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9000000005

第5章 另眼看曹操:多疑和不疑(2)

从艺术上来说呢?这样的虚构好在哪里?

好在写曹操原来不是个坏人,是个好人,大大的好人,英勇无畏,慷慨赴义,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后来却变成了坏人、小人、奸人。《三国演义》的了不起,就在于表现了其间转化的根源在于这个人物的特殊的心理。这个好人,义士,心理上有个毛病:多疑。原来素材里也说他多疑了,“以为屠己”,光凭食器用声,就把人家给杀了。那么《三国演义》虚构得为什么更精彩呢?他这个多疑不是一般的多疑,而是一种可怕的多疑,罪恶的多疑。人家热情招待我,我不但不感激,反而怀疑他的动机,我跟他无亲无戚,他干吗要这么热情呢?《三国演义》的精致,就在于又加了一句话,听到里边在商量,要不要绑起来啊?这就增加了怀疑的程度。仍然不确定。绑什么呀?绑起来干什么啊?都不确定。而曹操却断定,肯定是要杀我了。这就揭示了曹操的心理特点,根据极其薄弱,而结论却十分、非常、绝对地肯定。然后告诉陈宫,陈宫这个时候也蛮崇拜曹操的,可能是曹操的“粉丝”——“曹迷”,(笑声)那就决定:干他娘的。两个人一下子杀了人家八口。杀到厨房里一看,糟糕!原来是绑了一头猪在那里。和曹操比陈宫这个人的神经比较正常:“糟糕!老曹啊,我们怀疑错了,杀错好人了、”两个人就赶快溜。

以下的虚构就更为冷峻,更为深邃了。

二人碰到吕伯奢骑着驴,驴鞍上有酒瓶,手里拿着素菜和水果问,贤侄啊,怎么不在我家里待着?我叫家里杀猪款待你啊!这就更加证明曹操当时怀疑好人的错误了。曹操搪塞了,我这避罪之人不敢在一个地方久留,赶快溜比较安全啊!吕伯奢走过去以后,曹操突然回过身来,说:“吕老伯啊,你看那边,来了个什么人哪?”吕伯奢一回头,曹操咔嚓一刀,把他给杀了。这时候陈宫就说了,刚才我们不知他是好人坏人,是误杀,现在知道自己杀错了人,杀人家好人,是“大不义也”!你要知道“义”在《三国演义》里是多么重要啊!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就是“桃园三结义”?一个人要是不又是要被人不齿的。曹操怎么回答?《三国演义》就把文献资料上的“宁我负人,勿入负我”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虚构,在艺术上实在是太精彩了。

一般评论说,曹操多疑,这是不准确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疑”有特别深刻的特点:

1.罗贯中抓住了一个要害,曹操从一个舍生取义的志士,变成一个血腥的杀人狂,源于一个心理要素:多疑。这是推动曹操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杀人,从奋不顾身的义士,到血腥屠夫的转折点。后来每每作为情节发展的关键,成为曹操一生的性格核心,甚至最后就死在多疑上。

2.对这个多疑,进行深入的发掘,一般的怀疑之为怀疑,其特点是不确定,就有多种可能性。原先肯定的善意招待,变为不确定,不一定是善意,但也不一定是恶意。怀疑,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就是不确定,怀疑别人的动机是不是良好,有两种可能:一是善良,一是安了坏心眼。但是,曹操听到的是碗具声,作为怀疑的动因,更带有不确定性。就根据人家锅碗瓢盆有响动之声,就断定这帮家伙肯定要杀我。《三国演义》揭露曹操怀疑的特点就是极端:其一,根据极端薄弱,结论极端确定。其二,确定对方有恶意,就不是一般的恶意(如告密之类),而是最极端的恶意。可以说,曹操的怀疑,是一种极恶疑。其三,一般的疑,是一种心理内在的活动,汉语里,有“犹疑”、“迟疑”、“狐疑不决”这类词汇,就说明了一般的疑,行动是迟缓的。但是,曹操的疑,带来了速动,以果断出手为特点。他的多疑逻辑是:由极疑变成极恶,由极恶变成了极凶,极血腥,所谓穷凶极恶,此之谓也。

3.极恶的出手,就造成更恶的后果:明知是错杀了好人一家以后,不但不悔过,反而又将好心的家长吕伯奢本人也杀了。错杀了,野蛮了,血腥了,以更错,更野蛮,更血腥来保全自己。极端的多疑心理推动了连锁的罪行,构成了恶性循环逻辑。

4.从误杀到有意杀人本来是极其丑恶的,是极其罪恶的,在原始素材中“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还是自言自语,有点“凄怆”,而在这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却成了公开的宣言,大言不惭,理直气壮,坦然自得,罗贯中对曹操的批判,当然首先在不忠,但不忠不能引起后世读者的厌恶,而这样的不“义”,无耻,却令人战栗。

5.可以想象,在《三国演义》的写作过程中,“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完全是神来之笔,灵感的突发。这种情况,只有艺术达到高度成熟的时候才会出现,把一个复杂人物的性格逻辑集中到一句话,概括为一句格言,成为丰富而复杂的性格的简明纲领,成为家喻户晓的日常话语,成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共同名称。这就是何其芳先牛所说的“典型共名”,是艺术高度成功的极致。

6.《三国演义》的虚构的天才,重点不在于连续错杀了好人,而在于杀错了人怎么感觉。这个杀人犯,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想法,这是历史不一定要考究的,历史从理性的角度看,曹操无非就是一个杀人狂。但是,艺术要探索的是他杀人时的体验如果他是人,有起码的人性,起码的良知,起码应该感到后悔、痛苦,这是人性的及格水平,但是,他没有,如果是偷偷杀了人,没有忏悔,也就罢了。曹操却在自己的朋友陈宫面前,也不感到羞耻。

但是,易中天引毛宗岗的点评说,曹操虽然是小人,但是心口如一易中天的结沦是:“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一个‘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把内心的黑暗公开讲了出来,做个公开的小人,总比口头上不讲,做起事情来却和曹操一样,要好一点我想,公开讲出来是为了忏悔是一同事,而公开出来,引以为自豪,则是退化到动物性的本能上去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恶棍逻辑,我是流氓我怕谁,我已经无耻了,不要脸了,我不承认我是人了,你把我当坏人,把我当禽兽好了,当狗好了,我就什么都不怕了。用某些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听众大笑、鼓掌)

《三国演义》虚构的曹操形象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揭示了他的性格逻辑:从极疑到极恶,从极恶、极耻到无耻,无耻到理直气壮它把无耻无畏的生命哲学做这样的概括,把它渗透在虚构的情节之中。

对于文学来说,关键不在于杀了好人,而在内在感知。杀了人后非常难过、痛苦,忏悔,羞耻,痛不欲生,无面目见人,这是一种人。这种人,我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看到过了。从拉斯科尔尼科夫来看,杀人当然是恶的,但是,还不一定是丑的,因为他有羞耻之心,他最后忍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去自首了。这就是还有人的感觉。而另外一种人,曹操,杀了好人,没有痛苦,没有后悔,没有惭愧,怡然自得,公开夸耀,大言不惭。为自己的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感到挺滋润的,怪不错的。这就说,无耻,就不是人了。这两种人,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于丹教授解读《论语》,认为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仁义,道德理性,是善恶的问题。善的就是好人,君子;恶的是坏人,小人。《论语》日:“无耻之耻,无耻矣。”孔子又说:“知耻近乎勇。”这样的人,无耻,不知耻,完全不是人。应该是十分可鄙的,可恨的。问题是,我们读《三国演义》,对这样一个人,寡廉鲜耻的人,恶人,坏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享受着阅读的快感,赞叹这个艺术形象的精彩,一次阅读还可能留下终生的艺术享受的记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类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只有真和假,善和恶。

历史科学讲究的是,真和假,伦理讲的是,善和恶。而文学艺术讲的是,美和丑。

从易中天的角度来说,曹操这个艺术形象,不是真人,而是假人,从于丹的伦理观念来说,曹操这个人物不是善人,而是恶人。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曹操这个人物,却是一个很丰富、很复杂的生命,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为什么呢?因为把丑恶人物的内心,他的生存状态,他隐秘的自我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人,不但是恶的,而且是丑的。我们说无私则无畏,在曹操那里则是无耻则无畏。读者之所以读得津津有味,就是惊异于他良好的自我感觉,丑得很自豪、恶得很滋润。丑恶得没有丑恶的感觉,恶心得没有恶心的感觉,这叫作审丑、审恶。这不是曹操一个人偶然的、孤立的精神病态,而是让我们想起了许多类似的人,这是人性中的一种黑暗。在《三国演义》以前,甚至以后,还没有一个作家把人性的这种邪恶表现得这样深邃。阅读曹操是集审美、审丑、审恶于一体的令人惊叹的一种精彩体验。

《三国演义》通过曹操,把人类灵魂中最黑暗的东西暴露出来。但《三国演义》并不认为这样的黑暗是极恶的人物才可能具有的,作者对人物洞察的深邃在于,从一个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热血青年心灵深处,把这样的黑暗挖掘出来。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之所以变成一个血腥的小人,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内部,都是由他心理毛病——多疑引发了他灵魂中最黑暗的东西,就是极恶、极丑、极耻,无耻无畏的大暴露。

所以我看到,就感觉到,《三国演义》的虚构真是伟大!

当然,并不是所有虚构的情节都是精彩的。伟大的虚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不伟大的虚构,经历了好几百年的流传,多少戏剧家、说书人、小说家的反复修改,对虚构进行再虚构,经过多次脱胎换骨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伟大。

在《三国演义》定型以前有过一些版本,在说书人中流传,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有一种是《全相三国志平话》。这个版本里有好多虚构,看来很幼稚。比如说,《全相三国志平话》里讲到诸葛亮奉了刘备的命令,到孙权和周瑜那里去说服孙权、周瑜和根本没什么部队的刘备(只有一两万人吧)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就在人家的会议厅里边,见到曹操的一个来使,带来曹操的一封信,叫孙权投降。当然这封信写得水平也是很低,根本没有曹操的水平。你拉拢人家投降也写得稍微客气一点,也要有点诱惑力嘛!这个曹操写的信怎么写呢?你赶快投降,孙权!你不投降,“无智无虑”,不管你有没有头脑,不管你是不是聪明,统统地悉皆斩首——你如果不投降,我一来就不客气,通通的,死啦死啦的。(听众笑)孙权看了这封信,身为江东一霸(他的坟墓就在你们南京,明孝陵的边上,吴大帝墓),这样一个大帝啊,讨虏将军啊,看了这封水平很低的信,怎么样?居然吓得浑身流汗。汗流了多少呢?“衣湿数重”,把衣服都湿了几层,这要有多少汗啊!(听众笑)我看肯定还有些其他的排泄物了?(听众大笑)这时诸葛亮在场,要知道诸葛亮是个使者啊,一个高级代表,在人家的会议厅上,诸葛亮有什么权力?没有啊,他要等待人家的决定。诸葛亮居然来了一个果断的行动,怎么样呢?居然就“结袍挽衣,提剑就阶,杀了来使”。这哪里像诸葛亮嘛!这样的虚构,这个诸葛亮完全是个神经质了。(听众笑)哪里有《隆中对》中那样的战略眼光和在空城计中处变不惊的儒将风度?这样的虚构,后来《三国演义》写舌战群儒的时候,被淘汰得无影无踪,这一类的虚构是水平太低了。

同类推荐
  • 剧场有它的灵魂

    剧场有它的灵魂

    我可以清楚记得三岁以后的许多事情。有人夸我记性好,此话倒也不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从小集邮,后来的工作性质又养成了我建立档案的习惯,写文章时,有记事本、底片、节目单、剪报可查。我出生在海滨城市烟台,当时这座位于胶东的小城市幽美、朴素,不似现在,变得毫无特色。记忆里第一次进的剧场,是在张裕公司往西的一条小街上,叫市府街,现在已经成了宽阔的马路。看的不是话剧,是一些革命色彩很强的舞蹈、活报剧、诗朗诵等。
  • 陈思和文集:新文学整体观

    陈思和文集:新文学整体观

    全书分为《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新文学整体观续编》《我们的学科》三辑,收录了作者19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的专题文章。作者打破一元化视角的研究方式,重构现当代文学史。其研究另辟蹊径,见解独到,曾在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这是一部难得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佳作,也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高校中国新文学史教材。
  • 老莲小笺(格致文库)

    老莲小笺(格致文库)

    《老莲小笺(格致文库)》着眼于画家陈洪绶的人生交游与地域因缘,以史料以及个性事件为线索,试图通过画家不同时期的人物交游、人生轨迹等片断,或一个点或一个时段或一个横截面,以揭示老莲的典型个性与传奇人生。
  • 历代家书

    历代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代家书》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清的一百余份家书,堪为家书中的佳品。其中当然有部分与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念、伦理意识不相符合之处,但去芜以存真、披沙以见金,唯看读者朋友鉴别与取舍。
  •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是15位人气作者的暖心合集。《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精心收录了15位作者近年来创作的32篇精品故事。《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一书中有亲情、爱情与友情,有小说、励志与感悟,总有一款能够打动你的心!最好的,时光总会把它留在最后。在此之前,所有的等待与伤痛,只是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热门推荐
  • 诸天勾魂使

    诸天勾魂使

    黑:大风起兮云飞扬……唔、唔、唔!!!(捂嘴)白:好了好了,知道你念诗厉害。(松开手)黑:哼!(撇过头)白:呵呵这是勾魂部门门下黑白无常之一的二人组,在诸天万界勾魂带回地府的故事。阎王要你三更死且能到五更黑:我们是不是迷路了?白:算了,那明天三更再来吧。
  • 蓝霜狐

    蓝霜狐

    《蓝霜狐》是骆平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也是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中的一本。这部中短篇小说集由《蓝霜狐》《姜汁热窝鸡》《荼靡》等6部中篇小说和《青木瓜之恋》《冬天的风之花》等7部短篇小说组成。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看似荒诞的故事,深刻地讽刺和批判了某些在金钱和权利的诱惑下被腐蚀的人性。这部中短篇小说故事性极强,人物形象鲜明,心理描写细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出版价值。
  • 微光逆夏

    微光逆夏

    周郎,你相信吗?相遇和相爱原本就是一场无可划分的奇迹,而爱情的定义,便是在对的时间,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良人。新生代才女榛子壳倾心之作!2011年你最不能错过的治愈典藏!当青春终于走上穷途末路,我们还能等到最后的那点微光吗?
  • 大周江山志

    大周江山志

    惶惶大周,危机四伏,外有蛮夷虎视眈眈,内有妖人兴风作浪,我大周,可是要亡了?
  • 风水帝师

    风水帝师

    养气、观气、定气、乘气、修气、问气……六大境界!弱冠之年已渡三载。解除师门禁忌的秦风,开启了传奇之路。揭秘闻、探古墓、破传闻!看秦风解开种种谜团,掀开这一传承千古的文化。-------------------------------PS1;书友群【157190370】无要求。PS2;正版群【498535691】老书全订一本以上,或者新书粉丝值2000以上!
  • 蒙学故事(上册)

    蒙学故事(上册)

    《蒙学故事(上册)》本书囊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十多种经典蒙学读物之精华,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小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便能了解有关品德、修养、志向、求知、为人处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 24小时心愿便利店

    24小时心愿便利店

    还愿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的,帮忙完成心愿。无CP,无男主。非升级流爽文,本书四字箴言:及时止损,慎入。随缘更新
  • 穿越沦为小宫女:废后难当

    穿越沦为小宫女:废后难当

    飞来横祸,夏微无耻的穿越了,一醒来就被眼前的情形吓到,娘呀,这个一脸凶目瞪着她的男人是谁?都说她不是本尊了,无耻的暴君皇上还不肯放人,皇后娘娘摇身沦为小宫女。
  • 不灭的少年

    不灭的少年

    这是一群被诅咒的少年少女的故事。明朝永乐年间,神秘中年姐弟从西方回归本土,与永乐皇帝朱棣达成了协议,试图转移诅咒的力量,皇帝追求长生不死,不在意诅咒,可是功亏一篑。二十一世纪初的某一年,来自不死不灭族的小小公子哥时御风的至爱百里紫若死在了邪恶科学家的手中,她是为了救他而死,从此时御风失魂落魄。十年后,少女北宫华音和弟弟北宫赤烨与时御风相遇,与百里紫若有着八分相似的北宫华音成为了时御风心中新的光明,但是百里紫若的存在依旧是他们之间的一道坎,而北宫华音爱上时御风的背后也有着其他的秘密…………
  • 察病指南

    察病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