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97200000005

第5章

第二明佛性义。佛性之义六门分别。一出体门。二因果门。三见性门。四有无门。五三世门。六会通门。出体门内亦有二重。先序诸说。后判是非。昔来说虽有百家义类相摄不出六种。第一师云。当有佛果为佛性体。如下师子吼中说言。一阐提等无有善法。佛亦言。以未来有故悉有佛性。又言。以现在世烦恼因缘能断善根。未来佛性力因缘故遂生善根。故知当果即是正因。所以然者。无明初念不有而已有心即有当果之性。故修万行以克现果。现果即成当果为本。故说当果而为正因。此是白马寺爱法师述生公义也。第二师云。现有众生为佛性体。何者。众生之用总御心法。众生之义处处受生。如是御心之主必当能成大觉。故说众生为正因体。如师子吼中言。众生佛性亦二种因者谓诸众生也。庄严寺是法师义也。第三师云。众生之心异乎木石。必有厌苦求乐之性。由有此性故修万行终归无上菩提乐果。故说心性为正因体。如下文言。一切众生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必当得成阿耨菩提。夫人经言。若无如来藏下得厌苦乐求涅槃故。此是光宅云法师义也。第四师云。心有神灵不失之性。如是心神已在身内。即异木石等非情物。由此能成大觉之果。故说心神为正因体。如来性品云。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师子吼中言。非佛性者谓瓦石等无情之物。离如是等无情之物是名佛性故。此是梁武箫焉天子义也。第五师言。阿赖耶识法尔种子为佛性体。如此经言。佛性者一切诸阿耨菩提中道种子。瑜伽论云。性种性者六处殊胜有如是相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此意新师等义。第六师云。阿摩罗识真如解性为佛性体。如经言。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惠。宝性论云。及彼真如性者如六根聚经说。六根如是从无始来毕竟究竟诸法体故。诸说如是。次判是非者。此诸师说皆是非。所以然者。佛性非然非不然故。以非然故诸说悉非。非不然故诸义悉是。是义志云何。六师所说不出二途。初一指于当有之果。后五同据今有之因。此后五中亦为二倒。后一在于真谛。前四随于俗谛。俗谛四说不出人法。前一举人后三据法。据法三义不过起伏。后一种子前二上心。上心之内随义异说耳。然佛性之体正是一心。一心之性远离诸边。远离诸边故都无所当。无所当故无所不当。所以就心论。心非因非果非真非俗非人非法非起非伏。如其约缘论。心为起为伏作法作人为俗为真作因作果。是谓非然非不然义。所以诸说皆非皆是。总说虽然于中分别者。于一心法有二种义。一者不染而染。二者染而不染。染而不染一味寂静。不染而染流转六道。如下文言。一味药随其流处有种种味。而其真味停留在山。夫人经言。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此亦难可了知。起信论中广显是义。此者真谛三藏之义。第六师说。真如佛性得于染而不染门也。前之五义皆在染门。何者。随染之心不守一性。对缘望果必有可生。可生之性不由熏成。是故说名法尔种子。第五师义得此门也。又即如是随染之心乃至转作生灭。识位而恒不失神解之性。由不失故终归心原。第四师义亦当此门也。又若随染生灭之心依内熏力起二种业。所谓厌苦求乐之能因。此为本当至极果。第三师义当此门也。如是一心随染转时。随所至处总御诸法处处受生说名受生。第二师义合于是门也。如是众生本觉所转必当得至大觉之果。而今来现说名当果。第一师义合于是门也。由是义故六师所说虽皆未尽佛性实体随门而说各得其义。故下文说。如彼盲人各各说象。虽不得实非不说象。说佛性者亦复如是。不即六法不离六法。当知此中六说亦尔。出体门竟

第二明因果门。佛性之体非因非果而亦不非因果性。所以举体作因作果。果佛性者佛之体性故名佛性。如迦叶品云。如来十力四无畏等无量诸法是佛之性。又下文言。如来已得阿耨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故无三世犹如虚空。如是等文明果佛性。因佛性者。作佛之性故名佛性。如师子吼中言。是因非果名为佛性。非因生故是因非果。又下文言。众生佛性亦二种因。正因者谓诸众生。缘因者谓六波罗蜜。如是等文说因佛性。总说虽然于中分别者果有二种。所生所了。所了果谓涅槃果即是法身。所生果者谓菩提果即是报佛。对此二果说二佛性。法佛性者在性净门。报佛性者在随染门。如师子吼中言。善男子我所宣说涅槃因者所谓佛性之性不生涅槃。是故无因。能破烦恼故名大果。不从道生故名无果。是故涅槃无因无果。是文正显法佛之性唯约隐显说为因果也。迦叶品云。夫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万法。未得阿耨菩提之时一切善不善无记法尽名佛性。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离如是等无情之物是名佛性。是文正明报佛之性以随染动心虽通三性而亦不失神解之性故说此为报佛性。但为简别怯佛性门遍一切有情无情。是故于报佛性不取无情物也。别门虽然就实通论者。性净本觉亦为二身之性随染解性亦作法身之因。何以知其然者。如实性论言。依二种佛性得出三种身。佛性论中显是意言。佛性有二种。一者住自性性。二者引出佛性。为显住自性性故说地中宝藏为譬。为显引出佛性故说掩罗树芽为譬。约此雨因故佛说三身果。一者因住自性佛性故说法身。法身有四种功德。是故说毁败布里真金譬。二者因引佛性故说应身。是故说贫女如坏轮王譬。三者因引出佛性故复出化身。故说罗汉中佛像为譬乃至广说。此论意者。应得因中具三佛性。彼应得因如理为体故。如性净门中真如佛性通为三身而作正因。既说性净本觉虽非生灭而得与二身作正因。当知随染解性虽非常住而与法身作正因性。如不增不减经言。即此法身烦恼缠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去来生死名为众生。离一切垢住于彼岸于一切法得自在力名为如来应正遍知乃至广说。起信论中为显是意故引喻言。如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不相舍离乃至广说。是意欲明法身虽非动相而离静性。随无明风举体动转。动转之心不失解性。后复无明还至归本。归本之时还成法身。是故当知随染动心正为还静法身之因。若依是门得说法身亦是作法。以修诸行始得成静故。如楞伽经言。若如来法身非作法者。言有修行无量功德。一切行者皆是虚妄故。因果门竟

次第三明见性门者。谓至何位得见佛性。有人说言。佛性法界虽无二体而义不同见位亦异。是故初地证见真如法界而未能见佛性之义。乃至十地犹是闻见。至妙觉位方得眼见。是说不了。违文义故。何者。处处皆说初地菩萨证见法身。法身佛性名异义一。而言虽证法身不见佛性者。不应道理违诸文。次当广说如实义者。若于初地得证法界。即于此位已见佛性。若第十地未见佛性。亦于彼位未见法界。欲显是义三重分别。一者究竟不究竟门。二者遍不遍门。三者证不证门。若就究竟不究竟门。唯于佛地得名眼见。此时究竟归一心原证见佛性之全分体故。金刚以还未得眼见。宜是仰信但名闻见。以其未至一心之原不证佛性全分体故。如说佛性法界亦尔。余一切境皆亦如是。若就第二遍不遍门。初地以上眼见佛性。遍遣一切遍计所执遍见一切遍满佛性故。地前凡夫二乘圣人有信不信齐未能见。以未能离一切分别不能证得遍满法界故。若依第三证不证门。二乘圣人得见佛性。一切凡夫未能得见。所以然者。二空真如即是佛性。二乘圣人虽非遍见依人空门证得真如。故亦得说眼见佛性。如长寿品言。若于三法修异相者。清净三归即无依处。所有禁戒皆不具足。尚不能得声闻缘觉菩提之果。何况能得无上菩提。是文欲明若二乘人入观之时唯取三宝人法异相不证三宝同体人空。即不能具无漏圣戒。亦不能得尽无生智。是即反显彼能证见三宝一体故亦能得二乘菩提。三宝一体即是佛性。准知亦说得见佛性。唯彼人虽实得见佛性而未能知谓是佛性。如说眼识见青不知青。虽未能知谓是青色而是眼识实见青色。二乘者见佛性当知亦尔。证不证门文义如是。遍不遍门之文义者。如师子吼中言。复次色者谓佛菩萨。非色者一切众生。色者名为眼见。非色者名为闻见。法花论云。八生乃至一生得阿耨菩提者证初地得菩提故。以离三界分段生死随分能见真如佛性名得菩提。宝性论僧宝品云。有二种修行。谓如实修行及遍修行。如实修行者。谓见众生自性清净佛性境界故。偈言。无障净智者如实见众生自性清净佛法身境界故。遍修行者。谓遍十地一切境界故。见一切众生有一切智故。又遍一切境界者。以遍一切境界依出世惠眼见一切众生乃至畜生有如来藏。应知彼见一切众生皆有真如佛性。初地菩萨摩诃萨以遍证一切真如法界故。偈言。无碍净智眼见诸众生性遍无量境界故我今敬礼故。解言。此中如实修行即正体智。遍修行者是后得智。是知初地菩萨二智皆能证见真如佛性。但正体智宜证真如佛性实体名如实行。其后得智见诸众生悉有佛性故名遍行。遍不遍门文义如是。究竟不究竟门文证者。师子吼中言。佛性亦二。言色者阿耨菩提。非色者凡夫乃至十住菩萨见不了。不了故名非色。色者名为眼见。非色者名为闻见。瑜伽论云。问一切安住到究竟地菩萨智等如来智等有何差别。答如明眼人隔于轻系睹众色像。到究竟地菩萨妙智于一切境当知亦尔。如知尽事业圆布众采。唯后妙色未净修治。已净修治菩萨如来二智亦尔。如明眼人微闇见色离闇见色。二智亦尔。如远见色如近见色。犹如轻翳眼观极净眼观。二智差别当知亦尔。依此文证当知佛性境界菩萨未究竟。于一切境皆未究尽。未究尽故通名闻见。得因满故亦名眼见。所以未穷知者略有五义。一者本识相应最纲妄想无明所识隔金刚眼。是故似隔轻系也。二者万行已备三智已得而唯未得大圆镜智。如最妙色未净修治。三者解脱二障故得净未轻极微无明住地。是故不异微闇见色。四者有惑障习而非亲障法空观智故。如远色。五者其知障气虽是微薄近晓惠眼事同轻系。依是五义未能穷照。故说如是五种譬喻。于中通难会相违文。具如二障义中广说。第三重内文义如是。若知如是三重别义。诸文进退无所不通也

同类推荐
  • 爱清子至命篇

    爱清子至命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览冥训

    览冥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OW TO FAIL IN LITERATURE

    HOW TO FAIL IN LITERA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赠白道者

    赠白道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寂志果经

    佛说寂志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记忆感应师·幻听

    记忆感应师·幻听

    根据一位女性民众通报,哈里森警官率领刑事组以及鉴识科的干员来到这座废弃的庄园。警方先围起封锁线,阻绝多数看热闹的民众与闻风而至的媒体记者,甚至是凶嫌。多数命案的凶嫌,都有一种莫名的心理因素,重回现场欣赏自己犯案的杰作。命案的现场是一座极为传统的中式旧宅院,中央大厅两侧红砖瓦砌成的无数厢房,转进廊处还有假山鱼池,虽然杂草丛生,池水干涸,不难想象以前荣景。最右边柴房也是灰尘满布,中间一张椅子捆绑一位少女,年龄推算是14岁左右,正值豆蔻年华,却被绑在椅子上活活饿死。
  • 傲世帝歌

    傲世帝歌

    这是一个战乱的世界!习兵法,阅兵书,修玄力者,为修士。弱者,习“身轻如燕”“健步如飞”等末流兵法,强者,掌“亘古匆匆”“只手遮天”“斗转星移”之流!这片土地,自古以来,群雄逐鹿,万世征伐,从未有过大一统之时,想要生存,唯有……以战止戈!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雄……何为帝? Ps:新书《一衍逆尘》已经开坑,肯请大伙儿支持支持,拜谢!
  • 五代史纂误

    五代史纂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疑雨集

    疑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渴望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我们每天都为之奋斗。但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往往会忘记我们的初衷,在每天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中慢慢迷失了自己,当所有的一切都堆积在我们面前,压抑在我们心上的时候,我们茫然了。我们不知道自己如何拿得起,放得下。所以,就从这些角度出发,本书为你一一解开心中的疑惑,让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徘徊、迷惑,更好地找准位置,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真诚地希望每一位阅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 佛说须摩提经

    佛说须摩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誓

    死誓

    神秘消失的女童,到底是否真实存在?这是一起普通的绑架还是蓄意伤害?古老的玉石,七彩的风铃,毛绒的玩具……四个被命运抛弃的灵魂,上演着一段肮脏卑劣却又无奈的恩怨情仇。
  • 重生我来还你光明

    重生我来还你光明

    她,是国家女战神,同另一个人一样是国家的传奇。所有人听到她的名字,先是崇敬,再是羡慕。可谁又知,她也不过是个爱而不得的可怜人。他,是国家另一位战神,同一个女生站在最顶尖的位置上。她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人,也是一个,替代品!一世追求,爱而不得,面对他在两人间做出的选择,心如死灰。似是上天垂怜,她得以重活,这一世,她定要活的潇洒自在……可欠下的债,却似乎还不完了。
  • 八零福妻养包子

    八零福妻养包子

    【新书《姜医生每天都在艰难求生》已发,求支持~~】【年代文+宠文+萌宝】末世一场大战,回到了八十年代!刻薄婆婆,极品大嫂,奇葩小姑......过去谁拿了我的什么,给我送回来;谁吃了我的什么,给我吐出来,一笔一笔慢慢算。等等,这枚突然冒出来的糯米团子什么情况?团子:“麻麻抱~”叶婉樱:牙疼!某天,一身冷漠气息的妖孽男人出现,大手一览:“媳妇儿,跟我走!”叶婉樱:卒!
  • 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陆)

    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陆)

    生活是人性的修罗场,故事则是在演绎修罗场里的悲欢情仇……而悬疑文学一直是用故事凝练的生活序章,本书收录首届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入围及获奖的中短篇作品精选集,包括科幻、恐怖、冒险、情感、历史等多类悬疑和泛悬疑题材,让你一次读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