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桥(兴隆),在施仁陂水尾,县西十五里,长丈五,宽四尺,旧城往旗后经此,光绪十六年庄众造。
东福桥(大竹),在东门溪上,长五丈余,宽尺许,县治往下淡水经此,同治三年何学洙修。
大竹桥(大竹),在武洛塘上,县东北里许,长二丈余,宽四尺许,德乃嘉往寓潮埔经此,光绪十八年生员陈廷瑞修。
外濠桥(大竹),在外北门濠沟上,长丈许,宽五尺,县治往郡经此,同治七年中军刘全修,光绪六年重修。
郡南桥(大竹),在外濠桥北数武,长八尺,宽四尺,县治往郡经此,创建莫考。
车路桥(大竹),在外濠沟上,县城西北隅,长丈许,宽八尺,新庄仔往赤山经此。
内濠桥(大竹),一名内北门桥,在内北门濠沟上,长丈五,宽六尺,县治往郡经此,同治七年中军刘全修,光绪十八年街众重修。
攀龙桥(大竹),在县署东偏左仓池侧,长丈许,宽六尺,县治往凤仪书院经此,咸丰六年岁贡生吴奉华造。
石桥(大竹),在玉带沟上游,县治东南隅,长七尺,宽二尺余,往双慈亭经此,光绪十八年居民修。
枋桥(大竹),在玉带沟下游,县治西南隅,长八尺,宽三尺,双慈亭后居民往来经此,光绪十三年王助独造。
西辕门桥(大竹),在县署西偏右库池侧,长丈许,宽五尺,县治往西门经此,光绪六年王助董造。
西门桥(大竹),在西门外濠沟上,长丈五,宽六尺,县治往海口经此,光绪十年拔贡生张大河造。
南门桥(大竹),在南门外濠沟上,长丈四,宽六尺,县治往前镇经此,光绪九年林元忠造。
〈鱼逮〉港桥(大竹),在〈鱼逮〉鱼潭尾,县西九里,长五丈,宽四尺,〈鱼逮〉港往林竹竿经此。
三块厝桥(大竹),在三块厝港,县西十里,长四十丈,宽五尺,三块厝往能雅寮经此,同治十三年朱明造,亦名凤仪桥。
冈山仔桥(大竹),在县西南六里,长丈许,宽八尺,冈山仔入县经此。
陂腹内桥(凤山),在崎港沟上,县东三里,长丈八,宽八尺,县治往阿侯经此。
土墼店仔桥(凤山),在山仔顶圳下游,县东三里,长丈许,宽八尺,县治往东港经此。
过路窟桥(凤山),在二十四甲圳头,县东二里,长丈许,宽八尺,尚书林入县经此。
竹仔港桥(凤山),在竹仔港上,县南十一里,长二丈五,宽二尺,大人宫往海汕经此。
凤山桥(凤山,一名咸水港桥),在凤山港,县南十七里,长五丈,宽五尺,县治往大林蒲经此,乾隆二十六年郑世英造。
顶石桥(凤山),在大林蒲庄东,县东南二十里,长四丈,宽六尺,大林蒲入县经此,同治十三年陈鹏修。
下石桥(凤山),在石牛椆圳尾(即下石桥沟上),县东南二十里,长三丈,宽六尺,光绪五年张品修。
右全邑桥梁凡七十七处,其中石桥五十有九、木桥十有三(南门陂、加钓陂、旧圳、芎蕉脚、苦苓脚、港仔埔、枋桥、〈鱼逮〉港陂、腹内、竹仔港、凤山港、东港、客厝)、竹桥凡五(过溪仔、姜园、沟仔墘、大竹、车路)。其不注者,皆石桥也。
(附)八景(按旧志载:邑治八景内琅峤潮声一景,今归恒辖,应裁;兹依旧志,增补龙岩冽泉一景)
一曰凤岫春雨,在县东南十八里,说见「凤山」条下。
一曰龙岩冽泉,在县西南十五里,说见「打鼓山」条下(互见「池」类)。
一曰淡溪秋月,在县东十里,说见「淡水溪」条下。
一曰球屿晓霞,在县东南六十里,说见「小琉球屿」条下。
一曰冈山树色,在县北五十里,说见「大冈山」条下。
一曰泮水荷香,在县西北十五里,说见「莲花潭」条下。
一曰翠屏夕照,在县东北二十三里,说见「观音山」下。
一曰丹渡晴帆,在县南十里,说见「丹凤澳」条下(亦互见「丹凤渡」条下)。
右全邑八景,前一(丹渡)、后一(翠屏)、左右各三(左凤岫、淡溪、球屿、右龙岩、冈山、泮水),俱为县治名胜。
附录旧志
诸山
朝天岭(即大鸟山岭,今合在「乌山」条下)、大龟文山(地属傀儡山后,非本邑界)、崇爻山、卑南觅山、大乌万山、朝华离山、网翠山、大柴高山、霄马干山、老佛山、琅峤山、沙马矶头山(以上或在山后、或属恒春,均不可考)。
诸溪
西溪(即淡水溪)、二层行溪、冈山溪(二溪分上下游,今合为一)、大泽机北溪、大泽机西溪(二溪今合为一,即南势溪上游是也)、力力溪(即东溪中游)。
诸港
打鼓港(即西港)、硫磺港(即龙水港)、蛲港(今已壅塞,应裁)、鲲身港(今属安邑)、井水港(即后劲溪)、关帝溪(即东港上游,今不另载)、茄藤港(即南平港)、鳖兴港(今不可考)、放〈纟索〉港(即新打港)。
陂泽
将军陂(即大草陂)、凤山陂(即大桥头陂,今废)、三镇陂(即启隆陂)、三老爷陂(即三爷陂)、乌树林陂(即乌树林堰)、新园陂(今废)、中冲崎陂(即中圳)、许公陂(即闩口埔陂)、盐埕陂(即新陂)、赤山陂(即公爷陂)、竹桥陂(即武洛塘)、仁武庄陂(即总督陂)、后港陂(即九番陂。又按中冲崎陂,或云即中圳,或云已废,未详孰是)。
潭港
莲池潭(即莲花潭)、龟潭(即援剿右陂)、滥尾潭(即金京潭)、井水港(即后劲溪,今引为大戆、白望仔、海坪等圳)、菱角港(今废)、茄冬坑(即五里林溪下游,今不溉田)、冷水坑(今变为沟)。
津渡
硫磺水渡(即漯仔底渡)、小硫磺渡(今已造施仁桥,免渡)、兰坡岭渡(即岭口渡)、阿猴渡(已有番仔埔、四分埔二桥,免渡)、万丹渡(即万丹陂,有桥免渡)、新园渡(即道爷庄渡)、岐后渡(即旗后渡,在「丹凤陂」条下)、蛲港渡(今废)。
桥梁
小店仔桥(即街北桥)、鲫子潭桥(即九空桥)、冈山溪桥(今废)、中冲崎(无桥)、赤山仔桥(即陂底桥,今造石梁)、竹子港桥(即竹仔港桥,今属凤山里)、陂腹内桥、凤山港桥(俱改隶凤山里)、坑仔口桥(今不可考)。
按凤山釆访,似难以他县相例。他县未尝移城,凡旧志所载山川、方位、道里、远近,均能吻合,固可无庸援引。凤山自县治迁移而后,方位犹不甚差(新治距旧治凡十五里,均在全域西南隅,故方位所差较少),至核及远近,则十无一符。若不逐条比对,详纪现在情形,何贵有此番釆访?鄙见以为纂修通志,所关在吏治民生,必先使釆访诸绅不敢率尔操觚,他日志书告成,庶足以信今而传后。若必克期以待,则后此不得不因陋就简矣。兹册新釆者固多,而复述旧志者亦复不少。盖欲使之纲举目张、条分缕析,亦势之不得不尔也。
正讹(诸山、津渡):一、凤山条下有清水岩一景,注云:灌田百余甲,甲字当改作亩字。又岩西数武,西字当改作南字。又石翁媪一景,注云:在清山岩寺西数武,西字亦当改作南字。一、东港渡原议欲建官渡,后被奸民阻挠,因弗果行。当改入民渡「鸟鼠洲、港冈渡」下。
补遗(桥梁):同安厝石桥,在港东里八老爷庄东,县东南三十里,长二丈七,宽尺余,本庄往潮州庄经此,同治元年赖泰山造。
光绪二十年五月初一日凤山釆访局生员吴士俊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