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六者是恒隨轉義何以故由隨他故不可無不能違緣故無力用即由此故是待緣也。
剎那轉故如根損益枝等同故所以知者為隨他故不可無不能違緣故無力也。
【科】是故攝論為顯此六義而說偈言剎那滅俱有恒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
無性攝論即無性菩薩所造今偈六義與前列不次章就空有各二義釋。
【科】第二建立者。
【科】問何以故定說六義不增至七不減至五耶答為正因對緣唯有三義一因有力不待緣全體生故不雜緣力故二因有力待緣相資發故三因無力待緣全不作故因歸緣故又由上三義因中各有二義謂空義有義二門各三合唯有六故不增減也。
何故定六義而無增減耶答為正因對緣故說三義因有三種約空有二門各具三義故合為六但全體能生自果故不雜緣力不生水土等故糓與水土互相資故藉緣生故因歸緣故章錯為雜因二字誤矣。
【科】問何故不立第四句無力不待緣義耶答以彼非是因義故不立思之可見。
既自無力又不假緣即非因義今約親因能生自果故不立也。
【科】問待緣者待何等緣答待因事之外增上等三緣不取自六義更互相待耳。
但云待緣待何等緣答待因事之外增上等三緣因事即因緣也此果上親因故親辦果體故增上等三緣者因緣雖能親辦果體要待三緣果法得成謂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要問云未知待緣待何緣答此待爐油水土等外緣不取因事及自六義也揀上因緣及空有各三義更互相待今取增上等也。
【科】問因望緣得有六義未知緣對因亦有六義不答此有二義增上緣望自增上果得有六義以還是親因攝故望他果成疎緣故不具六親因望他亦爾。
因緣相例問也答中有二義唯許增上緣等得有六義今增上緣望增上果則為親因攝望等流異熟離繫士用為疎緣親因望他果者四諦望聲聞為親因望緣覺還成疎緣亦不具六。
【科】問果中有六義不答果中唯有空有二義謂從他生無體性故是空義酬因有故是有義若約互為因果義說即此一法為他因時具斯六義與他作果時即唯有二義是故六義唯在因中。
因果相例問也答中果無六義還作因時得具六義攝論云阿賴耶識與彼雜染諸法同時更互為因云何可見譬如明燈燄炷生燒同時更互又如束蘆互相依持釋曰譬如明燈於一時間燈炷燄生燄燒炷互為因果阿賴耶識與諸轉識於一時間互為因果其性亦爾。
【科】問若爾現行為種子因豈得有六義。
謂現行七轉識為種熏阿賴耶豈有六義。
【科】答隨勝緣不具如論說種子有六義此約初教。
隨勝緣不具者前七識現行皆隨強勝緣轉非親因也要問云成唯識論因緣謂有為法親辦自果此體有二一種子二現行種子者謂本識中善染無記諸界地等功德差別能引次後自類功德及起同時自類現果此唯望彼是因緣性現行者謂七轉識及彼相應所變相見性界地等除佛果善極劣無記餘熏本識生自類種此唯望彼是因緣性乃至現行同類展轉相望皆非因緣自種生故。
【科】若緣起秘密義皆具此六義此約終教以此教中六七識等亦是如來藏隨緣義無別自性是故六七識亦具本識中六義也思之可見。
約終教餘現行轉識既通如來藏能所互熏得有六義。
【科】第三句數料簡者有二種一約體二約用。
探玄云此門有二義一據力具有不有義故令相入二據體有空不空義故有相即。
【科】初約體有無而有四句一是有謂決定義二是無謂剎那滅義三亦有亦無謂合彼引自果及俱有無二是也四非有非無謂合彼恒隨轉及待眾緣無二是也。
一決定義謂自因生自果故二剎那滅義謂生已無間即滅壞故三亦有等唯能引自果故又因果不相違故四非有等恒隨轉如根損益枝等同故及待緣會遇眾緣即因不常生也。
【科】就用四句者由彼恒隨轉及待眾緣無二故是不自生也由合彼剎那滅及決定無二故不他生也由合彼俱有及引自果無二故不共生也由其三句合其六義因義方成故非無因生也。
合成四句一不自生二不他生三不共生四不無因生探玄云釋此四句諸論不同略有五說一約破外道謂諸法不從冥諦自在生故云不自生二不從梵天自在天等生故云不他生三亦非微塵大種和合生故云不共生四亦非無因自然而起故云不無因生等。
【科】是即由斯六義因緣全奪顯緣起勝德。
空有令奪其執兩亡然執既盡其德自顯也。
【科】故地論云因不生緣生故緣不生自因生故不共生無知者故作時不住故不無因生隨順有故。
約因緣形奪。
【科】又集論云自種有故不從他生待眾緣故非自生無作用故不共生有功能故非無因生。
探玄云凡諸緣起雙亡二句已為甚深況總亡四句是故緣起最極甚深。
【科】問此六義與八不分齊云何答八不據遮六義約表又八不約反情理自顯六義據顯理情自亡有斯左右耳。
演義云略舉八不即中論宗論云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將六義與八不相對云何答有二義初約遮表二約情亡顯理【科】第四開合者或約體唯一以因無二體故。
【科】或約義分二謂空有以無自性故緣起現前故。
以無自性是空義緣起現前是有義。
【科】或約用分三一有力不待緣二有力待緣三無力待緣初即全有力後即全無力中即亦有力亦無力以第四句無力不待緣非因或不論也是故唯有三句也。
【科】或分為六謂開三句入二門故也如前辨。
分三句入空有二門。
【科】或分為九謂於上三義隨一皆具彼三故何以故若非有力即無無力是故隨一具三故有九也。
謂前約用開三句中隨一皆具彼三義故何以故一具於三若非下約力用相資而釋故一中具三故成九也。
【科】或分十二謂於上六義空有二門不相離故隨空即有隨有即空空有有六有空亦六故有十二也。
據上六義以空有相即有空空有故各具六共成十二也。
【科】或分十八謂於上六義中一一皆有三義故一體有無二力有無三約待緣不待緣三六成十八也。
一約體有空不空義二約用具有不有義三約緣待不待義三六成十八也。
【科】或分為三十六謂於上六義隨一皆具六何以故若無一餘皆無故餘門思而准之。
以互相資成若無一餘不成故。
【科】第五融攝者然此六義以六相融攝取之謂融六義為一因是總相開一因為六義是別相六義齊名因是同相六義為不壞相是名異相由此六義因等得成是成相六義各住自位義是壞相。
要問云其六義及前因果理事相成更以六法顯之所謂總總成因果也二別義別成總故三同自同成總故四異諸義自異顯同故五成因果理事成故六壞諸義各住自法不移本性故所述緣起並悉遍通隨有事成驗思可解耳。
【科】問六義六相分齊云何答六義據緣起自體六相據緣起義門以法體入義門遂成差別。
搜玄云六義六相共成者六相有二義一順理二順事此二義中順理義顯順事義今據自體義門分異為此經主別將六相照令入理故。
【科】如以六義入四句顯去非故即順三乘入六相顯自德故順一乘是故四句與六相俱為入法方便也。
四句則體用二種如前句數料揀中列入法方便者探玄云泛論方便有三種一發起方便謂如加行發起根本即七方便等二無住方便謂由悲智巧相導引不住生死及涅槃故如方便度等三集成方便謂諸緣起巧相集成如六相方便等。
【科】第六約教辨者若小乘中法執因相於此六義名義俱無。
孔目云依小乘教六因四緣相攝不與三乘同何以故不原因緣理故今六義小乘名義俱無。
【科】若三乘賴耶識如來藏法無我因中有六義名義而主伴未具。
要問云此文在三乘一乘方究竟何以故稱法界故孔目云三乘初教分達法空知法次細故約事委說熟教已去究竟法空會事從理故不多說。
【科】若一乘普賢圓因中具足主伴無盡緣起方究竟也。
孔目云依一乘教具一切因緣理事教義人法因果等又總唯有因緣乃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盧舍那佛普賢行因成就因果果與三乘等別。
【科】又由空有義故有相即門也由有力無力義故有相入門也由有待緣不待緣義故有同體異體門也由有此等義門故得毛孔容剎海事也思之可解耳。
探玄云由此義故諸法相即無所障礙又云知一即多多即一等皆此義也是故無盡大緣起法無礙自在皆從此門而開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