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6700000004

第4章 宫荒:王朝的气数已尽(2)

2.皇帝被坑:

“围园杀后”中的惊天密谋

光绪亲政后,随着醇亲王奕譞及福晋的先后去世,慈禧太后与光绪的“母子失和”现象日益严重,戊戌变法那一年更是演化到极端。关于当年的那场政变,触发点则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策划的“围园之计”。

关于那次的政变,时人苏继武在《戊戌朝变纪闻》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场景:光绪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次日,慈禧太后突然御临便殿,设竹杖于座前,并召集了庆亲王及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人跪于案右,光绪皇帝则跪于案左。随后,慈禧太后疾声厉色地呵斥光绪,并称“康有为叛逆,图谋于我”,并厉声追问:“你知道还是不知道?或者你也是同谋?”威吓之下,光绪吓得魂飞齿震,不知所对,好半晌才挤出两个字:“知道。”慈禧太后喝道:“既知道,还不将康有为正法,反要放走?”

恽毓鼎也在后来的《崇陵传信录》中称,慈禧太后曾当面怒骂光绪:“我养育你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光绪战栗半天,说:“我无此意。”慈禧太后唾之曰:“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

在处死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之后,清廷曾发布了一道有关康党罪状的上谕。其中称:“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之事。”但由于清廷的倒行逆施,近代以来的历史书写多不采信或干脆忽略处理。康梁等维新党人也从未承认有过围园密谋。民国后参与修撰《清史稿》的金梁曾当面问康有为,是否真有“兵劫颐和园事”,康有为怫然变色道:“乌得有此?我朝以孝治天下,小臣面对,谁敢妄言?此皆荣、袁辈不学无术,藉危词以邀权势耳!”

康有为说的“荣、袁”,即荣禄与袁世凯,正因为其告密而引发了一场流血的政变,清廷上谕极可能是以此为根据。近代史家描写戊戌变法多以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为底稿,其中对“围园密谋”只字未提,而多称颂变法志士的非凡事迹。但入民国后,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却又称:“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

不过,在康有为生前密不示人的《自编年谱》中却透出了一丝非同寻常的信息:在戊戌年八月初三接到光绪帝“朕位几不保”的密诏后,康有为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商议后决定由谭嗣同去游说袁世凯勤王。尽管文中没有提及“兵围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之密谋,但有要袁世凯“率死士数百扶上登午门而杀荣禄,除旧党”之语。当天晚上,杨深秀、宋伯鲁、王照等人前来探慰,康有为未向他们泄漏密诏事,“而以李提摩太交来《瓜分图》令诸公多觅人上折,令请调袁世凯入京勤王”。康有为的记载与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的描述有明显不同,即康有为所记明确为在北京搞政变,而梁启超却称要趁光绪皇帝9月份去天津阅兵之时发动政变。

之后,康有为在《自编年谱》中又称,在谭嗣同去游说袁世凯的当晚,梁启超在金顶庙容闳处等候消息。而他也于凌晨进城,与梁启超一起等候消息。后“知袁不能举兵,扶上清君侧,无如何,乃决行”。由此或可看出,梁启超之说有故意转移视线之嫌,如果是等到9月份在天津发动政变,何以等候消息的心情如此之急切?

被捕后,谭嗣同在狱中墙上题写绝命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中说的张俭与杜根,都是不畏权贵、敢于直谏的大丈夫,据《后汉书·党锢列传》,东汉末期张俭任山阳东部督邮时,曾严劾宦官侯览及其为非作歹的家人,为民间所敬仰,后因党锢之祸而被迫逃亡。“望门投止”说的是张俭在逃亡时,人们敬重他的人品而冒着破家灭族的危险接待他,甚至“郡县为之残破”。杜根是东汉安帝时期的郎中,性格耿直。当时安帝年幼,由邓太后摄政,外戚专权。安帝成年后,杜根上书要求太后归政。邓太后大怒之下令人将他装在麻袋里摔死。执行的官员怜惜杜根是忠臣,于是有意手下留情,将他打晕之后扔出城外。事后,邓太后还不放心,又派人去查看。杜根装死三日,目中生蛆,这才侥幸逃脱。15年后,邓太后死,杜根这才复出,并官拜侍御史。

谭嗣同的绝命诗用典准确,读起来雄浑悲壮,豪迈激扬。但可惜的是,原文其实是这样:“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两个版本的前两句大意相同,但后两句透出一个明显的细节差异是,原诗是“手掷欧刀仰天笑”,改作之后却成了“我自横刀向天笑”,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性质完全两样。

据台湾历史学者黄彰健的考证,这改诗的不是别人,正是谭嗣同的同志兼好友梁启超。所幸的是,谭嗣同的绝命诗为当时狱吏所录,后来交给了参与此狱的刑部主事唐恒(戊戌六君子之一、御史杨深秀的同年)之手,原诗才得以保存下来。不过,原诗的流传范围及其影响力当然远远比不上梁启超所改之诗,否则也无须学者考证了。

那么,梁启超篡改谭诗的目的,是否如同他所撰的《戊戌政变记》一样,为了掩盖一些见不得人的历史真相呢?有意思的是,光绪与慈禧太后先后离世后,康有为在《上摄政王书》中把“围园杀后”传闻指为守旧派及袁世凯等人对维新派的诬蔑,其在文中称:“戊戌春夏之交,先帝发愤于中国之积弱,强邻之侵凌,毅然维新变法以易大下。其时慈官意旨所在,虽非外廷所能窥伺,就令两宫政见小有异同,而慈孝感召之诚,终未尝因此而稍杀。自逆臣世凯无端造出谋围颐和园一语。阴行离间,遂使两宫之间常有介介,而后此事变遂日出而不穷,先帝所以备历艰险以迄今日,实唯此之故。”

20世纪80年代,杨天石先生在日本发现参与戊戌年事的维新党人毕永年所撰的《诡谋直纪》后,立刻在史学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其中不乏汤学均、房德邻、孔祥吉等名家的参与。在《诡谋直纪》中,作为谭嗣同的好友兼同乡的毕永年自称受命为“围园”的执行人。事前康有为曾告诉他准备以袁世凯兵力为后盾,并让他带领百名壮士“奉诏往执西后而废之可也”。而后又有人告诉他,康有为的真实用意是“俟往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

作为另一个辅证,当时的新政顾问、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其《留华四十五年记》中称:“(慈禧)下谕秋天要在天津阅兵。皇帝恐怕在检阅的借口之下,慈禧将要夺取所有权柄,而把他放在一边。维新党催着他要先发制人,把她监禁在颐和园,这样才可以制止反对派对于维新的一切障碍。皇帝即根据此点召见荣禄部下的将领袁世凯,计划在他的支持下,带兵至京看守她住的宫殿。”后来溥仪的洋帝师庄士敦也曾说,1901年斯坦利·史密斯出版的《中国内幕》中也曾提及“围园杀后”一说,不过庄士敦本人对此却将信将疑。

再说毕永年,其在得知谭嗣同游说袁世凯失败的消息后,知事机已泄,随即远遁避祸。在流亡日本期间,毕永年与康、梁等人发生矛盾,由此才有了这本揭露性的《诡谋直纪》。尽管各史家对这份史料所述内容的真实性有过相当激烈的争论,但因为它与袁世凯在民国后公布的《戊戌日记》有颇多相印证之处,因而这本《诡谋直纪》虽然有不少失实之处,但也不能完全认定为“伪作”。

如果说清廷的上谕是“欲加之罪”,袁世凯的《戊戌日记》可以因人废言的话,结合毕永年的《诡谋直纪》、康有为的《自编年谱》及诸多时人笔记,似乎可以推定,康有为等人在戊戌年确实有利用袁世凯“兵围颐和园”的计划。茅海建先生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中认为,戊戌政变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光绪接见伊藤博文后,慈禧太后只是限制了光绪的权力,过程相对和缓;但在袁世凯告密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政变立刻走向流血化。这似乎也是目前近代史家界的共识。

如果“密谋说”与“阶段说”成立的话,历史学界外的两种大众观点或有必要更正:一是袁世凯告密导致戊戌变法失败(政变非因告密引起,但告密导致了严重的流血后果),二是慈禧太后发动流血政变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保守,而是因为她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假如回到历史的现场,在一个号称“以仁孝治天下”的时代(即康有为所称的“我朝以孝治天下”),如果维新变法由此而遭受失败,康梁等人的急切与毛糙或许也有可罪之处。

康、梁等人逃亡海外后,事件中的另一个重要当事人——光绪皇帝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苏继武与恽毓鼎对政变过程的描述有不一致的地方,即:苏继武称光绪知道康梁等人的“围园之计”,而恽毓鼎称光绪并无谋害慈禧太后之意。从记述人身份的角度看,时任起居注官的恽毓鼎所说似乎更可信一点(茅海建先生也认为光绪并不认可“围园劫后”之说,甚至毫不知情)。

以光绪之性格,如果说他敢于对慈禧太后下手,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事实上,作为一个年幼即脱离亲生父母而被强行抱入深宫的孩子,光绪虽然贵为皇帝,但其成长史却颇多辛酸之处。据说,光绪刚进宫时因身边没有亲人而日夜啼哭。慈禧太后无奈之下,只得赏与光绪的乳母四品官服并将之召进宫中(当时规定入宫须四品以上),小皇帝这才破涕为笑。但第二天早上,小皇帝又放声大哭。慈禧太后不知所措,问光绪的乳母才知道,原来小皇帝在醇王府时常与府中某马夫的儿子一块嬉戏。慈禧太后听后只好再次破例,赏给马夫的儿子四品官服,并立刻接到宫中,承担陪小皇帝玩耍的重大政治任务。小马夫来后,小皇帝这才嬉戏如常,慈禧太后也乐得轻松。

以上是野史,当不得真。不过话说回来,慈禧太后对光绪的态度也未必是外间人所传的那样恶毒与刻薄。事实上,光绪进宫时年仅四岁,当时既是姨妈又是伯母的监护人慈禧太后须亲自过问小皇帝穿衣、吃饭、洗澡、睡觉等生活琐事。在教育孩子这方面,虽然慈禧太后很想做好,但由于其性格及耐性方面的缺陷,加上政务缠身,她的表现实在不能算合格,其亲生儿子同治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案例。

应该说,慈禧太后对光绪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她为小皇帝精心挑选了师傅,其中就包括书法及学问都闻名遐迩的翁同龢等人。但由于慈禧至高无上的威权,其对光绪的教育方法十分的粗暴性急,光绪稍微不合己意,便是讥讽、呵斥,甚至责打,这对后来光绪的性格影响极大。慈禧太后对光绪过分严厉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当年对同治过于的纵容。但她忽视了极为重要的一点:同治毕竟是她的亲生骨肉,即使遭到呵斥和惩罚,也不会感到过分害怕。光绪就两样了,他在宫中非常的无助与孤独。对于慈禧太后,他感到的不是亲情而更多的是恐惧。

当时宫中服役的太监寇连材在《宫中日记》中说,慈禧对光绪一贯疾声厉色。在光绪小时,她每天总是呵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光绪长跪。长此以往,光绪见了慈禧太后如同老鼠见了猫,战战兢兢,胆为之破。孤身入宫的光绪本就胆小,在慈禧的威严强压之下,以至于长大之后都害怕听锣鼓吆喝之声,听到天上打雷也会吓得腿直哆嗦。

寇连材还说,光绪每次吃饭时,虽然有十几种菜肴馔品,罗列满案,但离光绪坐的地方稍远的菜大多已经臭腐,原因是菜几天都没有换过,而离得近的菜虽不臭腐,然大多久熟乾冷,一点都不可口。光绪每次都吃不饱,但又不敢说,有时想让御膳房换一馔品,御膳房就必须奏明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往往要光绪从小培养勤俭之德,光绪也就不敢再提。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也说:“光绪在十岁左右时,由于经常吃不饱,他每至太监房中,必先翻吃食,拿起就跑。等到太监追上,跪地哀求,小皇帝已经将馍馍入肚一半矣。小皇帝如此饥饿,实为祖法的约束,真令人无法。”

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在被父母讥笑或虐待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但在父母的威权下,这种逆反心理又诱发一种内疚感,从而否定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往往患得患失,做事情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光绪每次到慈禧那里去请安,只要慈禧不命他起来,光绪就只能跪在那里,动也不敢动一下。慈禧太后过分的责罚严重打击了光绪的自信心,以至于其性格懦弱怕事。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性格在青少年时往往又会出现强烈的逆反,正如其在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中的表现一样。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2

    一寸河山一寸血2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2册,主要讲述了1933年到1937年,日军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历史。
  • 猎明

    猎明

    大明的锦衣卫与忠勇将士、朝鲜的僧人与青楼义女、日本的忍者与武士,共同激荡在四百多年前的东北亚战场上,万历皇帝、丰臣秀吉、朝鲜王子、努尔哈赤、西洋传教士等各大派别人物陆续登场。忠与义、刀与火、野心与权谋、智略与武勇,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三尺寒锋开天地,一腔热血为谁流?!
  •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二战英雄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彩的感情生活,描绘了他们超凡的军事天才,精湛的指挥艺术和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经历,浓墨重彩地颂扬了他们在历次重大事件中以正义战胜邪恶的铮铮铁骨。
  • 穿越大明之厚黑皇帝

    穿越大明之厚黑皇帝

    “认准目标,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稳,朕为天下计,岂顾脸皮哉,为我华夏衣冠,虽千万人,朕往矣“。。。
  • 读史阅世

    读史阅世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元济先生的史学文章,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
热门推荐
  •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是由洛夫先生亲自编定的一本诗歌选集。作者在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各类题材的诗歌,其中一个题材是诗人着力很深的,那就是“动物题材”,蝶、鱼、鸟、蟋蟀、河蚌、蛾、猿、蛇、灰蝉、浣熊、泥鳅、雪雁、乌鸦、蜘蛛、苍蝇、蚯蚓,蚕、蟹……都在作者的诗笔下得到传神的表现。
  • 台案汇录丙集

    台案汇录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奶爸的文艺人生

    奶爸的文艺人生

    “粑粑!”刚穿越到平行世界,就看到有个精致可爱的小女孩喊自己爸爸,杨轶表示有些懵逼。好吧,曦曦是百分之百的亲女儿,而孩子她妈居然是高冷绝美的过气歌后。这乐子闹大咯!问题也接踵而至。怎么哄娃?前世是孤胆杀手的杨轶挠破了头。要不讲点故事?杨轶没有想到,他搬运过来的故事火遍全球!怎么样把被自己气走的孩子她妈追回来?有了经验的杨轶表示,没有一首情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两首!许多年后,杨轶叹息:其实我只是想开一个贩卖情怀的咖啡店,安安静静地做一个文艺美男子。粉丝们大惊:岳父,别闹,我们还等着我们家媳妇儿出演的《那个杀手不太冷》呢!什么?竟敢打我们家曦曦的主意,杨轶怒拔龙刃:竜神の剣を喰らえ!
  • 恶魔总裁的失忆宝宝

    恶魔总裁的失忆宝宝

    (甜文+小虐+生子)叶子宁,再跟别的男人勾肩搭背,这就是对你的惩罚……
  • 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的心理战术

    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的心理战术

    在中国,博弈思维自古就有,博弈论这个词却是个舶来品,它的英文是“game theory”,也就是游戏的理论。《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的心理战术)》就是对博弈论模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理论联系实际,为大家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或者选择时,提供最佳的决策,以获得最大化利益,从而进一步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都发生质的飞跃,为自己的人生走向提供另一种可能……
  • 给我一个爱你的理由

    给我一个爱你的理由

    她是卑微的贫穷女孩,他是高贵的有钱富商金钱游戏,一场长达六年的囚禁爱无非是看谁成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挑战总裁丢了爱

    挑战总裁丢了爱

    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凡事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他,著名企业的继承人,努力工作事业有成。一个是邻家女孩,一个是天之骄子。两个没有交汇的人却因意外相遇,别人眼中温文尔雅的他却对她百般刁难。日久生情,他的朵朵桃花却让他们的爱情陷入危机。现实中的王子与灰姑娘是否会有一个温馨完美的结局?
  • MALBONE

    MALB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缺龙女

    天缺龙女

    都是生而为龙,别人家的长辈留个皇位给子孙继承,我家爷爷让我继承祖业去当贼。这是一条先天发育不良的小龙,来到凡间学当贼的故事。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