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97200000004

第4章

次第三明差别门者。四德差别乃有众多。且依一略显二四。谓于常我各说二种。乐净之中各开四别。二种常者法常佛常。法常义者无生无灭是常身义。佛常义者不老不死是常寿义。如下文言。如来长寿于诸寿中最上最胜。所得常法于诸法中最为第一。此言常法即是法法。言长寿者是报身寿。又言。以法常故诸佛亦常。法即法身。佛是报佛。又诸佛者亦是化佛。依是义故摄大乘说。法身为二身本。本觉常住。未来依于本相续恒在。如恒受乐如恒施食。二身常住应如是知。宝性论中依七种因成常命义。复以三譬显常身义。七种因者。一因缘无边故得常命。谓无量劫来舍身命财摄取正法无穷无尽。既修无穷之因还得无尽之果。偈云。弃舍身命财摄取诸佛法故。二众生无边故得常住。谓初发心时结四弘誓。众生若尽我愿乃尽。众生无尽我愿亦无尽。为究竟满是本愿故穷未来际常住不尽。偈曰。为利益众生究竟满本愿故。三大悲圆满故常者。若诸菩萨分有大悲尚能久住生死不入涅槃。何况如来纯得清净大悲圆满岂能系舍入灭尽耶。偈言。得清净佛身起大悲心故。四神足圆满故常者。世间有得神足力者尚能住寿四十小劫。岂况如来具四神足而不能住寿无量劫耶。偈言。修四如意足依彼力住世故。五妙智成就故常者。远离生死涅槃分别体证无二不动不出。是故毕竟无有灭尽。偈言。以成就妙智离有涅槃心故。六三昧成就故常者。世间有人净得禅定者尚能不为水火刀箭所伤。何况如来常在深定而以外缘可得坏耶。偈言。常得心三昧故。七成就安乐故常者。既归理原得大安乐安乐相应故得常住。偈言。成就安乐相应故。依此七因故得常寿。复以三喻显常身者。一世法不染故常住者。如来法身常在世间四染不能染四相不能相。偈言。常在于世间不为世法染故。二远离死魔故常住者。如世门甘露令人久长生。金刚三昧灭烦恼魔故证常果远离死魔。偈言。得净甘露处故离一切魔故。三本来不生故常住者。法身之体本来湛然。以非本无今有故非先有后无。偈言。诸佛本不生本来寂静故。故彼论偈总结而言。初七种譬喻如来色身常。后三种譬喻善逝法身常。若依别门。常命是菩提德。常身是涅槃德。就通相门。常身常命皆是涅槃。其义如前出体门说。四种乐者。一断乐受。以离三种分别受。二寂静乐。远离故无苦无乐乃为大乐。诸行流转行苦得大寂静故为大乐。三觉知乐。以离无知所受苦苦无所不知故为大乐。四坏不乐。远离无常衰老坏苦得金刚身故为大乐。别而论之。前之二种是涅槃乐。后二种者是菩提乐。通相而言。即无别异。以菩提涅槃无二无别故。如下文云。有大乐故名大涅槃。大涅槃无乐。以四乐故名大涅槃乃至广说。二种我者。法我人我。言法我者是体实义。如哀叹品云。是真是实是依是常不变易者是自在义。如德王品初偈中说。自在有八。一多少自在。如经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身数多少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如来之身实非微尘。以自在故现微尘身。二大小自在。如经言。示一尘身满三千界。佛身无边实不满于大千世界。以自在故满大千界故。三轻重自在。如经言。以满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恒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如来之身实无轻重。以自在故能为轻重故。四一异自在。如经言。如来一心安住不动。所可示化无量形类各令有心。如来有时成造一事而亦众生各各成辨。如来之身常住一立而令他立一切悉见故。五者对境自在故。如经言。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乃至知。以自在。如来六根亦不见色不闻声乃至不知法。令根自在。六者得法自在。如经言。以自在故得一切。如来之心亦无得想。何以故。若是有者可知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若使如来计有得想。是即诸佛不得涅槃。以无得故名得涅槃。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得诸法故名为大我。是意正显诸法非然而非不然。而不然故永无所得。非不然故无所不得。如是无障碍故名大自在。七者演说自在。如经言。如来宣说一偈之义过无量劫义亦不尽。而不生念我说彼听。一切法亦无有说。以自在故如来演说以名大我故。八者普现自在。经言。如来遍满一切诸处犹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是明有所现者即当有所不现。如来都无所不现也。别门而言。真实我者是涅槃我。自在我者是菩提我。就实通论即无别异。是故经中总结之言。如是大我名大涅槃。四种净者。一名果净亦是有净。以离二十五有果故。二名业净亦是因净。以离凡夫诸业因故。三名身净。佛身常住故。四名心净。佛心无漏故。前二离德后二修德。离修虽异齐是涅槃。如经言。以纯净故名大涅槃。云何纯净。净有四种乃至广说。故总而言之。如是四德不出三事。三事即入于二种我。二种我者一大涅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名如来秘密藏也。次第四明和相诤论。诤论之兴乃有多端。而于当偏起异诤法身常住化身起灭。于此二身诸说不同。唯于报身二执别起。别起之诤不过二途。谓执常住及执无常。执常之内亦有二家。一家说云。报佛功德有生无灭。生因所灭故不得无生。证理究竟故离相。离相故常住不变。第二家云。报佛功德虽生因得而离生相。虽是本无始有而非本无今有。既非今有亦非后无。由是道理远离三际。离三际故凝然常住。然道后始成故非本有始。离三际故非有生。非有生故亦得无灭。无生灭故定是无为常住不变。若未能得如是正见。不应定说有为无为。如纯陀章云。唯当啧自。我今愚痴未有惠眼。如来正法不可思议。是故不应宣说如来定是有为定是无为。若正见者应说如来定是无为。长寿品云。常当系心修心是二字佛常住。若有修习此二定者。当知是人随我所行至我至处。而余处说非常住者。皆就佛相非说报身。如德王品云如来非常。何以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云何非常。以有智故。常法无知。犹如虚空。如来有心。是故非常。云何非常。有言说乃至有姓。此故有父母。故有四仪。故有方所依。是七义说非常住。当知皆此就化相说。若人不知如是之意亦说报佛同是无常。即是邪见必堕地狱。如纯陀言。外道邪见可说如来同于有为持惑。比丘不应如是。于如来所生有为想若言如来是有为者。即是妄语。当知是人死入地狱。如人自处于己舍宅乃至广说。故不应说报佛无常。执常之家作如是说也。执无常者说言。报佛生因所生不得无灭。生者必灭一向记故。然依法身相续恒存。穷未来际永无终尽。不同生死念念磨灭。由是道理说为常住。无老死故名不变易。如四相品云。如来成就如是功德。云何当言如来无常。若言无常无有是处。是金刚身。云何无常。是故如来不名命终。如来性品云。若言解脱犹如幻化。凡夫当谓得解脱者即是磨灭。有智之人应当分别人中师子虽有去来常住不变。又圣行品云。复次善男子心性异故名为无常。所谓声闻心性异。缘觉心性异。诸佛心性异。依此等文当知报佛心是有。为是生灭法。而初分说定是无为。又言。修习常住二字随我所行至我至处等文者为对声闻无为四倒故。约真如法身而说为常住。以彼声闻不达法空。不知如来法身遍一切处无为常住随于物机现此色身。是故彼计如来色身惑业所感必归磨灭。五分法身虽非有漏而依色身亦是断灭。为欲对治如是病故。故说法身无为常住。如请僧福田经中月德居士叹佛如来涅槃。以复法灭不久如来告言。汝等居士应修如来常住二字。是常住法者是一切众生二乘六道阐提五逆人之法性。见法性者当得吾身如今无二。如此经言。修此二字随我所行至我至处。故知是文正显法身。而说慈心不杀等因之所得者。是明了因之所显证。有人不知是意趣。妄执报佛亦无生灭遂同虚空知无为。又若德王品说。如来非常住七种因缘皆就化身说非常住。非说报佛。亦常者是即彼文亦以七因成非无常。皆就法身说非无常。不开报佛亦非无常。如彼文言。有生之法名曰无常。如来无生。是故为常。有限之法名曰无常。如来无生无姓故常。有常之法遍一切处。无常之法或言是处有彼处无。如来不尔。是故为常。无常之法有时是有无。时为无。如来不尔。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名无色。虚空常故无名无色。如来亦尔。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因无果。虚空常故无因无果。如来亦尔。是故为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摄。如来亦尔。是故为常。如是七因皆当法身。所以然者。彼说报佛生因所得即有因果非如虚空。若彼救言。随顺法身无生故常。报佛亦同无生故常。是故此因义通二身者。他亦尔。可言化身有知故非常。报佛有知亦非常住。是故此因义通二身。此若不通彼何得通。又彼强言虽是本无始有而非本无今有者。但有其言都无其实。所以然者。若如所言是即虽非先有后无而是先有终无。若许终无终无即灭。若不许言既非后无何为终无。既非今有何为始有。又若非后无故灭尽者。即应是本无故有生起也。如是进退永不可救。是故彼义智者不用。执无常者作如是说。问二师所说何得何失。答或有说者皆得皆失。所以然者。若决定执一边皆有过失。如其无障碍说俱有道理。如楞伽经云。如来应正遍知为是常耶为无常耶。佛言非常非无常。二边有过故乃至广说。今此言虽不常住非念念灭。如是等文破其偏执。定取一边不当道理。无障碍说二义皆得者。报佛功德离相离性。以离相故离生灭相。究竟寂静无作无为故说常住。以离性故离常住性。最极暄动无所不为故说无常。然离性无二无别。离相不异于离性。故常住不妨于生灭也。离性不异于离相。故生灭不碍于常住也。由是道理二说皆得。于中委悉亦有多门。具如楞伽经宗要中说。然执无常家义有未尽意。谓说法身定是常故。若定常住即非作法。非作法故不作二身。是故法身亦非无为。楞伽经言。若如来法身非作法者。言有修行无量功德。一切行者即为虚妄。摄大乘说。法身五。于中言第三有为无为无二为相。非惑业杂所生故。由得自在能显有为相故。释曰。一切有为法皆从惑业生。法身不从惑业生。故非有为。法身由得自在能数数显有为相。谓应化二身故。非无为是明法身虽非惑业所生有为而非凝然无动作物也。又报常家虽乐常住而其常义亦有不足意。谓始有功德不遍于前位故。若此功德有所不遍即于法界有所不证。若于法界无所不证即等法性无所不遍。如花严经言。如来正觉成菩提时住佛方便。得一切众生等身。得一切法等身。得一切杀等身。得一切三世等身。得一切法界等身。得虚空界等身。乃至得寂静涅槃界等身。佛子随如来所得身当知音声及无碍心复如是如来具足。如是三种清净无量是明如来成道后所得色身音声及无碍心无所不等无所不遍。既言等于一切三世。岂不遍金刚以前。然此道理诸佛秘藏非思量者之所不能测。但依佛言起作信耳。涅槃之义略判如是

同类推荐
  • 佛说树提伽经之二

    佛说树提伽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蒙金鉴

    养蒙金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宗文类

    圆宗文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雨后早发永宁

    雨后早发永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号幸存者

    一号幸存者

    “欢迎来到明日游戏。”“活下来,或者在现实中死亡。”“玩家一零二九五,祝你好运。”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末世重生之轮回

    末世重生之轮回

    对也好错也好!不忘初心,负重前行,自己看的起自己就好!别丢了自己
  • 秘婚风波:追妻成瘾

    秘婚风波:追妻成瘾

    ##作品相关惊世骇俗,一纸契约将她卖给楚家作代孕妈妈,有询问过她的想法吗?晴天霹雳,什么?要她生下孩子的心脏给别人换心?特么狼心狗肺的男人你给我站住,你究竟有没有良心?那孩子你也贡献出小蝌蚪了哇!有木有搞错,这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凭什么给你?特么你怎么不去死一死?思想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 独妻策,倾城花嫁

    独妻策,倾城花嫁

    新文《倾君策,隐身贵女》已开更,敬请支持!!http://m.wkkk.net/a/1227201/m.wkkk.net她掩藏真我,低调生活,隐身在姐妹的光芒之后,一双素手暗搅风云。*古代闪婚,她作别十四年的平静生活,从水深火热到风生水起。*奉旨挑妻,冷昭选中最最平庸的温彩。他要挑个乖乖听话又顺从的小娘子,然,堂堂大将军竟看走了眼,娶回一个大麻烦。父命难违,她压抑本性,人前披着羊皮,人后磨亮虎爪,助他挣来“美名”。*她原想安分守己做个贤妻良母,不曾想却是他声声唤“彩云”,拿她当生孩的工具。当她是母猪么?丫丫的,她磨爪霍霍,挥拳嗖嗖,干净俐落将他痛揍一顿。不给嫡妻名份,那是留给意中人的;让她生子,那是因他意中人不育……她之于他,不过是他成功娶到心爱女子的工具。*她本聪慧,却偏扮愚笨;她本有才,却故作大字不识……她只在喜欢的人面前暴露真正的自己:下得厨房、出得厅堂,内会掌后院端家风,外能赚银财满钵。本是结发夫妻,却因他心之所属步步错,在她委屈难奈下结束了一段错配姻缘。实情昭然,他才发现自己是天下最大的傻瓜。数载后,她为相爱男子再披嫁衣,倾城嫁妆惊呆了他的眼,也刺痛他的心。*简介无能,大体内容相符,请读友大人关注支持并投票收藏!!推荐其他文:《倾君策,隐身贵女》http://m.wkkk.net/a/1227201/m.wkkk.net《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http://m.wkkk.net/a/1382192/m.wkkk.net《倾天策:绝代女仙》http://m.wkkk.net/a/1073105/m.wkkk.net
  • 第一次搭讪就上手

    第一次搭讪就上手

    搭讪,也不只是搭讪,它其实就是一种毛遂自荐的态度,让你对得起自己,在爱情上勇敢去认识自己心仪的异性,也在事业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它将带给你的,是个人魅力的培养,以及全方位的自我提升。好好研读并实践《第1次搭讪就上手》中的观念和技巧后,将发现自己不仅异性缘变好,同侪关系更是左右逢源,这是一本无论如何都该赶紧入手的经典之作。想要成功,就是要跳脱给自己设定的框框,大胆地去尝试一次。不去尝试,当然不会失败,也不会有痛苦;去尝试虽然可能遭遇挫折,承受痛苦,但同样有可能一举成功,享受无法言语的喜悦。
  • 鳖有洞天

    鳖有洞天

    怎样才能获得自由?“我”提出疑问。即将毕业,身处异乡,经历过两段与纯粹自由者的爱情后,“我”却发现自己与自由渐行渐远。一直以来都成长在别人的目光中,并在独木桥上努力奔跑,当“我”接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后,发现自己竟然失去了获得自由的能力。“我”游走于边界之上,在理想与规则中间苦闷地挣扎。穿插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我”被人引领着发现,原来这样的挣扎并非“我”一个人在经历。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我”发现自己竟从未曾孤独过。这样的发现令“我”感动,也让“我”明白如何能够通向自由。我们不是敌人,而是只是一个阵队中向前迈步的人群。因此我们不需要让目光成为枷锁,我们不用畏惧,我们从不孤独。怎样才能获得自由?爱别人吧。什么是爱?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就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爱。
  • 论如何拐带开封美人

    论如何拐带开封美人

    一朝穿越到开封,万万没想到!公孙策不应该是温文尔雅的嘛!那眼前这个重度洁癖患者是谁!表上一本正经的包拯背地里居然是个小哭包??!!!展昭不应该是一身正气的嘛!那面前这个犹如高岭之花的是哪位仁兄!庞太师不应该是霸气侧漏嘛,请问那个骚气十足的男人是哪位?唯一正常的只有白五爷!还是依旧的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人见人爱,车见车爆胎.......作者:哎呀哎呀,别打!别打!嗷嗷嗷.....蓝、白、楚、孟、越:(嗑瓜子中)啧啧啧,太惨了,太惨了,这是我见过混的最惨的作者,啧啧啧。ps:此文纯属娱乐,请勿考究历史。
  •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附西晋录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附西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