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2200000007

第7章

伤寒例第三

(赵本论前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赵本作“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春夏为阳,春温夏热者,(医统本有“以”字)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故也。秋冬为阴,秋凉而冬寒者,以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故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冬三月纯阴用事,阳乃伏藏,水冰地坼,寒气严凝,当是之时,善摄生者,出处固密,去寒就温,则不伤于寒。其涉寒冷,触冒霜雪为病者,谓之伤寒也。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春风、夏暑、秋湿、冬寒,谓之四时之气。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热为阳,阳主生;寒为阴,阴主杀。阴寒为病,最为肃杀毒厉之气。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内经》曰:先夏至日为温病,后夏至日为暑病。温暑之病,本伤于寒而得之,故太(熊校记:大医汪本大改太,非)医均谓之伤寒也。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赵本有“者”字)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赵本作“反”)大寒;夏时应大(赵本无“大”字)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四时气候不正为病,谓之时行之气。时气所行为病,非暴厉之气,感受必同,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也。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四时正气者,春风、夏暑、秋湿、冬寒是也。时行者,时行之气是也。温者,冬时感寒,至春发者是也。

疫者,暴厉之气是也。占前斗建,审其时候之寒温,察其邪气之轻重而治之,故下文曰: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

冬寒、春温、夏热、秋凉,为四时之正气也。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赵本医统本“九月十月,……即为病也”作注,非。)此为四时正气,中而即病者也。

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赵本作“为”)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

此为时行之气,前云:冬时应寒而反大温者是也。

从立春(医统本作“秋”)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此为温病也。《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此为疫气也。是数者,以明前斗历之法,占其随时气候,发病寒热轻重不同耳。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也。(赵本无“也”字)节气十二,中气十二,共二十四。《内经》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然气候亦有应至而(赵本作“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疑漏或有至而不去,此一句按《金匮要略》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故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阴(医统本作“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医统本有“而”字)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内经》曰: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即是观之,脱漏明矣。

但天地动静,阴阳鼓击者,各正一气耳。

《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清阳为天,动而不息;浊阴为地,静而不移。天地阴阳之气,鼓击而生,春夏秋冬,寒热温凉,各正一气也。

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

春暖为夏暑,从生而至长也;秋忿为冬怒,从肃而至杀也。

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

十月六爻皆阴,坤卦为用,阴极阳来,阳生于子。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于卦为复,言阳气得复也。四月六爻皆阳,乾卦为用,阳极阴来,阴生于午。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于卦为 ,言阴则(医统本作“得”)遇阳也。《内经》曰: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

阳生于子,阴生于午,是阴阳相接,故曰合。阳退于酉,阴退于卯,是阴阳相背,故曰离。《内经》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

阴阳交易,人变病焉。

天地阴阳之气,既交错而不正,人所以变病。《内经》曰: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内经》曰:养生者必顺于时,春夏养阳,以凉以寒;秋冬养阴,以温以热。所以然者,从其根故也。

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

不能顺四时调养,触冒寒温者,必成暴病。医者当在意审详而治之。

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春(赵本作“秋”)必病(医统本作“ ”)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

当春之时,风气大行。春伤于风,风气通于肝,肝以春适王,风虽入之,不能即发,至夏肝衰,然后始动。风淫末疾,则当发于四肢。夏以阳气外盛,风不能外发,故攻内而为飧泄。

飧泄者,下利米谷不化,而色黄。当秋之时,湿气大行。秋伤于湿,湿则干于肺,肺以秋适王,湿虽入之,不能即发,至冬肺衰,然后湿始动也。雨淫腹疾,则当发为下利。冬以阳气内固,湿气不能下行,故上逆而为咳嗽。当夏之时,暑气大行,夏伤于暑,夏以阴为主内,暑虽入之,势未能动,及秋阴出,而阳为内主,然后暑动搏阴而为 疟。 者二日一发,疟者一日一发。当冬之时,寒气大行,冬伤于寒,冬以阳为主内,寒虽入之,势未能动,及春阳出而阴为内主,然后寒动搏阳而为温病。

是感冒四时正气为病必然之道。

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斯方治。

《内经》曰: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根据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

仲景之书,逮今千年而显用于世者,王叔和之力也。

又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赵本有“故”字)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者。临病之工,宜须两审也。

东方地气温,南方地气热,西方地气凉,北方地气寒。西北方高,东南方下。是土地温凉、高下不同也。东方安居食鱼,西方陵居华食,南方湿处而嗜酸,北方野处而食乳。是餐居之异也。东方治宜砭石,西方治宜毒药,南方治宜微针,北方治宜灸 。是四方医治不同也。医之治病,当审其土地所宜。

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内经》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是伤寒为病热也。《针经》曰: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是热虽甚不死。

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

表里俱病者,谓之两感。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为三阳之长,其气浮于外,故尺寸俱浮,是邪气初入皮肤外在表也,当一二日发。风府穴名也,项中央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以上连风府。其经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故病头项痛、腰脊强。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赵本作“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阳明血气俱多,尺寸俱长者,邪并阳明,而血气淖(熊校记:而血气HT 溢也,汪本HT 改淖,按HT 为潮正字,汪本原误)溢也。太阳受邪不已,传于阳明,是当二三日发。其脉侠鼻者,阳明脉起于鼻交 中,络于目。阳明之脉,正上 ,(医统本作“ ”)还出系目系。身热者,阳明主身之肌肉。《针经》曰:阳明气盛,则身以前皆热;目疼鼻干者,经中客邪也;不得卧者,胃气逆不得从其道也。《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内经》曰: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春脉弦,尺寸俱弦者,知少阳受邪也。二三日阳明之邪不已,传于少阳,是当三四日发。胸胁痛而耳聋者,经壅而不利也。

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腑者,可汗而已。

三阳受邪,为病在表,法当汗解。然三阳亦有便入腑者,入腑则宜下,故云未入于腑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阳极则阴受之,邪传三阳既遍,次乃传于阴经。在阳为在表,在阴为在里。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阳邪传阴,邪气内陷,故太阴受病而脉尺寸俱沉细也。自三阳传于太阴,是当四五日发也。邪入于阴,则渐成热,腹满而嗌干者,脾经壅而成热也。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少阴肾水也,性趣下。少阴受病,脉尺寸俱沉也。四五日太阴之邪不已,至五六日则传于少阴也,是少阴病当五六日发。人伤于寒,则为病热,谓始为寒,而终成热也。少阴为病,口燥舌干而渴,邪传入里,热气渐深也。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缓者,风脉也。厥阴脉微缓者,邪传厥阴,热气已剧,近于风也。当六七日发,以少阴邪传于厥阴。烦满而囊缩者,热气聚于内也。

此三经皆受病,已入于腑,可下而已。

三阴受邪,为病在里,于法当下。然三阴亦有在经者,在经则宜汗,故云已入于腑者,可下而已。经曰:临病之工,宜须两审。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阴三阳、六脏六腑皆受病,则荣卫不行;腑脏(赵本作“脏腑”)不通,则死矣。

阴阳俱病、表里俱伤者,为两感。以其阴阳两感,病则两证俱见。至于传经,则亦阴阳两经俱传也。始得一日,头痛者太阳,口干烦满而渴者少阴;至二日则太阳传于阳明,而少阴亦传于太阴,身热谵语者阳明,腹满不欲食者太阴;至三日阳明传于少阳,而太阴又传于厥阴,耳聋者少阳,囊缩而厥者厥阴,水浆不入,不知人者,胃气不通也。《内经》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云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谓三日六经俱病,荣卫之气,不得行于内外,腑脏之气不得通于上下,至六日腑脏之气俱尽,荣卫之气俱绝,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不加异气者,至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也;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歇也;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也;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也;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患精神爽慧也。

六日传遍,三阴三阳之气皆和,大邪之气皆去,病患精神爽慧也。

若过十三日以上不间,尺寸(赵本作“寸尺”)陷者,大危。

间者,瘳也。十二日传经尽,则当瘳愈。若过十三日以上不瘳,尺寸之脉沉陷者,即正气内衰,邪气独胜,故云大危。

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旧(赵本作“后”)坏证病(赵本作“病证”)而治之。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为(赵本作“成”)温疟。

异气者,为先病未已,又感别异之气也。两邪相合,变为他病,脉阴阳俱盛者,伤寒之脉也。《难经》曰: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则为前病热未已,再感于寒,寒热相搏,变为温疟。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

此前热未歇,又感于风者也。《难经》曰: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风来乘热,故变风温。

阳脉洪数,阴脉实大者,(赵本有“更”字)遇温热,变为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

此前热未已,又感温热者也。阳主表,阴主里,洪数实大皆热也,两热相合,变为温毒。以其表里俱热,故为病最重。

同类推荐
  • 乾隆下江南

    乾隆下江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歇浦潮

    歇浦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辽阳闻见录

    辽阳闻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法无行经

    诸法无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丧服小记

    丧服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妃临天下

    妃临天下

    -------藏头诗------静从心生本禅机女由天成自清纯其眸一回惊花雨姝色凝眸若翩云爱恨纠缠,情意迷乱,阴暗皇宫,快意江湖,杀场征战……看懦弱隐忍的小女子如何成长为一代天骄,如何左右几个男人的一生!让静姝带你去祁国,经历血腥风雨,柔肠千转!投票,投票,还是投票!收藏,收藏,还是收藏!留言,留言,还是留言!===============推荐自己的文:穿到古代寻美男,笑到手脚抽筋:火爆王爷虐情妃,爱到肝肠寸断:极品小太监(BL)另类刺激的爱:*******☆☆★★隆重推出【潇湘十二少】大作★★☆☆蓝大少:【傻儿相公】颜二少:【丫鬟不出墙】本人:段家三少:【妃临天下】云四少:【冷宫弃后】诺五少:【抢孕妈咪】丫六少:【妻上夫下】乐七少:【吃你吃上瘾】彤八少:【王爷,我休了你】吧十少:【圈养绝色相公】银十一少:【无福消受美男恩】妖十二少:【养个奴隶做老婆】好友冷雨:【次品奶爸驯稚妻】蓝颜紫妖:【堇色柔妃双面皇】http://m.wkkk.net/edit/静的博客
  • 古月庵

    古月庵

    笃、笃、笃……五下梆子声随风飘来,惊醒了醉眼迷蒙的屠龙。“不好!五更了!”屠龙推开小桃红,赶紧去抓自己的衣服。小桃红按住他的手,娇嗔道:“急什么呢!时间还早,再陪我睡一会嘛!”小桃红是驻芳院的粉头里最出色的一个,不但长得漂亮,而且风情万种,是个很讨男人喜欢的女人。屠龙很想抱着她再睡个回笼觉,但想到有件事非办不可,只得硬硬心肠起身穿衣。小桃红真的生气了,沉下脸道:“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依我看,你和那些怕老婆的小男人没什么两样!”
  • 召唤勇者

    召唤勇者

    穿越不能带家属?那老婆怎么办?唔...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 父亲的晚年生活

    父亲的晚年生活

    把母亲埋好之后,父亲在家里翻了半天,把母亲生前吃剩的药片子,还有几双布鞋、几双袜子、几件衣服,包括一条断齿的桃木梳子,统统地搜腾出来,堆在院子中间,打火机弄了半天,才一把火点着了。衣服、梳子都很好烧,燃起蓝蓝的火苗,很快就烧成了灰。而鞋底子是塑料的,衣服扣子应该也是塑料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片子不知是什么,加在一起就特别难烧,沤出来十分刺鼻。在这个初冬的黄昏,我们整个塔尔坪村子,就弥漫着这种中药熬煳了的气味。烟也很浓很大,把半个村子都遮挡住了。说是母亲,其实我的母亲在三十年前就去世了,当时三十九岁,父亲四十多岁。
  • 留在长治的那些足迹

    留在长治的那些足迹

    小时候在我们乡间说起长治,称之为潞安府,都说是一个很大的地方。昔时交通不便,村里很少有人进过城市,若有人从潞安府回来,人们围上去听他的见闻,那人便会有几分自豪。1953年初春,我虚岁十二,伯父带我去长治,我从那时离开了武乡故里。上路的时候,我很兴奋,却也懵懂,不知道要走多远。爬过一道道坡,翻过一座座梁,走过一个个村,那些村庄的名字很有意思,叫什么“擀杖沟”、“箩箩洼”之类。走到晌午,脚腿酸软,兴奋劲儿早没了。记得是到了襄垣县的下良村,在路边的小饭铺打尖,坐下就不想起来。
  • 感谢瞧不起你的人

    感谢瞧不起你的人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受批评、伤害、欺负、背叛、责罚、讽刺……我们该怎么办?比尔?盖茨说过:“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盖茨意在告诉你,愚蠢的人为了事业盲目地去死,聪明的人为了事业委屈地活着。火石不经摩擦,火花不会发出。同样,人们不遇刺激,他们的生命火焰不会燃烧——失败、贫穷、痛苦,不是永久不可超越的障碍,反而是人们最好的刺激品,因为这些能锻炼他们的身心,使得他们更坚毅、更强固。钻石愈硬,它的光彩愈耀目,要将其光彩显出来所需的磨擦也愈多。只有磨擦,才能使钻石显出它全部的美丽。
  • 世子爷的末世妃

    世子爷的末世妃

    内容标签:强强末世转古言穿越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沐歌,隋陌其它:门 我来自末世,我叫沐歌……真是爱极了夫人夹着语气词说话的模样,认真吃饭却只挑肉的模样,明明聪明的紧却又懵懂不知世故的模样……能重来此生与夫人结发,是陌的有生幸事。
  • 重生:逆天女神

    重生:逆天女神

    【沂羽谷原创社团出品】她,司徒然,异世重生,两世为人,到底还是躲不过命运的安排。权势纠纷,姐妹相残。“哈哈,三姐,你还是乖乖的交出金令吧!否则别怪我不顾及姐妹情谊了!”司徒情说道!司徒然看了眼溢在胸前妖艳红色,“!呵,活了两世,看来注定要命断在此了。”说完转身跳下万丈悬崖。人在令在,人死令毁。这才是她的作风!
  • 天机古卷Ⅱ

    天机古卷Ⅱ

    一部家传古卷,引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职业,世受皇家供养的天机大夫,因何流落民间?主人公祁天下,在得到古卷之后,鬼使神差地踏上了一条危险重重的探险之路,而这条探险之路,将逐步揭开亘古谜团第四爻的秘密。干云洞、黄房子、原始密林、黄河之畔。斗奇术、破震物、施占卜,洞悉天机。黄大仙、老鬼子、尸魅、异兽,陆续登场……
  • 翰苑遗事

    翰苑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