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7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近代名儒梁启超曾感叹道:“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创办者之一,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称赞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知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则表示:“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三位大师级人物的颂词都指向同一位学者——陈寅恪。

陈寅恪出身于书香名门,祖父与父亲皆是大儒出身的官僚。因其出身名门又精通经史文学,故而清华师生称他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据听过陈寅恪先生讲课的清华学子回忆,陈先生的博学令人惊叹。且不说他熟读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也不必说他曾在欧洲多所高校听过多门课程,单说陈寅恪先生掌握的语言就让当时许多“学贯中西”者感到炫目。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曾经用过拉丁语、梵语、巴利语、满语、蒙语、藏语、朝鲜语、回鹘语、吐火罗语、突厥语、西夏语、古波斯语、希伯来语、东土耳其语等古老文字,以及英、法、德、俄、希腊、日等国语言。

博学的陈寅恪曾在清华放出过“四不讲”的豪言。他声称:“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这并非狂妄书生吹牛皮,而是真正做到了。尽管不少学生回忆陈先生的课比较难懂,但都听得津津有味。陈寅恪的学问功底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陈寅恪1925年留洋归来,被清华大学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比肩而立。除了在清华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外,他还在北京大学讲课。陈寅恪主要负责历史、满蒙语文、佛教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的讲课方式不拘一格,常以多种不同的语言来讲解相关历史内容,或是屡屡引用诗词来佐证历史。他引用文字信手拈来,出处准确,以此阐发的道理更是让人醍醐灌顶。甚至连吴宓、朱自清等知名教授也时不时来听陈寅恪讲课。

在清华改革学制后,身兼中文、历史、哲学三系教授的陈寅恪,不仅在教学上尽心尽力,也在文史哲等领域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当代中国高校文史哲学科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在历史学领域,陈寅恪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主要研究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这数百年之间的“中古”历史,尤其是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古时代在中国封建时代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历史学科中,中古历史涉及朝代之多、国内外史料之丰富、民族文化关系之复杂可谓独树一帜。这既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治学素材,也增加了出成果的难度。

但陈寅恪治史有方,非常善于从各种散落于史料的信息中整理出历史演变的脉络,并由此提出一种新理论。

他根据中古时代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史实,提出了著名的“关陇集团”“山东集团”“士族门阀社会”“胡化说”等新史学概念。在陈寅恪看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隋唐这数百年里都属于门阀社会阶段。门阀家族势力的盛衰,对王朝的兴灭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例如,形成于西魏时期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就是解读西魏、北周、隋、唐历史的一把钥匙。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是关陇地区胡汉大融合的产物,令人惊叹的是,北周、隋朝、大唐的统治者都出身于关陇集团。该集团开创的“关中本位政策”,一直影响到唐朝。而在唐朝,不仅有四方少数民族汉化,也有河朔汉族百姓“胡化”的现象。上述种种论断皆是陈寅恪治史的重要成果。当代中古史学界无论是否赞同其论断,都免不了要在他开辟的新框架下讨论问题。

在文学研究领域,陈寅恪独辟蹊径,开创了“以诗证史”与“以史证诗”的研究方法。他将此法运用于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众多令学界叹为观止的著作。

陈寅恪研究古典文学从来不局限于诗词小说的文字。他非常注重从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捕捉人们所忽略的隐藏信息,并提倡运用多种办法来解读文学作品的背景与内涵。例如在鉴赏《长恨歌》时,陈寅恪不厌其烦地考订了女主人公的身份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来龙去脉。他晚年不顾目盲体弱,以惊人的毅力著述了多达八十万字篇幅的《柳如是别传》。陈寅恪围绕着柳如是、钱谦益的作品与事迹,勾勒出两人所处的晚明时代背景,歌颂了柳如是忠贞爱国重情重义的可贵精神。

在儒家经学领域,陈寅恪也堪称一代宿儒。近代以来,垄断古代中国学术界的儒家经学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冲击。“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口号之一,批评儒学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潮流。但学贯中西的陈寅恪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在给王国维先生撰写的挽词中提到:“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这种言论很容易被时人视为守旧落后之说。但作为学衡派的代表之一,陈寅恪依然对古老的儒学报以很大的期待,反感那种将儒学连根拔起的激进做法。

在哲学领域,陈寅恪把重心放在中国古代哲学领域,而不像胡适等人那样以推广西方哲学思想为主。他久居海外,对不同流派的西方哲学有着深入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他非常反对近代学者们常见的以西方哲学诠释中国古代哲学的做法,认为那是不严谨的穿凿附会之举。故而,他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评价不高,对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却颇多赞誉。因为后者具备他提倡的“了解之同情”精神。

博学只是陈寅恪的一面,他的另一面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与“读书不肯为人忙”的为人处世之道。

他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说:“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知识分子常以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为学者的做人标杆。但在现实中,真正能做到的人依然只有极少数。所谓“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并不是指一味与社会大流“唱反调”,也不是故作标新立异的姿态以夸耀自我。在陈寅恪看来,这些貌似“清高”的做法,不过是夸诞之人为求名利而进行的炒作罢了。

著有《中国哲学史》的冯友兰,曾经得到陈寅恪的高度评价。但冯友兰一度受国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斗争的影响,在《论孔丘》一文颠覆了自己过去的观点。后来他不无悔憾地说,自己当时并没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学问,而是带有哗众取宠、迎合热点的色彩。

而推崇思想自由独立的陈寅恪,无论在民国时期,还是新中国建立之后,从来不为社会风向所动。无论学术处境多么苦难,他都坚持自己探索出来的真知。尽管他的学术观点未必全部都是真理,但陈寅恪只会因真凭实据而推翻自己不成熟的见解,而不会被学术外的因素干扰本心。

他曾说:“夫考证之业,譬诸积薪,后来者居上,自无胶守所见,一成不变之理……但必发见确实之证据,然后始能改易其主张,不敢固执,亦不敢轻改,惟偏蔽之务去,真理之是从。”

自己提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做人原则,自己贯彻了一辈子。哪怕是因战乱流离失所,因动荡而贫苦交加,哪怕是疾病缠身、遭人诋毁,陈寅恪都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在学术之路上前行。

自古文人多相轻。近代学者中自然也有不认可陈寅恪的人,比如钱钟书。但更多时候,陈寅恪还是被大家当成“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这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标榜自我。恰恰相反,这个盛名完全是别人给的。

当初在德国柏林留学的中国知识分子很多。陈寅恪与同胞们常在一起说天说地,指点江山。据其他学者回忆,陈寅恪不仅懂文史经学,还畅谈国家未来的形势,讨论教育民生的治国大纲。而且他并非像寻常书生那样泛泛而论,而是提出了很具体的意见。例如在教育环节以普遍征兵制来训练国民,经济发展应当以建设新工业和开发边疆地区为重,等等。这让其他的旅欧学者深为叹服。故而像梁启超、吴宓、王国维等兼修中西文化的饱学之士,都对陈寅恪推崇备至。梁启超在向他人介绍陈寅恪时,公开表示自己的学问不如陈。

然而,陈寅恪自己并没太把众人的赞誉当成一回事,依旧保持着朴实真诚的作风,自信满满却又谦和为怀,所谓的学者风范、大师本色,说的大概就是陈寅恪先生这样的人吧。

同类推荐
  •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本书从“君子之道、君子经文、君子德行、君子古典名篇、君子经文荟萃”五部分,立意创新、深入浅出地详细解读了中国文化中君子的内涵,如何做君子,君子的人格特征等。本书是世上首次将散布于《周易》《论语》《大学》《中庸》等中国古典著作对君子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梳理,汇集出300余条经文,并对111条经文作了生动通俗的详解,其新颖亲民的形式对弘扬和传承国学十分有益。本书内容丰富,内涵深厚,老少皆宜,特别适合年翩翩少年和成功人士阅读。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福宁霞浦

    福宁霞浦

    本书对霞浦风光、风物进行集中展示,对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盘点。今日霞浦,己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使霞浦在海西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了难得的后发优势和发展空间。霞浦正立足实际,倾力打造“福宁湾经济带增长极”,构建“生态型工贸旅游海湾城市”,美好蓝图正在描绘,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如火如荼。而文化霞浦的建设,是所有建设中必须和重要的一环。借此编撰《福宁霞浦》一书,旨在对霞浦风光、风物进行集中展示,对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盘点,让霞浦悠久的历史文化重新绽放光彩,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热门推荐
  • 替嫁皇后

    替嫁皇后

    文案:她是皇后,还是个不受宠的皇后只因为样貌丑陋,新婚之夜,把皇帝吓倒,连发了三天高烧,从此皇上不敢踏进她的寝宫一步不来正好,省得她清闲,但是上天偏偏不让她如意妃嫔找她麻烦,皇帝不让她如意,于是——夺实权,掌后宫,整皇帝,欺蛮妃原来,她能坐上后位,全拜那位英俊潇洒,温文儒雅,受万人敬仰,永不褪去的笑容却让她有想打落他牙齿的冲动的大国师所赐,更过份的是,他竟蛊惑皇帝利用她,圣旨一下,她替人代嫁邻国十一皇子听说,十一皇子冷血无情,手段异常残忍听说,十一皇子从不近女人身,讨厌女人到了极点听说,靠近他的女子都死于非命听说……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要真是这样,她会不会因此而尸骨无存?洞房花烛夜某女在左等右等不见新郎前来后,呈大字型倒在新床上呼呼大睡,却不料,身穿红色嫁衣华服的她被他像拎小鸡似的给扔到地上,而某男却极为冷静的走到床边躺下她醒来,对床上的男子怒目而视,站起身退后几步——一!二!三!默念完三个数字后,某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的跑到床边,凌空跳起,“呯”地一声,准确无误的攻击目标——“啊——该死的女人,你在做什么?”男子惨叫一声,愤怒的黑眸瞪着眼前一屁股坐在他小腹上的女子,双眼几乎喷出火来------------------------亲们必看隆重推出:亲亲会员窗透初晓所作七言打油诗一首月国有后莫晓曈,样貌丑陋人也痴。宜号妃子仗龙威,以下犯上目无人。灵魂穿越附了身,同样身躯却换神。怯懦皇后摇身变,惩治宜妃还立威。哪晓夜帝色迷心,后宫乱事皆不闻。国师横手救下人,预其将令天下澄。海桑来使众人难,丑后一言惊天人。为雪前耻巧设局,帝王献身苦难言。靖璃为皇扫凤宫,宜妃沦为浣衣娘。火烧言居欲报仇,国师挥袖丝未损。宜妃撒娇故为难,国后勉当守夜人。一曲狼音惊宫人,风塌倒塌成笑闻。夜帝见机心生计,丑后替嫁转送人。国师深夜入闺房,指尖流转改面容。丑后变身倾国城,羡煞旁人还愤神。夫君凶狠不是人,洞房花烛心踌躇。泰山压顶灭其威,春宵一夜守空房。一介丑后成王妃,有苦难言想杀人。凶猛白虎见丑妃,竟不发威还粘人。讨厌皇子迷其容,死缠烂打使计谋。路遇孤女收入府,孤女意图惹人疑。王爷牵手心乱跳,教训太子快人心。活宝属下冷主子,如此搭档少见闻。旧病发作无计寻,晓瞳一抱安心疾。真相大白口目瞠,耳听为虚眼见实。
  • 盖世天尊

    盖世天尊

    惊才绝艳的少年天才,从踏入宗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自己的不平凡,神奇的机遇,掌握古老失传的神诀,飞速的成长,最终震天慑地!
  • 临安初雪不负卿

    临安初雪不负卿

    一个是青楼花魁,却手握着神势力,背负着血海深仇和家族遗命;一个是闲散王爷,却身种绝迹奇毒,身世成迷。朝局动荡,京都风云骤起,他有如何手段?她又如何选择?谁入了谁的局?谁又在被利用?是真心还是虚与委蛇?是江山大业还是归隐山林?灭族之恨,灭门之仇,权谋算计,刻骨挚爱……
  • 上清明鉴要经

    上清明鉴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限为王

    无限为王

    海洋的诅咒,机械的逆袭,恶魔的颂曲,帝国的挽歌。这是梦想的延伸,亦是勇者的天堂。智械危机,人工智能的逆袭。异族入侵,帝国覆灭的序章。远古契约,支离破碎的极端。影子传说,黑夜弥漫的骷髅。……这是一个只想混吃等死的家伙混在主神空间的故事。
  • 天女冬葵

    天女冬葵

    一入仙道千人捧,一朝成魔万人唾!她是被家族捡来的孤女,被关在一方黑暗中长大,终有一天她见到了光明,却是被丘和庄为了代替了自家小姐,而将她嫁入了妖族……最后,破坏了献祭典礼不说,还拐跑了妖族眉清目秀的七皇子。这是一个仗义女侠×忠犬男猪脚的故事。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异界修仙:神君,靠边站

    异界修仙:神君,靠边站

    有一种穿越叫做,转发这只锦鲤有一种修仙叫做,抱住原主大腿有一种机缘叫做,老乡你好再见……同为修仙文的女主,独她没有灵根。不是亲妈不疼,只是世间巧合如此(甩锅ing)她也许并不霸气,不嚣张,不强悍,而且佛系没有脾气,无论怎样拿捏,她都是不急不气。但当她积蓄起足够的实力——“折我羽毛者,挫骨扬灰!”“凡失去的,必重归来!”“辱我一尺,还你一丈!”——弱肉强食并不是绝对的生存法则,扮猪吃虎才能当上大王~本文无男主,但多元素
  • 拥抱最努力的自己

    拥抱最努力的自己

    主要是通过七章的内容用无数个故事呈现出努力的自己值得拥有,并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全书的行文比较轻松,寓教于故事中,并在文中辅以一些激励的话语,让努力在路上,正在为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的人们以一定的力量。
  • 名门郡主升王妃

    名门郡主升王妃

    镇远王:娘子真聪明。镇远王:娘子最聪明!镇远王:娘子说得都对!穿越异世,便宜捡了个将军王当相公。这条命挺值钱,爹妈疼爱就不说了,皇上皇后也疼爱。原以为是命好,你现在说是补偿?活不过二十岁,一生无子女。我命由我不由天。坐以待毙,不如与天一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