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历来是保持先进性品质的体现。县委书记吕日周将手创的新事业抽象化,先称“混合经济”,后又归纳为“社会主义融合经济”。这一县级地方的理论产品,后来成为受国务院领导肯定、受学者关注的经济理论。复旦大学教授徐桂华来到原平作了大量调查,给予详细论证。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将原平经验从经济学角度进一步概括为:“多方联合,社会集资,兴办实体,承包经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肯定地说:“你这还是社会主义的嘛!”
全县“集镇经济一条街”(至今有名的“小集镇”)在县城应运而生。220多经营户以及他们所带领的务工农民2300多人入驻街中,设铺立业。在这条著名的街里,有一大批经营户脱颖而出,由当年的农民而成为今日腰缠万贯、闯荡天下的大老板。仅一个屯瓦村就出了杨文珠、陈巨高、赵书平等30多个大老板。南白村农民刘申文在“发财大会”上听了县委书记吕日周“千改革万改革,改换脑筋是第一项改革”的演讲,就下了决心。刘申文是个有见识的农民,他说:“三十年领粮领救济,不如一上午开会开脑筋。”刘申文入驻小集镇,开办了黑白铁铺面。短短三年时间,刘申文的黑白铁加工小店,在小集镇上发展为一家以铁业铸造加工为主业的中型企业;今天,刘申文早已走出原平,“飞”出山西,成为中国大西南一位房地产商。刘申文、陈巨高他们常说:我们如果是一条条的龙,而1984年原平县的“小集镇”,就是一个把鱼养成龙的海洋。
昔日穷名在外的“糠同川”,却是个遐尔闻名的梨乡。兴建同川水利事业的兰司令,使这里72村的9万多人解决了吃饭饮水问题,告别了贫穷;发动“搭台唱戏”发展热潮的县委书记吕日周,使他们走上了速度空前的发展。吕日周引导并亲手示范,使同川梨品种全面更新换代为酥梨。“搭台唱戏”开始后,一批批同川人带着他们自产的酥梨,和自己加工的梨干梨汁梨脯和梨罐头,从同川走进县城,有的同县糖酒公司等单位共同搭台,唱起酥梨外销之戏;有的入驻“小集镇”,就地销售。经过数年的淘金洗礼,他们解决了壮腰包问题的同时,更解决了一个换脑袋的问题和长远发展的出路问题。三、五年后,他们从原平“小集镇”出发,走向全国。现在,活跃在中国江浙与东北之间的最为挥洒自如的水果商,是山西原平的同川人。他们,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东南亚最大水果商团队。
盛产酥梨的同川,已经演变为“盛产”水果商的同川。经济层次的提升,带来人文结构的演进。
集镇经济一条街,这个“把鱼养成龙的海洋”,愈来愈受到原平人民的热爱。吕日周带领县委一班人从原平的幅员、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对外幅射、吸引能力等诸方面因素出发加以分析,看到了它的使命和前途,部署了以“一条街”为中心的“百里长街”规划。百里长街南起原平南端的界河铺,北讫原平北端的班政铺。全街全长98.6华里,原是纵跨原平南北城乡的一条公路。“百里长街”规划实行前店后厂,上项目160多个。到1988年,是“集镇经济一条街”建设以来的又一个三年,“百里长街”雏形已就。
“我们要把原平建成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翡翠!”吕日周紧接着提出了久蕴在心的更新的、更宏伟的蓝图。
“百里长街”发展的同时,县委又部署了原平历史上天字第一号工程——扩建前进大街工程,和“城市三整顿综合治理”工程。前进街是原平县城的一条中心街道,街宽仅有8米。其现状与发展的原平县显然严重不适应,但是,改变它的难度之大,是一般人绝不敢想的事情——扩建拆迁范围内,除了本县的很多企业与民户外,驻扎着忻州地区所属的企业多家,山西省的局属企业一家,更有北京军区503部队的军营120余亩。
但是,吕日周是坚定的。
部署之后,他南下忻州、太原,北上北京,亲自奔波在地区和军队的协调中。不到半年时间,所有的“上帝”都被感动了:忻州地区的机械厂、山西邮电局的电杆厂拆了,北京军区的军营移了,原平的众多沿街单位迁的迁了,不须迁的拆了院墙建了院中绿地。沿街单位,机关透亮,一楼一画,一门一景。新世纪以来再次由他创造的被广为传颂的长治“拆墙透绿”工程,在当年的原平,已有实验。10里之长、43米宽的前进大街上,是现代化的两块版式上下隔离的街道。中心隔离带和街两旁,布有条块均匀的5段绿带。绿带内,街旁是花木、灌木、常青树;街心是葡萄、金针、瓜类、梨树、苹果树。绿带与大街,围合叠映,高高低低,层层次次。春风一度,绚烂无比。每年秋天,大街上要收获大量水果,仅葡萄一项就可收3000斤。城建局收摘下来,先把第一篓梨、第一筐葡萄、第一车西瓜送到驻军之后,又按老干部、敬老院、驻地单位、学校、本县干部群众这一次序进行发放。
在扩建后的前进大街中段,新建一栋仿古建筑,吕日周亲自为它命名、题匾:知春楼。楼前的10条廊柱上,吕日周和原平文人一起尽情挥洒,楹联笔墨酣畅淋漓——
奎光岭上飘梨香五峰莲花尽收眼底
老君洞中流乌金云中阳武皆通脚下
绿柳红柏掩映亭台楼阁
白鸽紫燕歌舞城镇乡村
红杏不畏冷风吹说放就放
绿水敢破坚冰锁到流即流
楼台上春光一色
梨果共黄花齐香
天涯山下遗石鼓记千年往事
滹沱河上架长虹造万代福音
到1986年,“两桥两城两路两园”县城“四个二”工程的成功建设,与“翡翠原平”相映成辉:修起两座立交桥,建成一座自来水城和一座液化气城,拓宽京原路、永康路,新建街心公园、市场公园。
社会秩序、交通秩序、卫生面貌三整顿综合治理成效与建设同步。1985年至1989年,原平县连续被评为全国、全省卫生红旗县城,1987年获国家建设部规划管理奖。忻州地区和山西省于同一天在原平召开现场会。原平县设立专门接待机构,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全国10多个省区的地级以上领导人、山西省110县市领导人,共有8万人次,涉及500多个县。
在参观者眼里,原平的前进大街是建筑家的作品,是雕刻家的作品,是书法家的作品,是文学家的作品,是美容师的作品……那时,一句经典赞叹广为传播:
“原平,水平!”
在1980年代及以后的日子里,声名远播的“大花园”原平城,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一颗翡翠”,而且还有一个引人遐想、令人深思的著名现象:原平大街上的梨,落在街边没人拾。
沧海桑田的故事从童话中走下来,在原平县落地。眨眼之间,一个新原平展现,一个富原平站立,一个“翡翠原平”真实地光耀于华北大地。
二、冷冷热热问百姓
“干电喇叭”,何事长鸣
在原平东部的阎庄一带,作者听到一句民谣性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吕书记耳朵能听刺。”
故事是这样的——
1984年春,正是“搭台唱戏”大潮涌动,原平社会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关键时刻。吕日周却在一次县委常委扩大会上提议了一件“题外议程”:建立一个群众上访每周接待日,内容是在这个每周一次的固定时间,全县各部门领导集中接待和处理群众上访。
这是缘于吕日周抓住过一件“小事”;他因之联想到经常出现在县委门口的上访人堆。
反对意见提出来了,理由是一个例子——“干电喇叭”。这例子无人不知,一经提起,众人应和:“干电喇叭”灰说六道,灰皮邋遢,长年告状。像这样的人不接待还乱闯乱闹,接待起来不是把堂堂党政机关乱了套了吗?
吕日周一笑:“我提议这个接待日,也是因为这个例子:‘干电喇叭’!”他说:
“这个女人,名叫常迎芳,是阎庄村的,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她就一件事儿,儿子占了她的屋子,却不养活她。在咱们当干部的看来,这好像是鸡毛小事,可是对常迎芳来说,却是一件大事。”
“外号叫她喇叭,意思是她常叫唤;又说她是装了干电池的喇叭,意思是她叫唤的声音很难听。常叫唤是不平则鸣,她没有出路了,告状叫唤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至于很难听,则是我们听的人用错了耳朵的问题,我们没有用同情的耳朵去听……”
吕日周接着要求讨论两个问题:一是社会上为什么会产生告状“喇叭”?二是怎样让“喇叭”消声,让群众的声音好听?
会议从对待群众的立场问题上取得共识,决议形成——
内容:原平县委县政府确定每周群众接待日,接待并解决群众反映的所有问题;
时间:每星期一;
地点:干部学苑;
参加人:全县各部门领导人及办公室负责人,县委常委轮流值班带队;
方式:分口接待上访群众,事情明确的当场答复,需要研究的三日内答复,需要调查核实的一周内答复;
要求:热情主动,迎送有礼。
现在,这座位于县委县府办公楼中间的一次可容纳200人活动的7间房子的建筑,其身份可谓是连升两级。以前它只是一个会场,除了“三干会”、人代会之类大型会议,基本赋闲。吕日周来到原平,要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干部学苑”的牌子一挂,它成了一所地道的干部进修学校。每周群众接待日建立后,它又身负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之责。
一个百人上访团,黑压压地涌到原平县委第一个接待日。县委书记吕日周、县长赵杰和近百名县级、科局长(主任)及其办公室人员刚刚坐定,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且,他们不是“干电喇叭”,不是原平老百姓,他们是一群北京知青。每周群众接待日制度,通过电视和广播的反复播送,向全县公布。最先闻声的,是这个知识性群体。
在众所周知的那个时代,知青像一群鸟,从自己的世界飞到另一个世界,来欢快地接受“水土不服”的改造。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由“天之骄子”变成一个农民的过程中,与当地农民婚配。当他们的农民家庭刚刚建立,城市故乡又向他们招手了。一夜之间,他们如梦方醒,清楚地知道流淌在自己血脉里的依然是城市之梦。于是,与当年上山下乡时同样壮观却更加凄楚的返城大潮出现了。而同时,产生在他们身上的农民配偶及其子女,却是一个国家也很棘手的问题。
来到滹沱河畔的是数百名北京知青,他们中有100余人与原平农民婚配。返城大潮开始后,这个百人上访团多次报告、上访,历访各级,艰难而悲怆。原平每周群众上访接待日建立,他们在第一时间把这一国家性的、历史性的难题交到一个县委面前。
吕日周与赵杰在这第一个接待日,亲自接待了这个百人上访团。
在制度承诺的一周之内,原平县委研究了解决方案,到下一个周一,答复北京知青如下:
1、凡在原平参加工作的知青,县政府承办对其配偶及子女的户口转办、工作上学安排;
2、凡要到原平之外城市工作的知青,原平政府通过请示上级、争取政策等做法,负责陆续解决其配偶与子女的户口转办、工作、上学安排。
3、原平县鼓励、动员知青重返原平参加工作和经商。凡愿在原平工作的,由原平县政府根据情况妥善安排;凡愿在原平经商的,三年内免收税务和工商费。
答复后的半个月时间,北京知青获得了原平县的满意安排,他们高兴地给自己的幸运、也给原平县委创立的接待日起了一个新名:“绿色星期一”。
年约50余岁的“干电喇叭”于第二个接待日到来。县委书记吕日周和农工部长、两办主任一起接待了她,她所述情况果与吕日周的了解基本一致。吕日周亲自答复:
“大嫂,你的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了,你的问题,这个星期内解决。你就放心吧。”
平时看惯了白眼,听惯了喝斥的她,把县委书记一声诚恳的“大嫂”听在耳内,顿时双手捂脸“呜呜”哭起来,在场干部无不动容:谁说她是“干电喇叭”,谁没有人性唤起的时候……
次日,吕日周带人到达阎庄,召集阎庄村干部在“干电喇叭”儿子家现场办公。吕日周亲自说服她的儿子把住宅腾让给老母亲,并承担赡养之责。儿子无房住是又一层问题,当场协调村干部批给宅基地;县计委批给部分平价木材,让他自己再购买部分议价木材,就完成了盖房。
从此,这位妇女不再告状,而是逢人就讲吕书记和各级干部的好。人们发现,她的声音原来很柔和,她的面貌很善良。
“绿色星期一”群众上访接待日举办不到一年,原平县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长达数年的零上访(主要指往太原和北京的上访)。
宽于民则严于吏:“绿色星期一”群众上访接待日建立巩固的同时,原平县建立了机关岗位责任制,对全县干部明确五个字:职、责、权、奖、惩。责任制推行后,原平机关变化显著。8点上班,7:50时所有干部到齐,楼下的自行车整整齐齐成列成行,楼上办公室一律窗明几净紧张有序。就连商店服务员,也都转变为站立服务,笑脸迎客。
“天鸦扫雪”:此忱通天
每个人的时间,按理说,都有公共和个人两种属性。但往往,这属性难分得明白:你正在用饭,或正在洗头发,但因为你是周公,你得把送入口中的饭三次停下咀嚼而吐出来,把醮入水中的头发三次握在手中,出门接待来客;你正在睡梦中,但因为你是个医生……
可是如果你去晨跑锻炼了,起得这么早,时间这么短促,行踪又这么不定,不管你操何职业,都难有人找到你办事情。所以,作者仔细观察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晨跑的时间是块完全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