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40章)
↓↓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唐释法海撰《坛经》旧序
第3章 元古筠比丘德异撰《坛经》序
第4章 行由品第一(1)
第5章 行由品第一(2)
第6章 行由品第一(3)
第7章 行由品第一(4)
第8章 行由品第一(5)
第9章 般若品第二(1)
第10章 般若品第二(2)
第11章 般若品第二(3)
第12章 般若品第二(4)
第13章 疑问品第三(1)
第14章 疑问品第三(2)
第15章 定慧品第四(1)
第16章 定慧品第四(2)
第17章 坐禅品第五
第18章 忏悔品第六(1)
第19章 忏悔品第六(2)
第20章 机缘品第七(1)
第21章 机缘品第七(2)
第22章 机缘品第七(3)
第23章 机缘品第七(4)
第24章 顿渐品第八(1)
第25章 顿渐品第八(2)
第26章 护法品第九
第27章 付嘱品第十(1)
第28章 付嘱品第十(2)
第29章 付嘱品第十(3)
第30章 付嘱品第十(4)
第31章 附录 令韬录
第32章 附录 唐王维撰《六祖能禅师碑铭》
第33章 附录 唐柳宗元撰《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第34章 附录 唐刘禹锡撰《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
第35章 附录 北宋明教契嵩撰《六祖坛经赞》
第36章 附录 元南海释宗宝撰《六祖坛经跋》
第37章 附录 印顺法师撰《神会与坛经》——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重要问题(1)
第38章 附录 印顺法师撰《神会与坛经》——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重要问题(2)
第39章 附录 印顺法师撰《神会与坛经》——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重要问题(3)
第40章 六后记
同类推荐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热门推荐
梦想开始了,就别停下来
9个故事,一起走过喜悦与悲伤。或许是那个和爷爷一起住在不成调的民谣里的十七岁姑娘,爷孙一直坚持着,在彼此的生命里唱歌;或许是坚守一事,永远热泪盈眶;或许是爱折腾、尽管一而再的失败;亦或是在夜晚仰望星辰的未眠人……有人陪我们走过漫漫长夜,有人赋予我们勇气,让我们成为奋力翱翔的飞鸟。跌倒是生命的常态,爬起来才是生命的馈赠。这不是意在鼓励你我的壮志豪言,也不是安抚你我的心灵鸡汤,十年的青春陪伴,一起做梦想的同路人。10张轻盈奇妙的别致插画28个温暖故事21篇感性随笔筑一个丰盈坚定的梦想。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