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2800000016

第16章

絜矩之道。郑云。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常执而行之。释文。挈、音结。其注中挈也之挈。苦结反。晦庵则复援引庄子、荀子之注云。絜、围束也。谓以物围束为之则也。音户结反。李子曰。郑、朱两说俱未为得。絜直当作挈字读之。矩者方正之具。物有四隅。吾挈矩以度之。于此而得一隅。则彼之三隅犹是也。故曰。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也。郑说本甚明白。而益以絜结矩法之说。遂有蛇足之患。晦庵乃引庄、荀以絜为围束。围束其矩是何等语耶。借曰以物围束为则。而其则矩二字。亦不可相属。借又曰絜为则而矩为法。倒言之以为法则。而其法则之道。亦不成语也。

晦庵语录。或问大学知止便是知至否。曰。知止则知事之所当止。知至则心之知识无不尽。李子曰。知止则所谓知止而后有定。知至则所谓物格而后知至。两者意不得以相通。不惟意不相通。其语亦不相类。盖知止者。谓知其所止也。若知至。则吾之所当知者自至耳。且知止云者。犹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格物之辞也。知至云者。犹物格、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之辞也。此其语又安得以一类推之。大抵晦庵之论。佳处极多。然窒碍处亦不可以毛举也。学者正当反复与夺之。若干卦之知至。则又别矣。

宣和画谱载李公麟作画。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盖深得杜甫作诗体制。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叹。虽衣破屋漏非所恤。而欲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公麟作阳关图。以别离惨恨为人之常情。而设钓者于水滨。忘形块坐。哀乐不关于其意。其它种种类此。予侄婿张子敬云。公麟此笔。当取杜牧齐安郡晚秋诗意。盖其诗末句云。可怜赤壁争雄渡。惟有蓑翁坐钧鱼。此论甚好。

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吕延济云。巾、饰也。周礼注云。巾、犹衣也。然则所谓巾车者。命仆使巾其车也。或者以为小车。非也。齐宗室传。衡阳王钧。常手自细书五经。置于巾囗中。巾箱五经自此始也。或者以为举子以小本文字着巾帻中。谓以巾帻如箱箧然。非也。

荀子儒效篇。充虚之相移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虽圣人之知。未能偻指。杨氏云。偻、疾也。言虽圣亦不可疾速指陈。偻、力主反。杨氏又引公羊传曰。夫人不偻。何休曰。偻、疾也。齐人言也。李子曰。杨说宛转不着明。大抵偻曲也。未能偻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或以偻缕古字通用。谓不能覼缕而指数之也。杨氏以偻指谓为疾速指陈者。特牵何休之说耳。

李陵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李周翰曰。我心相思如日月。当有弦望无极时。翰说非是。弦则月半之明也。望则月满之时。朔则日月相合也。李陵意谓今虽相别。各出相思之言。安知人生之离合。非若日月之有离合乎。日月之弦望有时。人生之聚散亦自有时也。但当期远久耳。故下云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云。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方将犹方来及将来也。谓丕自以为不敢妄欺方来。必期后世追议今日之事。使言宾主风流。贤于昔日也。而张铣以为所述不作诬诳。庶使后代以我为贤。误矣。

两都赋序。道有夷隆。学有麤密。吕延济曰。夷、平也。隆、盛也。言代有平盛。学者随时精麤。不可齐也。李子曰。平非对盛之辞。夷言陵夷也。

卫国风硕人。手如柔荑。音嗁。毛传云。如荑之新生。正义曰。荑所以柔。新生故也。若久则不柔。故知新生。又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毛传曰。牧、田官也。荑、茅之始也。本之于荑。取其有始有终。笺云。洵、信也。茅、洁白之物。自牧田归荑。其信美而异者。可以共祭祀。犹贞女在窈窕之处。媒氏达之。可以配人君。又文选郭景纯游仙诗云。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善曰。掇、拾也。丹荑、赤芝也。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叉颜延年和谢监灵运云。倚岩听绪风。攀林结留荑。尚曰。留荑、香草。绪风、相续不断之风。善曰。楚辞。畦留荑与揭车。王逸曰。留荑、香草也。又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云。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茵。铣曰。荑茵、初生草也。又梁邱迟希范侍晏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诰云。轻荑承玉辇。细草籍龙骑。良曰。荑、草之初生者。又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云。心契九秋干。目玩三秋荑。铣曰。九秋干、松之类。荑、草之类。又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云。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铣曰。荑、嫩枝也。善曰。大戴礼夏小正曰。正月柳稊。稊者、发孚也。荑与稊音义同。又易大过。枯杨生稊。王辅嗣云。稊者、杨之秀也。疏云。稊者、杨柳之穗。已上诸说。大抵以为草木之始生者。皆得谓之荑。而应邵风俗通乃云。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近世渭上翁萧真卿辨者。以为荑者芽生纤嫩可爱。手指纤柔。亦如荑之初生可爱。非取荑之硊折而不柔也。应说为非。然细考之。应固为非。而萧亦未为纯是也。手如柔荑。本谓如初生之草。而应谓茅始熟中穰。似无所据。而萧谓非取荑之硊折而不柔。则是过论也。应说曷尝有取硊折之意乎。

荀子修身篇。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杨氏说云。一好谓好善不怒恶也。杨说疏矣。一好谓纯一其好。思虑不杂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神一好之说也。

荀子劝学篇曰。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杨倞注云。致、极也。谓不学极恣。其性欲不可禁也。心利之。有天下之富也。或曰。学成之后。必受贵而能尽其欲也。杨说非是。荀卿本劝学者。使纯一而无杂言。其致好之者。谓其好学之极者也。致好之。则譬如目之于五色。耳之于五声。口之于五味。心之有天下之富。所以承上使目非是无欲见也等语。故其下文继云。是故权利不能倾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如倞所释。则前后之文。举不类矣。倞又云。学成之后。必受贵而能尽其欲也。此尤害理。览者自当见之。

杜牧晚晴赋。睹八九之红芰。芰、菱属也。菱花色黄而不红。杜既言红。又以比美女。则当指芙渠也。杜误以芰为莲。

左太冲三都赋。其自序曰。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又云。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又自以为所著。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左序如此。然自今观之。亦未能免此弊也。于蜀都则云。试水客。漾轻舟。娉江妃。与神游。又云。吹洞箫。发棹讴。感驔鱼。动阳侯。此与甘泉之玉树。西京之海若。复何所异。至于谈吴都之赋。则云。巨鳌赑尸贝。首冠灵山。大鹏缤翻。翼若垂天。虽词人之语。诡激夸大。可以理贷。亦其秉笔之际。遐探雄擢。偶忘己之所称也。方之卢橘之误。比目之诞。岂不更甚矣乎。

萧氏公论。载魏书郭祚谓李彪曰。尔与宋弁心交。岂能饶尔。而独怨我乎。此则今人所云饶你饶人之所出也。饶、优也。李子曰。饶者、相宽假之意。今世俚语谓假宽前人。则为与些田地。此甚有理。

子贡方人。或云以他人比方人。或云以己比方人。又人者。或今人。或古人。皆得言之。

李贺云裾数幅蹋雁沙。谓裾似云。步似蹋沙之雁也。或云。沙当作纱。祇言裾之长也。

张平子二京赋云。北阙甲第。当道直启。程巧致切。期不(豕)陊(豸)。注云。、崩也。怀也。陊、落也。赋又云。河渭为之波荡。吴岳为之(雉)堵。注云。堵、崩落也。赋又云。既定且宁。焉知倾。左思吴都赋云。其于珍赂。则云精曜潜颎。(古迥)。硩(敕力。)陊(直氏。)山谷。刘逵注云。硩者、言其有如硩擿而陊落山谷者。然则字或音豕。或音雉。陊字。或音豸。或直氏反。皆崩怀堕落之谓也。

又二京赋。天命不謟。畴敢以渝。杜预注左传。以謟为疑。今刘良以謟为善。误矣。赋谓高祖西都关中。盖天启其心。人惎之谋。天命在所不疑。谁敢复变此议。赋又云。超殊榛。扌带飞鼯。薛综曰。扌带、捎取之也。李善曰。扌带、大结切。今人作墨竹者。皆谓之扌带竹。或是此字。赋又云。天子有道。守在海外。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薛综曰。淮南子曰。天下无道。守在四夷。天下有道。守在海外。平子言狩。薛综引淮南言守。其义亦同。然左传谓天子守在四夷。而淮南谓天下无道。守在四夷。语不类者。盖淮南子道家者流。夸言之也。

曹子建公燕诗。公子敬爱客。终日不知疲。应玚德琏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燕集诗云。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左太冲咏史诗云。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爵卓不群。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谢灵运述祖德诗云。段生藩魏国。展季救鲁人。弦高犒晋师。仲连却秦军。临组乍不绁。对珪宁肯分。按魏志云。文帝为五官中郎将。玚为文学。玚为丕文学。则必非碌碌者。而灵运之文章。沈约称美。以为江左莫及。二君制作。必不剥掠前人。然玚则全用子建语。灵运则全用太冲语。何也。当是爱赏之极。时时讽咏。不觉误为己有耳。谢诗复云。惠物辞所赏。厉志故绝人。一篇之中押两人字。在古虽有此体。终不免为疵颣。此岂率尔而为之耶。陈述祖德。固无率尔之理。是又何哉。

曹子建上责躬应诏诗表云。昼分而食。夜分而寝。分音扶问反。张铣曰。昼分、日中时也。夜分、夜半时也。分字别无他义。此语亦甚易解。字既不必发音。语亦不必下注。今加音注。真为蛇画足也。若据此音。则春秋二分。亦合作去声读之。无乃太僻耶。

左太冲咏史云。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善曰。班固汉书金日磾赞曰。夷狄亡国。羁虏汉庭。七叶内侍。何其盛也。七叶。自武至平也。又张汤传赞曰。张氏之子孙相继。自宣元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余人。侍中中常侍固珥貂矣。然言七叶珥汉貂者。乃金氏。非张氏也。与其贵宠。因连言之。诗又云。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善曰。汉书曰。陈平家贫。好读书。其家负郭穷巷。以席为门。郑玄礼记注之曰。负之言背也。李善以负郭为背。良是。然亦不必援引郑玄语也。负大概言其靠城郭尔。

孙子荆陟阳侯亭诗云。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又左太冲咏史诗云。俛仰生荣华。咄嗟复凋落。李善同注云苍颉篇曰。咄、啐也。说文曰。啐、惊也。王弼周易注曰。嗟、忧叹之辞。啐、苍愦切。然则咄嗟者。惊叹之谓也。或改石崇传咄嗟而办。为啐嗟而办者。强为说耳。

颜延年五君咏阮步兵末云。物故不可论。涂穷能无恸。物故、世故也。一世之事。举不可论。愤激之极。理势窘蹙。不能无恸。或云。物故即古人也。前书音义谓人死为物故。颜以嗣宗谓古人不必论议。所当论者惟在当世之事。而魏晋之交。一时人物。又皆不足论。故托迹独驾。不由径路。至于车迹所穷。不能不恸哭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国盗物语:织田信长(套装共两册)

    国盗物语:织田信长(套装共两册)

    前编:征服美浓后的斋藤道三倒在养子义龙反叛的刀刃之下,他将自己统一天下的美梦寄托于女婿织田信长。奇袭今川义元初崭头角的信长伺机为岳父道三报仇,得到贤臣木下藤吉郎和竹中半兵卫的相助智取美浓。志在上京的信长接着又准备称霸京都地区……此篇描写了信长的革新战术与用人技巧,通过谋臣明智光秀展现其怒涛般的强烈个性。后编:风驰电掣般展开进攻的织田信长得以上京,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逐步实施天下布武之理想。然而,信长与其重臣明智光秀之间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鸿沟。外向的激情四射与内向郁结的纤细感受——两人都曾备受斋藤道三的宠爱,互相倾慕对方之天资却最终无法相容,此篇作为完结篇,用现代感描绘了两种强烈的个性,揭露了“本能寺之变”的真相。
  • 梧桐泪玉炉香

    梧桐泪玉炉香

    魔界要和天族联姻,指定了二皇子,结果第二天二皇子就被打了个半死。魔界圣女音璇凌上到九重天说道:“我不要二皇子,我要浮生上神娶我。”“就你,又什么资格。”青丘公主气愤的说着。音璇凌眼眸动了动笑道:“我怀孕了,浮生上神的。”一旁的浮生脸上维持着僵硬的笑容,用眼神询问着:我们什么都没做,你是怎么怀孕的。音璇凌眨眨眼睛歪头笑着:我不管,我就是怀孕了。……大婚当天音璇凌坐在床榻上瞪着大大的眼睛无辜的望着浮生,浅浅的笑着,看起来真真的是个端庄的新娘。“莫语给了我一本书,说是让我和你研究研究。”音璇凌从身后拿出了包装朴素的小册子,笑道。“不用,我会。”浮生露出一个笑容,眼神微闪,从音璇凌手里拿过了册子……
  • 百字碑

    百字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一声吼

    江湖一声吼

    何谓江湖?人心角逐之地,权谋倾乱之修罗道场。人心之变幻莫测,纷争之风云迭起。江湖,人心不静,而江湖不宁。纵使红颜真绝色,看人间沧桑百态,再回首已是枯骨身。
  • 宠妻无敌

    宠妻无敌

    冷酷霸道而又邪魅无赖的他,年少遇见了还是婴儿的她,不想却被一个笑容所俘获,“既然上天注定你我相遇,那么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成年后的他再见狡诈多变,可爱调皮的她,心更是跳动不已,腹黑的他和狡诈的她,在这场名为感情的战场上,到底谁胜了谁,谁又扑倒了谁?片段一某日,墨大佬正在书房处理文件,属下来报说,某属下:少爷,小姐在学校和人打架了。墨大佬:那人是谁,居然敢欺负我的人。某属下:某某高官的千金。墨大佬:哦,是他呀,去。把这几年他所有的犯罪证据送给检查局去。某属下:啊?哦,我马上去。第二日,某某高官因贪污、受贿等原因而被检查厅带走。片段二某日,墨大佬悠闲的坐在沙发上看报,品茗,属下又来报,某属下:少爷,小姐和一个叫简云霖的去吃饭了。墨大佬:恩,是该多结交些朋友。某属下:可是,少爷,那简云霖的是男的,而且听说今晚在餐厅要向小姐求婚。墨大佬:什么?是男的,还要求婚?某属下:是。。。。是的。墨大佬这下可悠闲不起来了,这还了得,自己未来老婆都快要成别人的了,拿起旁边的外套飞快往外冲去,很快就没了影儿。某属下:哎。。少爷,我还没有告诉你是在那家餐厅呢?片段三某日,墨大佬和某萱儿两人平躺在床上,墨大佬:萱儿,你是不是因为我年纪大,嫌弃我了。某萱儿:天啊!你不说,我还不觉得呢,哎,怎么突然觉得自己好可惜哦。墨大佬:哦!萱儿可惜什么呢?某萱儿:可惜我年纪轻轻居然要叫一个大叔老公,你说是不是很可惜。墨大佬:哦,是可惜了,可惜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墨大佬直接翻身压到某萱儿,好好向她证明自己是不是老了。
  • 医仙有毒:纨绔妖娆妃

    医仙有毒:纨绔妖娆妃

    本是人人敬畏的古武医学世家天才少女,摇身一变,成了池家弃之如敝履的废材大小姐。传闻冥王殿下冷血暴戾,貌丑无颜,却被池大小姐误以为是伶院的小倌,调戏不成反被偷香。再见时,她深陷险境,他出手相救,却被池大小姐一脚踹飞。新婚夜过后,看着眼前这张妖孽魅惑的俊脸,池大小姐无语凝噎,扶腰下榻。谣言误人啊!说好的禁欲系冷男,怎么就变成披着人皮的豺狼了呢!
  • 新解冰鉴

    新解冰鉴

    《冰鉴》是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著作,深受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喜爱。不同于一般的江湖相书,《冰鉴》强调声音、容貌、神态、气色的密切关联,注重在动态变化中寻求新的平衡,介绍了识人、相人的重要方法。在《新解冰鉴》中,作者以《周易》的高远思想境界关照、解析《冰鉴》,不仅详细讲述了透过外表看到他人本质的具体方法,还揭示了依靠修为改变个人命运的深刻哲理和具体途径。
  • Black Rock

    Black Ro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江湖篇

    乱世江湖篇

    接下来,将跟随笔者的脚步,进入武侠的世界。 你,准备好了吗?书友群:658226785
  • 佛说缘起圣道经

    佛说缘起圣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