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6700000003

第3章 宫荒:王朝的气数已尽(1)

1908年7月的一个傍晚,窗外突然有大光亮,同时还伴有隆隆霍霍的响声,似雷非雷,似鸟飞鸟。只见天上一颗大流星从西北掠过,声如巨雷,尾长数十丈,光芒耀眼,速度很慢,在哔哔啵啵的爆裂声中,最后飞向东南方向陨落。目睹者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紫微星坠落,要出大事……

1.御史尸谏:

皇位世系不能说乱就乱

光绪五年(1879年)的早春三月,正当西北的漫漫风沙袭往京城之时,一位名叫吴可读的六品主事突然在惠陵附近的荒僻小庙中服毒自尽。消息传出后,州官驰报,京城哄动,众人脑海里涌现出一连串的疑问:吴可读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又包含了怎样的玄机与隐情?

自古以来,官员自杀原本并不稀奇。官场上也难免制造一些失意者。这些人或畏罪自尽,或因亏空催逼而自寻绝路。极少部分人甚至因为升迁无望、有志难申而轻率地了却残生。这官场上的死亡事件千奇百怪,自杀还真不能算个稀罕事。

但这一次,这位道光朝老进士的死却显得非同寻常。因为他选择的自杀地点与时间似乎出于精心选择,甚至是有意而为之:就在同治皇帝惠陵的毗邻,而且正是同治皇帝与皇后梓宫(即灵柩)移陵大典结束的当晚。

非常时期的非常死亡,难免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但令人困惑的是,这位六品老官员按例并无参加移陵的义务。而据其官长事后的追述,吴可读随同吏部参加祭礼原属主动要求,因其对先帝至忠至哀方获允准。如果事实如此,读者心里或许会心存疑惑:既然吴老进士“至忠至哀”,那他为何要在此敏感时期,选择在同治的陵墓附近做出此等不敬,乃至于惊世骇俗的举动呢?

70老翁何所求。按官场惯例,已近七旬的吴可读完全可以告老还乡,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但他最终选择了曝尸荒野,不得善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吴可读的自殉绝不是无由头的自寻短见,其非常之举事前即有计划。这就是历史上最惨烈的谏议方式:“尸谏”。

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吴可读留下的遗疏上。在这道生前即已拟就的折子里,吴可读公开指责慈禧太后不为同治皇帝立嗣,以至皇位承续的头等大事一拖再拖,一误再误,最终酿成“纲纪不振、礼法大坏”的巨患。有鉴于此,他决定“以死相谏”,以求慈禧太后明降谕旨,确保新皇帝光绪在将来生子后以同治之子的名义承继大统,以防止因同治无后而紊乱皇位世系。

遗疏中,吴可读称自己“曾一时激愤,妄言圣主,罪当囚禁斩首,但大行皇帝(即同治)却免我之罪。臣三次获死罪而未受罚,毫无希望却获重生,罪臣这些年得以苟延残喘乃大行皇帝所赐”。然而,“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噩耗传来,天崩地裂,上苍动容。当日,两宫太后联合下谕:‘大行皇帝龙驭宾天,未留子嗣,不得已,立醇亲王之子载湉为文宗显皇帝(即咸丰)子嗣,承继大统,待其以后生子,再行过继于大行皇帝同治。’微臣跪拜,含泪诵读谕旨,泣不成声。思虑之后,臣以为太后为咸丰皇帝立嗣,而未给大行皇帝立嗣实为不妥。如今新帝为咸丰皇帝子嗣,继续大统,并非大行皇帝遗愿,而是受太后指命。照此推理,即便朝廷没有明言,将来皇位肯定有光绪后人继承。无视既存法度是为错,没有法度更是大错。要想改变一误再误的状况,为今之计只能请太后再下谕旨,明确规定将来皇位由大行皇帝子嗣继承,任何人不得更改。只有如此,立嗣一事才能名正言顺,此后不至于引起争端。也唯有如此,大清皇位由父传子的家法才能流传”。

“转眼间四年过去,朝中大臣却无人看重立嗣一事。如今,大行皇帝将永埋山陵,臣恐人们会将以往之事渐渐淡忘。时间紧迫,罪臣不能再无所作为,束手等待。仰望先帝驾龙宾天,无限怅惘;近看山水依旧,不禁追思先帝。微臣将先帝恩赐的余年奉上,以死平息太后之怒,谨代表大行皇帝乞求朝廷降旨立嗣。罪臣曾为御史,所以才敢冒死上奏。实值今日大行皇帝入土为安,万民同悲之际,哀号痛哭,上言陈情,以明罪臣恳请朝廷为大行皇帝立嗣之心。”

据野史传说,慈禧太后接到吴可读的遗疏后勃然大怒,其当场掷折于地,并拍桌大骂:“不要让此獠走掉!”身旁大臣从容上奏,说此人早已将身后之事安排妥当,现已从容赴死。慈禧太后听后大为震惊,其捡起折子拜读再三后,最终被吴可读的忠诚感染,并勾起了对亲生儿子同治早逝的伤心往事。

时间拉回到4年前。在1875年那个酷热的夏天,紫禁城内哀声四起,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在患天花之症一个多月后不治身亡。同治原名载淳,生于1856年,他既是慈禧太后的唯一所出,也是咸丰皇帝的唯一继承人。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后,年仅5岁的载淳被推上皇位,是为同治。

同治继位不久,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推翻咸丰死前所定的“八大臣”辅政制度,并在清朝历史上首开“太后垂帘”之制。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本意,或许是因为“八大臣”危及了皇权,而她垂帘听政的最初,也只是为了代儿子看管江山,日后仍要大政奉还。但令人失望的是,同治皇帝自幼天性顽劣,不好读书,待到亲政之时,读折仍不能成句,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最要命的是,同治生前并未留下任何子嗣,这给皇位继承出了个大难题。同治驾崩当晚,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在养心殿西暖阁召集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二十多人讨论皇帝继承人的问题。会场上,丧子之余的慈禧虽说悲痛却也不乏冷静——既然同治驾崩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当下之计也只能是尽快确定皇位大统。对于传统的专制社会而言,此事不决,势必天下不安乃至天下大乱。

在前任皇帝没有留下子嗣的情况下,皇位继承变得极为棘手。首先是名分问题,中国自古讲求“名正言顺”,如果名分不对,势必引发极大的混乱。对此,与会的亲贵、重臣们私下里想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究竟谁才能够名正言顺地继承同治留下的帝位呢?

按通常做法,如前任皇帝没有子嗣,那就应该为他立嗣,这样皇位就可以继续传袭,帝王世系也不会乱。从辈分上说,同治当时是“载”字辈,他的下一辈是“溥”字辈,按理就应该从“溥”字辈里挑选一个候选人,来充当同治嗣子并继承他的皇位。

但是,众人将“溥”字辈人选在心中再三捋了几遍后,却发现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因为当时“溥”字辈的人只有一人,即道光皇帝长子奕纬的孙子溥伦,溥伦当时未及周岁,年龄偏小,能否养活尚是问题(清朝皇子夭亡率很高,溥伦前面的三个兄长均夭折)。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问题出在血缘上。由于溥伦的父亲贝勒载治,他不是奕纬的亲生儿子而是由旁支过继的养子。因此,从血缘上来说,溥伦不应算是近支宗室。

正因为如此,当有人提出由溥伦承继帝位时,很快遭到恭亲王奕訢等人的反对,而慈禧也不同意。据揣测,慈禧反对溥伦继位的主要原因是,如果他承继帝位的话,慈禧势必成为太皇太后,无法继续垂帘听政;而垂帘听政的将是同治皇后阿鲁特氏,而这又是慈禧太后所厌恶的人。

据帝师翁同龢在日记中的记载,两宫太后在同治驾崩一个时辰后即召诸臣入,问此后垂帘如何?枢臣中有人主张“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慈禧太后称:“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则即宣曰某。”

事实上,慈禧太后早有人选,她也早已料定各王公大臣不敢有所主张,于是斩钉截铁地宣布:“溥字辈既无可立,就不必勉强。醇亲王奕譞的长子已四岁,又是至亲,由他继位最合适。”

听了这话,醇亲王奕譞大惊失声,当场倒地晕厥(真晕还是假晕无从得知)。对于慈禧的决定,与会诸人面面相觑,但反驳也说不出所以然。同时也无更好的合适人选,众人只好陷入了集体沉默。恭亲王奕訢见七弟奕譞晕倒,便命太监将之扶出。主要的当事人奕譞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缺席后,其他人再无异议。于是奕譞长子载湉就这样被推上了皇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

奕譞的昏厥并没有影响慈禧的下一步计划,宫中随后派出一队人马,抬着八抬大轿前往醇王府接人。据记载,当晚“狂风怒号,沙土飞扬,夜间极冷”,当时还不满4岁的载湉尚在睡梦之中,就这样被糊里糊涂地接到了皇宫。

传位既定,年号也随后拟好,是谓“光绪”,其含义是“缵道光之绪”,也就是说,载湉是继承道光一系传下来的皇位。对此安排,朝中重臣私下里虽颇有微词,但慑于慈禧太后的威势,当时也无人敢公开表示反对。

立载湉为新皇帝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载湉和载淳是同一辈分(堂兄弟关系),这样做等于由传统的“父死子继”变成了“兄终弟及”,这在继位制度上与礼法不合,势必引发皇帝世系的紊乱。从明朝历史来看,因礼法问题而发生激烈冲突的案例屡有发生,其结局大多以悲剧而告终。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往大里说,合乎礼法的皇位承续乃数百年立国之本;往小里说,这也是朝政正常交接运转的根本保证。

醇亲王奕譞是咸丰皇帝的七弟,但这并非慈禧太后选择其子载湉为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因。奕譞的好运气主要来自于他的福晋,因为她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如果单纯的从皇族血缘之亲近来说的话,载湉在当时未必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问题的要害在于:宗法制度如何解决?

慈禧太后所提出的折中方案,其要点有两条:一是宣布载湉承续的是咸丰皇帝的皇位,她仍以皇太后的名义承担将小皇帝抚养成人的责任;二是光绪将来生子之后,其子作为同治的子嗣继位,以此将继位名分及皇帝世系的问题加以纠正抹平。

就实用主义而言,慈禧太后的方法尚称切实可行,但以往并无先例且有违祖制,因而言官们在背后不免议论纷纷。光绪继位第一年,内阁侍读学士广安上了一道折子,其在对光绪未来的皇子承继同治的安排表示颂扬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要求,即请求慈禧太后立下铁券,昭告天下,以免此事在将来旁生枝节。

“铁券”典故出于宋朝初年。据说,昭宪太后临终前告诫宋太祖赵匡胤,宋之所以得天下,“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太后之意,赵匡胤的儿子太小,其“百岁之后”当传位于其弟,以避后周覆亡之前鉴。赵匡胤表示遵从后,昭宪太后又命宰相赵普制立誓书,“藏之金匮”,以保证之后再传位于太祖长子赵德昭。但是,这种“兄终弟及”之后再“还政归本”的皇位继承方式显然是昭宪太后与赵匡胤的一厢情愿,因为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即违背诺言,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嫡长子继承制再次成为主流。

慈禧太后未必充分知晓前朝故事的利害关系,但她心里也清楚,这次的皇位安排虽有不得已之苦衷,但毕竟经不起儒家宗法制度的严格推敲。倘若将此事公开讨论的话,势必让问题更加复杂化,稍有不慎,即有无穷之后患。因此,慈禧太后的态度从一开始便十分坚决,她在下发的谕旨中将广安疾言厉色地申斥了一顿,并称其为“冒昧渎陈,大胆妄为”,硬是将一场潜在的政治风波给强行打压了下去。

4年后,正当慈禧太后以为人们已经遗忘此事时,“吴可读自殉事件”在同治移陵大葬的敏感时期发生了。中国士大夫饱受孔孟之道的浸染,对于不合祖制的安排往往会采取极端行为。譬如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礼狱”一案,一些大臣宁可被廷杖打死,也绝不让皇帝违反儒家礼法。即便是吴可读的“尸谏”之举,道光年间也曾有过先例。当时军机大臣王鼎弹劾朝中第一权臣穆彰阿“奸诈害国”后,仿“史鱼尸谏”之义,自缢而亡,朝野为之震惊。由此,当时的清流党们对吴可读的义举大为赞叹,并称其为“从容就义,视死如归,非匹夫之勇,是君子道义之勇”。在这些人眼中,吴可读是一个真正崇高赤诚的殉道者,其非常之举,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

事已如此,慈禧太后只得颁下谕旨再次申明,光绪生子后将作为同治的子嗣继位,事无更改;吴可读“以死建言,孤忠可悯”,命廷议加恩按五品官例议恤。天语褒奖后,清流们随即在宣武门外的文昌馆内为吴可读设奠开吊。那天的场面可谓规模空前,盛极一时。上至大学士各部堂官,下至各衙门一般司员,馆外素车白马,前来吊唁者人流如织。就连一向自视甚高,持名清贵耿介的翰林御史们,也都自发地代丧家接待吊客,场面极尽一时哀荣。

众多的挽联中,翰林院编修黄贻楫所撰最为传诵一时:“天意悯孤忠,三月长安忽飞雪;臣心完夙愿,五更萧寺尚吟诗。”此联颇有些说法,这年3月下旬的某日午后,京城忽然飘起“太阳雪”(白日飘雪),时间虽短,但亲眼目睹,亲手触碰的大有人在。异事发生后,京中人议论纷纷,以为近日必有奇冤(如家喻户晓的《窦娥冤》之故事)。直到“吴可读尸谏”一事发生,士林遂将之比附为“奇节”而不是“奇冤”。

“回头六十八年中,往事空谈爱与忠。坯土已成黄帝鼎,前星犹祝紫微宫。相逢老辈寥寥甚,到处先生好好同。欲识孤臣恋恩处,五更风雨蓟门东。”吴可读死后,其生前所做的这首徇道诗在光绪年间为士大夫们广为传诵。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吴可读的死所换来的慈禧太后的政治承诺,这个看似圆满的安排,在后来却又再次遭遇了变数,而这次的问题出在光绪身上。

同类推荐
  • 大楚国公爷

    大楚国公爷

    这一年,大争之世这一年,大楚称霸中原,万国来朝这一年,少年打马自西而来......
  • 大明乱贼

    大明乱贼

    王莽穿越到明朝嘉靖晚期,附身为一个世袭百户,拥有一座城堡。本想赚点小钱钱过太平安稳的日子,奈何赚钱太多,被各种权贵盯上,屡屡使用手段迫使王莽让出生意,王莽被迫就范。但低情商的王莽还是因很多事情得罪权贵,最终被关进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全堡无不感念王莽的好,利用载人孔明灯将王莽救出大牢逃离京城,全堡逃至塞外之前建好的城堡。从此时刻面临鞑子的进攻,加之朝廷派兵围剿,为了全堡百姓的性命,王莽无奈走上了造反之路。
  •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

    清朝的历史,黑暗与光明,专制与开拓,偏狭与雄壮,相依相存,是最让人迷惘、最令人感觉时空混乱的历史。纵观近三百年的清王朝,清朝上层统治者,长驱入关,四向开疆,革弊鼎新,精心运筹;屠杀百姓,施行苛政,吏治腐败,故步自封。特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构造的“多民族共同体”宏大疆域格局,独辟蹊径的“汉化”设计,雄才大略的“大一统”功绩,无比清晰的政治统治术……在千万平方公里的境域内,成功建立独特的政治新秩序。他们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鲜血和叹息,也有史诗般辉煌的荣耀和新思维!
  •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西方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较为系统的体现,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历史主义思想的兴起,之后,西方历史认识才得以突破传统,进入一个反思更为深入、研究更为系统的时代。《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从作者“自我”的立场出发,表述对于历史认识核心要素的认知,对西方现代历史认识中的科学主义和符合论真理观加以批判,进而阐述后现代主义给当代历史编纂和观念上带来的震撼,如福柯、德里达、海登·怀特等人对于时间,变化、历史性等主题所进行的批判与反思。作者表明,后现代主义将历史认识引入到更为复杂、更为多元的系统之中,必将促使史学家更加自知、自律、自尊,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乃至研究行为本身进行历史的思考。
  •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王朝,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这里有颠覆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这里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这里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这里有激烈辩论开放式的儒学思想,这里有孤独无助的君主,这里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
热门推荐
  • 无情皇妃

    无情皇妃

    21世纪的大学生慕容雅白意外穿越到一个大陆,选秀不成反被一个陌生男子轻薄。谁知这人竟是王爷!王爷看上了她?怪哉!不过是一夜情,哪知中了一个小萝卜头。闲散王爷司徒勤宇与穿越女慕容雅白,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偌大的王府,王妃容不下她,小妾蛇蝎心肠,下人墙头草,唯利是图。一次失误是她慕容雅白蠢,但是她慕容雅白会是那种蠢到任人欺压的人吗?想害她,也要看你有没有本事?想害她慕容雅白的孩子,就要有做好被她反击的准备!这样一个王府,看她慕容雅白如何争出一片属于她的空间!
  • 如此夏天,妙不可言:破碎的梦(三)

    如此夏天,妙不可言:破碎的梦(三)

    她是他死党的妹妹。他们本不该在一起。但是这个夏天却充溢着诱人的暑气。16岁的艾美莉亚-莫雷蒂此夏的心愿很简单:忘掉他哥哥的死党——尼克·格洛斯基——当他从来都不存在。这理应不难:因为他正在汉普顿沙滩消度暑假,不知道又有多少比基尼少女会因他而伤碎了心。他保证不会告诉她们,每一个女孩都是他众多猎物中的一员。这个夏天,艾美莉亚不会再为他彻夜难眠。她要为明年的展演确保每一个芭蕾动作都毫无瑕疵。同时,她也终于准备好去寻找她的生身父母了。然而尼克决定留在城里,艾美莉亚便瞬间动摇了。或许这是个转机,给他们在一起创造机会,只要她不会天真地以为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尼克已经厌倦了那个风流倜傥的伪装。
  • 能量宇宙系统

    能量宇宙系统

    吕仁,说的就是你,厚颜无耻天地不容铁石心肠狼心狗肺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吃喝嫖赌卑鄙无耻臭不要脸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被水淹没不知所措满口粗鄙之语的人。“啥?你说啥?”一边坐着长着电视头的人捏了捏手脖子,发出爆豆一样的声音然后看着我。“大哥!我错了!”
  • 无限之黎明之光

    无限之黎明之光

    东方的仙、魔,西方的吸血鬼、狼人等,这些难道只存在于传说中,或者电影、小说里吗?不,它们都真实存在着。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身体越来越弱,灵魂更是拍马也比不上,有人或许会说,人类会发明制造啊,文字、飞机......那不是进化,只是......知识的积累。人类已经停止进化!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魔君令:悍妃难驯

    魔君令:悍妃难驯

    穿到妖洞,还遇到个千年冷面美男,然而,美则美矣,却残酷腹黑又霸道!想要她摇尾乞怜?NONONO,她才没那么好说话!管她是神还是妖,她白漪是大小通吃。于是不久之后……哎呀呀,堂堂的妖王居然也谈情了,这可是闻所未闻的大事!瞧这一群没事做的神仙,竟公然下起赌注来了!风神:我敢担保,妖王一定不会妥协,他可是万年屎壳郎,又臭又硬!花神:你懂什么?自古男子多痴情,妖王是必然会妥协的!梦神:你们都错了,他们是牛对驴,一样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她,蔡璐璐,一个80后单身女孩,经历了一段奇幻又刺激的间隔年之旅:在路上,她经历了单身女孩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悍的事: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变的朝九晚五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与价值,如何不在房子、车子、信用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日渐麻木,将年少时的所有梦想抛诸脑后。也许答案就在路上。每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即使不能像光鲜的影视剧中那般轰轰烈烈,至少要给自己一次机会,试着推开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哪怕只从门缝中瞭望一眼也好。
  • Character

    Charac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碧瞳

    碧瞳

    她是被遗弃的小孩,受人嘲笑,任人欺凌。垂死边缘被他救回,从此有一个人成为他的牵挂。为了她被逐出师门,他无怨无悔,谁想噩梦将至人鬼永分。放弃一切只为留下一丝魂魄,人面兽心换来转世重生。终认出那个为她倾尽所有的他,但是他已是全身毒发……她不要他就这样离开,即使是一缕魂魄伴着自己也好。
  • 他的专属小甜心

    他的专属小甜心

    一次意外的邂逅,元气女生落甜心从此被一个恶魔般的少年缠住,不但要做恶魔少爷的小跟班,最后恶魔少爷居然还说喜欢上了她!池原野:“听着,你现在只有两个选择,做我女朋友,或者,我做你男朋友。”甜心:…………
  • 勇闯天涯

    勇闯天涯

    因家族恩怨纷争受到陷害锒铛入狱的吴铭,艰难逃出监狱,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吴铭奇遇和艳遇连连,狼行千里,勇闯天涯,终于成就一番惊世骇俗的事业!======至今为止,天子已经完成《铁骨》、《傲气凛然》、《越境鬼医》、《热血燃烧大时代》、《光速领跑者》、《再生传奇》等九部作品,每一本都完本,值得您的收藏和阅读!天子书友一群:103782777,谢谢好友Dark贡献的这一个千人群!喜欢天子作品的书友皆可加入!天子超级铁杆群:203480385,真正喜欢天子作品并订阅消费的书友请加入,入群需要验证粉丝值。天子会下达能够换取积分奖励的神秘小任务,积分够了天子就会赠送小礼品,什么牛肉干之类的最有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