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7000000006

第6章 学术一原学(1)

华下朱子祠记

李中孚

今夫举一事而朝野之风教明。崇一人而古今之学术正。则朝廷有议礼之典。庙庑有配祀之位。其次祀之于其乡。若夫寄迹之地。遥领之官。亦肖像而祠之。则出于学士景仰之私。然君子不以其私而废之也。何者。文章之士。登临胜概。一觞一。犹足为山川增重。况硕儒高士之流风余韵。所关尤巨者哉。昔者华阴吾友王征君宏撰。与东吴顾征君炎武。尝建朱子祠于云台观之右。而后又建白云祠于其中。以祀希夷先生。皆所以为斯道计。而厥功未竟。志弗慊也。越二十有余年。而开府鄂公海至拓而新之。财赋于禄。功周于岁。与仙观焕然。并居胜地。于时高山在仰。景行弥新。董其事者。儒学博士。李君夔龙。求予言以记其事。余惟孟子殁。孔子之道微。至宋儒出。而始有以接不传之稽。而朱子晦翁。乃集诸儒之成。自是致知格物之学。复明于天下。而孔子下学上达之旨。人皆知所以实用其力。而无躐等空之獘。可谓正且大矣。兹方虽非其过化之地。然熙间。尝受主管云台观之命。故自号云台真逸。则其精神志意之所存。实亦所以乐乎此也。图南先生。传易图之秘文。坚卧云壑。与世偕藏。世所诧者。踵息蜕飞之说。而不知其在周行间也。观其答宋琪之言。亦吾儒之高蹈者。尸而祝之。不亦宜乎。开府公以大臣抚军。政治之暇。独能留意斯文。为二子丹槛刻桷。崇饰俎豆。其于明道传经之功。亦既遵奉而表章之。又以补祀典之所不及。非有得于孔子之道而然与。夫其意。岂不曰天下之治乱。视乎政教之盛衰。政教之盛衰。视乎学术之邪正。学术不正。则政教无所施其权。而不至率天下而充塞乎仁义者。几希矣。吾与以法制禁令之不从。不如使之拜跪俛仰。观感而兴起之以渐也。则斯举所以维风教。正学术。而大臣之识。与其学俱见矣。故不辨而为之记。

辨学上

朱琦

学之为途有三。曰义理也。考订也。词章也。三者皆圣人之道也。于古也合。于今也分。专取之则精。兼贯之则博。得其一而昧其二则隘。附于此而攻于彼则陋。有所利而为之。而挟以争名。则伪。昔者孔子之时。道术出于一。其为教。有易书诗礼乐春秋。而人无异说。其于问仁。问政。问孝。问行。问知。所问同而答皆异。而人无异议。其设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其及门有狂。有狷。有中行。而人皆得成其材。故曰道术出于一。一故合也。孔子没。弟子以其所得。转相授受。而学始分。至孟子出。几几能合之。然当是时。刑名法术纵横。杨墨诸家竞起。而又不能胜。至秦遂大坏。而汉之学者。收拾煨烬之余。去圣愈远。而学遂不可复合矣。于是区而为六家。总而为七略。历史所载。书目所录。由汉迄今数千年。学之为途日杂。而辩议日繁。然综其要。不越义理考订词章也。三者为义理者。本于孔孟。衍于荀杨王通韩愈。而盛于宋之程朱。为考订者。亦本孔子。沂流于汉。沿于唐初。而盛于明末之顾炎武。其于词章也。六经尊矣。诸子百史备矣。汉朝人莫不能文。至六代寖靡焉。而盛于唐之昌黎氏。是故专而取者。如汉之经师。专治章句。而详于考订。宋之诸儒。专治德性。而深于义理者也。有兼而贯者。如司马迁之为史。郑康成之说经。韩之雄于文。而且自任以道。朱之醇于儒。而且工于文词。明于训诂者也。故曰精且专也。其次则得其一失其一。专于体而疏于用。其为道隘矣。辩于义而俚于词。其为道亦隘矣。治考据词章者亦然。交济则皆善。抵牾则皆病。盖方其始为之也。无论其为义理考订词章也。其间必有一二巨子为之倡。其后举天下人从而附之。附之不已。又从而争之。争之不已。其高者不过以为名。其下者至于趋利而止矣。故又曰陋且伪也。然则救之将奈何。曰宋之程朱。患考订词章之害道也。而矫以义理。以圣人为的。以居敬穷理为端。其徒相与守之。于是义理明。而是二者皆衰。至明用以取士。士之趋向亦云正矣。然陋者尽屏百家之书。不观其为制科文者。类能依附于仁义道德之懿。而不能尽适于用。至于今学者。但以为利禄之阶。又其敝也。于是朴学者。又矫之。博摭籍。参考异同。使天下皆知通经学古之为高。而归之实事求是。意非不善也。至其敝也。繁词累牍。捃摘细碎。专以剽击先儒。谓说理为蹈虚。为寡用。数十年来义理词章之习少衰。沿其说者。亦寖厌之。而考订者亦微矣。而士之敝心力于科举速化之学。声病偶对字画之间。方竞进而未已也。传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穷则变。变则通。自汉以后。其学病于杂。犹可治以孔孟之道而反于。今之学者病于趋利。则虽治以孔孟之说。而不能遽止。而又未知所以救之之方也。呜呼。此吾之言学所以不病于杂。而深恶夫言利者与。

辨学中

朱琦

或曰。子之言学。而恶夫近利似矣。其曰学不病其杂者。得毋感于卑近之说。而不繇其统乎。曰。非谓是也。夫杂者乃所以为一者也。孔子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传曰。穷乡多异。曲学多辩。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公焉而求众善者也。今夫京都。衣冠之所会也。中国政教之所出也。远方百贾之所观赴也。天下辐辏而至者。有二涂焉。一自东。一自西。二者皆大道也。苟循其涂。虽以万里之远。山砠水涯。车举舟挽。而可以至焉。是故均之至京师也。出于东与出于西无以异也。此不待智者而也。今使东道者必与西道者争曰。彼所由之涂非也。西者亦复之曰。彼所由之涂非也。可乎不可乎。夫道犹京师也。学者所从入之涂。或义理。或考订。犹涂有东西之分。其可以适于京师一也。今之人不知从入之有殊涂也。执其所先入者而争之。是东西交之类也。且今之争者吾异焉。彼义理考订。犹其显殊者也。程朱陆王同一义理。同师孔孟。奚不相悦如是。为朱之徒者。未必俯首读陆之书也。而日与陆之徒争。为陆之徒者。未必敛己读朱之书也。而日与朱之徒争。夫不考其实。但恶其累己而与之争。使他涂者得以扺巇。非第交之为患也。又如远适者未涉其涂。但执日程指曰。某至某所若干里而已。某地所经某山某水。其间形状险夷。弗之悉也。其有歧路。弗之知也。而况京都宫阙之壮。百官之富。所绘之图而遥揣焉。其庸有当乎。古人有言。义虽相反。犹并置之。党同门。妒道真。最学者大患。又曰道一而已。自其异者观之。不独传说殊也。即书有伏生。欧阳。大小夏侯。易有施孟梁邱。诗则齐鲁韩毛郑。皆各为说。而唐宋以后之笺注者。悉数不能终也。自其同者观之。则义理考订。即识大识小之谓。程朱陆王。与分道接轸而至都邑者何异哉。朱子亦言。某与彼常集其长。非判然立异者也。是故善学者。不独陆王可合。汉宋可合。即世所谓旁径曲说。如申商老庄之说。其书多传古初遗制。圣人复起。必不尽取其籍而废之也。故曰无病其杂也。然则学将安从。曰予固已言之矣。以圣人之道为归而已。然此又非始学所能知也。此又向者涂人交者之所笑也。

辨学下

朱琦

或曰。吾子之严于义利之辨。予既闻之矣。为宋之学者。不必与汉争。为程朱之学者。不必与陆王争。予既知之矣。然则将举汉宋而并治之乎。曰汉以来之书。各守一师。各尊一家。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穷年积月。而不能殚也。至于宋。此一语录焉。彼一札记焉。互相水火。迭为主奴。支出漫衍。而不能止也。学者将安从。然则又举朱与陆而并治之乎。曰千古以来。此心同也。四海之内。此心同也。既知本矣。何更言末。既注我矣。何更解经。陆非不学者也。然其弊必至废学。朱子则不然。其为格物之说曰。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日日而格之。毋惮其琐也。其为读书之法曰。今日析一解。明日集一义。未究其精。则不敢遗其粗。未得其前。则不敢涉其后。孜孜焉铢积而寸累。毋畏其难也。是故为朱之学者。其弊则寡矣。而多与陆不合。与汉亦不合。不合则争。争则学者将安从。曰人之自为学也。与教于人者异。人之学也。其气习有南北。其质有柔刚敏鲁。其近于汉也。其治经也。或诗或礼或易。择其一而有可守。竟其业而使之精。其于宋也。亦然。其趋于陆者。必宜正之以朱。束于朱者。吾不欲其攻陆。而不强之使为汉也。是以人无龃龉。其为说易行。其于道庶几有合矣。虽然。自吾如学时。至于今几四十年矣。而不敢信也。虽然。其径途分矣。向者吾喜观近儒薛文清。吕叔简。陈文恭。以为未足也。进而求之程子朱子之说。若易传。若春秋说。若或问。若小学。近思。若鲁齐之私淑。若陈黄之亲炙。而面语也。然犹有疑者。以为圣人之道大矣。其言无不包矣。何以其说犹多不合。盖物有相反而相成者。于是又证之汉。又博而参之陆王。平心而求焉。希其高者而惧其肆焉。吾始而疑之。久而徐有悟焉。于是又取程朱遗书而餍饫之。而后亹乎其若有会也。虽然其敢谓争者可息。而疑者可信乎。其能以是施于人乎。夫观众水必导其归。汇众说必折诸圣言。学至于道而止矣。言道至孔子而止矣。然而其途不能以骤辟。其微不能以遽明也。不得已而为之说者曰。宋者。阶于汉者也。陆王圣之支裔。而程朱其宗子也。是故欲观圣人之道。断自程朱始。欲为程朱。又自去其利心始。

汉学宋学论

杨士达

以一贯之道。垂万世之教者。圣人学术之大也。执一家之说。启后世之争者。后儒学术之隘也。昔者六经晦于秦火。赖汉儒以师承相授受而复明。其后数百年至于宋。真儒竞出。六经之旨益明。于是训诂义理之说分。而汉学宋学之名以立。呜呼。学术一而已矣。果何汉而何宋哉。主汉学者曰学以深明训诂为大。无取空谈性理也。宗宋学者曰。学以治其身心为要。无取漫矜考据也。是皆不然。尝考之诸经。汉儒重师传。渊源有自。宋儒尚心得。研索易深。其得均。汉儒往往泥旧闻。过于信传。宋儒或至逞臆说。果于疑经。其失亦均。故专言汉学者。其獘也。昧然于正心诚意。而戋戋于考古证今。专言宋学者。其獘也。矜言乎身心性命。而阙然于名物象数。二者皆不能无流獘。则学者其何从。自吾论之。无汉儒之训诂。则宋儒之义理无由明。无宋儒之义理。则汉儒之训诂无所归。故曰学术一而已矣。郑康成注经十误二三。然而康成之功不可没也。朱子废小序。作诗经集传。后人虽遗议纷纷。然而朱子阐述之功。尤不可及也。王弼注易。大变荀刘马郑之旧说。异汉学者。固不自宋儒始。且朱子之教人曰。读经必先注疏。是宋儒初未尝必抑汉儒以为名也。后之依附宋儒。以力排汉学者。非为学术也。求胜于毛郑诸人而已。尚汉学者之攻程朱。亦非为学术也。不平依附宋儒者之丑诋汉儒而已。虽然程朱之学。为己之学也。非有为乎人也。近世之为汉学者。为人耳。非有为乎己也。舍为己之实。而争胜于意气。党同伐异。辨端纷起。于汉儒宋儒何加损焉。夫秦越人于庭。见者救之。未有笑之者。同室而亦焉。路人皆笑之矣。汉宋学之争。是同室之也。嗟乎昔之君子。以明道而讲学。今之学者。以植党而争名。其患中于人心者。可胜道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堙时星起

    堙时星起

    众生浮沉亿万载,谁能独断星辰天?“这个世界很有趣,而我只是一个路过的穿越者,普通但又不寻常。”穿越异世大陆,在他看来不过是俗套小说的情节,日后如何生存才是他考虑的事情。但是其中的秘密让他不得不思考。“救世主?那不过是你们自己妄想罢了,如果我只是你们眼中的小白鼠,那我凭什么成为你们的希望。”在他看来这里不过是虚幻的世界、虚假的人,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见证了你们的生存之道后,我相信这个世界也能绽放光彩,来吧!让所有敌人见识一下我们的不屈意志!”见证了人们的意志,他知道自己和他们结下了无法斩断的羁绊,也有了牵挂。这个世界是存在的!我们在!世界就在!……但同时不要忘记,你背后的是黑暗?还是光明?
  • 最强玄宗系统

    最强玄宗系统

    修炼升级不愁,杀人抽奖,等级飙升,修炼最顶级的功法,林雷带着九天玄宗系统踏上强者之路,以霸道绝伦之姿斩压各界天骄,试问整个鸿蒙之中,谁敢与之一战?
  • 散见简牍合辑

    散见简牍合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荣耀原著小说)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

    (大唐荣耀原著小说)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

    沈珍珠出身名门,被选为广平王李俶之妃,生下长子唐德宗李适,后被李适追封为睿真皇后。她只是一介江南女子,内心善良,心存社稷,与人为善,在安史之乱时只愿留在长安与百姓共同进退,为长安百姓所尊重。离散之中虽有大将默延啜对其追求,但仍坚守对李俶的爱。唐朝收复长安后,流散之人不得入宫,但李俶一心要接珍珠回来,珍珠以李俶太子前程为重,重回民间,后李俶多处寻找,珍珠始终不愿入宫,只愿成全李俶。一程烟水,万重羁绊,沈珍珠柔情千斛,情归何处?同名电视剧《大唐荣耀》正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热播,腾讯视频同步更新!
  • 神医归来之后

    神医归来之后

    新书《穿越后我成了国宝级大佬》已开~前世宋玥流落异界,身份被冒牌货顶替,家人被害惨死。重生回归,她有空间傍身,传承在手,那些人的阴谋休想再得逞!
  • 在路上,放下他

    在路上,放下他

    有很多故事正在或已经发生:鼓浪屿,苏州,九寨沟,乌镇,阳朔,杭州,大理,凤凰,丽江……这些地方连起来就像是一幅情感纪念地图。他和她,也许就是现实中的你我。行走于人生和风景的人们啊,那些不能如愿的爱,是否还潜藏在心里,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 再见,演讲焦虑

    再见,演讲焦虑

    一项调查显示:在演讲课上,75% 的学生有演讲焦虑的表现。该题材有广泛的潜在读者,市场需求量大。系统介绍公众演讲焦虑治疗的科普书和专业书目前在市场上是空白。本书深入浅出地、系统地介绍一门科学治疗技术。本书适用于团体治疗,也适用于个人治疗,属于短程治疗。本书的叙述结构和排版的特点:简洁易读、逻辑连贯、学练兼用。公众演讲焦虑是非广泛性社交焦虑中的特定症状之一。在心理学领域有成熟的治疗理论和方法。本书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帮助有演讲焦虑的人控制公众演讲焦虑。李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就职于GE公司多个部分。
  •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文化蓝皮书(产业)的10年堪称是“凿空”和“破壁”的拓荒之旅。作为文化蓝皮书(产业)的主编,本书作者亲历了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现在的生机蓬勃、飞速发展,10年来,亲手撰写每年度蓝皮书的总报告,从长时段、全球视野俯瞰中国文化产业在历史、在世界的位置,他提出的政策建言屡屡为中央决策层采纳。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出生成长轨迹,在文化蓝皮书10年的总报告中,如此鲜明地呈现。10年,沉甸甸的脚步、艰难的转型、从最初“还处在转型过程中、总体图景相当破碎、发展前景却非常远大的产业”(首部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语),到“我们相信,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第十部总报告语),本书真实呈现了中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现场。
  • 穿越民国那几年

    穿越民国那几年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陆青恬醒了。然后她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平行时空的民国。然后的然后,她发现自己救了匹有毒的“狼”。“你关我?”“不,我是在养你。”“我们结婚吧。”“你这算是求婚吗?”“不,我只是来通知你一下。”
  • 厉太太又暴露身份了

    厉太太又暴露身份了

    推荐新书《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婚前,池恩恩以为嫁给厉北爵,可以在霖市横着走。婚后,她终于知道,横着走的是螃蟹,嫁了人的是厉太太!人前,他是冷酷无情、年轻多金的帝国总裁。但只有池恩恩才知道,人后这个男人有多霸道、喜怒无常!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厉太太爆发了。“厉北爵,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样?”“我要你爱上我!”所有人都知道,总裁大人是个占有欲超强的偏执狂!恨不得24小时把老婆带在身边,一秒看不到她,会偏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