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7200000006

第6章 序部:滹沱河的浪涛(4)

但是又有一种情况另当别论:那就是你晨跑的方向何在?

做县委书记的吕日周的晨跑是民间暗访。在晨跑中,他像一个十足地道的闲人,听到最真实的民声,看到最具体的百姓生活,“干电喇叭”的情况就是他的晨跑收获之一。

有了收获,他的晨跑就骑了自行车延伸了距离,延伸了时间。

上任原平县委书记后的头一个月——1983年10月25日,吕日周晨跑的方向是县城之西,他到了农田中。大片大片秋茬地没有秋翻,枯干的玉米叶在秋风中飘摇。这是为什么?

农村改革,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多起来。吕日周晨跑归来的上午,组织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农村工作方针的相应改革。会议结束,县委关于农村工作的新文件起草下发,全县各公社(乡镇)立即着手安排了秋耕工作,并按会议规定时间报上来秋耕亩数。后数日,吕日周省城开会归来,中途突然掉转车头,绕道东南,进入同川某边远公社去检查。没有秋翻的秋茬地仍然大片大片,吕日周车停路边,独自一人进村访问。村人见一个没有社队干部陪同的不速之客,只当他是个买卖牲口的,就照实述说了村里因刚刚分了地,很是困难,“今年的秋茬是耕不成了。”

立即返回县委,连夜召开常委会,研究秋耕再落实,并研究对某公社虚报问题的处理,决定对公社党委书记就地免职。开赴各公社的秋耕调查组于次日出发,秋耕亩数的水分,在寒冷的秋风中被挤干。

1985年春,吕日周骑自行车到大牛店乡某村拜访一位老红军,路遇农民焚烧秸杆烧死了一棵大柳树。他当即指示县乡有关部门作出严肃处理,要求责任人以毁一赔十原则补植新树。

完了这些事,他到了那位老前辈家里,老前辈口称“辛苦”,他指着自己骑来的红旗牌自行车,憨直地说:“比你们闹革命那会舒坦多了”。多年之后,吕日周读到那位老前辈的儿子在北京某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才明白当时老前辈口称“辛苦”其实是另有微意。老前辈目睹了吕日周真的是实实在在长期骑自行车下乡,而不是偶然故意装样子,才吐露出实实在在的敬佩。

1987年夏的一个早晨,吕日周骑自行车西出县城,见同太公路上有两家人正在铺摊庄稼。公路碾场现象也是农村改革后的又一个普遍问题。他上前说服两家农民收卷起庄稼后,就回到县委安排各乡镇为农民协调打粮场,禁止公路碾场,一疏一堵,解决问题。安排后,他亲手做了“疏”的工作:写了一首歌谣,打印出来由乡镇干部在全县农村中散发。歌谣曰:

这里问题很简单,

帽子岂能当鞋穿。

公路交通大动脉,

不能碾场把穗摊。

汽车开来快变慢,

司机只能当牛倌。

这种损失难计算,

阻碍交通易车翻。

汽车往来如梭穿,

农民收粮不平安。

为图省事伤性命,

年年为此出事端。

汽车尾气吹秸杆,

沥青晒化粮食粘。

此粮吃后得癌症,

因为粮食受污染。

思想工作党支部管,

摊开的庄稼赶快搬。

至今谁还不听劝,

依法办事找公安。

叙事至此,余绪未尽。后面的故事就是县委书记吕日周连原平的乞丐也认识。

故事还在晨跑中,晨跑跑进了饭店。饭店里服务员懒腰一坐,用下巴指挥着好几个乞丐为早来的食客端饭,给厨房里取东拿西。读者一定从这故事中想到了:那时候的饭店是国营的。情景倒也有趣,吕日周没有因此发出政令,他在油腻的餐桌边坐下,吃着一盘由一名60来岁老丐端来的油条,喝着一碗由一个15岁左右的童丐端来的老豆腐,打下了一篇研究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腹稿:

1、服务员为什么能够用下巴指使乞丐?这是因为她们手里掌握着一定规模的公共资源,可以调拨来转换为替代生产力,再把这替代生产力化公为私。

2、乞丐为什么甘心听从服务员的指使?这是因为他们幸遇“改革”,饭店服务员为他们设立了一个虚拟机制,运用它把他们身上的剩余生产力转化为他们的目标:吃饭。

3、他们的角色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了转换?是,国营饭店服务员在她们自设的虚拟机制下,报酬不变而劳动减少,已经沦为本质意义上的乞丐;而乞丐们则因自身生产力价值的特别开发,而提升为国营饭店的服务员。

4、他们之间的地位关系可否发生真实、具体的颠倒?这就是一个关于改革深化、再深化的大问题……

吕日周把他的所见所思带到县委会议上。在原平县综合改革风起云涌,社会变化深刻全面的事实面前,作者想起一句哲人的话,大意是:思想来自于行动,行动成就思想。作者没能力作深度分析,还是继续介绍吕日周的“行动”故事——

吕日周自赴任原平时下的头场雪起,就自执扫帚一把,亲身上街扫雪。吕日周的扫帚在前进大街挥动起来,从县委县府大楼的干部起,城内各单位干部等于接到一条动员令。6个冬春,县委书记吕日周自始至终没说一句关于扫雪号令的话,但以亲自扫雪的带动力,形成一部无形的以干部义务扫雪为内容的“原平扫雪法”。

原平城外以东10里,高高的天鸦山上有原平八景之一:“天鸦扫雪”。传说古时一女名叫天鸦,为迎候吃喝嫖赌久出不归的丈夫石虎回家,扫雪上山,化而为石。天鸦的痴心感动上苍,这个山顶因为被天鸦扫过,所以从此不管下多大雪,都不落雪花,恰像被人刚刚扫过。县委书记吕日周的行动,让原平干部联想到本地传说,凭添了十分的自觉:“我们跟着吕书记做个活着的天鸦吧。”由是,原平县城及各乡镇单位,每有落雪都是即下即扫,像天鸦山顶一样从无积存。

扫雪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吕日周调离后的第二天。

吕日周调离令宣布之时,天降大雪。吕日周踏雪而去,原平干部骑车上班;积雪突然等候在对它早已失去防意的原平干部脚下,一日之内18人摔伤,其中,一位女副县长摔断了手臂。

故事在转折之下的韵律可谓余音绕梁,多年不绝:

——原平老百姓当日清早出门,一看满街积雪,就相互问询:是不是吕书记调走啦?前进大街中段文具店李老板,手指县委方向对一位早来的顾客说:扫雪“天鸦”走了,您可千万小心点儿。

——很多原平干部多年以来一直慨叹:宁跟扫雪领导受冷冻,不跟吃喝领导去胡混!

——故事当事人吕日周反思于多年之中:“扫雪应效天鸦,法治要管石虎”;没有领导人的带动不行,光有领导人的带动也不行。

常剑花:一生作家梦成真

现在,作者坐在原平籍女作家常剑花面前。

1990年代,常剑花的中篇小说《十七岁》在《山西文学》头条发表,引起反响。多年来,山西作家、编辑们对常剑花的赞誉,以及她富有传奇色彩的奋斗史,时常飘入作者耳内。目前,作者又耳闻她正在潜心于一个大部头,遂亲来常剑花就职的轩岗煤电公司拜访她。

但,我与她素昧平生,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就说:“我听说你也是出身农家,你的起步……”

“我的起步,要从原平县委书记吕日周说起。”

说起吕书记,常剑花的话头儿很长。在轩岗城里的轩峰宾馆,她与我彻夜长谈——

那时,我是原平县子干乡东下庄的一个村姑,我的工作是放着家养的三只羊。1983年底,我听说新来的县委书记重视人才,过了大年我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我在信中说我是如何如何地爱写作,如何如何骑30里路的自行车进城去借书,如何如何……信后,我还附上我的诗作。我写信是写信,可我没抱多大指望。人家县委重视人才是重视建设原平的干才,咱们搞创作的,人们不都当“雕虫小技”吗?所以,元宵节我进城观灯,铺盖卷已经打好在家。我要到太原打工去。

我观灯回家,才一跨进门槛,就听父母二老喜气洋洋地告诉我:公社里来干部说县里吕书记叫你到县呢!次日,我进了县委,被人直接领到常委会上,一圈儿领导在开会,县委书记吕日周叫我坐下。我激动得好一会儿没听清他们在讲什么,直到临末有人安排说“小常明天就到文化馆工作去吧”这句话,才听得一清二楚。

后来,我断断续续听人们讲到这以前的情况:

——吕书记看了你的信,也看了你的诗。他说你的诗写得好,有才气,有激情;

——吕书记下乡,专程调查了你的情况;

——吕书记说了,原平要大发展,不能没有文学事业的发展,县里要扶持你这样的青年,直到把你培养成一个作家。

………

有一次,吕书记来到文化馆给馆长讲:“小常是个作家苗苗,馆里不要给她安排繁重工作,给她学习、创作的宽松条件。”

按吕书记的精神,文化馆安排我随着县剧团下乡下厂。整个原平县展现在我这个村姑眼前,我的心,我的笔,就像春天的溪水,夏天的花草。我天天想写,天天能写。写下的作品在忻州的《春潮》杂志和省级报刊不断发表。

第二年正月二十,我下乡顺便回家,父母二老又一次喜气洋洋地给我叙述说:前两天公社干部和少先队排着队伍,敲锣打鼓来到咱家。妈给人家说“你们是不是走错了?我们家没有劳模呀!”人家说“没走错,你家闺女可会写文章呢,县里安排我们给你家挂牌子来了!”我妈乐的什么似的,指着门头上的牌子叫我看。牌子上书“创作之家”四字。

我激动,我爹妈比我更激动。父亲说:“照旧时代的说法,吕书记可是你的恩公。你可得好好地写文章,报答恩公!”

当时我虽然只有18岁,心里却有比爹妈更深的感动,更远的想法。原平正在发生空前的大变化,吕书记窗口上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他有多少文件要批,有多少书要读,有多少文章要写……而他还能把一个写诗的村姑如此扶持。我本来就是个心劲要强的人,你说这知遇之恩我该如何报答?

“接着,你就创作了《十七岁》——这算一个好的报答吧。”作者接口问道。

常剑花点点头:“吕书记调走后,我潜心于更大的创作,发表了这个中篇。”

中篇小说《十七岁》依托一个农村少女的情感历程,表述了1980年代城乡大变革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反映。小说观念前卫,笔调清新,是当时山西文坛的醒目之作。发表《十七岁》的这期刊物一面世,《山西文学》编辑部迎来一位不速之客。来客手拿一本《山西文学》进门就问:“《十七岁》的作者常剑花,是不是原平人?”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来客露出满脸欣慰的笑容——他就是原原平县委书记、时任山西省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吕日周。

“编辑部老师们赞叹我的小说,那是鼓励我。他们告诉我吕书记造访编辑部的经过,我知道这鼓励更大了。”常剑花讲着,目光中透出无比的辽远和清亮——

“我在这个中篇的基础上再发展,写成25万字的长篇小说《花期》,这里面写到了一个县委书记对文学青年的扶持和关爱。1996年,我的《花期》出版了,想亲手送给吕书记一本,可是他总是下乡,他还是那样忙。”

2001年10月份我到长治办事,一位长治的文学朋友领我去见吕书记,可是见他正因一桩骡子官司,批评某公安派出所失职放跑了盗骡贼又不把骡子交还失主,他痛心地说:“派出所给人民创造了什么环境?”于是我不忍心打扰他,默默地离开了。

“他给了我改变人生的帮助,我却连一本书也没送给他。我的报答就像小说里的一个悬念……”

知遇之恩,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可为之献身的高尚动力。我由此出发,表示对创作不息、进军大部头长篇的常剑花的理解。

但是,常剑花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她的故事还很长,她的心事也更重——

1996年,常剑花走出轩岗,走向全省。在文坛已有影响的她,被聘为一家省级报纸的记者,在山西范围内采写、发表了大量专题。采访对象介绍经验时,她要挖根源;采访对象讲困难时,她要问背景。随着眼界大开,她不断地探寻、研究山西的经济、社会、人文。此期间,厚重的山西历史文化也同时展现在她的眼前。每走出一个历史遗迹,她就买一本相关的书,急切地研究起相关的历史。

作者知道自己的功力无法描述别有一番意境的今天的女作家常剑花。作者只约略听明白了她对前面提到的“知遇之恩”的新的理解——

当年,在发展的浪潮下,一个文学青年得遇一位全面而优秀的县委书记,肇始了她的文学前途;

后来,在改革的推进中,他们又以一位体制改革领头人和一个经济与改革的研究者角色,不期然在各不相同的层面上行走于三晋大地,而同样获得了民族进步的思考。

“给吕书记的报答,我要出成就,更要有思考。”常剑花微微一笑,望着远处,自信地说:“当我再出了新书,我一定新书旧书一齐送给吕书记。”

石建华:半枝蜡烛缘份长

出原平城西,即是解村。解村人故事未言,先唱民谣曰:

解村来了石建华

办学富民一枝花

暗访来了吕日周

一访访见半枝蜡

把解村人对作者谈过的记录略加整理,大致有如下故事——

1986年的时候,县委书记吕日周和两个干部,骑自行车来了我们解村学校。他一进院先看到新建的一栋两个教室,就笑着走进后面,又看到一排新建的学生宿舍,一色砖碹窑洞共22间。吕书记满意地进了教室,教室里老师正站在新黑板前教书,娃们正坐在新桌凳上念书,吕书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就动手打开一个娃娃的文具盒,又打开一个文具盒。他窜了行随意东一个西一个又打开了好多个。盖住最后一个文具盒,吕书记一操手出了教室,对校长说:

“用电不正常吧?”

校长搓着手说:“啊呀就是呀,学校各项建设都闹好了,就这电……吕书记你是怎看出来的?”

“吕书记发现学生文具盒里面有蜡烛。”吕日周的一位随员笑了笑说。

同类推荐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徐志摩文集2

    徐志摩文集2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史铁生的散文集。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伊沙的文学课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伊沙的文学课

    本书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韩敬源在听伊沙老师讲课时记下的四十万听课笔记,经过伊沙老师的整理润色,这四门课程的听课实录变成了熔铸他21年授课精华的一本充满创见、个性十足的大书,关于写作、文学与人生。
热门推荐
  • 一语多译英语

    一语多译英语

    本书内容丰富,分类明朗。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求职工作,休闲娱乐,出门旅行,友好交际,情感表达等。表达灵活,语言地道。多种灵活的表达,易于吸引读者的学习兴趣,多种表达源于大量英文作品,避免汉语式的英语,是说一口流利、地道英语的最佳选择。形式活泼,易学易用。让读者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易于接受。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鞞婆沙论

    鞞婆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三篇:做人 做事 做领导

    人生三篇:做人 做事 做领导

    无论身处庙堂还是江湖,生活在繁忙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让内心充满宁静,让精神富有营养,才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感悟到人生中那无处不在的生活智慧。
  • AI迷航1

    AI迷航1

    如果人工智能失去控制,世界将会怎样?人类对AI失去控制那一刻,生而为人的尊严也随之消散:人类器官可以像机器一样拆卸、买卖,合成人大量出现;人的记忆可以替换,甚至贩卖、造假,成为通行货币;所有的行为、思想都被数据监控,毫无隐私可言。人类在AI文明的法则下该何去何从?是在AI的强权之下做一个只会执行、没有情感和道德底线的机器,还是奋起反抗夺回属于我们的人格尊严?翻开本书,带你进入一个机器觉醒、伦理混乱、文明重构的人机共存新世界。
  • Penelope's Irish Experiences

    Penelope's Irish Experien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禄山亡命长安

    安禄山亡命长安

    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平定三次宫闱之乱,经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是,在他的心底,有一种强烈的不满足渐渐滋生。这种不满足是什么,连他自己也一时弄不清。天宝十年的夏天,他的这种感觉,竟像日甚一日的酷热,越发强烈起来。尽管宠妃阿环能歌善舞,亲信太监高力士善解人意。
  • 男人是加法,女人是减法

    男人是加法,女人是减法

    男人的想法,女人不懂;女人的心思,男人也懒得猜。两性情爱要么轰轰烈烈,要么两败俱伤。浅浅为你剖析众多真实个案,还原红男绿女最真实的心境,知性细腻的文字背后,把男欢女爱潜藏的伤害、快乐、嫉妒、哭泣、幸福、忧伤、坚强、绝望……每一种细微的情绪层层剥开,让你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观。如何在恋爱中保护自己,如何不为感情受伤,如何识别爱情的真伪,如何掌握女人的小心思,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个,如何包容,如何表白,如何甜言蜜语,如何两性对话……
  • 原来爱情,并非姹紫嫣红

    原来爱情,并非姹紫嫣红

    本书为超级畅销书作者编剧人海中的最新一部爱情小说,以一个高富帅和白骨精的小资女性爱情故事展开。留白,一个26岁离婚一年的单身妈妈,一次相助朋友的过程中,留白邂逅了年轻的楚承,两人开始了一段姐弟恋。其间,留白又认识了肖,留白放弃了自己最爱的男人,选择了最爱自己的男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 女宣抚使

    女宣抚使

    女宣抚使奉旨到塞外去拿反贼,到了塞外却被反贼惦记上了,这可咋整?这反贼还贼帅,贼体贴,贼温柔,这可咋整?PS:谢谢苏蓝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