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100000005

第5章 胸中块垒(1)

茅盾有一个毕生的隐痛。

《新青年》分裂以后,陈独秀把它带到上海。1920年大约2、3月间,为了筹备在上海的出版,陈约请数人在渔阳里二号住处谈话,有陈望道、李汉俊和李达,茅盾也在其中。茅盾之被邀请,应是陈独秀听说并注意到他已对《小说月报》展开“半革新”(《我走过的道路》说:“《小说月报》的半革新从一九二0年一月出版那期开始”。他在这一期撰文《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提出了文学应当‘表现人生并指导人生’”)。不久,同年7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建,发起人是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玄庐、俞秀松等,没有茅盾。不过,他很快就在10月份由李汉俊介绍加入了,并且翌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时,自然成为第一批党员。

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以及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使他下一阶段人生基本转入实际的政治革命活动,尤其1923年他从《小说月报》主编卸职以后。他先是到党创办的培养革命人材的第一所大学上海大学任教,后又当选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执委、国民运动委员,并兼任下设的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长。茅盾说:“因为担任上述的党内职务,我就相当忙了……过去是白天搞文学(指在商务编译所办事),晚上搞政治,现在却连白天都要搞政治了。”

他党内资格之老,不必说在文人作家群首屈一指,即从全党范围论,亦属最早元老之一。“文革”后,胡乔木代表中央请茅盾写回忆录,说:“中央讨论时,陈云同志特别提到您,说建党初期的历史,除了您,恐怕已没有几个人知道了。”(《父亲茅盾的晚年》)后又让林默涵督促此事,林在信中说“我们希望您写一本您的重要经历的回忆录”,特别强调“内容不限于专谈与写作有关的事”。(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编《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以此之故,《我走过的道路》对所亲历的二十年代革命政治生涯,记叙甚详,我在此并不一一复述。简单来说,从1923年至1927年,茅盾在上海、广州、武汉三地周游,从事过工人运动、宣传工作、秘密工作、党务工作、教育工作……除了没拿过枪,庶几别的都干过。尤其应该一提,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时,茅盾任该部秘书,另有干事肖楚女等工作人员7人;毛泽东这样对他说:“部长之下就是秘书”。

1927年4月,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急转直下,蒋介石在上海、南京屠杀共产党人,继之李济深在广州做了同样的事。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6月,冯玉祥与蒋介石握手言欢。7月15日,汪精卫也终于在武汉清共。这一切,史称“大革命失败”,其间血雨腥风、狰狞惨厉,书不胜书。

汪精卫翻脸的迹象愈显。茅盾未雨绸缪,于6月底将孔德沚送上去上海的英国轮船,自己则于政变前一周的7月8日辞去《汉口国民日报》总主笔,同社长毛泽民一起转入“地下”。隐蔽半月,他得到指令:拿着一张二千元支票,去九江见某人。到了九江接头地点某小店,见二个人坐在那里,一是董必武,一是谭平山。董告诉他:“你的目的地是南昌”,并继续带着那张支票。我们知道,数天后,南昌就发生了“八一起义”,茅盾的使命显然与此有关。但当他去买火车票时,却发现停售。这时他听人说,可以先到牯岭,从牯岭翻山下去即到南昌。就这样,茅盾上了庐山。上山后,“突然患了腹泻,来势凶猛”“三五日内尚不能行动”,“又躺了三四天”方能起床“稍微走动”。这时,他遇见有名的“革命美女”、曾在汉口国民党中央党部海外部任职的范志超。范告诉他8月1日南昌发生了暴动,“现在南昌是叶挺、贺龙的部队占着,情况不明”。范志超提到,过一段时间她就要回上海。茅盾说他“也要回上海”。于是约定“一路走”。8月中旬,范志超托人买来船票。船到镇江前,茅盾心生一计,“考虑到在上海码头上容易碰到人,不如在镇江下船,再换乘火车”。他把行李托给范志超,自己在镇江上了岸。刚下码头,便遇军警搜查,那张支票被发现;茅盾“急中生智,低声对他说,这东西我不要了,就送给你罢。那个兵迟疑了一下,就把支票塞进口袋里,让我走了。”

这就是“从牯岭到东京”的开始。我感到,八十高龄的茅盾写这一段时,内心仍有不能面对的苦楚,一些关节处语焉不详。时间定格在了牯岭那个地方,仿佛凝固。如果当时能够买到去南昌的火车票顺利而往,如果不是那场腹泻,如果没有遇到范志超并听说一些消息……他会不会出现在南昌,完成使命的同时成为“八一风暴”的一员呢?假如事情这样演进,等待他的会不会是另一种人生轨迹呢?这些,都无由想象。现在,我们不知道他怎样放弃了使命,在他对范志超说出“我也要回上海”这句话之前,存在太多的空白。我们只能看出来,变化是随着遇到范志超而发生的;那么,范志超究竟和他谈了什么,这些谈话究竟对他有什么影响?范志超也选择了流亡国外,她去了南洋,后到美国做家庭教师以及国民政府驻美使馆工作人员(成江《旧时代的叛逆者范志超》,《郑州日报》2008年3月17日)。但我们更重视的是他自己的内心活动,可惜《我走过的道路》丝毫没有流露出予以剖陈的意绪,唯有那个细节——他中途改在镇江下船以便潜回上海——能让我们捕捉到一点他心念之动。

他不能面对的,是那样一个字眼:脱党。在所有的叙述中,我们没有在一处地方见到他使用过这个字眼。他努力回避它,而且似乎是在运用语言的组织把事情说成类似失去联系那样的意思。可是他无意中提到一件事,显示潜回上海后,他仍然能够跟党联系上;这就是那张“失掉的支票”,茅盾说自己“当时报告党组织”,而党组织则向银行“挂了失”。

我在《龄同世纪看夏衍》里写道:

(“四.一二”之后)当他询问入党介绍人郑汉先,自己够不够格入党时,郑这样说:“行,特别是在这个时刻,报上不是常常可以看到有人退党吗?怕死的要退,要革命的就该进。”可知当时除遭杀害者外,主动退出的共产党员实非少数,历来党史指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令党蒙受惨痛损失,注脚大约在此。亦因此,凡在“大革命失败”后入党,都被目为特别勇敢的举动,本人亦大可引为自豪。

据相关研究,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员总数由1927年5月的57967人,减少到1927年11月的17650人,半年之内减少了近70%。”(王奇生《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近代史研究》,2002年5期)这个数字,将损失严重程度直观具体地呈现出来。

其间情形不一。茅盾的脱党,并非信念产生动摇。应到性格当中找原因。他有这么一段自陈:

自从离开家庭进入社会以来,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遇事好寻根究底,好独立思考,不愿意随声附和……但是这个习惯在我的身上也有副作用,这就是当形势突变时,我往往停下来思考,而不像有些人那样紧紧跟上。

这里“独立思考”的用法,与一般不太相同,意思其实是“立足自身实际进行思考”。但他所谓“停下来”,却说得实在而准确。一遇乱局,茅盾总是头脑反而一下冷静下来,本能地选择置身事外、驻足观察,以辨明事态,同时反思自我。纵观其一生,无论国事私事,这种反应在他可谓一以贯之,从无例外。我们看他1927年的反应,与“文革”时的反应,逻辑根本是一致的。此谓“性格使然”,很难超越。

当初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本有张东荪和戴季陶,但只开了一次会他们“就不干了”,张东荪的理由是“他原以为这个组织是学术研究性质,现在说是共产党,那他不能参加”。张东荪此语,看来曾给茅盾留下深刻印象,以致六十年过去,他还会在书中提上一笔。张东荪态度里面包含一种什么意思呢?固然,他也是热衷政治的,也搞了一辈子政治,但他觉得自己之于政治,跟武人、政客不同,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参与进来、加以思考和探索,是带着研究性质的。茅盾政治信仰、政治立场跟张东荪判然有别,但我大胆说一句,我认为茅盾所希望的介入政治的方式,或者说政治适合他的地方,也是研究性质的探索。他愿意在个人思考中,坚持不懈地追寻社会进步与解放的真谛;至于作为组织家、活动家、鼓动家、行动家或谋略家等,纵横捭阖、樽俎折冲、中流击枻、出文入武,赞帷幄之谋、奉疆场之任、建矢石之功,他却非其人。就此,我们可以他对左联的不满为例。左联前期大搞街头革命,频繁驱策盟员发动飞行集会、贴标语、散传单,茅盾对此啧有烦言,评曰:“说它是个文学团体,不如说更像个政党。”虽然他是从批判左倾路线角度这么说的,实际也与他性格上不适合此类形式有关。

对于“从牯岭到东京”、从职业革命家逋迁文学家的转变,茅盾从未明确从自身性格上总结过原因——那毕竟是不便公开声言,毕竟是不足与外人道的话头——但我们考其一生行状,能够觉察经过那一段的卷入与波折,他暗中就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可做怎样的事,认真有所省思。后来数十年,他确实没有再尝试驰骋政治舞台(包括建国后虽然担任文化部部长内心实际上却无意仕途)。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从精神和思想上去接近马列真理,并以这种方式参与政治(改进社会)。他觉得,他能干、适于干同时可以干好的事情,是写作。

1927年,他“停下来”,没有“紧紧跟上”,使他整理了自己,自我认识较以往明晰了。然而,这一停,却失却了党籍,中共历史上第一批党员的身份戛然而止。对这个结果,他不能有什么怨言。的确是他自己“停下来”,找了一个地方、用了一些时间去悄悄地整理自己。问题是,当把自己整理清楚,找到为共产主义“发一星微光”的新的方式回来时,大门却对他紧闭了。

直到临终的时刻,在过去五十年当中,茅盾曾两次请求回到组织,都没有如愿。

第一次是1931年,他通过瞿秋白向党做出这种表示。“秋白后来告诉我,上级组织没有答覆,而他自己正受王明路线的排挤,也无能为力。”简单说,他被拒绝了。

第二次是1940年10月他接受派遣离开延安来重庆前夕。从茅盾行文的感觉看,他是反复斟酌了时机、鼓足勇气提出这个问题的:

我送闻天走出窑洞,一面向沟底慢慢走去,一面对闻天说,有一件事原来想找个机会正式向你提出的,现在来不及了,只好简单地讲一讲。我请求党中央研究一下我的党籍问题,如能恢复党籍,一则了却我十年来的心愿,二则到了重庆也能在党的直接指挥下进行工作。

应该说,张闻天的个人反应很积极,他称赞茅盾的愿望很好,表示提交书记处讨论后给予答复。过了几天,张闻天来看他,说中央书记处“认真研究”了茅盾的要求,“认为我目前留在党外,对今后的工作,对人民的事业,更为有利,希望我能理解。”对此,茅盾只简单地写道:

对于党中央的决定,我没有再说什么。

这句话显示茅盾对书记处的决定,有自己的解读。显然,他感到失望和失落。从此以后,茅盾对党籍问题缄默无语,再也不尝试去碰它。同样地,组织上也从未就这问题主动向他表示关心——虽然那个“留在党外”“更为有利”的“目前”,早已时过境迁。

但他心中是很有介蒂的。《胡风回忆录》写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1942年初,滞港文化人由东山游击队掩护撤回境内途中发生的一件事:

还是在大山寮时,有一次,胡绳从队部回来,闲聊中说昨天在队部吃到了猓子狸,等。谁知这下刺激了茅盾。他借此发牢骚说,日军进香港前,文艺方面的党员负责人把C.P.发下的避难费(外币)都分给了自己接近的人,不接近的人(他当然是一个了)都不给,云。他这一说弄得大家的情绪都很不好。我也是相信他这说法的。

茅盾不满,当然不会因一顿肉、一点钱,想来也是看见因“内外”而待遇有别,使他觉得受歧视。说来好玩,胡风与茅盾从来不和,这一次却抱了同感(“我也是相信他这说法的”),原因是他跟茅盾一样,也是“党外”的。

借此细节可以想见,两次提出恢复党籍,都未如愿,在他心里投下了不少的阴影。

整个“十七年”,茅盾政治上一帆风顺,名荣身显,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避而不提党籍问题,似乎甘愿保持那个“无党派人士”身份。其实不然,党籍问题始终是心底的隐痛。他是强烈自尊之人。当年,自己因“停下来”、没有“紧紧跟上”而脱党,对此,内心必定自责颇深。以后,两次开口请求回到党内,却均不获准许。本来,已自惭自悔,而两次请求原谅似乎结果都是未得原谅(他很有可能会这么看),只能让隐痛埋得更深。

同类推荐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老舍先生问: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杜甫说:齐鲁青未了。白居易手捻长髯:最忆是江南!李商隐深请回忆:何当共剪西窗烛。这些声音,融在历史的长河里,半江瑟瑟半江红。就吸引了一颗读书种子,驾着蒲公英的小伞,飘过水,飘过山,看神州万里大好河山,追寻前人足迹,把生命里的那份感悟和悸动,轻描淡写,让内心饱满,让人生不寂寞。是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不能仅仅吃米活着!
  • 心情·百味卷

    心情·百味卷

    本书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颠簸

    颠簸

    许多年前,当我还在临床工作的时候,看到毕淑敏写的《走出白衣》。她说:“医学和文学都是需要全神贯注地操作的事,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魂飞千里,双眼婆娑……但医生是和人的生命打交道的行当,生命是多么脆弱的器皿,哪能容得你朦朦胧胧!”在难于取舍的权衡之后,她最终选择了文学。当我读到它的时候,作者早已成为我喜爱的知名作家,但是我的心境、理想和毕老师是心有灵犀的,我多么想置身于一个安谧洁净的环境中信马由缰思绪纷飞啊!在面临两种选择的时候,我没能跳出来。
  •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本书为陈祖芬的中国故事系列丛书,共十六本,在这十六本书里,有作者的生命脉络,这是读者朋友们能触摸得到的。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热门推荐
  • BOSS欠调教:老婆轻一点

    BOSS欠调教:老婆轻一点

    某男天天晚上吃饱喝足,梦小提只想问一句:“谁说海凌集团总裁是个gay的?”某男挑了挑眉,神色淡定。“老婆,要不今晚你在上面?”“可以考虑一下。”梦小提刚把话说完,某男就开始品尝自己丰盛的夜宵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群号:325200257敲门砖:书中任何一个人物】
  •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胆略,每一位大富豪的历史,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富豪,他们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创造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 大神卖身不卖艺

    大神卖身不卖艺

    一座似锦繁城,她和他在冥冥注定中交织起千丝万缕;一款当红网游,她和他们在素不相识中堆积起深厚情义。当现实碰上游戏,说不清道不明……当小白遇上大神,剪不断理还乱……自打小学一年级屁颠屁颠在马路边捡过一枚金灿灿的五毛钱钢蹦外,一直长眠不醒的RP这个强求不来的东西彻底和南柯纠缠不清了……触发百年难得一遇的隐藏任务;引来众生匍匐膜拜的全服大神;爽虐手无缚鸡之力的纯良小白;进入万人虎视眈眈却望而止步的第一家族……小白做萌徒,大神当狮虎,更有无良闺密和青梅竹马为自己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 柏林,北方落日

    柏林,北方落日

    伊丽娜确认最后一页文件确实被烧成了灰,然后,便再也不在乎外面疯狂的敲门声了。“可恶!这个该死的苏联女人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把门从里面顶上了!”一个德国士兵狠狠地踹了一脚那纹丝不动的房门,然后回头向他的长官汇报道,“也许是沙发,也许是餐桌,而且鬼知道会不会是昨晚跟她睡过的男人!”
  • 神狱之尊

    神狱之尊

    天之痕,永恒星域空间屏障上的一道空间裂缝,被永恒武者称为神狱,也是一个公认的万恶之地。本故事就从神狱开始,一个神狱之子的崛起之路。
  • “草包”王妃

    “草包”王妃

    【当享有国际级的“散打女王”称号,犀利坚毅、腹黑果决的她,穿越到一个草包王妃的身上时,命运的齿轮又会如何运转?】她明明记得自己被一辆破吉普撞飞,然,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赤条条地与一个同样赤条条的尖嘴猴腮的男人躺在床上。她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一群如狼似虎似地冲进来的穿着古代戏服的“演员”大喊着“捉奸在床”……什么?居然骂她是不知廉耻的草包王妃?什么?她的王爷夫君居然只是个十二岁的小正太?什么?那个长相娇俏,笑露两个可爱梨涡的小女人就是陷害她的凶手?呵呵,凶手笑得很猖狂嘛!很抱歉,她已不再是原来的她……娘惨死,爹漠视,庶出身份的痴傻女,因种种原因代替嫡出的妹妹嫁给七皇子成为七王妃。然,王妃这个世人艳羡的头衔却并未让她的日子比以前好过,甚至连丫鬟小厮都敢踩在她头上。而她的那个正太夫君却像爹一样对她采取完全的漠视态度……但是,她又岂是那个对一切攻击皆无反抗,任人搓扁揉圆的可怜虫“草包王妃”?在这个陌生的异时空,为求生存,为求安定,她可是会不择一切手段的!注:女强,男强,不虐,美男多多,无限YY,仿正剧,文风轻快诙谐,但不排除偶有抽疯变态恶搞的嫌疑,喜欢的亲,请支持竹子哦!推荐自己的文:【生出个吸血鬼宝贝】【穿越女尊之纯倾天下】【丑女丑丑】【“衰”后】推荐好友的文:【老公,别装啦】·风悠雪【捡回一只老公】·风悠雪
  • 走失在时空里的恋人

    走失在时空里的恋人

    有没有搞错?身为学生会长的她——平果果,竟然在新学期的招生会上,倒霉地摔进了下水道!是巧合还是意外?她不仅遇到了衣着奇怪的美男子,还误入中国风浓郁的奇异小店。这里,不仅有会说话的兔子,还有拿着钢叉的黑猪……但,最让平果果错愕的是,那位美男子竟然送了一个奇怪的美少年给她!
  • 恶魔总裁的不乖娇妻

    恶魔总裁的不乖娇妻

    她的父亲是商界之龙,她的母亲是商界之凤,她的爷爷奶奶是英氏贵族,而她却是轰动校园的魔女社团的社长。绝美的容貌,张扬的性格,面对英俊的王子,邪恶的美男,她谁也不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当来到"圣临"高中再次遇到遗失在自己记忆里那个男孩,他的命运将彻底改变。开始时的两人总是争锋相对,在学校被众多女生欺负,还有凌忆寒对她刻意的刁难,他们两人原本以为会反感到对方到死的时候,却在无意之中表达出无言的关心,然而旁人的指导,和一系列的事情让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心,让他们勇敢的面对自己感情,终于两人相濡以沫,凌忆寒也终于勇敢的向魔女求婚,走向了他们幸福的未来……
  • 创客之路

    创客之路

    这是一本创业狂想曲(基于现实,脑洞大开不设限),为你精彩演绎非同一般的创业故事!本书故事发展基于当下现实环境的逻辑推理而来,没有异想天开的金手指,更没有穿越重生的信息差,书中如有疏漏不合理之处,欢迎留言评论!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