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4100000012

第12章 和新中国一起歌唱——新中国三十年诗歌创作的回顾之一(4)

1957年《诗刊》创刊后,那时的编者颇下了决心要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在一个时期内,他们曾有意识地组织了各种流派的诗人的作品。《诗刊》发表了汪静之、穆旦、杜运燮、陈梦家、萧三、邹荻帆、饶孟侃、严辰、柯仲平、楼适夷、林庚等的作品,发表了王统照、朱光潜、谢冰心等的诗论,发表了卞之琳、罗大纲、戈宝权等的译诗。由于他们的努力,给初生的《诗刊》建树了威信,并为各种风格流派的共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气氛。但是好景不长。举例说,《诗刊》创刊后的第二期发表了艾青的《望舒的诗》,陈梦家的《谈谈徐志摩的诗》,分别对五四以来的两个重要流派的代表诗人作了评介,这本来是件有意义的工作。后来,不仅是被评介的诗人遭到了厄运。以徐志摩为例,1957年11期《诗刊》刊出巴人的《也谈徐志摩的诗》,明显地不赞同陈梦家的意见,并且已经流露出某种粗暴的批评作风。重要的不是巴人文章本身,重要的还是它是一种收的信号,也许更为重要的还是事情远远没有就此结束。到了1960年,不仅徐志摩、陈梦家,而且巴人本身,都遭到了更为粗暴的对待。也是同一刊物发表的批判文章,把巴人的批判看作是一支冷箭。艾青和戴望舒也不交好运。艾青那篇文章遭到了凌厉的批判,株连到了戴望舒,批判文章对望舒的诗作了根本的否定。艾青自己的诗的遭遇也很典型。半年之前,某刊某人对艾青近作大加赞赏;半年之后,同刊同人对艾青近作大加挞伐,这位评论家的处境以及是否系他由衷之言,我们不得而知,但应看到,这绝不是一个人的个别现象,整个的政治气氛,迫使人们向它屈服。

1957年,出现了另一个诗歌刊物,它是《星星》。《星星》的编者抱着与《诗刊》编者共同的良好愿望。他们写了一个《稿约》。《稿约》满怀喜悦地宣告:

我们的名字是星星。天上的星星,绝没有两颗完全相同的。人们喜爱启明星、北斗星、牛郎织女星,可是,也喜爱银河的小星,天边的孤星。我们希望发射着各种不同光彩的星星,都聚到这里来,交映着灿烂的光彩。所以,我们对于诗歌来稿,没有任何呆板的尺寸。……我们只有一个原则的要求:诗歌,为了人民!

应该说,这主张是对的。但1957年的形势实在多变得惊人。上述那篇稿约,第二期《星星》上就不见了。1957年10月号《星星》,刊出新的稿约,完全修改了创办《星星》的初衷。不久,星星本身也从天边消失了。

妨碍诗的百花齐放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政治气氛。诗的艺术,只能在严峻的政治斗争的夹缝中弯曲地生长。1957年以后,一批批诗人都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被迫停止了歌唱,没有停止的,有各种情况。个别不自重的作者,为了趋炎附势,甚至违背了人民的立场。《骑马挂枪走天下》的作者就是这样的人,他甚至糟塌自己的作品,把《骑马挂枪走天下》也改了模样,最后甚至造出《西沙之战》那样的艺术畸形儿。这当然是悲剧。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作为一个民族的诗歌,要求与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是对的。所谓基础,在这里只能理解为承认传统的意思。毛泽东同志没有提出五四以来新诗自己形成的传统,他也没有讲到新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优秀诗歌的滋养,显然,他对新诗的发展并不满意。作为一位诗人,一位读者,一位批评家、理论家,他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无疑都是允许的和正常的。但是,我们太习惯于把某位领导人的意见当作上级的命令,而且也太习惯于通过行政的方法贯彻这种命令。由于长久以来条件反射式的习惯,这种基础的理论的提出,当然使不符合这一理论的作者作品感到约束与压力,即使它们还顽强地生长着,它也许感到自己的不合时宜或受冷遇。其实,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是洋诗,非常欧化,但却是好诗;未央的《枪给我吧》是纯粹的自由体,非常散文化,但也是好诗;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是楼梯诗,所谓的舶来品,也是好诗。在一种诗的窄狭的观念的支持下,像冯至的《十四行集》、卞之琳的《十年诗草》一类既不是古典式的,也不是民歌风的诗体,建国后基本绝迹了。

当然,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努力继承和发扬本民族诗歌的传统,从而为丰富发展新诗服务,在此基础上(应当包括新诗六十年来的实践成果和外国诗歌的借鉴),建立一套便于记忆便于吟诵的新体诗歌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这恐怕是长期的任务。但是一旦实现了,其余的一切诗体,也不能人为地禁止、消灭,它们必然还是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的。新的道路应当十分宽广,应当中外古今兼收并蓄,只承认某种基础,而排斥或忽视某种诗体,只会把诗的路子摆得很窄。诗的体式上的片面性理论,也妨碍着百花齐放的贯彻。

整个50年代,包括60年代的前半期,诗有时是大步地前进,有时则受到冲击和阻碍,但毕竟是在扭曲着前进的。从1966年到1975年这整整十年间,诗歌在一场全国性的动乱中遭到了覆灭:几乎所有的有名望的诗人都被剥夺了歌唱的权力;几乎所有的诗集都遭到禁毁;全国唯一的诗刊在此之前已被迫停刊。百花齐放成了幻影,人们看到的只是凋零的花儿在林彪、四人帮的淫威下顫栗!

但是,我们毕竟是一个有着以文学作为斗争工具的传统的国度。我们人民的诗人,在这一切充满矛盾的痛苦经历中,不仅挣扎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并不放弃自己为人民歌唱的权力。他们的精神可以受到摧残,肉体可以受到磨难,但是一颗坚强的诗心是不会屈服的。长夜过去了,诗人们终于迎到了曙光,迎到了新的奋起和觉醒的时代。在新时代的门槛,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历史的峰巅,回顾那逝去的重重黑喑,那不是梦魇的严酷现实。

三、诗和人民在思索中

应当说,诗人永远应当是思想家、思索者。他们应当干预生活。美好的现实,他们歌颂;丑恶的现实,他们抨击;生活中重大的问题,诗人要发言。闭着眼睛唱颂歌的诗人,只是盲目的歌者。说诗人是战士,是说他在生活中像一个士兵,是不懈的斗争的勇士。优秀的诗人,必须是优秀的战士,只不过,士兵手中的武器是刀枪,而诗人手中的武器是缪斯的七弦琴。随着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出现了当代两个优秀的抒情诗人:贺敬之和郭小川。他们都是对共和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的人。他们的创作实践,给新时代的政治抒情诗从内容到形式勾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轮廓。建国以来抒情诗的盛行,是与贺敬之、郭小川的辛勤劳作不可分的。在我们的记忆中,像《放声歌唱》和《向困难进军》这样的诗,以前还不曾有过。他们的激情而充满朝气的诗句,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最有时代风格的代表性的诗。

贺敬之曾经这样放声歌唱:

啊,多么好!

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祖国……

郭小川也曾经满怀喜悦地欢呼:

黑暗久远地消亡了,随太阳一起

滚滚而来的

是胜利和欢乐的高潮。

这都是真诚的声音。但诗人毕竟不是先知。他们的确难以预言:我们的生活也可能变得不好,黑暗也有可能重新降临在我们的头顶。当然,从历史的辩证法看,从真理必定会战胜邪恶看,这两位诗人讲的,也还是真理。生活也这样证明了这些诗句的力量。

郭小川是以思想敏锐、善于思索、富有号召力与鼓动性的战士——诗人的身份,而在当代诗歌史上出现的。他的最初引起强烈反响的诗篇,是那些以马雅可夫斯基式的诗句如排炮一般震动人们思想的《致青年公民》。郭小川原先写过诗,但1943年以后,搁笔达十年之久。建国后重新为诗,是由于强烈的创作冲动。那时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号召已经响彻云霄,我情不自禁地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姿态,写下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简直就像抗日战争时期在乡村的土墙上写动员标语一样。郭小川把这时写的诗叫做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其实并不是,而是形象丰满生动的充满政治激情的抒情诗。新生活开始了,前进路上并不都是鸟语花香,他号召青年公民投人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郭小川送给青年人的,并不是一般意义的诗,而是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这些诗,经过二十多年,今天仍不失光彩。但是郭小川自己没有满意,他甚至为此不安到写不下去,非得探索新的出路不可。这是一个在成绩面前总是抱着怀疑的人,是一个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着前进的诗人。

在郭小川的心目中,诗歌创作是非常严肃的事业。他时刻想着他的读者,他揣摩他们的口味,他经常为此不安。因此,他总是不断地从内容到形式实行自己的诗的变法。他写过《致青年公民》式的参差排列的长句,作奔放的讲演式的现场鼓动。这形式出现后,读者反响热烈,但他决心改变。于是立即又创造出《春暖花开》式的短句,作音韵淫银的节奏轻松的杆情。这种形式,郭小川吸取了我国元明散曲的某些特点创造而成,他以此写出了《林区三唱》、《将军三部曲》等名篇。60年代初期,郭小川在《甘蔗林青纱帐》那一组南行的诗中,又对形式作了新的突破。他在新诗体式中吸取抒情賦体诗的特点,对抒写的对象作纵横恣肆的排比咏叹,这在他的《厦门风姿》等一系列诗作中获得了成功。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充满创造性的诗人,在三十年的诗歌创作史中,没有一个可与他相比。

贺敬之是另外一种类型的诗人。尽管他已经十分娴熟于诗的艺术,但他总是以异常严谨慎重的态度从事创作。他和郭小川一样,在创作上是严肃的。但他们的表现形式却判然不同。郭小川迈着巨大的步子,大喊大叫地前进,因为大喊大叫,有时难免发出个别不和谐的音符来。贺敬之不然,他总是迈着稳重的步子,扎扎实实地前进。贺敬之很少败笔。这是一个拿起笔来便有烈火惊雷的诗人,却也是一个轻易不拿起笔来的诗人。当别人在那里放怀歌唱的时候,贺敬之在冷静地审视着、思索着。他不轻易歌唱,但总在酝酿着情感的电火雷鸣。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一旦时机成熟,他便笔墨酣畅地放声歌唱!三十年来,他一共只写了那么不厚的一册《放歌集》。从1956年的《放声歌唱》到1963年的《**之歌》,从1976年的《中国的十月》到1977年的《八一之歌》,贺敬之每写一首诗,大致上总是代表他的实际水平的一首诗,而且往往也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首诗。贺敬之相当稳定地保持了他的创作水平线,而这是郭小川所难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向贺敬之提出更多写作的要求,但却无法对他严肃的艺术操守加以责难。郭小川不同,他是一位不断地跳着喊着迈着大步的诗人,他带着他的弱点歌唱,《望星空》也许是带着感伤情绪的,但却是真挚的。

同类推荐
  •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遗稿节选)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遗稿节选)

    萌萌一生可说是中国近百年经验的化身。她本能地拒绝拿西方的知识学套制中国的经验。尽管她面对学术体制不得不借用西方的思想范畴揭示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她始终恪守“回到经验本身”的敏感与忠诚,因而她总能保留经验“例外”的“问难”形式。“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便是萌萌生命的“最后一问”。
  • 如意菩提

    如意菩提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
  • 鲁迅还在

    鲁迅还在

    本书是作者阎晶明近十年来关于鲁迅话题的学术随笔集。重要特点为以散文笔法对鲁迅精神、思想、创作及生平进行精微描述与评述,力求生动形象,不求论述总结;力求角度新颖,而非人云亦云;力求材料丰富且取自原著,不做宏篇大论。本书对普及鲁迅作品、精神及其经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鲁迅的学术研究也具有相当的启发性、提示性。本书多数文章发表在《人民文学》《十月》《上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重要文学杂志,多以散文发表。其中少部分文章收入多种年度散文、随笔选本。
  • 京城反扒行动

    京城反扒行动

    现如今,人们出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上班,上街,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进城或下乡等等。然而当你行色匆匆或谈笑风生之间,别忘了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很可能有贼眉鼠眼正贪婪地盯着你的衣兜或提包,他们身上的第三只手也随时都可能偷窃你的财物。仅2001年,北京公交分局反扒民警共抓获扒窃嫌疑人5524名,破获扒窃案件2016起,作劳教以上处理的扒窃嫌疑人828名。每到年底,尤其是春节来临,许多大中城市的盗窃案往往是高发时期。
  •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是一部汇集民国16位当代文学大家的33篇爱情情书、散文、小说的作品集。全书以爱情为主题,其中包括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煽情书信,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肉麻情书,有陆蠡描写新婚与妻子甜蜜互动的散文,有朱自清回忆妻子武钟谦的温情散文等,为读者展现灰色历史中的唯美爱情故事。《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中民国文学大家的文笔、意境俱佳,真人真情,感动无数读者。
热门推荐
  • 王老实死后历险记

    王老实死后历险记

    生死簿被改,死的莫名其妙。一朝变成野鬼,才知道鬼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死并不百了。人鬼之恋原来都是宿缘,冥冥天定抵不过天地运数。地府也并不铁面无私,说到底还是实力说话。闯过十八层地狱修炼一身好本事,生死真义究竟为何?打破昊天,究极封神。小说中力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后世界进行演绎,使读者能感受到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传统文化中死后世界的精彩。
  •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竹岩集

    竹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今夜酒冷

    今夜酒冷

    本来我的嘴巴是最紧的。我老板钱总正是看中了我这张嘴,才聘我为他开车,每月五千,比起同我一批拿到大车驾照的方建波来整整高出两千。不过,方建波钻进的是米篓,财政供养,旱涝保收,何况方局长就是他三叔。我跳进的是糠篓,虽然眼前比他多拿两千,但毕竟是民企,哪阵儿吃肥肉,哪阵儿喝汤脚子,不好说。所以有一次,两家老大在滇王大酒店的包间喝酒谈事,不要外人在场,我和建波两个抬轿子的自然碰在一起。方建波刚开始很牛逼,明明矮我一个头,却硬是跳起来拍着我的脖颈子说:大嘴,可以呀,傍上大款了。平时大家都叫我牛结子,也就是牛结巴的意思。
  • 盲子

    盲子

    以陕北说书为题材的一部小说,通过盲子、张存亮、张三梅、李植兴等人一生的经历,不同的年纪存在于不同的时代。不仅仅是一种对说书艺术的传承,更是对中国近百年来发展进程的一个简略写照与折射。里面巧妙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孔子、孟子、荀子以及他们的作品,来表达一种大传统文化和小传统文化面临当下新媒体、物质的冲击该怎么传承怎么改进怎么延续。
  • 火蟹岛上的渔家女

    火蟹岛上的渔家女

    火蟹岛由一簇凸耸于万顷碧波中的山峰组成,远看犹如一簇蓝中泛黄的蒿草,近看又像青纱帐中崛起的一群楼房,挤挤拥拥,拔地擎天。亘古开天地,岁月历沧桑,风浪的鬼斧神功把岛外围的山都劈去一半,形成立陡的山崖,高而险峻。有好事者蹬攀俯瞰,我的娘!山下礁石变蝇屎,狂涛成细浪,眩晕得使你两腿打战,不寒而栗,不等看明白山下景色,便打了退堂鼓。外围被劈下去的半拉山都填充到了海里,由山根向外伸延的岛陆架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明礁暗石,形成庞大的环岛礁石区。因此岛盛产火蟹,故而得名。梅艺的商店位于码头旁边,店面不大,只三间屋,除经营渔需物品外,还经营些烟酒糖茶。
  • 妖后重生记事

    妖后重生记事

    温琤一生辉煌,最后却顶了个妖后的名号惨死于宫里。重生归来的温琤,准备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妖后!“皇后娘娘祸上媚主,心思歹毒,不配为中宫皇后!”“那又如何?陛下照样宠的紧!”
  • 冷傲太子妃:杀神归来

    冷傲太子妃:杀神归来

    【新书《宠妃,来虐渣》已发表】她在雨夜当中杀尽贼寇,浴血归来,从此来人杀人,来神杀神他在暗夜中与她巧遇,却不知错牵姻缘,痴缠一生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好似百毒不侵,却暗藏柔弱他冷漠无情翻云覆雨,却愿为她耗尽所有他们此生注定缘牵帝位一途,凶险诡谲,他们如何步步为营,化险为夷她与他,是携手登位,或是共陷深渊命途多舛,谁主沉浮群号:214345852,喜欢的小读者可以加群交流,备注书中任一角色名
  • 田园福女逆袭记

    田园福女逆袭记

    ?中医邱来福,因过劳而死,魂穿至世家遗孤身上,一醒来就身陷继母设计的火海里……。凭借医术和灵泉救人杀人转念间。狂风暴雨中也要逆袭成长。借胆向天一吼,让狂风暴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面前有只总晃眼。一掌拍飞。??老大,咱俩可是天定的…… 孽缘!
  • 猫武士之血族崛起

    猫武士之血族崛起

    族群的胜负就掌握在新生的幼崽中。红色的风划过平静的湖面,荡起阵阵涟漪。新的希望会在灾难后崛起。新的血族会在战争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