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5200000014

第14章 动乱中的险恶官场“朕的萧何也”(1)

代宗在吐蕃退出长安之后,受程元振惑言之一就是长安缺少粮食,难以供应内宫及禁军所需。其实,移居洛阳东都也一样缺少粮食。郭子仪提出节衣缩食,偌大的皇朝内宫如何能节省得了哩!有身就得穿衣,有嘴就得吃饭。

粮食已成燃眉之急!一日三餐,顿顿少不了。满朝文武,皆为肚皮着急,缺粮担忧!国家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贪官污吏,乘乱肥私;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以农业为支柱的大唐王朝已是赤地千里,饿殍载道。只有江南叛乱较少波及,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唯一可行之法是立即从江南运粮至京师。可是千里迢迢,河运不通,陆运阻塞,盗贼四起,官军如匪,沿路截掠,运粮京师,谈何容易!代宗皇帝下旨,要宰相元载解决粮食漕运问题。元载越想越觉得棘手,越想越觉得难办。漕运粮食,既琐碎又复杂,既费津力又影响把持朝政,于是他想到一个两全之策,既不妨碍自己擅权朝中,又能运粮京师显示自己辅政有为。他想到的唯一可靠人选便是刘晏。刘晏素有才能,办事严谨,事必躬亲;办事认真,敢于负责;不贪私利,犹有报国忧民之心;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素有公望,委他陷入具体事务之中,可免去自己一个争权对手。何况,刘晏刚被罢免相职,再委以重任,一定会感恩涕零,效尽全力。

元载主意已定,即起草奏书,委任刘晏为御史大夫,宣慰各府州道,并领东都、江准、河南、山南转运使。代宗立即准奏,在早朝时宣诏刘晏领旨。

刘晏跪伏在地,侍御官捧着旨令朗朗念道:“令太子宾客刘晏进兼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转运使。”(1)

一股暖流在刘晏血管里加速流动。他知道,再受重用的日子来到了,连忙叩谢皇恩。

侍御官严肃而凝重地大声宣旨:“岁之不易,征伐繁兴,河洛肃然,江外尤剧。供上都之国用,给诸道之军需,庶务征求,未逞少息。火耕水耨,夏葛冬裘,尤馈运而屡空,一戎衣而不足。农人劳而转困,编户流而卒归。囗囗

今区宇渐宁,凋残日甚,惕然在躬,姑务息人。囗囗宜令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刘晏,往诸郡宣慰。”(2)

看来,代宗还是了解情况的。形势渐趋安宁,社稷却凋零残破一日甚似一日,农民辛勤劳动却转而贫困。在这篇给刘晏的敕令中,明确授权刘晏严格督察各租庸使、大守县令、禄事参军,对百姓征役科税繁重的,人户逃亡及水旱造成的损失情况,应该一律给予帮助救济,随时处置完毕。对于“官吏之政,在邦必问,知无不为,公道斯在”。对于能够“津于政理,赋均役平”的优秀官吏,一一开列出名单,报告朝廷,以便进行甄别鉴定优劣,予以提拔重用或是另作处理。对于那些“残忍慢法,贪污赃官,有害于人,不应时务”的官吏,也一一开列出名单,具状以闻。代宗在敕令中对刘晏宣慰诸道的目的说:“四海至广,九重至深,使下情上通,常令上旨下达,务于审慎,朕之意深焉!”(3)

刘晏顿首接旨,掩泣而曰:“微臣一片坦诚,忠心可鉴,期报圣恩!”

散朝之后,刘晏感到身心舒展,步履不觉轻盈许多。元载从旁走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刘御史危难受命,可喜可贺!”

刘晏抬眼一看,是宰相元载,连声拜谢:“下官曾苟同元振请天子暂居东都,犹遭官员诽谤,所幸相公始终如旧,不信流言蜚语,似贾谊复召宣室,桑弘羊重兴功利,下官怎敢不悉力报答相公所知啊!”(4)

“刘御史言之过誉!言之过誉!”元载得意地笑了起来,“宣慰事大,漕运尤重,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相公勿虑。”刘晏仿佛是位临阵出战的勇士,“下官愿赴汤蹈火,不辞水死!”

刘晏回到私第,稍做准备,即刻离京,奔赴江淮。

行前,刘晏反复斟酌了行进线路。他不是常人所惯用的顺向思维,恰恰是逆向思维。他直奔江淮,反其道而行之,一路考察漕运,一路进行宣慰。

这种考察,看似逆向,实为顺向。漕运起点在江淮,一路漕运京师,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至要关节?一面实地考察,一面解决存在的问题,可漕事半功倍。

刘晏对漕运实在是太熟悉了。在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就任京兆尹,兼户部侍郎、度支铸钱盐铁使;第二年虽遭严庄诬陷被贬为通州刺史,但肃宗去世后,即被代宗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六月复任户部侍郎,兼任度支盐铁转运使。转运,主要是粮食的漕运工作。

“人生之本,食与货而已。”(5)开元盛世期间,玄宗在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就下敕书:“理国者在乎安人,安人者在乎足食。”期望“立法济时,使家有三载之储,国有九年之蓄,虽遇水旱,终保康宁”。(6)可见封建农业经济国家对粮食的极度重视,粮食既是人生之本,也是兴国之本。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7)东南漕运,必经运河,而扬州是当时由长江进出淮河扼邗之处的重镇。所谓江淮漕运,即从江苏扬州运粮至唐都长安的水上通道。具体路线是长江中下游各地粮食由长江漕运至扬州,再由扬州经运河至江苏淮安入淮河,由淮河转入汴水到河陰再转入黄河,入黄河后西上经三门砥柱之险到达渭口,入渭水再输达最终目的地——长安。绵延数千里,水情复杂,水道时有淤塞,尤其是经过三门峡,常常水激船翻,运输极为困难。

漕运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逐渐形成的。战国末期,秦开郑国渠,灌溉田地四万顷;西汉开白渠,又增溉田四千五百余顷。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关中、河东(今山西地区)以及山东、河南广大地区饱受战争之害,人口减少三分之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唐王朝在长安建立之初,所需粮食就有一部分征自江、淮地区。关于江、淮地区的漕运最早记载见于《册府元龟》卷498《漕运》所述:“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八月,扬州都督李靖运江淮之米,以实洛阳。”据查,武德二年,江都当时为李子通占据,直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才归于唐王朝管辖,唐王朝任命李孝恭为扬州大都督,李靖为大都清长史。《册府元龟》所述稍有微误,但是,唐王朝建立初期从江、淮漕运粮食都是实事。以后唐朝统一中国,政权稳固,北方农业生产渐趋恢复,江、淮地区的农业经济更加迅速发展,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江、淮成为稻米生产的重要基地。在高祖、太宗期间,朝政节俭,冗员不多,中央政府机构及人员都比较津干。据《通典》记载,唐太宗(公元627-649年)临朝时期,内外文武高级官吏仅六百多人,每年漕运的粮食达不过二十万石。北方如遇水旱灾害,一般临时调发江、淮粮食赈济灾民,或是令饥民就食江、淮、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多次发动战争,中央政权的机构日趋庞大,官吏人数激增,帝室生活亦越来越奢侈,随着首都长安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皇族、官僚、军队以及统治阶级的寄生奴仆们也游集长安,军粮、薪俸、宫廷支出越来越浩巨,所需粮食远非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所能供应,江、淮漕运粮食增到一百万斛,仍感不敷支出。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建安王武攸宜讨伐契丹,陈子昂时为幕僚,为武攸宜《上军国机要事》中说:“即日江南、淮南诸州租船数千艘己至巩、洛,计有百余万斛,所司便勒往优州,纳充军粮。”(8)讨伐契丹,兵马未动,粮食先行,一次所运租米即达百余万斛,而且是完全充作军粮,余外所需尚不在内,可见漕运江、淮粮食之巨。中宗、睿宗时期,中央机构继续扩充庞大,冗员增多,而且多为空耗长安米粮,于政事无补,造成国家巨额开支。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09年),玄宗时代著名贤相卢怀慎时任御史中丞,慷慨陈词,切中时弊,建议裁减冗吏。节约府库。他在上疏奏文中说:“臣窃见京诸司员外官,所在委职,多者数余十借,近古以来未之有也。官不必备,此则有余,人代大工,多不厘务。广有除拜,无所裨益,俸禄之费,岁巨万亿,空竭府藏而已,岂致理之基哉!方今仓库空虚,百姓调弊,河、渭漕挽,西给京师,公私损耗,不可胜纪。”因此,“有老病及不堪理务者,咸从废省,使贤不肖较然殊贯。此济时之切务也,安可谓行之艰哉?”(9)

裁减冗吏,节省开支,革除弊政,谈何容易,真可谓行之艰哉!中宗昏庸软弱,根本不是“行之艰哉”,而是眼看行之艰难,最后干脆拒而行之,一切如旧。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常年漕运江、淮粮食已达一百万石以上。

既然要漕运江、淮米粮,就得维系水路畅通。据《册府元龟》卷497《漕运》中记载,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河南尹李杰上奏玄宗,(黄)河、汴(水)之交有梁公堰,年久失修,江、淮漕运不通。因此请发汴、郑民丁进行疏浚,以图省功速就,公私深以为利。当年漕运粮食达到二百五十万石,其中包括山东、河北各地租米。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唐玄宗命安及疏决河口斗门,安及闻命而动,调发河南府怀、郑、汴、滑四府县三万民丁整修,旬日而毕。但这种“省功速就”的局部整修疏通,只是收效一时,并非万全之策,也不能保证全线畅通无阻。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以江南租庸调粮物布帛,每年二月至扬州人斗门常常苦于水浅,无法漕运,至四月以后,才能渡淮入汴,此时汴河又干又浅,只能停留;到六七月才能到达河口;而这时黄河水涨,不能入黄河,又须停留一两月,须等至八九月水落,才能溯河入洛,而漕路多梗,船樯阻隘,运至京城长安常常需要八九个月,备极艰辛。这种直运法带来许多问题,江南老百姓,不熟悉黄河;转雇河师,劳费又势必增加。加上沿途损耗,船翻人亡,加以成本核算,可谓“斗钱换斗米”,所运粮食“五折其一”,即损失达百分之二十。

于是裴耀卿建议采取分段漕运,在河口设置武牢(今河南汜水)仓,巩县设洛口仓,使漕运船只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同时在黄河北岸设河阳(今河南孟县)、柏崖(孟县西)、太原(黄河、渭水交汇处)诸仓,逐级转运,水通则船行,水浅则贮仓以待。这个建议没有被玄宗采纳。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裴耀卿任京兆尹。京师雨水成灾,粮谷价格腾贵,玄宗将去东都洛阳就食,召裴耀卿复问漕运事。裴耀卿再次提出他的分段运输计划,请于河口(汴渠、黄河分水处)置一仓,纳入江、淮租米,江、淮漕运船只到此下米即回,再由官府雇船分入黄河、洛水。同时,在三门峡东、西各置两仓,漕船输入东仓,由陆路运至西仓,以避漕运三门覆舟砥柱之险。唐玄宗这一次采纳了裴耀卿开通北运的建议。裴由此得到玄宗的宠任,遂于汴水入黄河之口的河陰县置河陰仓,河清县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又在三门之北开辟山路十八里,用牛车把粮食从集津仓运出,陆路绕过三门砥柱,运至三门西盐仓,避免了船翻三门带来的损失。然后再经渭水到达关中。可以说,为了保证京城长安的粮食供应,可谓费尽心机,不惜路遥和劳力。自采用裴耀卿的分段运输法后,河北的濮、邢、贝、济博各州以及河东的晋、绛、魏各州租米,亦输入黄河北岸诸仓,转而入渭水输往关中地区。据《新唐书》卷51《食货志》记载,至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的三年间,共运粮谷七百万石,节省陆运脚钱三十万贯。

这七百万石粮食中,属于江、淮漕运的有多少,虽数目不详,但可以推断,当不会低于一半。当时,曾有人劝裴耀卿把节约下来的运费献给玄宗皇帝,进行报功。裴耀卿却说:“这是用国家的财富来媚上求宠,行吗?”他把钱全部上缴做为官商资本的“和市费”。裴耀卿的运输改革,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关中地区的粮食供应乃至唐朝的强盛,都有重大的意义。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十一月,由于李林甫不断向唐玄宗馋言诬陷,以与张九龄结党的莫须有罪名被罢相。裴耀卿罢相后,北运不久也就停废,又继续仰赖陆运。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关中地区丰收,太原仓积粟有余,玄宗下诏暂停江、淮运米,改用布帛代租。停止江、淮漕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裴耀卿只着力于改善河陰以西的运输,而不及时整修运河,因而由江、淮至河陰一段,依然运输困难。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润州(州治在今江苏镇江)刺史齐浣,从润州渡江北至扬州境内,须上溯至瓜步(今六合县境)沙尾,要迂回六十里,船绕瓜步,漕运船只多为风涛所漂损覆没。齐浣则改凿漕路至京口(镇江)埭,直接渡江二十里,又在江北开挖伊娄河二十五里,即达扬子。这既缩短了江南至江北的漕运路程,又免遭了漂损覆舟之患,一年还减少了脚钱数十万贯。这条新开伊娄河,当时称为新口河。自此,江南漕运由镇江直渡长江,由伊娄河进抵扬州,再经运河至淮安入淮河。

唐代大诗人李白爇情赞颂道: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10)

同类推荐
  • 晚次修路僧

    晚次修路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

    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显识论

    显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瞻婆比丘经

    佛说瞻婆比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逆命魔主

    逆命魔主

    每一个命格,都是一条走向绝世传奇的路!武道世界,命格为王。命格不再是算命先生嘴里的虚言,而是真实存在的武道之基。‘疾风劲草’命格,让你刀出如风,身如疾岚。‘天火燎原’命格,让你挥掌释烈焰,如祝融降世。‘羽化登仙’命格,让你状若神仙,真有白日飞升之机。……身患绝症而死的陈重穿越到这奇异的武道世界,凭借着‘逆天改命’系统,一步步换命,改命,逆命,将自己从‘七日必死’的命格困境里拉出来,成就一代武道神话。
  • 新官轨范

    新官轨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活动作为企业的基本社会活动,每天都在频繁地进行,但很多人忽视了其中的礼仪问题。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弥补外在形象的先天不足,还能让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得到更好的表现。学习现代商务礼仪,是每一个渴望成功商界人士的迫切需要!
  • 别说你懂交际学

    别说你懂交际学

    《别说你懂交际学》我们要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理论的指导。但是交际无论怎样复杂,怎样难于观察和研究,我们都不应当逃避,因为逃避没有出路,现实早已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课题。本书从个体事例与社会活动入手,对交际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都找到了方法。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交际高手,并且迈向成功。
  • 六字课斋卑议

    六字课斋卑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朽剑圣

    不朽剑圣

    一个生而不凡的少年,一只本应握着菜刀的手,最终在人情冷暖下,悍然进入江湖,搅动风云。手中的剑,江湖之密,剑圣可得不朽。
  •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如何建构新闻传播学科?如何推动新闻传播教育?本书分为理解新闻传播学、作为志业的新闻传播教育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心理等多角度建立新闻传播学的想象力,并通过学术对话验证了某些学术想象;第二部分围绕全面实现新闻教育的综台性、学木性和人文性展开探讨,既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台理性的深思,也有对教学改革、读书与研究方法的分享。
  • 无解遇见你

    无解遇见你

    “你以后每个周末都必须来这一趟,每次待够一个小时。”一句转身既忘的闲话就这样记录在他心里,他只想听见她问他一句:“你怎么在这?”然后他顺势回答:“我在等你啊!”
  • 清穿皇妃要娇养

    清穿皇妃要娇养

    穿来清朝,温馨基本上就绝望了!在这个清穿多如狗,主子遍地走,前有李氏恶虎拦路,后有年氏步步紧逼,还有福晋四处放火,想要安安逸逸的过日子,简直是难如登天。论想要杀出重围,安稳度日,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四四一本正经表示:“……来撩我啊,撩到就是你的,爷让你安稳一辈子!”温馨泪奔:“四爷,求不约!”撩了你,更绝望啊。
  • 那一抹丁香的浓淡

    那一抹丁香的浓淡

    生活?那是什么?有人说是酒,有人说是舞台,可是,生活就是生活,平实的,跌宕的,朴素的,奢华的,那就是生活,生活,是用来享受的。而我,会用自己的方法面对?(?^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