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末最尊贵的王府,奕譞的家训是否故作姿态呢?也不完全如此。原户部官员何刚德在《春明梦录》中曾这样描述:“醇王旧邸,即德宗诞生之地,例名为潜邸。醇王薨,以其邸改为醇贤王庙,犹世宗潜邸,今改为雍和宫也。余时派往查估工程,见其房屋两廊自晒煤丸,铺满于地,俭德殊不可及。后来亲贵非常骄奢,不数年便覆败。可见祖宗世业,守之难而失之易也。”
堂堂一个醇亲王府,居然节俭到要“自晒煤丸”的地步,由此也可见奕譞做事之小心。不过话说回来,奕譞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正如荣禄所说:“皇上(光绪)性暴,内实忠厚;太后心狠,令人不测。”在奕譞看来,慈禧太后的性格与手段非一般人所能窥知,一旦对自己起了疑心,其结果不但会危及王府,而且会威胁到光绪的安全。因此,对慈禧太后特赐给他的杏黄轿,奕譞的做法是把它供起来,一次也不曾用过。原因就是怕别人说他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招摇过市。
奕譞后半世有意的窝窝囊囊并非没有回报,慈禧太后在临终前再次选择醇王府的人接班就是明证。事实上,载沣在1901年访德回来后即受到慈禧太后的重视。他曾先后担任过宫廷行走、阅兵大臣、随扈大臣等差使,而这与他的年龄及阅历是不相当的。对于载沣地位的上升,外国的观察家们似乎早有所知。在溥仪出生之前,在京居住多年的英国作家白克浩斯就曾对另一名知名的外国驻京记者莫理循说过:“如果醇亲王意外有了儿子,肯定会承续大统。”
事实果真如此。溥仪出生后(1906年),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更是突飞猛进,次年他就被任命为正红旗满洲都统,成为一品大员。1907年6月,时年不过24岁的载沣受命入军机处“学习行走”,从此进入了清廷最核心、最机密的部门接受锻炼。次年,载沣成为军机大臣,接班迹象已经十分明显。
皇储是传统皇权专制系统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清末在皇位更替问题上出现的种种麻烦与波折,均与皇帝没有子嗣有关。作为一个最合适的候选对象,载沣对此想必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年轻的他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呢?
2.隆裕:
皇后终于熬成了太后
光绪驾崩后,慈禧太后最初只肯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立嗣,光绪被排除在外。如果真是如此,隆裕皇后就陷入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因为新立的小皇帝与她没有关系。那她到底是皇后还是太后,在名分上完全说不过去。如此非常时期,隆裕的命运也在瞬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作为前车之鉴,当年的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因为慈禧太后没有为夫君立嗣,结果阿鲁特氏在同治死后没有顺理成章地变成皇太后,而光绪长大后又要有新的皇后,那她被夹在中间没有任何名分。据说,阿鲁特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曾写了一纸条向父亲崇绮求助。这位清朝历史上唯一的旗人状元在接到纸条后,忍痛批了一个“死”字。阿鲁特氏接到答复后,万念俱灰,便在同治死后次年吞金自杀,结局相当凄惨。
《异辞录》中说,庆亲王奕劻认为只给同治立嗣而不给光绪立嗣的做法不妥,于是再三请求行“兼祧”之制(即溥仪同时为同治及光绪的嗣子)。慈禧太后开始不肯答应,直到立储诏颁布时,文末才加了“兼承大行皇帝(即光绪)之祧”这样一句,总算是解决了这一问题。据说,隆裕皇后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半是伤心半是感激地大哭道:“老佛爷总算给我留了个位置!”
不可否认,隆裕皇后的一生都很悲剧。确切地说,这场悲剧,从她进入皇宫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在野史里,“光绪选妃”一事被渲染得沸沸扬扬。如《郎潜纪闻初笔》中说,慈禧太后在为光绪挑选皇后与妃子时,开始假意让光绪自主,但光绪准备把玉如意交给他所中意的德馨之女时,慈禧太后却突然喊停,并向自己的内侄女努嘴示意。光绪不得已之下,只好将如意交给了桂祥之女(即后来的隆裕皇后),由此引发“帝、后”终身不和,抱恨终天。
隆裕是慈禧太后弟弟桂祥之女,光绪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论起血缘,隆裕还是光绪的表姐(比光绪大3岁)。这段“姐弟”婚姻,从一开始就不那么顺利:大婚前的一天深夜,太和门突然失火,将这座六丈五尺(约七层楼高)的宏伟建筑烧为灰烬。最吊诡的是,这场火灾发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数九寒冬之夜,尽管九城水龙奋力扑救,但最终无济于事。当晚,帝师翁同龢在日记中记了一笔:“此灾奇也,惊心动魄,奈何奈何!”
太和门位于午门之后,是通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朝门”,极具威仪与堂皇。按大清祖制,皇帝大婚时,皇后应由正门即午门抬入,经太和门向北入内宫。火灾之日距大婚之期不足20天,若要重修太和门,势必无法办到。但更改皇帝的婚期,更是大大的不吉利。斟酌再三后,慈禧太后命内务府按太和门的原样搭建彩棚,工匠们接到任务后日夜赶工,竟在大婚前做出了一个足以乱真的“太和门”。
皇帝的婚礼举办得很成功很隆重。慈禧太后也很满意自己的侄女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地从大清门经午门、太和门被抬入皇宫。这也是她当年未能完成的心愿。但是,在经过看似威严、华贵、庄严的“太和门”之时,明白的人都知道,里面其实是些朽木、烂纸,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既是这段婚姻的不祥之兆,也是国运的不祥之兆。
光绪的另外两个妃子,瑾妃与珍妃(最初为嫔),是从神武门被迎入后宫的。神武门不是正门,但正如婚姻不等于爱情,光绪在这里获得了些许的慰藉。瑾妃、珍妃姐妹比隆裕年轻,特别是珍妃,更是以其青春、娇艳及活力赢得了光绪的青睐。隆裕皇后的备受冷落,令慈禧太后对光绪的厚此薄彼甚为不悦。她屡次三番地提醒皇帝要照顾皇后的情绪,并让他经常和隆裕皇后呆在一起。可这两人相对无言,又是何等的尴尬局面。
从目前留下的相片看,隆裕皇后的长相确实称不上美丽。据入宫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德龄公主说,隆裕皇后是一个优雅、有知识的女子。她在宫中并不如意。除了与光绪皇帝不和之外,她还得时刻紧跟在慈禧太后的身后,并没有一丝的自由。庚子年后,慈禧太后屡次邀请在京的外国使节夫人们入宫参观。据她们的回忆,隆裕皇后脸色苍白,身材瘦削,但看起来“非常有教养”“温雅有礼”。
1888年来到中国的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其夫人曾做过皇家福晋与格格的家庭医生。据后者的描述,隆裕皇后“长得一点儿都不好看”,但“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我们觐见时向她问候致意,她总是以礼相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时,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我们有时候会看见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宫中漫无目的地散步。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她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曾入宫为慈禧太后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则描述说:“皇后和太后一样腰板挺直,脚步轻盈敏捷。她身材小巧,身高不满5英尺,手和脚是纯出于高贵血统的那种静雅优美。她长脸,细高鼻,眼睛比起太后、皇帝来更接近于汉人。她的下巴是长长的,一般认为有力的那种。她的嘴巴大大的,极其敏感。她的目光是那样的和善,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令人根本不忍心加以批评。她似乎算得上是美貌的了。”
凯瑟琳·卡尔是画家出身,她的观察当然比较精准。不过从最后一句来看,隆裕皇后的颜值可能确实不怎么高。不过,卡尔对隆裕的和蔼亲善还是颇有好感(后者曾教过她几句汉语)。其认为隆裕“举止可爱,态度可亲,性格讨人喜欢,但她的眼睛有时流露出一种听天由命的耐心,几乎有些可怜。她的实际办事能力大到如何不能由我来说,不过待人接物很是老练。而且据说太后还政期间,由她充当宫廷的第一夫人时,她是显示过处理事务繁忙的大才干的”。
大部分时间里,隆裕皇后掌管着整个后宫的大小事务,其中以慈禧太后的日常起居最为重要。不过她的职责或者说兴趣也仅限于此。慈禧太后很满意于隆裕的温顺,但这种“和善而与世无争”的气质却并不招她的喜欢。因为在潜意识里,慈禧太后或许更希望叶赫那拉家族的女性具备专断的魄力。
慈禧太后的娘家原本并不显贵。她出生的地方,芳嘉园(即方家园)一带在明代曾以出官妓而闻名。八旗入关占了皇城后,周围的一些胡同仍旧保留了原来的一些名称,如大方家胡同西对面的胡同原名“勾栏胡同”(现内务部街),“勾栏”即妓院的代名词。芳嘉园的西南边原有个管理官妓的衙门即“教坊司”,如今还沿用“本司胡同”的旧名。芳嘉园的北边,有一个叫“演乐胡同”的地方,那是粉头们(即官妓)学习歌舞彩排的地方。
从住处上看,慈禧太后的娘家绝不是什么显宦,这也许是她当年仅以“贵人”身份入宫的原因。慈禧太后发达以后,她的娘家也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显赫起来。据《宫女谈往录》中说,两代承恩公(即慈禧太后的父亲与兄弟)的府第并不阔绰,里面没有亭台楼阁,没有花园,只有几层带廊的房子。而廊子也不宽敞,实在的说,非常局促,远不能和其他王府的门第相媲美。这里虽然离朝阳门城根很近,但不是通衢大道。慈禧太后回家省亲,车骑从大方家胡同西口进来,车抹不过弯来,只能进芳嘉园胡同往北走,作个大回旋。而府门口外头也不敞亮,过不了高车驷马。承恩公的邻居们,也都是些普通的旗人,既没有高官贵人,也没有文人雅士,但就这样一个四处都冒穷气的地方,却一下飞出了两只“凤凰”。
《宫女谈往录》中的老宫女对慈禧太后的弟弟、隆裕皇后的父亲桂祥很是鄙夷,说他是个“文不文、武不武的大烟鬼,不但肚子里没墨水,甚至说不出一句整齐话来。用老太后的话说,‘只知道云土(云南出的大烟土)、广土(广东出的大烟土),什么西口土(娘子关进来的大烟土)、北口土(古北口进来的大烟土),整天跟底下人看什么珍珠泡、栗子包、老牛眼’。听太监告诉我们,桂公爷是整年拖拉着鞋的,永远不提鞋后跟。吸鸦片要用两个榻,在左边吸完,又要换右边吸,叫换边。这是鸦片瘾深的缘故。吃早饭要在太阳傍落时,是个真正的鸦片鬼,拿白天当黑夜,拿黑夜当白天。这样的一位宝贝,让老太后如何提拔他?也只能让他尽兴地吸鸦片了!可以说,老太后不是不照顾娘家人,只怪娘家人不争气。扶都扶不直的人,提拔他干什么呀!假如她的娘家人有能当总督入军机的材料,她又何尝不提拔呢!对待这样的娘家,只能是勤赏赐,不提拔罢了”。
隆裕的母亲、桂公夫人却不是好惹的。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被指婚许配给了“老五太爷”绵愉的长孙、辅国公载泽,次女即隆裕嫁给了光绪皇帝,最末一个也嫁给了孚郡王的嗣子载澍,但后来就因为这个三妞而惹出了一场大风波。载澍娶了三妞后,夫妻不和,时常拌嘴,后来感情破裂,矛盾越来越深,最终不可挽回。眼见二女儿的婚姻是场悲剧,小女儿又受人欺负,桂公夫人气不打一处来。她认为“这帮龙子龙孙瞧不起芳嘉园,故意给芳嘉园的姑娘气受,让芳嘉园的脸面难堪”,于是揎拳捋袖,对载澍兴师问罪了。
桂公夫人先是跑到宫中,把载澍“不满芳嘉园,不满老太后指婚”的闺房话添油加醋地禀奏了慈禧太后。慈禧听后当然很不高兴,“为了给芳嘉园圆面子,为了给自己树威信,为了敲山镇虎,给光绪点颜色看”,于是郑重其事地请出宗正(族长)和王爷们,将载澍褫职夺府,杖责一百,永远发往宗人府圈禁。据说,在杖责时,桂公夫人还亲自派人监视,把载澍打得血肉横飞,最后在宗人府的高墙里圈禁了十多年才被放回来。
在传统社会里,女人并没有什么地位,但在慈禧太后主政时期,谁又敢说芳嘉园的女人对朝政毫无影响呢?惠端亲王绵愉第六子、咸丰堂兄弟奕谟曾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光绪与隆裕的婚姻:“因夫妻反目而母子不和,因母子不和而载漪谋篡”。其大意是,光绪因厌恶隆裕皇后而与慈禧太后龃龉,由此导致帝后不和,载漪等人因而乘机密谋“废立”,进而引发了庚子国难。
隆裕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清史稿》也只有寥寥数语: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隆裕往往被描述成一个嫉妒成性、愚蠢昏庸而又热衷于权力的女人,说她“因失宠而生妒忌,又因妒忌而生怨恨。她利用自己统摄六宫的地位与慈禧姑侄的身份,‘频频短之于慈禧’,向姑母、慈禧太后告珍妃的状”。譬如电影《清宫怨》中,隆裕就被刻画成一个监视光绪并盲目反对维新变法的反面角色。这种形象,实则是一种被“慈禧太后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