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2200000002

第2章 萧红的《呼兰河传》

萧红的《呼兰河传》

司马长风

萧红(一九一一——一九四三),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呼兰县与哈尔滨市,隔着一条松花江,呼兰在江北,哈尔滨在江南。她就在哈尔滨东省特别区(中东铁路特别行政区),区立第二女子中学肄业。这位才华芬芳的女作家,仅仅活了三十一岁,可是在她长成后的十一年里,她竟遭遇了三次爱情的创击,一是始乱终弃的国文教员“李老师”,二是粗鲁暴躁的萧军,三是过于自怜、啬于爱人的端木蕻良。

萧红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之后开始写作,早期用悄吟笔名,在哈尔滨发表的作品,曾与三郎(萧军)合出《跋涉》(一九三三年)一书。她是小说和散文的两栖作家,最初引人注意的散文集是《商市街》(一九三六),小说的成名作则是抗日长篇《生死场》。萧红的《生死场》与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同是在鲁迅的奖掖之下出版的,但《八月的乡村》远较《生死场》有名,三十年代最享盛名的文学批评家刘西渭,在《咀华二集》中,只评过《八月的乡村》,未谈到《生死场》,后来他曾表示追悔。

“……《八月的乡村》实在不如《生死场》,然而先到我的笔锋下面的不是萧红,未免太不公道。其后听见萧红死了,心里有所憾然,也觉得抱歉。当着好作品而沉默,站在文艺批评的立场来看,近似一种道德上的怯懦行为。”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生死场》毕竟是一部平常的作品,《萧红评传》的作者葛浩文博士(HowardGoldblatt)说:“就早期的抗日文学而言,无疑的这算是一本重要的小说,”“从纯文学观点看,笔者认为这本小说相当平庸”这两个论断,实先得我心。

萧红的小说作品短篇有《桥》和《手》,辑在文集《桥》中(一九三六),短篇小说集有《牛车上》(一九三七)《小城三月》(一九四一)和《旷野的呼唤》(一九四四);长篇小说则有《马伯乐》(一九四○)及本书要评介的《呼兰河传》(一九四七)。

《呼兰河传》书如其名,是部纯粹的乡土小说。萧红是东北人,身负着家仇国难的东北人;她以抗日长篇《生死场》成名,而《呼兰河传》则完成于抗日战争的中期,那时期左翼作家控制的“文协”,正高喊“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要求文学“题材必须与抗战有关”,而萧红也算是左翼作家;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呼兰河传》竟一点抗日意识也没有,那真是不大不小的奇迹!这说明,她早巳放弃一切束缚文学的教条,找到自己、舒心惬意的写作,这也说明,她傲睨文坛流风的勇气。在这点上,她比同代大部分男性作家更值得景仰。试看她在尾声里,淡淡的几句话: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为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无异是说,书中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缕剪不断的乡愁。

正因为创作的心灵自由了,一切类型化、观念化的要求退隐了,《呼兰河传》才透出了鲜烈的个性,成为战时长篇小说的重大收获。

小说的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一般的小说都以人物或情节为主轴,《呼兰河传》则以环境——一座小城为主轴,在现代小说中极罕见。鲁迅的《故乡》,虽具有这倾向,但浅尝辄止。

沈从文的《边城》,名为边城,实际上是写翠翠和老渡船。认真的把一座小城作为小说主轴,实是萧红的独创。

这部小说分七章,第一章写小城风貌,第二章写小城的年中盛事,第三章写老祖父,第四章写邻居,第五章写小团圆媳妇(童养媳),第六章写寄人篱下的老光棍有二伯,第七章写磨倌(看驴拉磨的雇工)冯歪嘴子。

以小城为主轴,没有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而东北的小城小镇,又那样荒凉简素;所写寥寥几个角色,也都是灰色的小人物,就像脚踏的土、路旁的石、荒野的草,从来不会吸引人注意的;可是萧红那支点铁成金的笔,竟把他们写得那么鲜活可爱,显出了非凡的才能。书中的有二伯,比鲁迅笔下的阿Q更有血色有活气,小团圆媳妇可与沈从文笔下的萧萧争辉;冯歪嘴子可与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媲美。她使小城里的小人物获得了不朽的文学生命。

全书七章,没有通贯紧密的情节,以独语式的白描,各自成篇。但是连缀在一起,又像生命那样和谐。

其实每章都是一篇散文诗。全书是七篇散文诗。在现代作家中,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月牙儿》,徐的《彼岸》都表现了同类的风格。这四部作品,在现代文学中,又都是出类拔萃的杰作。

……

节选自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

下卷,九龙昭明出版社,1978年11月再版

同类推荐
  •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10年前,80后作为新兴名词,在青少年坊间流传;10年后的今天,80后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要力量——他们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50年,或者更久远的命运。而80后作家和诗人,则是这个群体的灵魂。本书讲述了80后这代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80后作家群用笔尖描绘的青春之舞。
  •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作品精选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本书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作者笔法清新,又不乏力量;说人说曲,两厢映照,将元曲自由活泼、质朴天成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说元曲的美文。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爱犊居吟草

    爱犊居吟草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作家马乃骝的诗文集,马乃骝,已故,生前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是纳兰性德研究专家……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酸口味心理学

    酸口味心理学

    《酸口味心理学》以爱情心理学原理为依据,用心理学知识指导你的婚恋生活,用最平凡朴实的生活故事进行最深层的情感解码,用最细腻温暖的语言给予最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情感呵护,帮助每一对进入婚恋中的情侣或夫妻纠正爱的迷途,学会善待爱、理解爱和懂得爱,从而在爱的经营之路上共成长。通过切实有效的相处策略以及沟通技巧,帮助你摆脱情感困扰,化解两性间的冲突,提升情感魅力和幸福指数,在美妙多姿的情感世界中收获天长地久。
  • 律吕新书

    律吕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情总裁萌宠妻

    绝情总裁萌宠妻

    沐亦双,一个平凡卑微近尘埃的女人。曲泱郅,一个手握各界生杀权利的男人。只是人生中一次最无奈的相遇,却注定纠缠不休的一生。“曲泱郅,这辈子我宁愿从来没有爱过你。”“沐亦双,活该你只是那个女人是代替品!”爱与恨一直纠缠,遍体鳞伤却还是不忍放手。“沐亦双,下地狱我也要拉着你!”
  • 倘若西南不遇

    倘若西南不遇

    爱情来临时,或许真的没有千万次幻想中的好,但不要拒绝,自然才是真的美。希望每个女孩儿,都可以如李乔西一般,遇见自己的江城南。
  • 历历君心

    历历君心

    一个被五讲四美三热爱熏陶长大的女律师会做妾?不存在的!今天还是三阿哥胤祉的最爱,明天就成了康熙的外宅?怎么回事?在她心中向来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该怎么样,自己争去吧!
  • 大玄师

    大玄师

    孙磊微微一笑,抬手破开阴阳路。“感动不?”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不敢动,不敢动……”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