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8200000069

第69章

【经】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吝惜不舍。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吝法不施。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易悟。听法人闇钝。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易悟。说法人闇钝。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妒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人不成就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离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离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作是言。善男子。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谷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谷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距逆我。不欲与我相随便止不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论】问曰。有人书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不能行而犯戒。或可有是若不信云何从受法。答曰。是人不信般若波罗蜜。所谓毕竟空。但欲求名故读诵广说如佛弟子。不信外道经书亦为人讲说。复次不能深心信乐般若故名不信。非都不信。问曰。弟子法应供养师奉诸所有。何以言师不能施。答曰。弟子作是念。师少物不能舍。何况舍身虽赞说布施是为欺诳。是故不和合。弟子欲以四事供养师。师少欲知足故不受。或羞愧似如卖法故不受。或师多知多识无所乏少。能供给弟子。弟子自念人当谓我贪师衣食故受法。或自以德薄不消所给。此心虽好不能成般若波罗蜜故亦是魔事。师钝根者是诵经师非解义师。十二部经亦是诵经师。复次师有六波罗蜜者。作是念弟子罪人钝根不能行六波罗蜜。着世间事。但有弟子名无有实事。是师不知弟子闻般若已后成大事。但以现前无六波罗蜜不肯教化。弟子亦作是念。六波罗蜜义我亦能行。师但能口说不能修行。不知师转身因缘当成大事。又不知师别有读诵利益因缘故不和合。复次弟子直信着善法。师不着法。以方便行六波罗蜜。弟子谓为不深乐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师或时赞叹六波罗蜜。或时断人着故破散六波罗蜜。弟子有方便亦如是。问曰。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答曰。陀罗尼有种种。有弟子得闻持陀罗尼。能持能诵不能解义。师能为解说。弟子或能得诸法实相陀罗尼义。而不能次第读诵。或师得闻持陀罗尼未得大悲故。轻贱弟子不能教导。问曰。弟子欲受持般若波罗蜜师不与。或可有是云何师欲与法弟子不欲受。答曰如先答。弟子见师有过故不欲受法。复次师欲教化前人为弟子。而是人或邪见诸恶因缘故不肯受教。复次一切众生所行法同则和合。一人离五盖一人不离故相轻。相轻故不和合。一切上法皆尔。复次书诵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一人呵三恶道。一人赞叹诸天。是事如先答。虽不能都破其善行。且坏其大乘授小乘法。复次师少欲知足不乐众聚。弟子多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着善法舍离弟子。弟子一身亦如是。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弟子亦如是。为财利养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崄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弟子欲去亦如是。饥饿谷贵无水处亦如是。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或师谙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时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若自欲去者便去。无以财物丰乐故去。至彼不得随意。勿以见怨师。复为说汝闻彼国土丰乐故去。非为法故不须随我。师好心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弟子闻是说敬难师故不能答。便止不去故不和合。师复欲至远国。彼中有种种虎狼贼盗。语弟子言。彼间多难汝不须去。弟子闻已便止。师但知彼有难事故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问曰。若远国多难何以自去。答曰。有人言。师彼国生故服习彼土能自防护。有人言。彼有好师经书。不惜身命故去。师作是念我身自死则可。云何枉他。如是等因缘故止弟子不令去。师多有知识檀越心生乐着。弟子少欲知足不着檀越。师常随时问讯檀越。弟子但欲求法不喜是事。师知其意语言。我有因缘不得为汝说法。弟子闻已不悦。师贵俗缘不贵于法是不和合

【经】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来。方便破坏是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读诵说正忆念。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乃至正忆念。佛言。恶魔作比丘形像来。坏善男子善女人心。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作是言。如我所说经。即是般若波罗蜜。此经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是中破坏诸比丘时。有未受记菩萨便堕疑。随疑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持。乃至不作正忆念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身到菩萨所作如是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实际作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是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菩萨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留难。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魔事留难。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佛言。似般若波罗蜜诸魔事起。似禅波罗蜜。似毗梨耶波罗蜜。似羼提波罗蜜。似尸罗波罗蜜。似檀波罗蜜魔事起。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复次须菩提。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是菩萨摩诃萨应当知是魔事而远离之。复次须菩提。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用是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是等诸经。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与菩萨摩诃萨。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金色丈光到菩萨所。是菩萨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及比丘僧到菩萨前。是菩萨起贪着。意作是念。我于当来世亦当如是从比丘僧为说法。是菩萨贪着魔身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无数百千万亿菩萨。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示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见已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色。无有受想行识。乃至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若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佛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菩萨。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正忆念时。多有留难起。须菩提。譬如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珊瑚等宝多难多贼。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珊瑚等多贼多难。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亦如是。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多有魔事。何以故。是愚痴人为魔所使。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世尊。是愚痴人少智少慧。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是愚痴人心不乐大法。是故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如说修行。亦坏他人令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新发大乘意善男子善女人为魔所使。不种善根。不供养诸佛。不随善知识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正忆念而作留难。是善男子善女人。少智少慧心不乐大法。是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事起故。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魔事不起。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当知佛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十方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亦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令得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十方阿鞞跋致诸菩萨摩诃萨。亦拥护祐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论】释曰。魔作大沙门形有重威德。令人受其语多持经卷。与众弟子俱语诸比丘。般若波罗蜜如我经所说。真实佛语汝先闻者不实非佛所说。呵毁先经种种自赞所说。钝根菩萨信受是语生邪见。若利根未得受记者生疑。何以故。诸佛毕竟空无相智慧难解故不和合。或时魔语菩萨。般若波罗蜜三解脱门广说但是空。汝常习此空于中得证。不得证云何作佛。作佛法先行布施持戒等。修三十二相福德坐道场时尔乃用空。菩萨或信或疑离般若波罗蜜。问曰。云何似六波罗蜜。名魔事。答曰。如相似般若波罗蜜中说。复次以着心行六波罗蜜。是名似声闻辟支佛经。无有慈悲不求佛道但欲自度。虽是好事破菩萨道故名魔事。问曰。若菩萨见佛身则信心清净。云何名魔事。答曰。一切烦恼取相皆是魔事。是小菩萨未应见佛身。魔作佛妙形。菩萨心着为是好身故行道。如未离欲人见天女形。深心染着不能堪受天欲迷闷而死。是故魔愿得满。菩萨虽得少净心而失实相智慧。如人手捉重宝有人以少金诳之舍大价宝而取贱物。是名耗减。魔作佛身将诸比丘。示多菩萨行六波罗蜜亦如上。此中佛说因缘。色等一切法自性空。复次众会生疑。般若波罗蜜是无上法多有利益。云何有人憎嫉。是故佛说譬喻。如阎浮提金银等多怨多贼。为是故出不为瓦石等生。般若波罗蜜是佛法藏中妙宝微妙甚深。懈怠钝根者所不解。是故呰毁魔。以般若波罗蜜多令众生入涅槃故魔作怨贼。须菩提喜受佛教述其所说。毁呰破坏般若者。世尊是狂痴之人。为魔所使不得自在。以少智故不能通达佛意。是人无有大心。不知清净法味但知三相。贪味淫欲嗔恚。如畜生法。与般若波罗蜜生留难。佛可须菩提所说。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书般若乃至正忆念魔事不起。当知是佛力。亦是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所拥护而能具足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是十方现在佛力。何以故。魔是欲界主世间福德智慧具足。魔是世间生死根本。色界诸天虽有邪见常入禅定故。心柔软不能有所破坏。无色界中无形故。又心微细不能有所作。下诸天无有力势故不能如是破坏。是魔先世业因缘力。又住处因缘。他作夺取。是中贼主名为魔。是魔相。尔破坏好事。初发心菩萨福德智慧薄故惜身。若十方诸佛菩萨不拥护佐助者不能成。是故诸佛菩萨诸天为破坏魔事。是菩萨或觉或不觉如贼绕城大人守护小儿不觉。略说魔事如是。广说则无量无边。然佛意但欲令行者成般若大事是故师徒宜应和合一切恶事不应计念

大智度论释佛母品第四十八

【经】佛告须菩提。譬如母人有子。若五若十若二十若三十若四十若五十若百若千。母中得病。诸子各各勤求救疗。作是念。我等云何令母得安无诸患苦不乐之事。风寒冷热蚊虻蛇蚖侵犯母身。是我等忧。其诸子等常求乐具供养其母。所以者何。生育我等示我世间。如是须菩提。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十方现在诸佛亦以佛眼常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与诸佛一切智。能示世间相。以是故诸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又以般若波罗蜜能生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生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能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如是般若波罗蜜能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须菩提。所有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得当得。皆因深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得。须菩提。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诸佛常以佛眼视是人。须菩提。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诸十方佛常守护令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世尊。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云何能示世间相。云何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云何诸佛说世间相。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须菩提。得是诸法故名为佛。须菩提。以是故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须菩提。诸佛说五众是世间相。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说五众相。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示五众。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不示五众破。不示五众坏。不示生不示灭。不示垢不示净。不示增不示减。不示入不示出。不示过去不示未来不示现在。何以故。空相不破不坏。无相相无作相不破不坏。不起法不生法无所有法性法不破不坏相如是示。如是须菩提。佛说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复次须菩提。诸佛因深般若波罗蜜。悉知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心所行。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众生无众生名。无色无色名。无受想行识无受想行识名。无眼乃至无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无眼触乃至无意触。乃至无一切智无一切智名。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示色。不示受想行识。乃至不示一切种智。何以故。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波罗蜜。何况色乃至一切种智。复次须菩提。所有众生名数。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若此间世界。若遍十方世界。是诸众生若摄心若乱心。是摄心乱心佛如实知。须菩提。云何佛知众生摄心乱心相。以法相故知。用何等法相故知。须菩提。是法相中尚无法相相。何况有摄心乱心。须菩提。以是法相故佛知众生摄心乱心。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摄心乱心。云何知。须菩提。以尽相故知。以无染相故知。以灭相故知。以断相故知。以寂相故知。以离相故知。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摄心乱心。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嗔心痴心。如实知嗔心痴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嗔心痴心如实知嗔心痴心。佛告须菩提。染心如实相则无染心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不可得。何况当得染心不染心。须菩提。嗔心痴心如实相则无嗔无痴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尚不可得。何况当得嗔心不嗔心痴心不痴心。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嗔心痴心如实知嗔心痴心。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嗔心无痴心如实知无嗔心无痴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嗔心如实知无嗔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佛告须菩提。是心无染相中。染相不染相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须菩提。是无嗔心无痴心相中。痴心不痴心不可得。何以故。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嗔心无痴心如实知。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须菩提。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是心不广。乃至不来不去。何以故。是心性无故。谁作广谁作狭。乃至来去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不见众生心来相去相。不见众生心生相灭相住相异相。何以故。是诸心性无故。谁来谁去谁生灭住异。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是众生心。不见住不见不住。何以故。是无量心相无依止故。谁有住不住处。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佛告须菩提。众生心是无相。佛如实知无相。自相空故。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心。五眼不能见。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论】释曰。上说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拥护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令魔得其便。会中听者闻是事已或作是念。诸佛阿耨陀罗三藐三菩提。寂灭相于诸法及众生无憎无爱。何以故。拥护书持般若乃至正忆念者。是故佛告须菩提。为说譬喻。如子知恩故守护其母。般若是十方诸佛母故。若有魔等留难欲破坏般若波罗蜜者。诸佛虽行寂灭相怜愍众生故。知恩分故。用慈悲心常念。用佛眼常见。守护是行般若者。令得增益不失佛道。此中佛说因缘。诸贤圣及贤圣法。皆从般若中生。问曰。须菩提问四种。佛何以止答三事而不说诸佛从般若中生。答曰。般若生诸佛。诸佛从般若生。义无异。有人言。诸法和合故能生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有人行般若波罗蜜及众行得成佛。初谓作者。二谓法。若言堕枝杀人。若言堕树杀人。以是事同故不别答。若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即说诸佛从般若生。问曰。如余经说五众破坏故名世间。此中何以言般若波罗蜜示五众无破坏生灭等。答曰。彼是小乘事。此是大乘事。小乘法多说无常。大乘法中多说法空。小乘法中先说无常后说法空。大乘法中初便说法空。小乘法中说无常。令众生怖畏。大乘则不然。是故说无破坏等。此中佛自说因缘。空无相无作终不破不坏般若波罗蜜。示如是等世间相。复次五众名世间。众生身形色易知。余心数法无形故难知。是故佛语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心所行皆知。深般若中虽无众生及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以般若方便力而能知众生心所行。是般若波罗蜜中毕竟空故。不示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此中佛说因缘。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相。何况色等法。复次般若波罗蜜示世间者。一切众生。若色若无色。色者欲色界众生。无色者无色界众生。有想者除无想天及非有想非无想天。余者是有想。无想者是无想众生。非有想非无想者是有顶处天。此间世界者是三千大千世界。遍十方者。余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是世界六道中三世众生佛悉知其摄心乱心。须菩提闻已心疑怪。诸佛常乐行寂灭诸法空。今云何遍知无始无边众生摄心乱心。佛心一众生心无量种。云何一时知一切众生心。以是故问佛云何知。佛答诸法实相智慧故。知众生摄心乱心。须菩提问。何等是诸法实相。答曰所谓毕竟空。是毕竟空毕竟空性亦不可得。何况摄心乱心。问曰。诸法实相毕竟空中无分别心心数法。佛云何知其心。答曰。此中佛自说诸法实相性亦不可得。以是智慧知众生摄心乱心。何以故。若空性可得应有难。空性不可得云何作难。今佛过一切亿想分别虚妄法安住实相。如实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住虚妄法中故。不能知他众生如实。先略说知他心。次分别众生摄心乱心所谓三毒。无三毒者广大无量不可见出没屈申等。须菩提事事问。初答以诸法实相故知摄心乱心。次以尽无染灭断寂离故知尽者无常慧。菩萨行是无常慧心离一切世间染。用世间道遮灭结使是名灭。用无漏道断故名断。断诸结使已观涅槃寂灭离相。以是因缘得诸法实相。以诸法实相知他摄心乱心。皆是实相。复次是心念念生灭。未来无故不可知。现在念念灭。住时无故不可知。凡夫人取相分别。于三世中忆想妄见谓知心念。以尽门观即是毕竟空。毕竟空故无所著。是时得道知诸法实相。于一切法不妄想分别。则如实知他心。染心者一切法入法性中皆清净。是故说染心实相。是中无染心。何以故。如实中无心无心数法。何况染心。嗔心痴心亦如是。无染心相中是中无有染心相。染心从本来无故亦无不染心。无染心是寂灭相无所分别。此中佛自说因缘。须菩提。二心不俱故。众生法心心次第生无染心时则无染心。何以故。过去染心已灭。未来未有。现在无染心。则无有染心。染心无故亦无不染心相。待法无故是故无染实相中无有染心不染心。无嗔心无痴心亦如是。广狭增减心皆是众生取相分别。佛不如是知。何以故。是心无色无形无住处念念灭则无广狭增减差别。此中佛自说因缘。心性相无故广狭等不可得。广狭增减大小义如四无量心中说。无量心者广心大心即是无量。又缘无量众生故名无量。又缘涅槃无量法故名无量。又心相不可取故名无量。如有眼有色因缘故眼识生。是识不在眼不在色不在中间。不在此不在彼。是故无住处。若实无住处。云何能有所作。若好若丑如梦所见。事不可求其实定相。心亦如是。无依止故无定相故名无量。广大亦应如是随义分别说。问曰。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答曰。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破如是等虚妄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复次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慧眼缘涅槃故不见。初觉法眼分别知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等。是法眼入实相中则无所分别。如先说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是故不应见。佛眼观寂灭相故不应见。众生心见者如实见。不如凡夫人忆想分别见。复次五眼因缘和合生。皆是作法虚诳不实。佛不信不用。是故言不以五眼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金子的声音

    金子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本书收录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全部篇幅。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却篇篇经典,其内容多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对国民灵魂、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同时善于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发掘问题的内在本质,铸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鲁迅的作品,不愧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堪称现代文学的典范。
  • 重生—前妻不好追

    重生—前妻不好追

    【已完结】本文v字数为二十三万六千!千字三分,七块多看全文!她被心爱男子无情的夺光财产,逼上死路,重生于六年前,懦弱不再,狠辣翻身!踹开前夫,夺回财产,狠败小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谁还敢说她是当年的无用女?可怜滴静静简介无能,可以先看文的前几章————分割————【本文主讲】一个懦弱的弃妇,在重生之后如何在金融业叱咤风云,在黑道中独占一角,在感情上迷倒大片美男!【前期的懦弱是为了后文更狠辣的翻身,只有压制的前戏,才有后文的暴力!】————再割————【重要】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如有雷同,那是不可能滴!!【声明】一:拒绝回头草!二:女主非小白!————还割支持遥遥的新穿越文哦,亲们去瞧瞧??去吧去吧!!《妈咪,我要爹爹》推荐死肥羊的火文,大爱!静静也在追《重生校园之商女》推荐静静相公滴穿越女强文《庶女狂妃》她:宰相府庶出的四小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琉璃国第一美人,一直以为自己嫁的是芳心暗许的四皇子,成亲当天才发现自己要嫁的居然是戴着面具,癫狂痴傻的七皇子,恍若晴天霹雳,羞愤难当的她选择撞墙尽。她:武家第三十七代掌门的继承人,嚣张狂妄,为人奸诈,却在喝了所谓的掌门圣水以后,死于非命,附身在莫夕颜身上,代替她嫁给传闻中的七皇子,开始了她护夫的旅程。。男主腹黑情深,手段毒辣,装傻充愣扮猪吃老虎的本能堪称一流。——现代美文推荐《老婆爱乱来》《重生之哥哥不要逃》——古言美文推荐《天才儿子腹黑娘亲》《花心女王》《爱妃哪里逃》——玄幻美文推荐《控火小悍妞》《狂武十三少》——完结v文推荐《凰倾天下》《第一商女》《极品闲妻》NP《重生—狂宠魔女》挂链区,连载作品无故断更三天,下链,请见谅!————抱养榜单林御辰——由亲水晶樱桃拖回家蹂躏小艾——由亲詹艾拖回家疼爱辰辰——由亲若槿领回去教养宁婉涵——由亲an4503001抱养————分割喜欢的亲们点击【放入书架】↓↓↓↓↓↓↓↓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地狱使者

    地狱使者

    这是一封来自地狱的信,凡事看到这信的人都坚信不疑,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敢去加以怀疑。惨白的信纸上,用鲜红的血醒目的写着:我,来自地狱的使者,罪孽深重的人,用你们的血肉为自己赎罪吧!这是死者的血,鲜红刺目的鲜血泛着阵阵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张牙舞爪的字,每个线条都仿佛是用锯子锯开般,尖锐的边毛让人毛骨悚然。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恶作剧,因为眼前的尸体清楚的向人们展示着,地狱使者就在他们身边。人,像是脆弱的玩偶,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地狱的使者还在拖拽着人的灵魂。一时间,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各自忏悔自己的罪孽,生怕那可怕的地狱使者突然出现,将自己拽如地狱的深渊。
  •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性学三论》包括“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儿童性理论》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爱情心理学》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心理性阳痿”以及女性的“贞洁”。《论自恋:导论》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本能及其变化》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压抑》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力比多类型》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 丢失在风里的爱

    丢失在风里的爱

    深夜,雨奈工作室里,坐在电脑前的慕静心正专心致志地敲击着面前的键盘,而整个工作室里安静得只听得见键盘与鼠标的声音“只想和你静度时光在每一个早上看见你和阳光都在………”铃声的响起,慕静心呼吸一滞,心跳突地加快,思绪也变得凌乱不堪。脑海里呈现出一个男人的面容,因为这个铃声是专门为他而设的。看着这烂熟于心的一行数字,手指在播听键上空挺顿许久,终于还是滑过。抬手将手机放在耳边,“下楼”专属于男性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熟悉而又陌生……
  • 问题男人

    问题男人

    冯佩玉不愿在两个爱他的男孩之间徘徊,她必须做出选择冯佩玉长得身材苗条,面容白净,气质不凡。她不仅是城建局长冯锦平的掌上明珠,而且未婚夫的老爷子洪跃刚荣升了市委副书记。正在这繁花着锦的时刻,冯佩玉一句话,打破了两家的平静。那天傍晚,一家四口围坐在椭圆形雕花红木餐桌旁。满满一桌丰盛的晚餐,勾起了大伙的食欲,一家人纷纷拿起筷子准备进餐。此时,冯佩玉突然站起来,
  •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 Hi小娇妻

    Hi小娇妻

    【新文已发:失忆后我成了法医大佬】四岁起女扮男装,二十岁成为最年轻兵王,为掩饰身份胥翊不仅要撩尽天下美女,还得防范疑似有“特殊癖好”的狱大总裁。外人都说帝国少帅狱靳司只爱男色,费尽心机要得到胥三少,因此百般宠爱、有求必应,只愿博得美男一笑,就连狱靳司也开始怀疑自己有断袖之癖!直到某日,胥翊的肚子离奇地鼓起……“谁的种?”男人强行验身终发现她是女儿身,内心狂喜无比。胥翊却打死不认装无知:“肿?…对!是肿瘤!”她的终极目标是将男人当到底,怎么能变大肚婆给他生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