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5300000012

第12章 韩起祥的道路

老友王毓华年过古稀,仍四处奔波张罗,终于编成一册关于陕北说书艺术大师韩起祥具有评传性质的纪念文集,了却了他多年的愿望,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二十多年前,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时常听老王讲述韩老的趣事,还听说他搜集了不少关于韩老的资料,打算写韩起祥评传。由于他的宣传,我对韩起祥的认识和了解深化了许多。敬仰之情也愈加强烈,一度甚至想调到韩老身边工作。正像赵树理用自己出类拔萃的创作把民间通俗传说故事令人心悦诚服地提高到严肃文学殿堂一样,韩起祥的具有开拓意义的艺术实践,使得民间说唱艺术陕北说书具有了同相声、京韵大鼓和平弹说唱旗鼓相当的声誉。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为像侯宝林先生一样不朽的艺术大师。正因为如此,在他去世十多年之后,仍然有许多他的热心听众在继续通过各种方式欣赏和谈论着他的生活和艺术,有许多同行艺人和专家学者,仍在实践着和深人地探讨研究着他的创作道路及艺术风格,有许多亲朋好友在缅怀着他的生活故事和从艺花絮。陕北人民以他为自豪,延安文学艺术界以他为荣,并继承他的精神,继续着他们那一代人所开创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在电视、电影、广播、计算机等诸种现代传播手段大大普及的年代里,我们很难想像,陕北说书这种生动活泼的民间说唱形式上个世纪中叶在陕北人特别是陕北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有多密切。那时候的说书艺人韩起祥,就如同如今的一流歌星和电影明星一样。作为韩起祥的一位崇敬者和忠实观众,我同许多同龄人一样是从小听着陕北说书长大的。韩老生前虽然并不认识我,但正如他并不记得的许许多多观众一样,我却视他像亲人一般熟悉。正是这些他不认识的人们,在他去世多年之后仍然记得他,而且深深地怀念着他。也许在更高更大的艺术殿堂中,在更广大的人群中,并不曾记录下他的名字,但在他终生热爱并倾注了全部感情的土地上,人们却铭记着传颂着他的名字。

他是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无私地把荫泽回报于滋养了自己的这片热土。假若你恰巧生存于这片土地上,你就感受到了他那绿萌的阴凉和臣大树冠的美丽。陕北的方言,是极简洁而精彩的。其独特而动人的音韵和形象生动的词汇,也许是别处方言所难以比拟的。以此为主体加上民间音乐的翅膀形成的如同山鹰—样飞腾起来的陕北说书,是极能感动人心的。来自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交相辉映的故事情节和诗一般的叙事方式,再贯之以陕北农民独特的幽默和风趣,就使得这种民间艺术具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就在韩起祥出现之前的数百年间,以盲人为主体的陕北说书队伍单个活跃在陕北和甘、蒙、宁、晋部分地区的广大乡村。这种简洁多彩的艺术形式,是当地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说书艺人身背三弦,走乡串村,无论多么偏僻遥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们激越的三弦(或琵琶)调和悲凉而凄婉的歌唱。韩起祥的出现,賦予这歌唱以反抗与希冀的呐喊,特别是当他在共产党指引下走向光明之后,翮身解放的喜悦,激励他以昂奋的旋律和热烈的词语放声歌唱新生活。从此,使这种古老的说唱形式加人了对新人新事新生活的歌咏和向往。这是陕北说书的一次革命,是旧艺术走进新生活的一个了不起的飞跃。

他的充满批判精神的大胆改革,自然而然地摒弃了旧音调中过多的凄婉和悲凉及旧书词中封建的和低级趣味的糟粕,而为之注人了乐观向上的、科学民主的光明与崇高精神的内涵,使得这种古老的艺术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了出来。这是了不起的历史贡献,是与他个人的艰苦努力和聪明才智分不开的。但这一切,又同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

是移民进人陕甘宁边区以后,解放区的阳光温暖了他的心,是毛主席《讲话》精神点亮了他心中的明灯,是当时延安贺敬之、高敏夫、白龙等热心而真诚的文艺工作者点拨开启了他的心智,是开始了新生活的边区农民的精神风貌充实丰富了他的创作视野。没有这一切,旧时代数次差点寻短见的他也许仍在苦难和黑暗中摸索。对此,韩起祥自己感受最深。难怪他时常讲:“没有新社会就没有我韩起祥的今天,没有共产党、毛主席就没有我韩起祥的艺术生命。”这是千真万确的,也是亿万劳苦大众的共同心声。韩起祥成功的艺术道路,给予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深刻的。“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没有群众的喜闻乐见就没有艺术的发展繁荣”。这是他成功的艺术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两条真理。违背了这些规律,艺术便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必将失去活力而枯萎。韩老生前,是全国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又是全国著名的说唱艺术家。

在延安时期,他多次给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党中央领导说书,建国后又多次赴京参加文代会,受到毛主席接见,既是名人,又是高级领导人。

他原本可以住在北京,享受大都市的现代文明。但他却坚持要回陕北,回延安,回到他的生活基地杨老庄,回到他日夜思念、一刻也不愿意离开的黄土地和父老乡亲中间。当他依然背起三弦琴行走在陕北山间的羊肠小道上,同他所挚爱和熟悉的人们朝夕相处,与千千万万真诚欢迎他的观众同吃同住、同喜同乐的时候,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明星,是高干,是万众瞩目的大艺术家,只觉得自己这一棵树,离不开这深厚的群众土壤的滋养,只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就像一丛盛开着的山丹丹花,离开了陕北的沟洼梁峁就要枯萎。这样的心情,韩老一直保持了几十年。一直到晚年,年逾古稀之时,仍然恪守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他最忙的岁月,也是最充实和愉快的。

他一个盲人,要学习盲文,又要提高文化,要编创新书,又要办班授徒,要设馆说书,又要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和各类社会活动,常常忙得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但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背起三弦,徒步深人到农村中去,亲自为农民群众演唱。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揪斗,指定背上背着书写着“牛鬼蛇神”的白布沿街示众时,仍然向群众宣传毛主席《讲话》精神。

他为群众服务,终其一生,乐此不疲,成为文艺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典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实践着毛主席《讲话》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韩起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说书艺人,更是一位把陕北说书由山野村艺推上大雅之堂的改革家。

他对于陕北说书的曲调音乐的整理、改进和创新是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他根据演唱新书的需要,把陕北民歌、陕北道情、眉户调、秦腔、晋剧等中的一些艺术形式大胆引入陕北说书,大大地丰富了陕北说书的表现形式。这更是具有开拓意义的创新工作,为陕北说书由旧时代的旧艺术向新时代的新艺术发展力开风气之先。年事渐高之后,他还动员自己的女儿韩应连继承父业,学说新书。还在举办短期培训班的基础上成立延安地区曲艺队,亲自培养人才,不仅使事业后继有人,而且形成一支至今活跃在延安乃至陕北地区城乡文艺舞台上的文艺轻骑。王毓华是五六十年代同韩起祥一起工作过的老搭档。

他们―同创作新书,一同组织盲艺人下乡演唱。老王是有心人,也是热心人。韩起祥对事业的热爱,对人民的热忱和对艺术的不息追求精神,深深感动了他。把一生奉献给群众文化事业的共同理想,使得他们心心相印。就在韩老逝世之后不久,老王也从延安市(今宝塔区)文化馆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淮料多年之后,他仍然惦记着要为韩老树碑立传之事。这在“以势处世”几乎成为时尚的风气下,实为难能可贵之举。

他的主张,得到了民俗学会主席袁福堂的大力支持,于是他们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文集问世。其中收人王毓华撰写的长篇评传,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料,公之于众。故事翔实,文风淳朴,内容生动而亲切。这篇长文同其他同志写的研究和回忆、纪念文章合集出版,便成为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不仅是对韩老的纪念,更是研究他的生平及艺术,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陕北说书艺术的重要文献。愿韩起祥精神激励后辈,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奉献更多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2001年11月10日于延安

同类推荐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脊梁

    脊梁

    当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村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候,河南濮阳农村一位叫李连成的村支书却不但赢得了所有乡亲的爱戴,而且因自己感人的作为和精神博得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赏。在李连成的带领下,他所在的西辛庄村从一个年收入人均不足700元的贫穷村,一跃成为年收入人均超过5000元、固定资产达6000万元的富裕村。然而西辛庄村每前进一步,都是李连成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的。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傅山故里文丛·诗歌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诗歌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诗歌卷。
热门推荐
  • 释迦如来应化录

    释迦如来应化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道成灵

    修道成灵

    ‘大道无情,天道无私’。这是一个人人追求道之极限的世界;‘群星乱舞,妖魔将出;帝星偏离,异数乱世’。这是一个乱世英雄与祸世枭雄对决的故事。
  • 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直到她跪在他面前说她不再爱他,他才幡然悔悟……夜,时钟敲了12下,玄关的门准时被打开,江沐蔓回过头来,和霍思劭的视线正好对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正念的革命

    正念的革命

    本书在“美国有史以来十大心灵类畅销书”当中排名第9!2014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报道;2009年发源于硅谷的核心课程,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公司的总裁发起,2014年超过2000人参与;谷歌公司内部每年举办4次正念课程,每次长达7周,帮助几千名谷歌员工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创意和灵感;在财富500强高管、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中广为流传,摩根大通甚至建议客户通过正年来进行投资活动。正念的本质是让你回归感知。它好比一条回家的路,让你回到与生俱来的强大意识之中。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拥有这样的感知能力,我们每个人都能集中精力活在当下。
  • 我的豹族老公

    我的豹族老公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林朵儿瞪着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站在她面前的五位老者。谁知道今天是闯的什么霉运啊,刚和朋友过完二十岁生日宴,回家的路上,竟然被人抓到这个鬼地方来。不过还好啦,这里看上去应该是一所有钱人家的大宅子才对。不对他们也不应该这么不讲理啊,怎么能这么抓人呢?而且这些老头说的到底是什么啊?什么豹族?什么纯血种?什么灭绝的?和她什么关系啊?“嘭!”一声巨响,那扇雕花……
  • 小儿未生胎养门

    小儿未生胎养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采绝艳穿越公主:西夜传奇

    惊采绝艳穿越公主:西夜传奇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赶了一回流行莫名穿越到一个完全相异的时空身为公主的她毅然和亲不是为了所爱也不是为了国家只因为她背负的命运新婚之夜的交易让一切都改变了轨道谁都不知道天和大陆的传奇在她穿越的即刻就华丽的拉开了序幕……
  • 一线春风透海棠

    一线春风透海棠

    苏起的人生信条向来只有一点,只要是认准了,就一定要抢到手。地盘是这样,叶迷棠也是这样。自从知道叶迷棠是女扮男装后,这个男人,心心念念的就是把这个女人变成他的所有物。哪怕是强取豪夺,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因为他认准了,就是他的。不管他的情敌是谁,也不管叶迷棠愿意与否,只要他想要就行了。去他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他这里,就是个屁!‘我是你的苏起,你是我的叶迷棠。’不用华丽的辞藻,却是最永恒的誓言。
  • 微历史:民国就是如此有趣

    微历史:民国就是如此有趣

    清末到民国这段历史被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本书便是记录了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的人和事,通过这一个个的历史小故事,一段段的人物小传奇,引领读者走进时光隧道,使读者能见微知著,管窥民国,去回味,去思索。
  • 思陵翰墨志

    思陵翰墨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