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1600000002

第2章

论曰。此第二颂入定。上半正颂在前入定。下半逆颂后起说法。后所说教有二胜能。一决断疑悔。如金刚能破。二印成一乘。如金刚不坏。下半二句显此二义。序分文竟。正说之中大分为二。谓前六品别显观行。总持一品总遣疑情。别显之中即为六分。一无相法品明无相观。二无生行品显无生行。三本觉刹品依本利物。四入实际品从虚入实。五真性空品辨一切行出真性空。六如来藏品显无量门入如来藏。如是六门观行周尽。所以然者。凡诸妄想无始流转只由取相分别之患。今欲反流归源。先须破遣诸相。所以初明观无相法。虽遣诸相。若存观心观心犹生不会本觉。故泯生心。所以第二显无生行。行既无生方会本觉。依此化物令得本利。故第三明本觉利门。若依本觉以利众生。众生即能从虚入实。所以第四明入实际。内行即无相无生。外化即本利入实。如是二利以具万行。同出真性。皆顺真空。是故第五明真性空。依此真性万行斯备。入如来藏一味之源。所以第六显如来藏。既归心源即无所为。无所为故无所不为。故说六门以摄大乘。又此六品亦有异意。谓初品示所观之法。法谓一心如来藏体。第二品明能观之行。行谓六行无分别观。第三本觉利品显一心中之生灭门。第四入实际品显一心中之真如门。第五真性空品双遣真俗不坏二谛。第六如来藏品遍收诸门同示一味。以此二重六门摄大乘义周尽。又此六品合为三门。前二品摄观行始终。次二品者教化本末。其后二门摄因成果。又前二品遣相归本。中间二品从本起行。后二品者双显归起。以此二三摄大乘尽。又此六品只是二门。相生都泯是本觉利实际真空。是如来藏。又前门者遣妄显因。其后门者显真成果。如是二二之门亦摄大乘周尽。又此六品唯是一味。所以然者。相生无性。本觉无本。实际离际。真性亦空。何由得有如来藏性。如下如来藏品中言。是识常寂灭。寂灭亦寂灭。总持品言。七五不生。八六寂灭。九相空无。如是无所得之一味正为此经之宗之要。但以无所得故无所不得。所以诸门无所不开故作无量义之宗也。虽是一味而开六门故。依六分科文而释。先释品名。言无相者谓无相观。破诸相故。次言法者谓所观法。一心法故。无相观者先六分中第一分义。所观法者后六门内第一门法。今此初品显是二义。以之故言无相法品

经曰尔时尊者从三昧起而说是言

论曰。此一品文科分为三分。初出定分。次起说分。后得益分。初后二分是经家序。其第二分正是佛言。初分中显三种成就。一说法时成就。如经尔时故。二说法主成就。如经尊者故。具五通达为世所尊。于甚深法如义说故。三自在成就。如经从三昧起说是言故。如来入定无能惊寤。于定住出得自在故

经曰。诸佛智地入实法相决定性故

论曰。此下第二正发言说。此中有二。一者长行。二者重颂。初长行中亦有二分。一略标分。二广说分。略标分中标二种义。初标无相观。后标所观法。无相观中有其二句。先标如来自入无相观。后标令他入无相观。言自入者。如经诸佛智地入实法相决定性故。诸佛智地者。谓如前所入金刚三昧相应之智。住持一切功德法故。入实法相者。谓此佛智破一切相通达诸法之实相故。决定性者。是实法相。非佛所作。有佛无佛性自尔故。次言故者。以决定性释成上句。若不决定即非实相故。又摄上句而成下句。如来自入实法相故。故能令他得无相利也

经曰。方便神通皆无相利

论曰。此第二句令他得入。言方便者八相方便。谓从兜率天退乃至入涅槃故。神通者六神通。即为三轮化众生故。皆无相利者。如是八六方便神通皆从自入实相而起。能令他得无相利故标无相观竟在于前

经曰。一觉了义难解难入非诸二乘之所知见唯佛菩萨乃能知之

论曰。此下第二标所观法亦有二句。一者直标所观法深。二者为他说是深法。一觉了义者。一心本觉如来藏义。过是永无余深法故。难解者义甚深非诸二乘所知见故。难入者体甚深唯佛菩萨乃能入故。即以后句而释前句。欲明初门所标。佛智所入实法相者。直是一心本觉如来藏法。如楞伽经言。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今此文言实法相者是寂灭义。一觉了义者即是一心如来藏义。法华论云。诸佛如来能知彼法究竟实相。言实相者。谓如来藏法身之体不变义故。今此经言一觉者。一切诸法唯是一心。一切众生是一本觉。由是义故名为一觉。至下演中当更分别

经曰。可度众生皆说一味

论曰。此明为他皆说深法。可度众生者。如来所化一切众生莫非一心之流转故。皆说一味者。如来所说一切教法无不令入一觉味故。欲明一切众生本来一觉。但由无明随梦流转。皆从如来一味之说无不终归一心之源。归心源时皆无所得。故言一味。即是一乘。初略标文竟在于前

经曰。尔时解脱菩萨即从座起合掌胡跪而白佛言

论曰。此下第二广说。于中有二。先请后说。请中有二。先序人仪。后明发言。序有二句。一依时表人。解脱菩萨者。令诸众生同一解脱故。寄能问人表所说法故。二序礼仪。如经即从座起等故

经曰。尊者若佛灭后正法去世像法住世于末劫中五浊众生多诸恶业轮回三界无有出时

论曰。此下第二发言而请。于中有二。先举所为时节。后请为彼宣说。初中像法住世。末劫中者先广说经为益正法之时。今此经者为化像法之节。随时厚薄设教异故

经曰。愿佛慈悲为后众生宣说一味决定真实令彼众生等同解脱

论曰。此是第二正请宣说。宣说一味者。请说一觉了义之味。决定真实者请说入实法相之观。令彼众生等同解脱者。令彼像法末世众生等同一味究竟解脱。由是言之。教有四句。一正化正法兼利后时。谓前经等。二正化像法兼利前时。谓此经等。三通化前后。谓诸余经等。四不利前后。除上尔所教

经曰。佛言善男子汝能问我出世之因欲化众生令彼众生获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议以大慈故以大悲故我若不说即堕悭贪汝等一心谛听为汝宣说

论曰。此下第二如来为说。于中有二。一者赞问许说。二者对请宣说。赞问中言出世之因者。入实相观故。出世之果者。一味解脱故。是一大事者。无上同义故。不可思议者。离言绝虑故。如法华经言。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论者释言。一大事者依四种义。何者为四。一者无上义。唯除如来一切智智。更无余事。如经欲开佛知见。令众生知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故。佛知见者。如来能证以如实智。知彼义故。二者同义。以诸声闻辟支佛佛法身平等。如经欲示众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故。法身平等者。佛性法身无差别故。三者不知义。以诸声闻辟支佛等不能知彼真实处故。不知真实处者。不知究竟唯一佛乘故。如经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故。四者令证不退转地。示现欲与无量智业故。如经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故。今此文中一大事者亦有四义。一无上义。如上文言。诸佛智地入实法相故。二者同义。如经一觉了义难解难入故。三不知义。非诸二乘所知见故。四令证义。可度众生皆说一味故。赞问已竟。次许说中亦有二句。初句反显不说有过。后句顺明诫听许说

经曰。善男子若化众生无生于化不生无化其化大焉

论曰。自此已下正为宣说。于中有二。先明无相观广明无相利。后显一觉心广前一觉义。无相观中亦有二分。一者直说观行之相。二者往复决诸疑难。初中亦二。先方便观。后明正观。方便观中。有其四句。初一句牒能化。后一句叹化大。中间二句正明观相。无生于化者。初修观时破诸有相。于幻化相灭其生心故。不生无化者。既破化相次遣空相。于无化空亦不生心故。所以然者。众生本来迷心离相。遍取诸相动念生心故。先破诸相灭取相心。虽复已破幻化有相。而犹取其无化空性。取空性故于空生心。所以亦遣无化空性。于时不生取空之心不得已会无二中道。同佛所入诸法实相。如是化故其化大焉

问。此方便观为在何位

答。若仰信修在于十信。其相似观在三十心。论其纯修在四善根。将入初地近方便故

问。余处说有三无性观。何故此中但说二无

答。无相无生合为一边。所遣相生同是有故。又此二观皆有寻思。遣无性时无寻思故。或开或合皆有道理故。已说方便次显正观

经曰。令彼众生皆离心我一切心我本来空寂若得空心心不幻化无幻无化即得无生无生之心在于无化

论曰。是明正观无二之相。以离所取能取二故。离所取者。以离一切人法相故。此有二种。一者遣离。二者泯离。遣离者先所取相今灭除故。如经令彼众生皆离心我故。泯离者先所取相本来空故。如经一切心我本来空寂故。言心我者。人名为我法名为心。心是诸法所依主故。达诸人法本来空时。先所取相此时不起。所以二离一时成就。已说离所取。云何离能取。谓离一切能取分别此亦二种。一者本离。二者始离。言本离者。通达心我本来空时正得本觉空寂之心。此空寂心本离能取。离能取故本不幻化。如经若得空心心不幻化故。不幻化者非虚妄故。言始离者。得此本觉空寂心时能取分别不复得生。随所得心无幻化故。如经无幻无化。即得无生故。如是始得无生之心会本空寂无化之理故。言无生之心在于无化。假说心境故寄言在然。始离能取是始觉义。本离空心是本觉义。义虽有二混成一觉。同离能所离新旧故。如论说言。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当知此觉永离生灭始终等相。始从初地乃至佛地。但有分满不同而已。如十地论本分中说。自体本来空有不二不尽。乃至广说。又此一觉有本始义。以有本觉显成义故。真修之说亦有道理。以有始觉修成义故。新修之谈亦有道理。如其偏执即有未尽。且止乘论还释本文广无相观竟在于前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众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体无色相云何修习得本空心愿佛慈悲为我宣说

论曰。此下第二往复决疑有四问答次第决疑。第一问中问意有二。一者众生心性本来空寂而犹动念无始流转。云何方修而得本心。二者空寂心体无色无相。众生本来恒取有相。云何习无而得空心。故言云何修习得本空心

问。此中所说众生之心应是六识等生灭心。何以得知一心本觉

答。起信论云有法能起大乘信根。谓众生心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乃至广说。又如经言。寂灭者名为一心。今此文言。空寂之心体无色相。言有左右意致还同。言无色者无显形等色故。无相者无生灭等相故。此文即显心真如门。上言众生之心且举心生灭门。举生灭心显真如门。以之故言。性本空寂。然此二门其体无二。所以皆是一心法耳

经曰。佛言菩萨一切心相本来无本本无本处空寂无生若心无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善男子无相之心无心无我一切法相亦复如是

论曰。此答有二。正答决答。言菩萨者。是呼解脱菩萨之辞。下文呼辞皆亦同也。一切心相者。一切八识动念之心心所相应行相差别。若行若相皆有四相故。本来无本本无本处者。一切心相种子为本。求此本种永无所得。所以然者。为在现时为已过去。若在现时即与果俱无本末异。如牛两角。若已过去即无作因无体性故。犹如兔角。如是道理本来法尔。以之故言。本来无本。又生灭心生必依本处。本处既无即不得生。言本处者。谓俱有根。其五色根既是色法。有方无方皆不可得。余三所依皆无色法。有时无时并不可得。是故亦言本无本处。谓从本来无其本处。既无本种亦无本处。当知心相本来无生。以之故言空寂无生。如是观察不得生时。其能观心亦无所生。是时即入本来空寂。所入空寂即是一心。一切所依名之为地。故言即入空寂。空寂心地虽诸众生本来流转。恒取有相。然依此门推求观察。即能得本空心。故言即得心空。心空空心语有左右。只是一心本觉之义。正答所问竟在于前。此下结答。无相之心者举一心体。无心无我者结前所说。空寂无生无相心中。离心我相。一切法相亦如是者。重结空寂。非直离此心我二相。其余一切有为无为乃至有上无上等相无相心中无不离故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一切众生若有我者若有心者以何法觉令彼众生出离斯缚

论曰。自此已下第二问答。前一问答总明破有相门。今此问答别显离二缚门。别举二病以问其药。言有我者人执之病。若有心者法执之病。言斯缚者。别而言之。人执是粗重缚。法执是相缚。通而说之。二执皆有粗重相缚。又此二执皆有二缚。谓相应缚及能缘缚。二障章中其义已具。答中有二。先治人执。后治法执。治人执中先总后别

经曰。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观十二因缘

论曰。此是总治。观十二支略有二门。一观无作缘生。治作者执。如说是事有故是事有。二观无常缘生。治常住执。如说是事生故是事生。存我之来此二为本。本既除故诸末随灭也

经曰。十二因缘本从因果因果所起兴于心行心尚不有何况有身若有我者令灭有见若无我者令灭无见

同类推荐
  • 二京赋

    二京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卧庐词话

    卧庐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artin Guerre

    Martin Guer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佛祖统纪

    续佛祖统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经要略文

    诸经要略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二胎

    二胎

    方淳70年代生,现居杭州,硕士,浙江省作家协会成员,曾出版长篇小说《病人》,另在《作家》《青年作家》《文学界》《西湖》《福建文学》《雨花》《当代小说》《浙江作家》《三角洲文学》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美莲拿起拖布又把地擦了一遍,土黄木纹的地砖铺了不到半年,看上去还是簇簇新的,地砖的釉面闪着清洁的亮光,花纹是几年前流行的式样,一个方方的菱形套着一个方方的菱形,花哨而生动,空间似乎被线条和色彩充满了。美莲的家,有老式的家具,也有一些新潮的家具。
  • 今生就爱这一回

    今生就爱这一回

    为了逃避父亲的逼婚,她-----李芸儿,选择了和自己的好姐妹-------司徒天涯交换了未婚夫!但是却在意外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天麟竟然就是自己的未婚夫!而此时的天涯却已经爱上了自己的未婚夫!但是芸儿自己却被天涯的未婚夫雷欧爱上了------芸儿该怎么办?天涯的命运又将如何?爱情背上了友情,她们是怎么的选择?
  • 天衣修仙记

    天衣修仙记

    朱天衣其名,根据其父的解释就是,老天第一你第二,故名天一字第二。然其母觉得此名太大不好养活,遂改为天衣,只求其能觅得仙缘,平平安安多活几百年就好。然仙路艰险,平安二字却是奢望,第二更是难以望其项背,可一入修仙路,再无回头日,只得向前再向前!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扑倒Boss:亿万首席强宠妻

    扑倒Boss:亿万首席强宠妻

    “渣男,你真是不要脸啊,背着洛洛天天出去勾搭那些狐狸精,就不怕惹得一身骚啊,听说还傍了个富婆,不错,挺有骨气的嘛,都认二郎神当主人了,你...”苏洛暗暗戳了戳她的手臂:“小白,我们好像走错房间了,你看,这人明显比魏兵高了很多啊。”林宛白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三秒后...“快跑啊!”...“林小姐,您那晚的那巴掌打的我可是记忆犹新啊。”“这种小事您别介啊...”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木叶最强替身使者

    木叶最强替身使者

    拥有白金之星替身使者在忍界过平静的生活。金手指很多,替身只是其中一个。即将进入替身本土化时代,开启替身战烧作者脑的模式。有一个很棒的书友群,但是人不太多。群号:718614193欢迎来水群,车替身。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The Moth in the Mirror

    The Moth in the Mirror

    An original ebook-only novella in the Splintered series, told from the points of view of both Jeb and Morpheus. Morpheus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his rival for Alyssa's affections, so he digs into Jeb's memories of his time in Wonderland. But he may be surprised by what he finds. This brand-new story and perspective from A.G. Howard's dark, magical world stands alone but also provides a tantalizing glimpse of what's to come in Unhinged, the sequel to Splintered.
  • 逆青

    逆青

    千年前,青天界以妖族为本,人族渺小无依,为奴为仆,而后八大圣师横空出世,斩杀妖族大圣,创下人间八大圣派,奠定人族千年基业。 千年过去,八大圣师早已消失,而人间的修炼者,一旦达到武学顶峰,则必遭神秘人物镇压。 看穿越而来的萧寻,如何立于此间天地,以武逆仙! ———————— 本书QQ交流群:292372264(千人群,情节讨论,聊天打屁,歪歪唱歌,鄙视老叶。) 新书《神罡》上线,下面有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