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2400000004

第4章 第二诀励志(1)

【原文】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此诸弟勉之而已。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译文】

大致上文人读书的话,首先要有“志”,然后要有“识”,最后要有“恒”。有志的意思就是不甘于人下;有识就是说必须知道学无止境,不能因为一点点成绩就骄傲,就像河伯(河神)观大海、井底之蛙看天空一样,这都是缺乏见识的表现;有恒就是指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诸位现在只是有识无法做到,但有志和有恒,诸位还是可以勉强做到的。

如果能够发奋且自立,则不管是家里还是学校都可以读书,即使是在山郊野外、嘈杂的场所,也是可以读书的,就是砍柴背柴放猪羊,也是可以读书的。但如果不能发奋自立,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无法读书,即使是在清净之地、神仙住的地方,也都是无法读书的。所以又何必选择地方、选择时间,只要问问自己,立志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了。

【点评】

要励志,必须立志。

曾国藩对诸弟子有两个要求,第一是“立志有恒”,第二是“专心致志”。

他说:“苟能奋发自立,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奋发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又说:“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庹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大多数人在一生中,总会常立志,有时是小志,有时是大志。立小志随口可以说说,而且可能也会实现,但难就难在立大志,更难的就是立了大志能否实现、如何实现。

每个人都有惰性,谁都不例外。大凡想有一番作为,也想好好努力的人,每天都在和惰性作着斗争,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彻底战胜惰性?即使自己战胜了惰性,可来自外部的一些影响,比如家庭、单位,也使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坚持,放弃一些想法,甚至放弃自己曾立的大志。

梁启超曾说曾国藩是“其一身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就是说,他一生都在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作着抗争,与自己的惰性作着抗争。

勇敢地立了大志,而且也用自己的坚持和外部环境及惰性抗争成功了,这就算克服了一个难点。但接下来又有一个难点出现了:如何实现大志?

实现大志是需要超凡的勇气和精神的。同时,只有勇气和精神还不够,如果没有选择好方向,即使再坚持,也无法达到。甚至选择好方向,也坚持了,可方法不对,也还是无法实现大志。

曾国藩立志要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圣贤,所以他说:“以做官发财为可耻。”将此作为人生准则的他,一生除了书籍和衣服,没有其他财产,有时候甚至还要靠借债来过年。

做了团练教官,开始带兵打仗后,他又以不怕死来要求自己。他不仅这么要求自己,还这么要求身边的人。为此,他挑选的将士大多都是和他一样有气节、不怕死的人。当然,在那个年代,有志之士、有才之人非常多。但如果心怀大志,却辨不清形势和方向,跟错了人,做错了选择,再大的志、再多的才,一样不能成就大事。

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曾国藩不辨形势,只是凭着一腔热血,连上十四封奏章,想革除时弊、整顿吏治,但却惹怒了龙颜,差点获罪。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奏章是给同治帝看的,而不是给其他盛世的贤帝看的,因而差点获罪。不过,幸好他又遇到了洪秀全起义,给了他实现大志的机会。同样,洪秀全一路高歌猛进,定都南京,可以说他的大志也已实现了一半,但最终却因为一些错误的决策,导致不仅丢掉南京,而且还碰上了和他同样有着大志,一心要完成大志的曾国藩。

“两强相争,勇者胜”,曾国藩和洪秀全这两个同样深怀大志的人,最终因曾国藩的见识、胆量和策略而战胜洪秀全。最后的结局就是一个得志、一个失志。

从这点来说:有胆量、有见识、有手段,也是实现大志的条件。

说他有胆量是因为他敢越权杀人,敢三次拒绝皇帝的命令。而这种胆量也不是傻大胆,而是靠着他的见识和手段获得的。

那时的曾国藩不过只是团练大臣而已,他既没有地方权力,也没有钦差大臣的头衔。因为锐意练兵,干涉地方政务、军务,地方官还刁难他,派士兵追杀他。

这种事放在其他人身上会怎样?肯定要么退缩,和地方官同流合污,要么报复。可曾国藩没有,他既没退缩,也没有向皇帝告状,更没有报复,而是偷偷地躲在了衡阳。

曾国藩躲在衡阳并没放弃自己的大志,而是发愤练兵,用成绩说话,用自己的功绩来逆转、雪耻。

“能吃人吃不了的苦,能受人受不了的辱。”曾国藩做到了,成功理所当然。

果然,半年后,他领兵取得湘潭大捷。他成功了,也报了仇、雪了耻,因为仇人被革职了,他也扬眉吐气地在湖南站稳了脚跟。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这是曾国藩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大志。从这座右铭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高:做不了圣贤,连人都不是了。

又有人说,拥有如此志向的人很多,可真正能实现的又有几个?

曾国藩的大志是做圣贤豪杰,“做第一等人物”。掰着指头算来,古往今来有多少圣贤豪杰?又有多少第一等人物?可见,曾国藩的大志就不是一般人的大志,不是那种考上清华、北大,做上公务员、有个好工作这样的“大志”。

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又怎会立如此大志呢?其实曾国藩立此大志,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也是经过了循序渐进的变化,慢慢形成的。让我们先看看他立志的过程。

曾国藩在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时是21岁。那时候,他给自己改了个叫“涤生”的号。涤生涤生,涤旧更生。

仅仅是改了个号,但从这个号里,却也能看出他的志向。不过这时他的志向还不是很明确,或者说那时候的志向还只是针对个人。

当他考中进士后,他将原名曾子城改为曾国藩。这个“国”字明显让我们感觉出他的志向逐渐由“个人”转身“国家”了。

第一次北京行,他23岁。京城之行让他大开眼界,也放大了胸襟。在他回来之后,便越发勤奋苦读,整整一年都没有出门。

在家里苦读两年后,他再次去了北京。这次,曾国藩被赐同进士出身。这对其他人来说,已经是大喜事了,但对他,却是羞愧的事,因为离他的目标太远了。

进翰林院进修才是他的目标,可在清朝,一般只有一甲二甲才能进翰林院深造。曾国藩名列三甲,通常是进不了翰林院的。

翰林院是古时很多朝代的最高学府,设置于唐朝。自设置以来,便成了卧虎藏龙之地,那些身怀绝技的作家、学者、医生等都聚集在那里。所以那里也成了很多有志之士梦寐以求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

翰林院到了清朝,成了国家培养高级干部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干部进修学院”。那时候,清朝历任汉人宰相几乎都出自翰林院,而皇帝的老师一般也要翰林院出身。

通常进了翰林院的人,基本上可以说能光宗耀祖了。因为即使不能当大官,做大学士也属正一品。而如果做了官,做六部尚书就是从一品,做侍郎就是正二品,做总督是从一品,做巡抚是从二品等。因此,民间便有了“点了翰林”这个令人羡慕的荣耀说法。

正是因为这些,虽然中了进士,但因为点不了翰林,曾国藩还是懊恼之极。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有多高。

因为羞愧,想要急迫逃离北京的曾国藩,在好友郭嵩焘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并参加了后面的朝考,这次的朝考曾国藩成绩不错,如愿进了翰林院。

实现大志的大门打开了,曾国藩开始一边奋力读书,一边不忘和各界能人志士交流。从曾国藩结识的这些人来看,曾国藩的社交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因为他认识了当时的两名大官:唐鉴和倭仁。在这两位可以说是成功人士的启发下,曾国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圣贤。

为了实现大志,曾国藩时常向倭仁请教,并且开始静坐修身,甚至还把自己的欲念、坏想法全都记录在案,然后拿给倭仁批阅,让其监督自己。

“又酒时忽动名心,为人戒之”,“无奈我做诗之时,只是要压倒他人,要取名誉,此岂复有为己志?”,“同人射覆,有求胜心”……

从这些话语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实现大志,他是多么辛苦地在和自己的欲望作斗争,而这种斗争,可以说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

和功名心作斗争的他,最终写下了著名的十二条日课,并抄录在家书中,给几个弟弟看。在他修身的那段时间里,还戒掉了依赖已久的水烟。

对于立志戒烟这件事,曾国藩曾给自己弟弟曾国荃写了一封信。那时候,他的九弟曾国荃才不过十几岁,因为受到他的影响,也便立志发愤图强,而且还要去外面找个学馆读书。

曾国藩在给自己立志向的时候,也经常劝诫弟弟们,他曾对在科场上失利的六弟曾国华说:“你小试不爽,就发牢骚,我笑你的志向太小。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愧为父母所生,不愧为天地完人。”

意思是说,你只是小考失利,就大发脾气,我嘲笑你的志向实在太小。若是君子立志,就要代圣贤立言,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

他不仅不齿于只立小志,更不赞同追求虚名:“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这些文字都体现了他的大志。他不但要做大官享大名,还要做圣贤豪杰,要做第一等的人物。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如此志向,如此功名羞耻之心,有多少人能说得出来?又有多少人敢说得出来?

当然,说得出来,也未必能做得到。不要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了,就是曾国藩,尽管有着如此大的志向和觉悟,也依然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惰性。不过,不同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任由惰性存在,最终屈服于惰性,而他却在尽力克服惰性,并打败了惰性:

“不专一,当力求主一之法,诚能主一……故一日之间,情志屡迁耳。”

“细思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由于知之不真。”

“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五十余日,未曾改得一时。”

“自十月朔立志自新以来,两月余渐渐疏散,不严肃,不谨言,不改过,仍故我矣。新换为人,毋为禽兽。”

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在和懒惰作了长久斗争后,惰性渐行渐远。不过,曾国藩在那时候可能还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成为第一等的学问家、圣贤,而是成了一个领兵打仗的人,虽然他也名扬天下了,但却靠的是军功、道德、文章……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天下形势变了,洪秀全造反了。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无人能控制。不过,“学问纯粹,器识宏深”,谥为“文正”就是清政府给他的最高荣誉,应该算是对他的另一种肯定和评价吧!

曾国藩以后的成就和他的立大志有着强烈的因果关系。立志考进士、立志成为理学家、立志做大官、立志清澄天下、立志镇压“粤匪”、立志洗雪耻辱、立志办洋务……这些大志的“立”,都是和当时的大环境相适应的。而在有了这些大志后,又努力沿着通向大志的方向走,最终成为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领袖等,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有人会不服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曾国藩所处的乱世成就了他吗?其实也不是,在和平时期,曾国藩立志做圣贤、做名臣,他也做到了。所以说,大志未必天生,才华也未必是天生的,都是可以在后期的环境中磨炼或提升的。如果没有大志、没有天赋、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再有利的条件、再好的机遇摆在你面前,也是无法成就大事的。

这,就是所谓的立志!更是励志!

【延伸阅读·曾国藩箴言】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健康。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译文】

古人处在艰难忧患的时候,也正是道德学业长进的时候,其功显现在胸怀坦荡上,其效体现在身体健康上。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关键都是在他们经历大磨难的时候,能把心放宽,滋养得灵活,有活泼泼的胸襟,有坦荡荡的心境,则在身体上虽然受到外面的伤害而感到不适,也不至于引发内心的伤痛。

同类推荐
  •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本书是一部以儒家经典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秩序为研究中心的政治哲学类著作。作者认为,中国的治理之道呈现在儒家十三经当中,构建今日中国优良治理秩序,须立足于中国经验,探究中国治理之道,会通中西,温故知新。作者从《论语》、《孟子》、《礼记》、《尚书》、《周易》中择取十章进行疏解,并运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论,从天下之大义、人心之趋向、君子养成之道、启蒙之道、客观规则之道、仁本宪政之道、健全的财政之道、治国平天下之大道、革命之道、华夏—中国之秩序想象等十方面进行阐述,从儒家的政治理论和经验中探究合理的现代治理秩序。
  • 人权哲学导论

    人权哲学导论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西方人权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源流,对人权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哲学解读,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客观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与研判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该书从哲学角度系统梳理并解读了古希腊至今中外人权思想的发展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研判了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指出,人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不管是作为具有高度价值统摄作用的哲学范畴,还是作为具有实际价值参照作用的法治范畴,人权实践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权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生命真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更是一种行动。从世界范围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肆意破坏和践踏人权原则的托词和借口,人权价值理想的普遍性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标签和工具。国际间的人权保护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协商的基础之上,严格依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说人权是西方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还不如说是东方的四合院,和合相生。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现代社会想象

    现代社会想象

    查尔斯·泰勒 加拿大哲学家,晚近英语哲学的关键人物之一,社群主义的主将,现任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哲学与政治科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勒以其对黑格尔哲学的再解读、对原子主义式的消极自由的批评、对社会价值的强调、对西方文化中自我认同观念发展的梳理,以及对文化多元论的论证,强烈影响着西方思想界。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绝色丹药师:惊世毒妻

    绝色丹药师:惊世毒妻

    她是21世纪神秘武馆少馆主,隐世神医之徒,一朝穿越,变成了帝府人人唾弃的废物大小姐。焰鼎在手,丹药我有;魔笛在手,众兽俯首!双系元素很厉害?四系特殊灵力亮瞎你的钛合金狗眼!你想玩宅斗?想要我随时奉陪?没问题!你在阵法遛弯,我在学校修炼,两不误!听说你家大小姐心狠手辣,人见人怕?那这个傲娇呆萌求朋友的少女是谁?咱家招贼了?无所谓,反正我那个两辈子的好闺蜜把拿的钱都还我了,只是没有你们的份!身旁桃花朵朵开,美男在侧任她选......唉,说好的任她选呢?为什么桃花全都被扇飞了。“不要再缠着我了!”某女霍霍磨牙。某妖孽男挑眉:“不让我缠你?那我压你如何?”“......”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破灭之途

    破灭之途

    废墟、残骸,望眼仅有败破的世界。血污、残尸,诉说着生命的悲歌。生灵、罪恶,内心那徘徊不定的善恶。世界与世界的游戏,终将化为燃烧后的灰烬。
  • 婚谋:楚先生的豪门妻

    婚谋:楚先生的豪门妻

    穷乡小子迎娶豪门千金的因缘下,是一场隐瞒了生死情仇的劫。利益纠缠中,他胜券在握“你只能嫁我”她恼怒“你明明心有所爱”婚姻4年,他靠着嫁妆打拼一跃成为锦城首富,人人都说楚太太终于苦尽甘来,却换来楚先生对初恋千娇百宠。有人说,是因为楚太太不能生。直到疼了3年的养女身世曝光,百年温家一朝破败,她终于死心放手,他却锁她入怀,给她万千宠爱。是真心?还是另一场阴谋的开始?关于温素槿,有人骂她仗着家世横刀夺爱,也有人说,她才是楚先生心尖上的那个人。~楚太太委屈:老公,他们都笑话我不会生,是没用的花瓶。楚先生:无知!客厅浴室卧室......我老婆搁哪儿都能用。楚太太汗!男女主双商在线1v1深情暖文
  • 网游之巨灵骑士

    网游之巨灵骑士

    【第一本扑街之作】当本就是一流骑士行列的宋浅获得上古遗失种族巨灵一族的传承……
  • 魔纹道

    魔纹道

    六十二年前,刘半仙列出一张问鼎天下谱,将神州皓土修为最为高深的五十人做出一个排名。由此引得无数高手相互厮杀争夺名次,此谱每二十年更新一次,当第三次更新后的两年,人们惊讶的发现,谱上多出一个不该多的人,少了一个不该少的人。仙、魔、妖三足鼎立,黑芒楼的神秘出现打破格局,而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横空出世,要如何在茫茫红尘中找寻一片净土?无可奈何花落去,秋叶萧萧独徘徊。
  • 千门之千手观音

    千门之千手观音

    千门正、提、反、脱、风、火、除、谣八将齐聚后,等待这些江湖人的不是风平浪静而是杀机陡起,门主高阳等人纷纷遭袭,江湖外八行其余七门(盗门、索命门、兰花门、神调门、蛊门、红手绢、机关门)也蠢蠢欲动,一时间江湖乱象横生,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千手观音身上,到底是什么让千手观音像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让人人争夺?千手观音像又和千门有怎样错综复杂的渊源呢?到底千门想干什么?
  • 紧那罗歌

    紧那罗歌

    紧那罗:梵语KIM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演奏法乐,是诸天的音乐神之一,紧那罗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善舞。紧那罗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我执剑来断愁,带你去无忧的国度,你临阵脱逃,剩我一个人滞留,有人说你的不归我的孤独,都是心里藏着的魔,需要慈悲来引渡……”银幕亮起,曲终人散。——有人漠然,有人落泪。
  • 囚爱成瘾:总裁大人别爱我

    囚爱成瘾:总裁大人别爱我

    害死自己的爸爸不说,还要把自己禁锢在身边,长得帅的男的不准看,长得美的美女也不能摸!!!这是什么世道?“周熠谦,你这锅里放油了吗就开始炒菜?”“哦。”拿起油往满是菜的锅里倒。“你怎么那么笨啊?后加一万句嫌弃!“好了好了,你不要再说我了,你说我自己不还是要心疼!”What?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A Little Book of Eternal Wisdom

    A Little Book of Eternal Wisdo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三岁

    总裁三岁

    他是多金总裁,她是纯情美少女。几年后再见面时,她成了他爸爸钦点的儿媳,她的三岁宝宝成了家族的继承人!他想要得到家族财产,继续过公子爷的生活,就得得到她和宝宝的认可和批准!天啊!他是谁,IQ智商150,经济学博士学历,英俊潇洒,总裁圈里的花花公子,让他丢下尊严去讨好她和三岁小屁孩,绝对不可能!什么,小屁孩是他的种?他啥时候对她撒了种!在哪里撒的?时间、地点、人物,他一点都没有印象!少来骗他!想不到表面上纯洁善良的她,竟然是个腹黑阴险女,把他老爸骗的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