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意為立有故勵力破空為立空故猛意破有是故相破則相成也。
【科】何者為末代有情根機漸鈍聞說依他是其有義不達彼是不異空之有故即執以為如謂之有也是故清辨等破依他有令至於無至畢竟無方乃得彼依他之有若不至此徹底性空即不得成依他之有是故為成有故破於有也。
然真空幻有各有二義真空二義即空與非空幻有二義即有與非有謂不異有之空成真空真空者由無性故空是空義緣生故空是空之所以即是因緣何以無性得成空義由從緣生所以無性是故緣生無性是空之所以既是從緣生法無性故空故曰真空清辦等為成有故破於有也。
【科】又彼有情聞說依他畢竟性空不達彼是不異有之空故即執以為如謂之空是故護法等破彼謂空以存幻有幻有立故方乃得彼不異有之空以若有滅非真空是故為成空故破於空也。
謂不異空之有成幻有幻有者由緣生故有是有義無性故有是有之所以何以緣生得為有義特由無定性故方始從緣而成幻有是故無性是有之所以既是從緣無性之有則此有常無自性故護法等為成空故破於空也。
【科】以色即是空清辨義立空即是色護法義存二義鎔融舉體全攝若無後代論師以二理交徹全體相奪無由得顯甚深緣起依他性法是故相破反相成也。
即色之空為真空即空之色為妙色是則非有之有非空之空為具德之空有也非直二說互不相違亦乃二義相由全攝無二圓妙融通無有異相。
【科】是故如情執無即是斷過又若說無法為依他者無法非緣非緣之法即墮常也。
是故下結斷也又若下示常也。
【科】第三亦有亦無者具上諸失可以准之。
【科】問若據上來所說依他起情有無偏取此應不可雙取有無應契道理如何亦有具上失耶答依他起性中雖具彼有無之理然全體交徹空有俱融而如所計亦有亦無者即成相違具上失也。
各取有無此屬偏執今雙取空有如何亦具上失耶答下依他雖具有無非定性有無是故二諦俱融不失中道而計有無成其過失依他起性今本情字誤也。
【科】第四非有非無者戲論緣起亦非理也何者以其執者於有無中所計不成故即以情謂非有非無為道理也此既非理亦具上失思以准之。
以前兩亦成失情立雙非為是此亦戲論緣起俱非理故。
【科】第三遍計所執性中若計所執為有者有二過失謂若所執是其有者聖智所照理應不空即是常也若妄執遍計於理有者即失情有故是斷過也。
徧計之法妄情謂有道理是無今言有者即墮常過徧計於理實有者則非情有失情有者即墮斷過。
【科】二若執遍計為情無者即凡夫迷倒不異於聖即是常也亦即無凡故是斷也又既無迷亦即無悟亦無悟故即無聖人亦是斷也。
定執無者聖人見空應是迷倒凡夫妄見則同聖智即墮常也匪唯同聖亦即無凡又既無凡即無於聖不見空華誰是病眼。
【科】三亦有亦無者性既無二而謂有無即相違故具上失也。
【科】四非有非無者戲論遍計亦具上失准以知之第二執成過竟。
第二下結。
【科】第三顯示其義者真如是有義以迷悟所依故又不空義故不可壞故餘如上說又真如是空義以離相故隨緣故對染故餘亦如上又真如是亦有亦無義以具德故違順自在故鎔融故又是非有非無義以二不二故定取不得故餘翻說准上知之。
此即要問三問中二明其義初約因明後約果論各有四義今約圓成依他徧計三性順顯真如是有義凡聖迷悟本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故性恒不變故空義謂離一切法差別虗妄相故隨緣無自性故如摩尼珠對染不染故雙亦義具足無漏性功德故空有無量故二義鎔融故兩非義以真俗雙泯故互奪兩亡故餘翻准上者如前護分別處說。
【科】二依他是有義緣成故無性故餘准前知依他是無義以緣生無性故亦准前知依他是亦有亦無義以緣成無性故准前依他是非有非無義以二不二故隨取一不得故准前。
以緣起法有四義一緣生故有二緣生故空三無性故有四無性故空。
【科】三遍計是有約情故遍計是無約理故遍計是亦有亦無由是所執故是徧計非有非無由是所執故餘准前思之上來明三性竟。
良由倒心妄境情有理無故上來下結別明竟。
【科】第二總說者三性一際舉一全収真妄互融性無障礙。
然此三性非空非色能空能色如摩尼珠隨方各現故得幻色存亡無礙真空隱顯自在為圓通無礙之法也。
【科】如攝論婆羅門問經中言世尊依何義說如是言如來不見生死不見涅槃於依他中分別性及真實性生死為涅槃依無差別義何以故此依他性由分別一分成生死由真實一分成涅槃。
要問明三性異相則為大軌初引毗佛略經明有三性二引婆羅門問經證有三性三引阿毗達摩修多羅證有三性四復次有處世尊說等引常無常等三法聖教證有三性今引二經用證三性。
【科】釋曰依他性非生死由此性因真實成涅槃故此性非涅槃何以故此性由分別一分他是生死是故不可定說一分若見一分餘分性不異是故不見生死亦不見涅槃由此意故如來答婆羅門如此。
三性中多就依他性說以顯諸宗立義不同諸教淺深逈異此論乃天親所造以依他性非生死非涅槃若說一分餘義不少故云不見生死不見涅槃也。
【科】又云阿毗達摩修多羅中世尊說法有三種一染污分二清淨分三染污清淨分依何義說此三分於依他性中分別性為染污分真實性為清淨分依他性為染污清淨分依此義說三分。
阿毗名對達摩名法修多羅名經為對法經此通指大乘經也一染污即徧計性二清淨即圓成性二染污清淨即依他性就依他義說三分也。
【科】釋曰阿毗達摩修多羅中說分別性以煩惱為性真實性以清淨分為性依他性由具兩分以二性為性故說法有三種一煩惱為分二清淨為分三二法為分依此義故作此說。
即天親論釋分別性即徧計性由彼彼徧計徧計種種物無始以來虗妄熏習執種種物定為實有故真實性即圓成性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顯此徧常體非虗謬依他性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依他眾緣而得起故淨分依他同圓成故染分依他同徧計故皆名分別能緣慮故染淨依他皆此攝故。
【科】此上論文又明真該妄末無不稱真妄徹真源體無不寂真妄交徹二分雙融無礙全攝思之可見。
前標三性一際真妄互融後結真該妄末妄徹真源前後一際要問云此文在三乘亦通一乘用何以故由此法門應法界性無邊用故探玄云約雙融者二有三無圓融無礙二相絕故俱離也。
【科】緣起因門六義法第二。
將釋此義六門分別一釋相二建立三句數四開合五融攝六約教。
一切因有六種義具六義故方成緣起法欲釋此義先立六門。
【科】第一門中有二初列名次釋相。
【科】初列名者謂一切因皆有六義一空有力不待緣二空有力待緣三空無力待緣四有有力不待緣五有有力待緣六有無力待緣。
唯因得有六義果中唯空有二義故云因門六義法以有力無力待緣不待緣分異。
【科】二釋相者初者是剎那滅義何以故由剎那滅故即顯無自性是空也由此滅故果法得生是有力也然是謝滅非由緣力故云不待緣也。
言剎那滅者搜玄云一念念滅此滅是空有力不待外緣所以有力不待緣為同體未對緣事自遷動故。
【科】二者是俱有義何以故由俱故方有即顯是不有是空義也俱故能成有是有力也俱故非孤是待緣也。
是俱有力故所以知者為得外緣唯顯體空俱成用力有力待緣非孤起也。
【科】三者是待眾緣義何以故由無自性故是空也因不生緣不生故是無力也即由此義故是待緣也。
觀因緣是空無力待緣所以知者為得外緣唯顯親因非有無力能生果也要問云經云因因亦因因果果亦果果者簡別因果親疏有無力用分齊初因者親因也後因者緣因也亦因因者二因相由也因不生緣不生故章多不字。
【科】四者決定義何以故由自類不改故是有義能自不改而生果故是有力義然此不改非由緣力故是不待緣義也。
自類不改如糓不生餘果所以知者以外緣未至性不改自成故。
【科】五者引自果義何以故由引現自果是有義雖待緣方生然不生緣果是有力義即由此故是待緣義也。
如引顯自果故所以知者得外緣時唯顯自因得自果故引現自果是有義章多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