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1200000015

第15章 岁月如诗一(3)

路上在沧县一个庙里过夜,而后坐了一段老牛车,到泊镇城工部受到亲人一般的接待。领导人是刘仁、荣高棠,负责接待的路达和罗云等同志,他们好像都知道我们的名字,紧紧握手,安排到苏屯住下。和我在一个组的是刘廉志、梅宗娥、熊浦云、秋晨,每天学习毛主席的《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之间有刘仁讲话、荣高棠作辅导报告、康力讲土改体会。每天吃小米饭、大锅菜,分外香甜。那些日子正是泊镇鸭梨成熟期,运不出来,好多就白白烂掉,在那果实累累的树林里大家可以吃一点。有一天晚上排队去泊镇戏院看戏,第一次看到王昆演的歌剧《白毛女》,我和全场的人一样看得激动不已、泪流满面。当时每个人出入都要用毛巾盖住脑袋,只留两只眼睛向前看,因为京津来的几百名进步同学还要回去干地下工作,彼此均要保密。在学习中我经过对人生对形势反复地思考,勇敢地提出入党申请。1948年8月6日,就在苏屯那个鸭梨丛林旁一间小屋里,介绍人齐先和邓祥二同志拿来一面鲜红的党旗在墙上挂好,领着我庄严宣誓,我成了一名共产党员。返津前夕,路达同志领着我和刘廉志从苏屯去泊镇城工部向刘仁同志汇报工作。刘仁同志的夫人甘英正蹲在灶前烧火做饭,谈完工作,刘仁和我们谈话后,给我们照了几张照片。那时,谁能预料,时过20年,在“文革”中刘仁、康力等均惨遭罹难!

在解放区,我把原名张家鼎改为萧荻。当时凡是去城工部的同学,都要改名字以避免泄密。后来有人问我,你这个萧荻,是不是要“消灭敌人”?其实我没那么深谋远虑,我喜欢萧红、萧军的作品,取其“萧”;“荻”字则是取自一篇日本的小说。1948年8月中旬回到南中,躲过国民党的“八二○”大逮捕以后,过了不到三个月,通知我再去解放区,并带了同班进步同学王锡全、宋祥麟、黄延湖、廖锡筹等人一起出发奔往泊镇城工部。此刻,是迎接解放。天,快亮了!未几,1949年1月初,受命集队北上。远处炮声隆隆,迎面走来丢盔弃甲的国民党俘虏。在胜芳小住,大清河清可见底,可以看见河底的螃蟹和鱼虾。大家都穿上一套黄色棉军装,那时大家已不必遮头盖脸。1月15日开拔进入津城,从西营门进市,路上可以见到“国军”丢下不少冻僵的死兵死马。但人们欢呼跳跃,那喷薄而出的新时代终于到了!

年轻的人,火热的心!

1948年底,在入城前的胜芳镇,我被分到中共天津市青委。入城头几天,晚上睡觉,无论男女老少、地位高低,统统是在原罗斯福路的正中书店的地上打地摊儿,白天则下基层。那时,一开会,最流行的歌曲就是“年轻的人,火热的心!”引吭高歌,百唱不厌。市青委书记张淮三,质朴勤奋,是个曾在国民党监狱严刑拷打下坚强不屈的老地下,他平常下去是骑上自行车就走。开始我被分到学生部,部长就是在泊镇解放区给大家谈土改体会的康力,他一笑就像个天真烂漫的小孩那么心无芥蒂,和你一见如故。那时我先后跑过南开、慈泽、法汉、市一中,宣传入城政策,发现积极分子,为建团作准备。半年后,团市委又调我去和穆青、李健三人组建青年文工团。自那以后,我和文化、和笔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也惹上一场无妄之灾。

1949年7月2日,全国召开第一次文代大会。我那时在才建立的天津青年文工团算三把手吧,1949年6月底团市委宣传部长左建同志叫我随他去北京列席这次大会。这是当时天津市委文艺处负责人陈荒煤、周巍峙特别给予青年团的照顾。7月2日那天早晨进入怀仁堂后,顿感目不暇接。人们指着那些与会者说:那不是郭沫若、茅盾吗?那不是巴金、老舍吗?那不是丁玲、艾青吗?那不是梅兰芳、白杨吗?……当年只是在书本上、舞台上、荧幕上认识的大作家、大名人、大明星,如今近在咫尺,大家雀跃不已。但高潮还在后面。3、4、5日由郭沫若、周扬、茅盾分别作报告,6日下午周恩来同志为大会作政治报告,他不带稿子从国内外形势到军事、政治、经济、文艺诸方面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一直讲了6个小时,全场聚精会神。到晚上7点多报告快结束时,毛主席突然出现在台上,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毛主席微笑着讲:“同志们,今天我来欢迎你们。你们是人民的文学家、艺术家,你们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随即又重复了一遍:“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闭幕那天晚上,我得到一张京剧票去看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散戏后,正好毛主席也闲庭信步一般走出剧院,好像也没有什么戒备森严。人们又是欢呼鼓掌,毛主席笑着向大家打着招呼乘车离去。这一切,给我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那句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当时的天津青年文工团,最多时达41人,绝大多数是解放前南开、津沽、耀华等大中学学生运动中的地下党员和民青。刚组团时还是供给制,吃的是黑馍、窝头加菜汤,穿的是灰布旧军装。但大家精神奋发、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排练,前方淮海战役大捷,我们就高歌《 淮海战役组曲》《 黄河大合唱 》。后来调入一位从大连来的老新四军文艺工作者、阿英的战友沙惟,又有天津群众剧社两位音乐家、《 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的作者曹火星来团指导,大家技艺有所提高。农村搞土改,文工团就排练反映土改的歌剧《赤叶河》;抨击美帝国主义,就排演揭露种族歧视的话剧《 小雪花》;歌颂军民鱼水情,就上演小歌剧《老母鸡》。还经常带着小合唱、小歌舞、民乐合奏等深入港口、工厂演出,成为一个紧密配合形势的文艺轻骑队。之间,在《 赤叶河 》里叫我演羊倌老宋,要光头,我马上剃。在《 黄河大合唱》里要我朗诵,马上背词儿,堪称一专多能。当时为了排演《 赤叶河》下到西郊王庆坨去体验生活。在杨柳青住在石家大院,和天津地委文工团合演歌剧《赤 叶河》时,饰女主角燕燕的即地委书记刘青山的妻子,在下边看戏的刘青山和地区专员张子善当时还是谈笑风生,后来贪赃枉法东窗事发,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作恶自毙的贪官。

1951年夏,当青年文工团还在盛期时,我受命调到天津市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干了两年多组教科副科长。在带领失业工人生产自救时,曾同吃、同住、同劳动。着手开辟水上公园,有一天夜里狂风大作,把亭子里的临建席棚和被褥刮飞。在修建杨村飞机场时,还持枪和警察一起在工棚里抓过一个特务,其惊险、紧张如电影。时过多年,有人还给我打电话谈到当年在失业培训中听过我讲课,经过我介绍,很快找到工作,有的还当了长、入了党,表示谢意,我才猛然想起这件事。1952年,我又调回团市委宣传部群众文化科,不久参与组建青年文化宫。

现今六七十岁的天津人,差不多都还记得解放初期天津青年文化宫那种欢乐、团结、奋进的气氛。1953年初,天津市委书记黄火青同志几次向团市委建议,要像工人文化宫那样,也给天津广大青年建立一个活动阵地。当时的团中央第一任书记胡耀邦同志,几次到天津来,更是深刻而生动地讲解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机缘来了。1953年7月,市委决定:解放北路华北油脂公司亦即原法国球房迁出,责成团委筹建。在全国,建青年宫这还是头一份,既无先例可援、又无重金投入,沙发、钢琴、台球、地毯,全是从财政局仓库调拨的。休息厅里的油画《列宁在共青团代表大会上》是请老友临摹的。大家艰苦奋斗想尽办法,仅用一个半月即竣工开业。1953年“国庆节”开幕那天,从《鲁迅日记》上选辑的“天津青年宫”五个大字,嵌上门匾金光闪闪,红色霓虹灯,一片璀璨。来自基层的各界青年,欢呼跳跃、载歌载舞,构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年轻的人,火热的心,他们是多么需要这样一个滋润心灵的殿堂啊!

人们可以在阅览室、游艺厅里自得其乐,可以在不同主题的晚会上广征博取。纪念鲁迅文学晚会、青年技改能手与老科学家会面、工农青年座谈、改进花布质量座谈、时装推荐表演,以及新年、春节通宵联欢晚会……在这些活动中,市里主要领导同志黄火青、吴砚农、李耕涛等来这里和青年们促膝而谈。专家、学者在此地和年轻的求知者教学相长;各行各业的青年在这里取长补短、双向交流。丁玲、冯雪峰、老舍、孔厥、袁静、鲍昌、王莘、鲍觉民、朱星、石坚等著名作家、音乐家、教授、记者,都曾应邀来这里给青年们讲形势、说人生、谈艺术,让人们懂得如何学文学、如何当记者、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做人……还有“祖国宝岛台湾”、“唯物主义宇宙观”、“原子能知识”、“苏联音乐”、“鲁迅与青年”、“方志敏与《可爱的中国》”等系列讲座脍炙人口。这里组建的一个具有合唱、舞蹈、管弦乐、民乐四个分队的青年业余歌舞团,最多时达500多人,全是从基层选上来的文艺骨干,请市里专业文艺团体名家来具体指导,歌舞团既在上面做一些大型精彩演出,又回到基层做文艺普及。其中王景愚、黎信昌、石惟正、戴学忱等人后来成为著名艺术家。

1955年在反胡风运动中,我遭遇了一场有惊无险的运动洗礼。运动一开始就指名开我的会,开会时团市委一位副书记楚云亲自与会,这是一个双目炯炯有神,面孔黑瘦,头脑冷静的“老地下”。当时要我交待和胡风有什么关系,我茫然不知所云,因为我根本与胡风毫无关系,只好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种缺点,竹筒倒豆子检查一通。听后他微微一笑说:“驴唇不对马嘴。”完了,再也没开第二个会。时过多年我听说他1959年在反右倾里也挨了整。我想,那次反胡风时假如不是他,而是一位嗜好“火线立功”的仁兄,说不定把我要怎样折腾个够,没枣也得打三竿。在青年宫办公室隔壁就是团市委另一个部,有一个叫吴文声的干部,原来是个店员,可能有些微历史问题,在反胡风随之而来的肃反批斗中,他从六楼跳下,头颅粉碎。反胡风运动过去多时,一位当时是“五人小组”的一领导对我解密:当时开你的会,是因为转来一份检举萧荻的信,后来查明是另一个同名人。原来当时由《 大公报 》改为《进步日报》的副刊部有位老作家萧荻,比我大很多。此前他碰到我曾说,咱俩最好有谁改一下,避免重名字。我说,你是老前辈,要改我改。从此我遂把萧荻改为肖荻。看来就是因为这个重名,我喝了一小口,他可能就喝了一大壶了。打倒“四人帮”,我调到人民日报社后,有几个不相识的人给我来电话说经常看到你的稿子,祝贺你到了第一大报!而后述及别后沧桑和运动挨整等等,十分激动,其实大多是找那位萧荻的。我转《羊城晚报》文艺部交给他,两人通话时不胜感慨。

其实,初尝运动,这还不是第一回。1952年初我从救委会回到团市委,不几天就叫我去三五反运动办公室计算处临时工作。其间碰到一件案子,处长郝洁轩派我跟着检察院调来的边科长去张家口外调时,被整者愁眉苦脸说了涉及几处外地的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我们听着有些太离谱。回来报到市领导吴砚农,这位头脑冷静的“老地下”综合有关情况,认为这很可能是“逼供信”而来,没有跟着那些交待走。事后证明吴砚农的判断完全正确。像楚云、吴砚农这样的老同志,在运动热潮中保持清醒头脑、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堪称是我党的精英。

到1957年那个酷热的夏天,我的遭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1956年我调到《天津青年报》任副总编辑。开始为了见习如何办报,全体人员到《中国青年报》学习了一个月。之间听到张黎群总编辑几次讲话,我在吴一铿领导的文艺部呆了几天。回来在《天津青年报》工作不到一年,1957年初夏整风开始,编委会委派我担任“人民内部矛盾报道小组组长”,并叫我去北京看看情况,或找《中国青年报》请教一下如何开展这一工作。到《中国青年报》听编委徐才同志说了一些意见。当时报纸上大鸣大放连篇累牍,我去人民大学找老同学唐云,顺便看了一些大字报,听了一次林希翎的讲演,回来向编委一一汇报,并签发了文艺组一些稿件,其中重点稿是歌舞团的一个座谈会发言,稿子发表前为了慎重,和编委程海一起到文化局请副局长黎砂审了稿。这一切本来也很正常。但平地起惊雷,之后发生了一些做梦也想不到的奇事……

同类推荐
  •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主要收录了加缪的散文作品及评论文章,包括《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时政评论一集》《时政评论二集》《夏》《时政评论三集》《关于断头台的思考》《在瑞典的演讲》等。在文章中,加缪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
  • 布赫访谈录

    布赫访谈录

    本书是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的访谈录,内容涉及农村文化建设、产业化经营、西部大开发、农村小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诸多内容。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 中国现代诗导读(1937-1949)

    中国现代诗导读(1937-1949)

    中国现代诗,也叫“新诗”,是指发端于“五四”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的白话诗,即应用现代汉语的、自由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上不拘一格的诗歌。本书收录了多篇诗人与解诗者的文学对话。
  • 我为你洒下月光

    我为你洒下月光

    古典风华 文字幻术 青春挽歌 忏情秘录,数本友人遗赠的手札,款款勾缝出情牵一世的缱绻数十万字忏情录,见证手工时代刻骨墨缘这样的书,一生只能写一本,当代华语文坛散文大家简媜写作三十年纪念之作——献给被爱神附身的人。若我走累了天涯,看倦了风景,尝够了苦涩,你是否愿意变成柔软的草榻,让我把余生靠一靠?所有的感情故事,精彩的是怎么开始,动人肺腑的却是怎么结束。
热门推荐
  • 王爷的穿越妻

    王爷的穿越妻

    她不过偷翻了下老妈当成宝的族谱竟离奇穿越!
  • 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是以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军事的相互渗透、各类人员流动的密集频繁、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社会转型期各种关系的交叠碰撞为标志的。这就使得蕴藉于社会深层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随时会以各种可能的形式爆发出来,就像一泓平静的湖水,由于水下各种矛盾的增加和运动形式的变化,使得人们无法断定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激荡起什么样的波澜!
  •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 绝世大球王

    绝世大球王

    落魄的英超球员意外获得一个大球星系统,逐渐成为巨星,一步一步成为绝无仅有的球王,笑傲整个足球界!
  • 混沌紫霄诀

    混沌紫霄诀

    年少时,自己亲身父母弃之不顾,兄弟被杀,可又得到一座逆天小塔。悲鸣深渊中立誓,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埋不了我的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神,都烟消云散!
  • 邪王追妻忙:纨绔王妃太难撩

    邪王追妻忙:纨绔王妃太难撩

    某天出门的白七七发现自己穿越了?没关系,不就是穿越么。不仅穿越了还嫁人了不仅嫁人了对象还是个傻子?不要紧,虽然说是傻子不过跟小孩没有什么差别吧,她对带小孩颇有经验的,小孩子嘛,哄哄就好。只是某天晚上,某只傻子爬上床:“娘子……困觉觉……”这才知道被骗了,困你个大头鬼啊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杀手也穿时空

    杀手也穿时空

    想当年叱咤风云的杀手竟然死在自己男朋友的手上?不只是这样,她还赶上了新一代的潮流——穿越。他伤她如此之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可是她为什么还是爱着他?
  • 王牌剑神

    王牌剑神

    好不容易捡到本炼器的宝典,却引来强盗的截杀。好不容易混进了天光学院,却险些挂在入门任务中。好不容易捡了两块灵石还被人算计。当唐飞灵魂觉醒后,强盗是用来反截杀的;任务是随手就完成的;灵石是源源不断的……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食色

    食色

    前身依傍着瘦龙河,周围又有古槐苍柏葱茏环绕,这宁阳城看上去真是一片很好的景致。这里地处东三省通向山海关里的交通要道,旧时便已是人烟稠密车马如流的商业重镇。多少年来,湖广商客去关外收山货、药材,东北老客进关里做丝绸、茶叶生意,这里也都是必经之路。渐渐地,一座小城就成了一年四季车船如梭川流不息的水陆两运码头。城里也烟花浮靡一派繁华,成为四方商贾云集三教九流混杂之地。六条街上更是买卖铺面茶楼客栈栉比鳞次,每到夜晚人声乐声中一片灯红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