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9月21日报道:“目前,我国大部分升学和就业体检中,以远距离裸眼视力作为视力健康的唯一标准,使得每年有一大批学生难遂心愿。委员指出,完整的视觉功能至少包括以远视力为代表的静态功能和以调节、辅助双眼功能为代表的动态视力。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过正确方法矫正后的正常视力,与正常裸眼视力在视觉效果上是完全相同的。”
这就是我们的现实,经矫正以后完全相同的功能,尚且得不到一样的升学等待遇,遑论其它。残病者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笔者这里没有责怪其它学校的意思,一则学校有学校的规矩,二则学校也有一个本着对学生健康乃至生命负责的理由。
但是当我们频频听到一些无伤大雅的残病,乃至因为容貌不好长相丑都被大学拒之门外,我们就对于果的宽容、博爱以及体恤残病者自尊和怜惜病残者的的无助而更为感动。成洁失去双臂,生活不能自理,一开始打算接纳她,就意味着为她今后起码是三年负责,没有大决心大勇气大责任心是难以接受的,事实上,于果为她所有大事负责了,甚至是为她的今生今世不断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鞠丽娜乘着轮椅来报到,这就意味着她不仅不能参加军训、体育等等正常人的活动,还可能给学校出难题。但她不但没有被拒之门外,而且受到蔼然的老师、校长的安慰,并在日后的校园生活时光,感受到种种如春雨春风般温煦的沾概。
还有余登科、陈金义……
这怎么会不让一个一个柔弱而敏感的心灵,连同她们后面的整个家庭铭感五腑!笔者在鞠丽娜家采访的时候,她憨厚的母亲,一讲起孩子,讲起于果就激动得不行。
我们以往的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太多了假大空,太少了“育人者”的肺腑之言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以情动人,难怪效果不会好。越是残病者越需要更多的关怀,这是人道主义的基点。如同我们在发达国家处处可见的给残疾人留有的公共通道以及厕所那样,在对待残疾人的问题上,尤可见出一种精神底色。
一所大学,多招一个病残者都意味着责任、负担以及麻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对待她或他,肯定不能像对待其他人那样撒手不管,一切遵章办事,收一个残病学生,就意味着学校的责任性付出太大、却一切又属于义务,属于志愿,属于人道关怀。
在工商社会,感动似乎也成了一种资源,而且是稀缺资源,在于果和蓝天,许多人都能不经意间,就收藏到感动。
收藏感动,这是蓝天学院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精神资产。
《新周刊》编排了最纯粹的大学最聪明的大学最搏命的大学最温和的大学最尴尬的大学……以笔者之见,蓝天大学可入选:最令人感动的大学。
为什么不列入一所民办大学呢?哪怕是一所呀!
八、独特的模式,民办“归公”
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主要有国立、私立及教会等少数几种模式。
或许因为中国是一个私产一直受到抑制的国家,私立与民营,在教育及工商两方面,都远不能望西方之项背。“天下为公”的伟大理想,尽管并非简单对私产而言,但是,“公”之至大至刚,是百年不易的精神经典。
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以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的成立为标志),但起点不低,而且很快能和西方大学接轨。他们把这一切归功于本世纪初那一代传统而卓越的读书人。这批人如北大校长蔡元培、南开创始人严修、南洋大学堂校长唐文治、交通大学校长叶公绰和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之辈,都是进士或举人出身,但中国国学的功底并没有使他们成为故步自封的冬烘先生,相反,他们又能打开双眼看世界或者驱动双脚走世界,彼邦的新潮思想、独立意志、自由风气和科学态度一并袭用,使得传统的大学向现代教育转型,水到渠成般的流转自如。
到艰苦的全民抗战时期,清华、北大与南开一并南下,而办西南联大,不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中止大学教育,而且从文、理、法诸方面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国知识分子的坚贞、才情与趣味给后世留下了偌多可圈可点的范式,至今仍让人见贤思齐,仰慕不已。
建国以后,中国的大学有了很大的盘整,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的发展也很快。
在清一色的计划经济与公有制发展思想指引下,国家很快完成了对工农商等各行业的公有化改造,不惟外国资本得到彻底清算,民族资本及私营成分经济也迅速消退乃至泯灭,不待50年代末,纯粹的公有化业告实现,国有与集体所有几乎占据一切生存空间。到“文革”,斥为小农思想严重的农民家养几只鸡、户种几棵菜都受到严格限制。
私有工商业尚不得寸土寸天,一直被视做“无产阶级要占领,资产阶级也要占领”的学校,更因把其端放在意识形态的风口浪尖,决不可能让其有一星半点的私有化成分。
这种认识及政策,使得中国的私立学校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在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下,也没有跟波逐浪、立马大显身手。
这未必能用好坏二字可评判,如同一个饥饿太久的人让他一顿饱食,那可能是要命的。
然而公办教育的僵硬办学体制及缺乏竞争机制,带来的广泛弊端,我们现在仍在品尝。大一统而清一色的计划经济的公办教育模式,导致缺乏多样性;长期的应试教育(满堂灌,重背功不重创造,动手能力差);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缺乏弹性的应对市场的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陈旧);不讲效率,学校办社会,有限的资金未能有效使用……
可以说,公办学校现在正在实行的艰难的制度性改革,一方面是受逐步深入的市场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逐步壮大的民营学校,其率先所走的效益优化的道路,也不能不是一种鞭打与策励。
现在国家提出的办学方向是,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公办教育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办学。对民办学校的十六诀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
这样的定义,虽然还嫌疏阔,譬如对不同的办学主体,其待遇还是有较大差别;却毕竟是大大向前了一步。
历史将告诉未来,民办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发展,会是中国教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高考年年进逼地成为不惟全体考生黑色的七月,也是全体考生家长黑色的七月的时候,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感到,大力提升大学教育的紧要,大学,不再应该是少数人享有的精英教育,而应是无远弗届的大众化教育。
笔者手里有这样一篇报道,节录的是几个记者目睹的高考画面:
本世纪最后一次高考今天终于开始了。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北京和平门中学考点,虽然今天的室内温度很宜人,而室外的阳光还是很“烤”人……
一位家长神情显得很疲惫,眼圈都成了黑色。她告诉记者昨天晚上都没敢睡,一大早又起来给孩子做早点。另一个考生母亲在不知所措地走来走去,她说,女儿特胆小,进场之前说腿发软,直叫她揉揉手心。等女儿进了考场,她都快掉眼泪了。
好不容易熬到11时30分,考生们出场了。与表情相对平静的学生们比,家长似乎显得更焦躁。一位性急的家长发言了:“遭了,他们脸上没有表情,这不是好兆头。”另一位家长说:“别说了,我都受不了啦!”
“考完了不要想,妈什么也不问。”一位母亲边走边安慰孩子。“不要紧,考不上咱不还有明年吗?别人想不开,我们家想得开。”另一位家长牵着一个面色有些苍白的男学生说。
几位家长悄悄告诉记者:其实我们是在孩子面前演戏,听说他们这场考得不理想,我们的心一下子就又沉下去了。
北京15中的一名老师目睹此景,感叹道:如果全社会都把孩子往这一条道上逼,他们就真的没活路了。
《别把孩子再往一条道上逼啦》载《工人日报》2000年7月8日“新闻周末”
京华之地是首善之区,也不啻是孩子的福地。不仅因为它给孩子提供了远较其它城镇为优的生活和学习场景,更因为它的高考录取分数历来基本上是全国最低!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只能上大专的分数,在北京往往就能上重点。这让那些面色苍白戴着厚厚眼镜的“外省人”,对北京的同龄人既妒且羡。
现在连北京的孩子都叫没活路,那么,外省的考生还能说什么呢?
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事实上,北京的孩子能上大学的比例很高了,而大多数人是有高期望值,争取上名牌,起码也是重点。
那么,就应面对这种现状,检讨我们的多元化办学主体究竟发展得怎么样?问一声我们的民办教育空间与政策是宽了还是太窄?就很有必要。答案其实不言自明。
不仅大力发展民办大学教育,形势日紧,在全国率先发展几所十几所规模大管理好起点高有垂范作用的民办大学,也迫在眉睫。
我们现在有了公办,民办教育两大类,其实细分一下,还有股份制、外资、合资和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
地处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今年开创了“在中国读书,拿美国文凭”的新思路,华南师大和美国圣道大学共同创建了“华圣涉外教育中心”,依据把外国大学搬到中国来的思路,两校合作,执行与圣道大学完全相同的教学计划,全部由美籍教师用英语授课,两年课程,修满学分以后,即获由圣道大学颁发的正式大专文凭。
今年秋季开学,湖南双峰县教育改革还爆出新闻:国有学校让私人承办,引发了生员争夺大战。地处山乡腹地的双峰县将非义务制学校(普高、职高、成人学校)逐步腿向市场,实行“国有民办”。该县的教育体制改革,似芙蓉出水,又如风雨骤至,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湖南已有20多个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到该县进行考察。
第一所在大陆开办的台湾学校也在广东东莞落户,2000年9月2日正式开学。
这是一所与大陆其它学校不一样的学校,写繁体字,用汉字注音符号,幼儿园叫“幼稚园”,小学叫“国小”,中学叫“国中”。这是一所完全学校,设“幼稚园”,“国小部”及“国中部”,学生、主科任课老师及校长均来自台湾,名为台商子弟学校。
在广东省,台商投资企业达1.1万家,约占全国台商投资企业的四分之一。东莞又是广东台商密集区,有3900多家台资企业。
台商学校,当然是校随人建。随着形势的发展,港商学校、欧美侨民学校的落建。都不是没有可能。社会情境的变动,经济活动的推拉,使得教育前景充满了更多的变数、更多的未知,教育格局与模式的多样化,正是教育本身充满活力的表现。
教育格局花样频出,民办教育就应该一树多籽,一山多花。
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民办教育界的代表于果,在上届全国人大提出尽快出台《民办教育法》的动因。民办教育大势已至,没有一部基本完善的国家法规,对民办教育的运行是不利的。好在经代表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民办教育法》不仅为人大提案组接纳,而且在积极稳妥的研讨之中。
现在可以分析一下,在众多的办学模式中,于果及其蓝天学院属于哪一种?
这似乎是个不值一提的问题,民办呗,那还用说!民办,还有一个别称:社会力量办学。的确,于果自筹资金自94年由中专发轫,到今天的本科(自考)、专科及中专三个办学层次及文、理、医、艺术包括服装40多个专业方向,没用国家一分钱,不是民办又是什么?我们的民办,西方更习惯叫做私立。私字,从本义上说是一个中性词,我们的文化语境却在意识形态影响下。更多地把它置在被贬义的位置,于是,私营企业也叫民营企业,私立学校也叫民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