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0000000007

第7章 黄宗江其人其文

宗江先生是我敬仰的前辈作家,且敬仰中还掺杂着敬爱的意思。所谓既敬又爱,便是我对宗江先生人品与文品的综合感受。据我所知,宗江先生着有散文集《卖艺人家》、《花神与剧人》、《你,可爱的艺术》,可如今跑遍京城,也难觅这几本令众多读者喜爱的作品集了。好在不久前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一套“中国文联晚霞文库”,其中有《长歌集一一黄宗江剧影散文选》,洋洋洒洒三十九万字,除“剧本卷”的《大团圆》、(话剧)、《农奴》(电影剧本)、《风雨千秋》(现代京剧)、《寻梅》(剧诗)外、其余便是占《长歌集》大半篇幅的“散文卷”。欲览宗江先生散文制作概貌,先读“散文卷”倒是一条“捷径”。

宗江先生在《长歌集》题记中说:“我此生所作多为剧作,剧者包容戏剧、戏曲、电影、电视。所写散杂文亦多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正是宗江散文与诸多写家绝然不同、但又极合情理的特性。他自幼迷戏,在上海下海从事演剧以期写剧时十九岁;生于一九二一年的宗江先生,如今已进入“古稀今不稀之年”。半个多世纪如伴情侣一般守着本行的“剧人”,对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的昨天与今天,自然是了若指掌,于是说起其中的风云幻变、人事演绎,说起自己与师长同行们在不同背景下的酸甜苦辣,说起人生的放达洒脱或长歌当哭,不仅离不了“本行”,而且还如鱼得水,熟知到了如数家珍的境地。作为“剧人”,宗江先生富有“全能”或“多栖”的色彩,甚至是中国现当代戏剧史或戏曲史或电影史的“见证人”。当然,我不敢、也没资格妄下诸如此类的断语,而所言也只是讲宗江作品之后收获的一点儿“副感受”。《长歌集》所选《海外戏剧课小结》,记录了他赴美国加利弗尼亚圣迭戈大学讲授“中国戏曲”的经历及返乡(且无自吹自擂之嫌),弘扬民族文化弘扬到了美利坚的国土上,若无“金刚钻”,岂敢揽这“瓷器活”一且不说中国的文化人中能授“中国戏曲”者不多,即便是洗耳恭听,心领神会者可有几何?

宗江先生的散文虽非有意为之的梨园趣谈或剧影史话,但从这些忆旧文字中透露的见闻与见识,确让人在“边看边走边想”的阅读过程中,洞开了视界,充实了人生的经验与智慧,而那种“原来如此”的感叹,也就成为伴随读者的一种真真切切的体会。显然,宗江先生读书很多、学问也很深,颇具厚积薄发的风度,但更令人钦佩与感叹的,是他坎坷曲折或非常人所拥有的极为丰富的阅历。特别是,在漫长而匆忙的人生道路上,他的选择姿态,往往是主动的、出自内心的、甚至是“自投罗网”的……我想,阅历这笔财富之所以宝贵,那是因了它的以人生相许的高昂代价,或在于它的“求之不得”——学富五车或学贯中西,当能作为人生经验的补充,但它终究替代不了阅历的提供。宗江先生的散文便是一个例证。可以说,凡精湛的篇章,以及机智的描写或启迪思情的见解,乃至诙谐、幽默、风趣,大都与他的阅历相关;即便是他讲授“中国戏曲”,若无阅历垫底,恐怕也生动有效不起来。孔子说:“观过,斯知仁矣。”好散文实在不是写成的,而是从人生阅历的精神(或情感)溪流中渗淌出来的。做学问也是如此。美籍明史专家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万历十五年》跋中说,他的所谓“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领悟获得的。我的经验,是几十年遍游各地,听到不同的解释,再因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体现出来的”。理性的历史学研究是这般情景,那以感性或直觉方式表达的散文,阅历的作用也就更重要了。因阅历而滋生抒写对象,因直接经验而传达各式各样的感慨或见解,便是宗江散文让人感到亲近、活泼、率真而娓娓动听的深层缘由。

“扑不灭的火焰”,是黄宗英(宗江嫡妹)讽赞宗江先生的一句戏言,但一经细想,这讽赞倒也是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宗江先生为人为文的特点。所谓“火焰”,其信念便是,而“扑不灭”者,源头依然在信念。由“文”而感受“人”,便可窥见文字背后的那个行色匆匆的“剧人”,那个启蒙于京戏与进步书刊的少儿宗江是如何跌跌撞撞步入“古稀今不稀之年”的。是什么驱动与支撑了他的人生?是生活的信念,是艺术的信念;是永远回旋于耳旁的那行德文歌词:“你,可爱的艺术,在多少暗淡的光阴里……”直到九十年代,这行源自《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后一卷卷首扉页的歌词,依然被宗江先生称为“得以存活的最直接意义的生命的生命”。诚然,具体到“人”或“文”,宗江先生的独特性众所周知,他有他自己的体现这“生命的生命”的方式。读《旧唐书.高祖本纪》时,曾记得其中有“倜傥豁达,任性率真”之说;我觉得,以此来形容宗江先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等之辈属于后来者,自然不可能对宗江先生的人生诉诸“实地考察”,但他散文中所透露所流露的那一个“我”,便是实实在在的“倜傥豁达,任性率真”:而且不仅仅是“人”,同时也是“文”,即构成他散文品位的文风或文格。

因了人生行程的漫长及独特,也因了那一份溢流心中的对于艺术苦旅的忠诚与爱,宗江先生写下了一批以艺术家为主角的忆旧散文,其中有“剧人”,也有“影人”,还有作家、诗人、音乐家,乃至为宗江先生所敬仰的“敦煌的供养人”常老书鸿前辈。这都是一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相关的人物;若离开了这些以艺以文为终生追求的人物,中国的现当代文艺史也就失却了支柱而筑不起煌煌大厦。姑且不论这些散文的“艺术性”如何,单说其中的“如实写来”,就构成了不可估量的价值,而作品的“传世”,也将是不必怀疑的情理中事。仅《长歌集.散文卷.师友篇》所示,宗江先生写到的人物应有:梅兰芳、周信芳、赵桐珊(芙蓉草)、关肃霜、言慧珠、侯宝林、黄佐临、曹禺、夏衍、金山、姚克、郑君里、于是之、孙道临、海默、崔蒐、谢晋、萧军、冰心、马德海、李德伦、冯牧……无论是写师还是述友,本是最不好写的,但宗江先生却以闲谈、笑谈、苦谈、趣谈之类的“忆谈”方式,把这些堪称大师或名家的音容笑貌推到了读者面前:是受苦受累的凡人,是平常人,但又是让人钦佩的“艺界伟人”。这,便是宗江先生的功夫。所谓“树碑立传”,不就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点难忘的印象吗?可谓:欲为入“树碑立传”者终于不得,而凭着那股“扑不灭的火焰”,只想在忆谈中咀嚼师友往昔情谊的宗江先生,反而以他的散文起到了为这些“艺界伟人”树一点儿“碑”、立一点儿“传”的野史笔记般的功能。其间的奥妙在哪里?就在于他的“阅历”,在于他作为“亲历者”的见证人视角,更在于他那种贯之以思、行之以文的“倜傥豁达,任性率真”。

宗江先生的散文无非是写自己、写师友,或表达他对于艺事艺态的看法,地道的―“三句话不离本行”。他的作品也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自己是“我”,传达见解当然也是“我”,而怀人忆旧呢,照样离不开“我”。“我”的介入,也就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派“倜傥豁达,任性率真”的气象。不过,在写师友时,宗江先生很注意自己的配角地位,绝不会“任性”到喧宾夺主的地步。当然,写人述事免不了自我观照,也免不了客观中的主观,因为作品中的师友,终究是宗江先生心目中人,而那“扑不灭的火焰”,在燃烧自己时也映照了记忆中的历史及人事。宗江先生的叙述自始至终充满了诙谐与幽默,即便在回忆人生的窘迫或艺术的困境时,也贯穿着这种豁达率真的个性他的诙谐与幽默,最为生动地传达了他的生活信念及艺术热情,即那种“火焰扑不灭”的精神状态。若给宗江先生戴上几顶诸如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乐观主义之类的帽子,我想每一顶都很合适。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忘却宗江先生是“过来之人”,他的“阅历”中所收获的,当然不全是令他神往欣喜的体验。他的艺术苦旅与中国同步、亦与整个民族蹒跚同行。他终于没有“脱轨”。而我们也终于从“扑不灭的火焰”中,从诙谐幽默、乃至“倜傥豁达,任性率真”中,感受到了他的种种忧伤、甚至是呼唤“苍天在上”的愤怒。《跨世纪说》是《长歌集》的收尾之作,其篇首有古乐府的名句:“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千岁忧”,宗江先生是“常怀”久矣!尤其是“常怀”而犹若热情扑向冰雪,也就免不了伤痕累累,免不了黯然而叹息,且不说“师友篇”中的那些足以令人仰天长啸的血泪慨念,就是那篇写自己的《南方啊南方》;三十年前后的访越思绪,也让人倾听到滴血的心声而潸然泪下……

不过,宗江先生总算走过来了,而且还奉献给了我们如此动人、如此宝贵的散文……我们是在走向二十一世纪,但二十世纪就此会消失吗?不会的。因为人,归根结蒂仍然是人。人有记忆。

一九九七年四月

同类推荐
  •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2007年9月初,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在校博士生的身份,飞抵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访学一学年,在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齐慕实教授与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卜正民的协助下,入住该校圣约翰学院。这所由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的融住宿、学习、休闲、文化交流等为一炉的学院,为第一次出国的我近距离观察中西之间的异同,以及切身感受北美学院与社会的文化提供了最佳的渠道。
  • 云间笔会(2011)

    云间笔会(2011)

    本书是上海市松江区文联文学分会会员作品汇编,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形式,文笔流畅,内容健康向上。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体现出松江的地方文化氛围和创作状况。
  •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花草部、果木部、菜蔬部。所描述的花草果木菜蔬多为寻常可见,却并非人人熟知。作者出身于植物学专业,又是笔触灵动烂漫的自由作家,本书既是对草木的科学观察,又是一次人与草木的通感与亲近,是当代中国自然文学的新成果。作者还是个富有个性的自由画家,全书配以120余幅彩色插图,阅来趣味盎然。
热门推荐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裙钗记

    裙钗记

    夏语澹出生的那一天,听了一场谋杀,从此在侯府的夹缝中苟活着,小心翼翼的活着,对任何人不抱有期待。可是在千万人中,为什么遇见了他。想爱他。想要成为他愿意托付中馈而爱之的女人,而不是仅仅愿意纳入内帷而宠之的女人。夏语澹想要那个男人的心!
  • 爱情不是你想要就美好

    爱情不是你想要就美好

    十年,她由一个乖顺的小甜心变成独立的女强人坐拥了可观物质基础,精明到爱情、工作、生活都计算得无比精准,最后却算漏了自己的爱情。一天之内被男友抛弃,丢掉工作奔赴异地的小城寻找出口。一路行走,让她触碰到了生活里的一度温暖竟然是邂逅了比自己小六岁的大男孩。当23岁森系总裁遇见29岁大龄胜女到底会萌发怎样的故事……
  • 寻宝美利坚

    寻宝美利坚

    开了本新书《我有一幅藏宝图》,恳请喜欢黑科技文,双穿文的书友给点收藏,推荐,留言!蚂蚁叩谢!开了本新书《我有一幅藏宝图》,恳请喜欢黑科技文,双穿文的书友给点收藏,推荐,留言!蚂蚁叩谢!开了本新书《我有一幅藏宝图》,恳请喜欢黑科技文,双穿文的书友给点收藏,推荐,留言!蚂蚁叩谢!**************巍巍五千年华夏,短短一百年屈辱,多少瑰宝流失海外?名瓷,美玉,统统拿来!东洋的,西洋的,都是我的!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古董,文玩,美食,美景,一样都不放过!且看金沐晨如何靠着一双黄金眼,浑身豪情胆,逆袭在美利坚!
  • 乐园东区16栋303室

    乐园东区16栋303室

    陆大壮向管教标准地鞠了一个躬,转身迈出灰色的铁门,咣啷一声,铁门在他的身后发出一声闷响,陆大壮六年的刑期就算结束了。陆大壮是坐公共汽车回的家。本来,他也想打车,可在这么个荒郊野岭,在监狱附近,他又穿着一身牢服,哪有出租车肯为他停下来。陆大壮是被减刑提前释放的,他的家人并不知情,又因为被关进来的那一年是冬天,现在是盛夏,所以陆大壮没有衣服可换,他只能背着冬天的棉衣,穿着灰色的牢服。他不怕路人的眼光,他想好了,到了市里,找一家商店把这身行头换下来,他就是要突然出现在家人面前,给他们一个惊喜。陆大壮一路打听,倒了三次车才到了传说中的新家——乐园东区。
  • 万剑成神

    万剑成神

    神剑大陆,万族林立,强者如云。曾今的剑道天才,现在的卑微剑奴。永不屈服的少年,意外因为一把神剑融入体内,历经千锤百炼,重入剑道,直上云霄,成为妖孽一样的存在。热血残酷的对决,顶尖高手的碰撞,剑道强者的秦风,仗剑天涯,翻江倒海,上天入地,主宰万界!一切尽在万剑成神!
  • 那些流过泪的岁月

    那些流过泪的岁月

    我本是一个说话口吃不清,外加脑袋迟钝、反应缓慢、有一点点的智障,从小被亲兄妹们虐待,遭受非人的折磨,我一天天地慢慢熬着,看不到希望的到来。幸好奶奶没有放弃我,她给我讲张海迪的故事,告诉我,身心有残缺的人,一样可以成就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让我不要放弃……在老奶奶的帮助下,我终于跨越了自身的障碍,踏入学校大门。
  • 清风拂过杨柳依依

    清风拂过杨柳依依

    “你到底是谁?”“反正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了,为何要告诉你。”她和他,意外相见,擦身而过,但缘分不会如此......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

    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

    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编写组编写的《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八个部分,详细阐释了基层党支部的地位、作用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党支部和临时党支部的设置;发展党群工作的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和工作流程;党支部班子建设的工作规程方法;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服务党员和服务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程方法;党支部选举工作的规程方法;党员教育工作、党员管理工作需要依据的制度方法;党支部实体工作的实用性参考文体。对于党支部成员素质提高与能力提升的相关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