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
【注释】
①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③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南容①:“邦有道②,不废③;邦无道,免于刑戮④。”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①南容: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②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③废:废置,不任用。
④刑戮:刑罚。
【译文】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子贱①:“君子哉若人②,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③。”
【注释】
①子贱: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
②若人:这个,此人。
③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①也。”
【注释】
①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原文】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③,屡憎于人,不知其仁④。焉用佞?”
【注释】
①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②佞(nìnɡ):能言善辩,有口才。
③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④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①。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注释】
①:漆雕开:孔子弟子。姓漆雕,名开,字子开。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此事还未能树立起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从②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①桴(fú):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②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②,百乘之家③,可使为之宰也④。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⑤?”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⑥,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①赋:兵赋,包括兵员和装备。
②邑:古代居民聚居地的通称,小的只有十家,大的可有上万家。千家之邑,算得上大邑了。
③家:大夫的封地采邑。
④宰:地方最高长官,这里指总管。
⑤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
⑥束带:整束衣带。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问子路算不算有仁德?孔子说:“不知道。”又问了一遍。孔子说:“仲由嘛,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来掌管军事,不知道他算不算有仁德。”
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嘛,千户居民的大邑,拥有百辆兵车的采邑,可以让他来做邑长,不知道他算不算有仁德。”
又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公西赤嘛,穿着整齐的礼服在朝廷之上,可让他用外交辞令接待宾客,不知道他算不算有仁德。”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②,赐也闻一以知二③。”子曰:“弗如也。吾与④女弗如也。”
【注释】
①愈:胜过、超过。
②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
③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④与:赞同、同意。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④改是。”
【注释】
①粪土:腐土、脏土。
②杇(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③诛:意为责备、批评。
④与:语气词。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①。”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①申枨(chénɡ):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②与天道③,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①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②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人性。
③天道:天命。《论语》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①。
【注释】
①有:通“又”。
【译文】
子路有所闻,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践的话,就唯恐又有所闻。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①?”子曰:“敏而好学②,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
②敏:勤勉。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要给他‘文’的谥号呢?”孔子说:“勤勉好学,不以向下请教为耻,因此给他‘文’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