”墨骁一脸冷漠,“她不是你妈咪。”“爹地,让妈咪搬来我们家住吧!”墨骁再次重申,“她不是你妈咪。”“爹地,妈咪要跟别的叔叔吃饭,她不要你啦!”墨骁脸色一黑,“走,带你去找妈咪。”
  • 销售攻心术: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

    销售攻心术: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

    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销售就是心与心的较量!所以,在销售工作中要想提升你的销售业绩,就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攻心,真正明白心理学对销售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成为销售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可以做到的,你同样也行!学习和掌握他们的攻心秘笈,在平时多加训练,你一定也能成为下一位金牌销售员!
  • An 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e

    An 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罪大明

    神罪大明

    木偶临世,宿命难逆!大明的落幕,满清的崛起,各种匪夷所思的历史进程到底蕴含了何等惊天秘闻?木偶活,大明兴;木偶死,大明亡!诡秘的谶语到底是阴谋还是天命?局中局,计中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最终带来的难道只有黑暗王朝的开端吗?一个意外的来客,他无视历史的洪流,他拒绝腐朽的奴役,即使神之降罪,他也只会用手中之刀斩出一个朗朗乾坤!
  • 桑城花垒的爱

    桑城花垒的爱

    两岸文学PK大赛 像花开,绚丽灿烂,微笑着绽放浪漫,从花蕾到花瓣;像日落,霞光黯淡,难过地抹杀光亮,从晨曦到夜傍……是爱情。不知道真的是否有来生,即使有,下辈子不知道还能不能遇见那些事、那些人,特别……是爱情。“林洛雅,如果没有谁告诉过妳,他会守护妳一生一世,那么我告诉妳,我可以,至少这辈子。”童桑祖泪眼模糊地站在花田中,视线前方是林洛雅单薄的背影。那一刻,林洛雅同样是泪流满面。......相传,只要从花垒的源头走到花垒的尽头,那对恋人便会有天使庇佑,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