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福利化和产业化孰高孰低
蓝天学院的一位领导,曾在另外一所民办学校服务过,他坚定地认为,民办教育应该福利化而非产业化,目的是使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如果搞产业化,就会弄成赢利手段。收费当然是应该的,但收费不等于赢利。
他从一些办不好的民校垮掉了或接近垮掉,深感其中教训深刻。有些学校因为隶属于某部门,部门要它交利润,有利润指标;还有些学校,一开始就不虑及学校的长远发展,有了收益就想法子分了,不是再投入学校建设。于果正是在不断地大大超收益的投入中,赢得了民心。
另一个多年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则看到民办教育的两个问题,一是资金问题,所收学费毕竟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积累滚动投入还不够,有些背后有大企业或财团支撑的学校,投入巨大,发展很快,蓝天学院不能没有紧迫感;二是民办学校的竞争是必要的,但是确有一些民办学校从管理等各方面看都缺乏实力,应该考虑合并一些民校。企业兼并是可行的,学校互并为什么不行?当然,这也要慎重行事,强扭的瓜不甜。
他们的担忧中表现了一个现实悖论:一方面,民校为了更好地发展,不能太着眼于经济;另一方面,民校为了更好地发展,不能不着眼于经济。
民校没有国家投资,却需要快速发展,用于果置之座右的一句话来说:有为才有位。
10年前,就有一个博士这样表述自己为什么要读博士的愿望:为了与省长对话。
而如今在江西,文教副省长由博士、教授担纲。这不能说不是时代的巨变。
有为才有位,成了方方面面的共识,这当然可以催人砥砺奋发。积贫积弱之国,难以在世界上有位;经济落后省份,也不易在大事上争得话语权,这是不争的事实。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平权,只有理论上才成立。强手如林的阵前,弱小者不是苟安,便是出局。
于果在把自己的大学打造到全国名列前茅的学生在校规模,这本是他可以搴旗的资本,但,大有大的难处,为之手心捏着一把汗的不仅是学校,还有省里分管教育工作的头儿。人多当然比人少难管,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1万多天南海北、嗜辣喜甜、性情各异、初涉人世的毛头小伙与花季姑娘,那是可以比之江河湖海的奇思异想、浪漫情怀,也不会没有违拗一般世情的滑稽、唐突与怪诞。
年轻人所聚集的地方,必定潮涨潮落、五色缤纷。年轻人是一个最容易犯错的年龄,也是一个最需要引导、最需要宽谅的年龄。
既着眼于大规模,于果及其学校各方面加倍的劳心劳力,就势所必然;但,蓝天因之而来的更宽阔的话语空间也就若出笼之鸟,一飞冲天。
资金问题,会是制约蓝天学院今后大发展的瓶颈吗?望着学校内拔地而起的图书馆、实验大楼……人们在问。
面对学校日益增长的开支,国外大学是怎么办的呢?
据学人介绍,私立大学强大而且众多的美国,是把大学作为生意、作为一笔大买卖来做的。美国的大学招财进宝主要有四条途径:学费,校友捐款,学校的自营产业和投资,还有教授拉科研经费与赞助。
美国公立大学学生每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已涨到平均8000美元左右;普通私立大学则高达2万美元;像哈佛和普林斯顿这样的常青藤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更是超过3万。这样的学费使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中产阶级家庭都感到难以招架,更何况一个年收入仅为35500美元的中等家庭。于是不少家庭只有贷款就学。美国国会通过法律,规定个人破产时不得免去其用于个人教育的贷款。
在美国,校友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来源。据云,校长、院长只看三类人的眼色,即教授、学生和校友。美国大学到各地招一些成绩优异的苦孩子,日后果然有出息的,对母校不忘真情回报。学校有基金,投资房地产等赢利的不在少数,甚至富可敌国。美国20年代末的一位总统克立芝说过:“美国的一切的一切,就是一本生意经。”教授也是一流筹款高手,拉到钱就可以招来大批研究生为其干活,出了成果自然是挂在教授的名下。所谓做博士后,在那里,就是给教授(老板)做课题,打工。
美国诸大学,也有奖学金,甚至是很重的奖学金,但并不意味着大学如欧洲福利国家那样属于福利化。事实上,欧洲福利国家的福利也止于本国国民,对“外”收费,毫不心疼手软。如今,不仅美利坚,英德法澳日等西方国家,也越来越看好教育作为招徕世界性财富的辉煌前景。
这样对比,就看出两种不同文化与经济背景的国度,其办学尤其是办大学的的基点不同。
于果及其中国民办高校的难点具有普遍性。
在中国,大学一味的福利化行不通,而且在若干个十年内还看不到这个令人神往的前景,大学的福利化、义务化,必须建立在福利化国家的经济基础之上,即使有了那种国力,是选择义务性福利性大学教育还是选择大学教育产业化,仍是见仁见智的。如同美国与北欧的取向不一致一样。囿于条件,在校友捐款、校办(校营)产业方面几乎也没有起步,单凭低廉的收费,产业化又从何说起?
或许中国的优秀民办大学也到了需要向台港澳暨海外华人寻求支持的时候,国内外的慈善团体与个人应该给虽弱小却充满潜资的民办大学以扶助,就像他们迄今未中断的对公办大学的数不清的扶助那样。民办大学也应在自我形象的塑造与宣传上下点功夫,以寻求更广阔的腾挪自如的生存空间,在与国内外的名牌大学合办、与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与有号召力的思想合谋等方面,趟出层出不穷的路子来。
蓝天学院的思考,不能不是有作为的全体中国民办高校的思考。
蓝天学院的吁请,不能不是有作为的全体中国民办高校的吁请。
十一、综合化与技能化能否比翼齐飞
蓝天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迄今为止,我国的民办大学基本上都聚集在职业技术的大纛下。
这是国家教育部的基本定位,也是国家现实情境使然。
比综合,比基础,比重点科学实验与研究,我国晚生的民办教育自然不能与综合性公办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相比。
于果却不甘自我圈囿,他甚至提出一个远大的目标,要把蓝天学院办成中国的哈佛。
如果锁定这一目标,那就远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宏图鸿猷!
不要过于嗤笑这一目标的惊人,试想,五六年前,江西高职在铁路边的南昌手表厂租一幢房子做教室的时候,谁又能预料仅仅几年后,蓝天学院就完成了三级跳,现已拥有18万平方米自主房产、一万八千名大学生的大学呢!
大学固然如酒,日久弥香。但是,秀竹新发、后生可畏、后来居上的例子也随处可见。
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校长田长霖博士1996年4月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
……再就是要松绑,建立自己有特色的大专院校,可以办一些私立大学,甚至不太好的私立大学,这没关系。过去,在日本、美国有很多私立大学,在亚洲都不是最好的,但过了十年之后,现在在信誉上都是最好的,如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大;在台湾也一样,像台湾的东海大学就办得不错。私立大学在办的过程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给它们机会让其改进。我们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特色的大专院校之间的竞争,要自己思考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有中国特色的科系,然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地方。
应允许办私立大学甚至办一些不太好的私立大学,以期竞争,10来年后,优胜劣汰,留下的是好的。国外与台湾的大学为此作了证明。这才是学者见识、史家眼光。
国内学者也注意到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成功经验,指出,清华大学1925年在原有的留美预备学校里设立大学部,1928年正式建立清华大学,但只用了10年时间,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可以从她的成功中找出许多原因,但重要的是她在开始时能够吸取现代大学的精华,就是大学独立和教授治校,这是现代大学的命脉,切断这个命脉,大学的一切就要变形,当年国民党也千方百计想在大学插足,但收效不大,因为那里的教授不买这个账。
有风格卓异的教育家作头领;有良好的师资;教授治校;有优秀的生员;放开双眼看世界,将一切人类的知识精华拿来我用,一所大学就具备了如鹰隼般强劲的羽翼,她的振翮奋飞就是谁也拦阻不住的。
于果和他的蓝天学院不满足于它的职业技术的人为定位——虽然职业技术教育它已显露自己的优势,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也是发展中的我国腾飞的前提,劳动力素质的普遍不高成了制约中国驱动双脚大步跨越的负累——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就意味着向综合性大学看齐。
蓝天学院已在教育规划中大致划定了突破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表。
即使国家将民办大学主要定位于技术教育,又为什么不可以马上遴选一些有潜力的民办大学,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呢?就是从构成竞争的局面于公办大学有利的一面,也应该立即着手这样做。这对民办大学,也是强烈的激励。田长霖博士要松绑的吁请,实在是经验也是肺腑之语。
那么,现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与长远的综合性大学目标是龃龉的,还是可以互补的、交错并进的、比翼双飞的?
要搞就搞最大的,要做就做最好的,从事民办教育建设几年来,于果既为外界的形势鼓舞,也为自身的实绩激励,他能够处理好职教与综合发展的矛盾吗?他能够在有生之年看见自己的决心,编织出一根美丽如五彩祥云的绶带吗?
前途并非平坦,但是,改革开放的中国,给他提供的辗转腾挪的平台越来越大,则是无可质疑。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十二、平民化与精英化如何统一
蓝天的平民化教育,当然跟它的创办人兼领导者的平民化视角有关系。
人人生而平等,故而于果认为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我国目前还只能满足绝大多数人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大学教育未必是什么精英教育,但,确实只有少部分适龄青年能够上大学;如果把广大农村的适龄青年加起来,这个比例更小。于是,于果以始终面向广大城乡的不易跻身公办大学的年轻人敞开大门,赢得一片喝彩。
一是中国大学的容纳有限,二是因为费用等问题,不少大学生即使考上也难乎为继。说到底跟国力财力有关。如今公办大学一是通过扩招二是通过发放助学贷款来缓解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的民办大学固然还没能够与公办大学平分秋色,但是优秀的民办大学为国分忧担责的成绩,已是有目共睹。短短6年,仅蓝天学院就已经向社会输送英语、财会、计算机、企管、服装等各类技能行人才1万多名。仅此一项,给社会创造的有行与无形的财富就是巨大的。事实上,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就是当今与以后许多年内的最大贡献。
如果于果不是坚持面向基层(包括农村)、面向平民、面向就业的办教育方针,我们的蓝天学院就不会有这样显著的收获。
与锦上添花比较起来,蓝天学院更着眼的是雪中送炭。
花是美丽的,炭是温暖的。在“温饱”尚不得解决的时候,美丽又从何说起?
但是着眼于平民化毕竟是吃力的,是可能没有回报的,而且,从长远看,也多少障碍了于果向中国乃至世界一流迈进的雄心或野心。
不是吗?
当不仅是清华北大,几乎所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办高校都在不遗余力地搜罗全国各地的高考尖子或状元的时候,它的良性循环也就如加速器一般飞快旋转。
一位研究者指出,中国现代大学成功的经验,一是好的管理,二是好的师资,三是好的生员。
他可能还忽视了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蓝天学院因为有于果及成洁作为榜样,原本的高考落榜或其它原因没上大学者,感到信心倍增。这才是一道看不见却十分可贵的收获。
一位哲人说过,信心,是不可穷尽的财富。
美国某校曾经做过一次心理实验,他们挑出一群老师与一群学生,然后告诉他们,经了解,他们是最优秀的学生与最聪明的学生。这些老师与学生信心抖增,结果教学相长,如有飞跃。事后才知,学校有意挑选的都是资质平平的教师与学生,学校用的信心暗示法,促使教师与学生一道努力,终有所成。
北大心理系博士生卢致新喜欢援引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自信心的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