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9000000005

第5章 另眼看曹操:多疑和不疑(2)

从艺术上来说呢?这样的虚构好在哪里?

好在写曹操原来不是个坏人,是个好人,大大的好人,英勇无畏,慷慨赴义,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后来却变成了坏人、小人、奸人。《三国演义》的了不起,就在于表现了其间转化的根源在于这个人物的特殊的心理。这个好人,义士,心理上有个毛病:多疑。原来素材里也说他多疑了,“以为屠己”,光凭食器用声,就把人家给杀了。那么《三国演义》虚构得为什么更精彩呢?他这个多疑不是一般的多疑,而是一种可怕的多疑,罪恶的多疑。人家热情招待我,我不但不感激,反而怀疑他的动机,我跟他无亲无戚,他干吗要这么热情呢?《三国演义》的精致,就在于又加了一句话,听到里边在商量,要不要绑起来啊?这就增加了怀疑的程度。仍然不确定。绑什么呀?绑起来干什么啊?都不确定。而曹操却断定,肯定是要杀我了。这就揭示了曹操的心理特点,根据极其薄弱,而结论却十分、非常、绝对地肯定。然后告诉陈宫,陈宫这个时候也蛮崇拜曹操的,可能是曹操的“粉丝”——“曹迷”,(笑声)那就决定:干他娘的。两个人一下子杀了人家八口。杀到厨房里一看,糟糕!原来是绑了一头猪在那里。和曹操比陈宫这个人的神经比较正常:“糟糕!老曹啊,我们怀疑错了,杀错好人了、”两个人就赶快溜。

以下的虚构就更为冷峻,更为深邃了。

二人碰到吕伯奢骑着驴,驴鞍上有酒瓶,手里拿着素菜和水果问,贤侄啊,怎么不在我家里待着?我叫家里杀猪款待你啊!这就更加证明曹操当时怀疑好人的错误了。曹操搪塞了,我这避罪之人不敢在一个地方久留,赶快溜比较安全啊!吕伯奢走过去以后,曹操突然回过身来,说:“吕老伯啊,你看那边,来了个什么人哪?”吕伯奢一回头,曹操咔嚓一刀,把他给杀了。这时候陈宫就说了,刚才我们不知他是好人坏人,是误杀,现在知道自己杀错了人,杀人家好人,是“大不义也”!你要知道“义”在《三国演义》里是多么重要啊!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就是“桃园三结义”?一个人要是不又是要被人不齿的。曹操怎么回答?《三国演义》就把文献资料上的“宁我负人,勿入负我”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虚构,在艺术上实在是太精彩了。

一般评论说,曹操多疑,这是不准确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疑”有特别深刻的特点:

1.罗贯中抓住了一个要害,曹操从一个舍生取义的志士,变成一个血腥的杀人狂,源于一个心理要素:多疑。这是推动曹操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杀人,从奋不顾身的义士,到血腥屠夫的转折点。后来每每作为情节发展的关键,成为曹操一生的性格核心,甚至最后就死在多疑上。

2.对这个多疑,进行深入的发掘,一般的怀疑之为怀疑,其特点是不确定,就有多种可能性。原先肯定的善意招待,变为不确定,不一定是善意,但也不一定是恶意。怀疑,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就是不确定,怀疑别人的动机是不是良好,有两种可能:一是善良,一是安了坏心眼。但是,曹操听到的是碗具声,作为怀疑的动因,更带有不确定性。就根据人家锅碗瓢盆有响动之声,就断定这帮家伙肯定要杀我。《三国演义》揭露曹操怀疑的特点就是极端:其一,根据极端薄弱,结论极端确定。其二,确定对方有恶意,就不是一般的恶意(如告密之类),而是最极端的恶意。可以说,曹操的怀疑,是一种极恶疑。其三,一般的疑,是一种心理内在的活动,汉语里,有“犹疑”、“迟疑”、“狐疑不决”这类词汇,就说明了一般的疑,行动是迟缓的。但是,曹操的疑,带来了速动,以果断出手为特点。他的多疑逻辑是:由极疑变成极恶,由极恶变成了极凶,极血腥,所谓穷凶极恶,此之谓也。

3.极恶的出手,就造成更恶的后果:明知是错杀了好人一家以后,不但不悔过,反而又将好心的家长吕伯奢本人也杀了。错杀了,野蛮了,血腥了,以更错,更野蛮,更血腥来保全自己。极端的多疑心理推动了连锁的罪行,构成了恶性循环逻辑。

4.从误杀到有意杀人本来是极其丑恶的,是极其罪恶的,在原始素材中“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还是自言自语,有点“凄怆”,而在这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却成了公开的宣言,大言不惭,理直气壮,坦然自得,罗贯中对曹操的批判,当然首先在不忠,但不忠不能引起后世读者的厌恶,而这样的不“义”,无耻,却令人战栗。

5.可以想象,在《三国演义》的写作过程中,“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完全是神来之笔,灵感的突发。这种情况,只有艺术达到高度成熟的时候才会出现,把一个复杂人物的性格逻辑集中到一句话,概括为一句格言,成为丰富而复杂的性格的简明纲领,成为家喻户晓的日常话语,成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共同名称。这就是何其芳先牛所说的“典型共名”,是艺术高度成功的极致。

6.《三国演义》的虚构的天才,重点不在于连续错杀了好人,而在于杀错了人怎么感觉。这个杀人犯,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想法,这是历史不一定要考究的,历史从理性的角度看,曹操无非就是一个杀人狂。但是,艺术要探索的是他杀人时的体验如果他是人,有起码的人性,起码的良知,起码应该感到后悔、痛苦,这是人性的及格水平,但是,他没有,如果是偷偷杀了人,没有忏悔,也就罢了。曹操却在自己的朋友陈宫面前,也不感到羞耻。

但是,易中天引毛宗岗的点评说,曹操虽然是小人,但是心口如一易中天的结沦是:“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一个‘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把内心的黑暗公开讲了出来,做个公开的小人,总比口头上不讲,做起事情来却和曹操一样,要好一点我想,公开讲出来是为了忏悔是一同事,而公开出来,引以为自豪,则是退化到动物性的本能上去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恶棍逻辑,我是流氓我怕谁,我已经无耻了,不要脸了,我不承认我是人了,你把我当坏人,把我当禽兽好了,当狗好了,我就什么都不怕了。用某些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听众大笑、鼓掌)

《三国演义》虚构的曹操形象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揭示了他的性格逻辑:从极疑到极恶,从极恶、极耻到无耻,无耻到理直气壮它把无耻无畏的生命哲学做这样的概括,把它渗透在虚构的情节之中。

对于文学来说,关键不在于杀了好人,而在内在感知。杀了人后非常难过、痛苦,忏悔,羞耻,痛不欲生,无面目见人,这是一种人。这种人,我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看到过了。从拉斯科尔尼科夫来看,杀人当然是恶的,但是,还不一定是丑的,因为他有羞耻之心,他最后忍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去自首了。这就是还有人的感觉。而另外一种人,曹操,杀了好人,没有痛苦,没有后悔,没有惭愧,怡然自得,公开夸耀,大言不惭。为自己的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感到挺滋润的,怪不错的。这就说,无耻,就不是人了。这两种人,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于丹教授解读《论语》,认为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仁义,道德理性,是善恶的问题。善的就是好人,君子;恶的是坏人,小人。《论语》日:“无耻之耻,无耻矣。”孔子又说:“知耻近乎勇。”这样的人,无耻,不知耻,完全不是人。应该是十分可鄙的,可恨的。问题是,我们读《三国演义》,对这样一个人,寡廉鲜耻的人,恶人,坏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享受着阅读的快感,赞叹这个艺术形象的精彩,一次阅读还可能留下终生的艺术享受的记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类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只有真和假,善和恶。

历史科学讲究的是,真和假,伦理讲的是,善和恶。而文学艺术讲的是,美和丑。

从易中天的角度来说,曹操这个艺术形象,不是真人,而是假人,从于丹的伦理观念来说,曹操这个人物不是善人,而是恶人。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曹操这个人物,却是一个很丰富、很复杂的生命,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为什么呢?因为把丑恶人物的内心,他的生存状态,他隐秘的自我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人,不但是恶的,而且是丑的。我们说无私则无畏,在曹操那里则是无耻则无畏。读者之所以读得津津有味,就是惊异于他良好的自我感觉,丑得很自豪、恶得很滋润。丑恶得没有丑恶的感觉,恶心得没有恶心的感觉,这叫作审丑、审恶。这不是曹操一个人偶然的、孤立的精神病态,而是让我们想起了许多类似的人,这是人性中的一种黑暗。在《三国演义》以前,甚至以后,还没有一个作家把人性的这种邪恶表现得这样深邃。阅读曹操是集审美、审丑、审恶于一体的令人惊叹的一种精彩体验。

《三国演义》通过曹操,把人类灵魂中最黑暗的东西暴露出来。但《三国演义》并不认为这样的黑暗是极恶的人物才可能具有的,作者对人物洞察的深邃在于,从一个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热血青年心灵深处,把这样的黑暗挖掘出来。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之所以变成一个血腥的小人,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内部,都是由他心理毛病——多疑引发了他灵魂中最黑暗的东西,就是极恶、极丑、极耻,无耻无畏的大暴露。

所以我看到,就感觉到,《三国演义》的虚构真是伟大!

当然,并不是所有虚构的情节都是精彩的。伟大的虚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不伟大的虚构,经历了好几百年的流传,多少戏剧家、说书人、小说家的反复修改,对虚构进行再虚构,经过多次脱胎换骨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伟大。

在《三国演义》定型以前有过一些版本,在说书人中流传,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有一种是《全相三国志平话》。这个版本里有好多虚构,看来很幼稚。比如说,《全相三国志平话》里讲到诸葛亮奉了刘备的命令,到孙权和周瑜那里去说服孙权、周瑜和根本没什么部队的刘备(只有一两万人吧)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就在人家的会议厅里边,见到曹操的一个来使,带来曹操的一封信,叫孙权投降。当然这封信写得水平也是很低,根本没有曹操的水平。你拉拢人家投降也写得稍微客气一点,也要有点诱惑力嘛!这个曹操写的信怎么写呢?你赶快投降,孙权!你不投降,“无智无虑”,不管你有没有头脑,不管你是不是聪明,统统地悉皆斩首——你如果不投降,我一来就不客气,通通的,死啦死啦的。(听众笑)孙权看了这封信,身为江东一霸(他的坟墓就在你们南京,明孝陵的边上,吴大帝墓),这样一个大帝啊,讨虏将军啊,看了这封水平很低的信,怎么样?居然吓得浑身流汗。汗流了多少呢?“衣湿数重”,把衣服都湿了几层,这要有多少汗啊!(听众笑)我看肯定还有些其他的排泄物了?(听众大笑)这时诸葛亮在场,要知道诸葛亮是个使者啊,一个高级代表,在人家的会议厅上,诸葛亮有什么权力?没有啊,他要等待人家的决定。诸葛亮居然来了一个果断的行动,怎么样呢?居然就“结袍挽衣,提剑就阶,杀了来使”。这哪里像诸葛亮嘛!这样的虚构,这个诸葛亮完全是个神经质了。(听众笑)哪里有《隆中对》中那样的战略眼光和在空城计中处变不惊的儒将风度?这样的虚构,后来《三国演义》写舌战群儒的时候,被淘汰得无影无踪,这一类的虚构是水平太低了。

同类推荐
  • 草原历险记

    草原历险记

    本书收录了蛇医斗蛇、林山血耻、草原历险记、沉重的诺言、家仇、连长之死、父子之死、被劫持的女司机、噩梦申冤等故事。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 好说歹说

    好说歹说

    文坛怪才阿城、陈村担任主持人,与文艺圈各路高手共同打造十二场谐趣对话。神侃对手包括姜文、洪晃、朱德庸、史铁生等人。话题不拘一格,既有关于生命的哲理性体认、对爱和快乐等人类情感的溯源;也有对语言文字和音乐影像的生动考察;抑或闲聊惬意的旧时光、身边的新动向。看似庞杂随意,但在话语的交锋处时有火花闪现。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它怎么会不知秋的气息呢?它以最美的舞姿向生灵们昭示:秋之将至。之后落叶回到温厚的泥土中以膜拜的姿态欣赏这场秋的绚然和精彩。是秋让张扬了一夏,身心俱疲的叶得以回归到根的港湾,在这恰好的温度和湿度里,它正酝酿着一场冬眠。散文正如落叶知秋一样,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触动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 未名湖畔的青春

    未名湖畔的青春

    《未名湖畔的青春》题材、体裁均丰富多样,形散而神不散,所有文章都围绕北大、青春、成长、校园、70后、80后等核心词而作,可谓紧贴读者的内心与梦想。全书才气横溢、文采飞扬而不失蕴籍、深沉,字里行间饱蘸着温暖、犀利的人文品质,是作者独立思考精神和全面写作才能的集中展现。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湛蓝之枪

    网游之湛蓝之枪

    当曾经统御一方星域的主宰者战死在自己的巅峰时,来到了未来的地球当秦纪对这全新的世界感到万般无奈时,网游又成了他另一个驰骋的战场当他进入游戏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早已注定当他被困在这游戏世界之中,那就用这虚拟世界的法则重回现实以手中的长枪重新书写自己的传奇,让萦绕在枪尖的锋芒破碎这蔚蓝的天空
  •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是一种心态,它能使你乐观豁达;能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能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解脱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心态决定命运,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人生处处是春天!
  • 希腊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希腊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的卡西欧博士重整旗鼓,和恶心巴拉教授一起研制出了可以穿越时空的时间机器,他们预谋通过搭乘时间机器去改变历史进程。作为正义使者的米娜、卡奇和莱恩当然不会眼看着博士的阴谋得逞,他们来到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希腊,和博士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穷途末路的田健三郎趁乱进入了时光机器之中,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时代之中,米娜、卡奇和莱恩也紧跟着进入了不知名的时代,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米娜、卡奇和莱恩一起领略到了希腊不同时期的历史与风土人情……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火爆魔妃之紫魅妖瞳

    火爆魔妃之紫魅妖瞳

    当紫眸再次睁开,她,21世纪的异能A级特工,穿越在异世废材七公主身上。她,是天生强者,怎肯容忍至亲一次次践踏。她与他,前世今世再次相遇,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 白云若雾,恰到好处

    白云若雾,恰到好处

    同是处在回忆的长河中的人,谁能把谁送到对岸,看似平凡的相遇,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上天开的窗。他,爱她,很确定;她,爱他,很犹豫,她有着不敢爱的过去,上一辈总是在提醒她,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伴侣。未来,或残忍,或美好,谁知道……
  • 讲给孩子的人体使用手册

    讲给孩子的人体使用手册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所以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它的语言轻松活泼,使深奥的人体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每一章都从孩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开始引出话题,段落短小,形式多样,以减轻孩子的阅读负担,同时又做到内容全面,不失严谨的科学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其次,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特点,本书还配有许多相关的图片和漫画,力求做到图文并茂,使单调的身体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最后,它加入了许多动手、动脑的小板块,让孩子从通常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 知识供应商

    知识供应商

    《快穿女神美翻天》已经发书,求大家收藏支持。 在一个偏僻幽深的小巷子里面,有一个紫云书院,很多人不远千里而来,只为给他们的脑袋充知识。这里的知识很奇特,是论斤卖的,不用看书,不用听讲,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你就能记住书中内容。“逸凡老师,来一斤《红楼梦》。”“兑换价十万八,扫码支付,自己去拿。”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部自传体散文。作者沈复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文章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读来有一种“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 鼎镌国朝名公神断详刑公案

    鼎镌国朝名公神断详刑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