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三章
今年好运气,我有一个l2天的马来西亚之行。
马米西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度,也是一个极其迷人的国度——美丽和迷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不仅在于它四时鲜花绚丽、长年绿叶蒇蕤的热带风光,还在于它文明、和谐、温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而我最欣赏它的,更在于以下一点:即大马全国上上下下,可以说从国家元首到每一个普通国民,全都对国家的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充满干劲,充满了用自己的双手去推动建设的热情之火。
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过去,我们对马来西亚了解甚少,那是基于历史的原因,且不去管它。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也还对这个东南亚邻居缺乏基本的了解,特别是缺乏想了解人家、向人家学点儿什么的心态。而在太马的所到之处,人家则动不动就说:“我们是小国,得要向中国好好学习。”
于是.我觉得有责任细细地写一写在大马的所见所闻。
衣架前面的小姐“Excuseme.”(对不起,请让一下)一个细细的女声,在我身后响起。其时,我正站在吉隆坡阳光广场的一家服装店里,面对着一长排衣架,端详着一件连衣裙。
这件连衣裙真是太beautiful(美丽)了。黑底上缀满金黄色的向日葵,配以富于动感的绿叶,立即使人想到梵.高的那幅伟大的杰作。说得稍微夸张一点,它简直不是一件给女士穿着的裙子,而是供世人观赏的艺术品。我用双手把它高高举在眼前,左右欣赏着。
“Excuseme.”身后,叉响起了那个细细的声音。我听是听见了,可还是没有在意。我的心思都在欣赏“向日葵”上面。在征得老板娘的同意后,我把身上的皮包挂在一旁的衣架上,又把刚才买的人包小包放在脚旁,开始把“向日葵”往身上套。嘿,大小、长短、肥瘦,刚刚好!出现在镜子里的我,完全换了一个人,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向日葵”,使我仿佛也变成了一个马来人。“Excuseme”那个细细的声音,第三次在我背后响起,还是那么温文尔雅,语气柔和,不急不火。这回我突然惊醒了,意识到这是在对我说话,忙回过身去——
是一位年轻小姐。个儿很高,几乎高出我一头;身材很苗条,像我国江南女子那么灵秀纤细;而且一看就知道她是华人的后代,皮肤白如凝脂,黑发黛若墨丝,长得眉清日秀,文文静静,宛然一副西施模子镌刻出来的。她的打扮大方而端庄,一身藏蓝色西服套装裙,里面是一件乳白色缀花衬衣,看样子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刚下班路过商场进来购物的。我站的位置恰好挡住了她的去路,所以她只好请我让一下。
见我终于同过身来,她也没有夺路即走,而还是立在原地,启开明眉皓齿,朝我嫣然一笑。
我赶忙闪身让路,一边连声道歉:“l’mveysoy!”(非常对不起)Notatall.”(没关系)她这才轻盈地从我身边走过去了。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直到她娉娉婷婷地消失在人群中……那整个一下午,我都觉得内池NN。有一种享受着阳光、沙滩、绿树、清风的感觉。生活的调子变得温柔而舒缓,一颗心儿安静下来,很踏实很踏实,仿佛归有所依。
温情真好!说来我们人类的生存,既要征服大自然的电闪雷鸣山崩海啸叉要趟过人生的崎岖坎坷沼泽陷阱,生存足多么不容易那么在艰难困苦当中,在身处险境之时,哪怕是一个路人的微笑,也会给予我们极大的安慰和鼓励的。
在大马的日子里,似这种文明的、有教养的、给人以温情的际遇,曾很多次地遇到过。享受它们,就像享受一首叉一首温馨的小夜曲。比如刚一下飞机,过海关的时候,就见人们自觉地排成“一米线”队伍,就是排队等候的人站在一米以外,等前面的人办理完毕离开了,才走上前去。后来在吉隆坡、在马六甲、在雪兰俄等城市的邮电局和银行,都见到人们自觉地排着这种“一米线”,没有吵闹声,没有“加塞儿”现象,其安静而又井然有序,就好像日出日落一样自自然然。
在大鸟的日子里,我也从未见到有人吵架,或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污物、闲得无聊寻衅闹事……没有,一次也没有。无论男人女人,说话都是语调缓缓的,声音轻轻的,显示出良好的教养。其实,马来西亚的这几座城市,尢论就其汽车的密度还是人的密度,均与北京相差无几,有时候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但车与车相遇,不见野蛮地夺路抢行;人与人相碰,更常常看见双方一起驻足?人们以粗俗为耻,像那种动不动就想要强奸人家母亲或是外祖母的污言秽语,在这里被看作是只有魔鬼才使的语言据说,在新加坡,是依靠极其巨额的罚款来严格实施国家的管理的,比如对违令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要课以2000元新币罚款;对随地吐痰的罚款更高达3000元新币(1元新币6元人民)。而%来亚投有这么严厉,那么她依靠的又是什么呢?“我们是一个非常鼓励爱心的社会,马哈蒂尔总理一直强凋要分担、分享和关怀,就是分担别人的痛苦,分享别人的欢乐,提倡关怀别人。”马来西亚文化旅游部副部长邓育桓女十如是说。
这话说得多么好!将爱心作为文明的基础,将文明作为做人的基础,社会就有了稳定发展的保障,人民就有了奔头儿有了信心有千劬儿,反过来又会增加他们的爱心和文明程度。回忆在马来西亚的日日夜夜里,我最受感动、最为欣赏、也最眼热人家的,就是大马举国上下的这种良好的社会心态——从国家元首一直到每一个普通老百姓,人人都是生活在这种心态里面,都对社会以及自己个人的前途充满了信心,都铆足了劲儿地、拧成一股绳儿地、齐心合力地、拼命地发展着经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砌垒着国家大厦,这多么好多么好!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我认为,穷不可怕,苦不可怕,天塌地陷亦小町怕,可怕就可怕在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希望,泯灭了爱心!那样,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就足——停滞。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词,中国有句古语,叫作“不进则退”,更何况在当今这样个高速度旋转发展变化的世界里,发展得慢一点儿都会被别人甩在后而,那么停滞的结果就更加严重无比,因为这就意味着双倍、三倍、五倍地落后,意味着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人家!
从大马回来的子,已经有近一个月了。这是北京变化最大的季节,眼看着街头的杨树在长长长,从光秃秃的枝条绽出嫩芽,抽出小小的翠叶,然后一天大似一圈,不几天就长成一把把浓阴密绿的大伞。在这些充满动感、充满希望的分分秒秒当中,不知为什么总有两个成语在我脑海里萦回不去,一是“相濡以沫”,一是“众志成城”,有时候我竟会大声喧嗒地念出声音来。未知吉隆坡相遇的那位彬彬有礼的华裔小姐,是不是也懂得这两个金玉良词的含义?我觉得对于时下的中华民族来说,这是极为需要的两种精神。
我在心底里用力呼喊着在大马打“的”
出租车的管理,在全茴界范围内,均是久治不愈的顽症。别说在中国,隔个三月五月,就不得不整顿一番,刹刹那些太黑心的不法司机的嚣张气焰;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欧洲,也同样“宰客”没商量,我的一位女友刚从法国回来,说起初到巴黎时,从机场到馆仅仅5分钟路程,竟被宰去325法郎,投诉到有关部门也没用.司机说是事先讲好的价钱——价钱倒的确是事先讲好的,可她人生地不熟的,哪儿知道路程竟是这么近?那么,马来西亚是什么样的呢?
吉隆坡大街上的出租车密度,感觉上大体跟北京差不多,即使在不太繁华的路段,三五分钟之内,也能上车走人。车的种类是一色儿的小轿车,没有“面的”,绝大部分是马来西亚国产的“英雄”牌,上面跟中国的“的士”一样,顶着一块“TAXl”标志牌牌。这是大马与1:1本合资(利用日本技术,在大马本土装配)生产的轿车,车型有点儿像“奥迪”,车身很大很厚重,里面很宽敞,坐起来颇舒服。大马的“TAXl”价钱相当便宜,好像是1.5马币起价,一般在市区转转,三五元钱就足谚了。
我们一共打了七八回“的”,管窥到司机的服务质量.可说是大相径庭,甚至天上地下。而最终依凭的,也还不是人为的行政管理,而是——良心。
第一次打“的”,是去中国驻马大使馆取足球票。下午3点多钟,老天爷正“哗哗哗……”大发脾气,役完没地往凡界倾大洪水。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七人,都是首次来大马.谁也不知道大使馆在哪儿,离我们住的联邦大酒店有多远?就委托酒店侍者帮我们叫了一辆的士,讲好15元马币来回,到那儿取了票就出来,不能耽搁。我和中国青年报女记者谢湘就上了车。
这是刚到大马的第二天,我俩自然就像是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看着什么都新鲜。谢湘又是一位特别能干、特别爱说话的新闻界女强人,车刚一开动,她就已经向司机频频问上话了。这是一位华族老司机,人很和善,又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听说我们来自北京,就很高兴地和我们聊了起来。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会说七八种语言——英语、马来语、汉语、粤语、闽语、粤语里面叉会潮州话、汕头话,闽语里面又会闽南话、福建话等等好几种方言;若是再加上能听懂的,就是十多种了。我们佩服得不得了,问是怎么学的?他说当然不是在学校里学的,他只念到小学毕业,就因家贫而参加工作了。“那时大家都普遍贫穷,能念得起大学的是少数,一般都是后来自学的。像我这种情况,在马来西亚是很普遍的啦。”
老司机六十一二岁,人很瘦,一副文质彬彬的举止,分头梳得一丝不乱,穿着浆得雪白的硬领衬衫,不像是在开车挣钱,倒像是去赴国宴似的。他原来在建筑界供职,退休后出来开车,为的是供养在美国和法国上大学的三个孩子。“学费很贵很贵的啦,孩子们自己在那边,也要起早贪黑打工,很辛苦的。为这,我和我太太还有分歧,我的意见是不想让他们读了,像我这样,参加工作以后再自学,不是也很好吗?可是太太不同意,她是一位护士,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她非坚持让他们至少读完大学,于是,我就只好再出来拼老命啦。”
“哎呀呀,当然是应该讣他们读的啦。”我和谢湘的意见都是无条件支持他太太,说是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人必须受高等教育,“既然您的孩子们都很争气,能够考上留学生,就无论如何也应该让他们读完啊。”老司机点着头,苦笑。说话这就到了大使馆。人雨还在“哗哗”卜,他嘱咐我们马上出来,就把车停在一个没有水的地方,替我们打开车门。说实在的,我们在里面盘桓的时间可真不短:进门登记,到里面找人,找到人以后取票,取完票吼后叉要材料、找材料、挑材料,然后叉参观了一下大使馆,最后出来时还照相留念,估计没有半个小时也有20多分钟了。出门一看,老司机真还在大雨中等着我们,并且没说一句埋怨的话。他把我们送回饭店时,也没有多要一分钱,很君子地道了别,就消失在滂沱大雨之中。可真是一叶知秋,这么一位老司机,不仅使我们对大马的出租车业,而且对马来西亚整个国度,都产生了十分良好的印象。
可是接下来的两次际遇,却使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三.二一”中韩足球赛那一晚,我们早就哇哇叫着要去赛场助战:这场球对中国队来说太重要了,不仅关系着能否出线,也关系着是重演败北悲剧还是可以报一箭之仇,因为四年前的那一场中韩出线赛,就是在此马来西亚、此吉隆坡市、此默迪卡体育场举行的——太感谢上苍了,这一回安排我们赶上了!谁知好事多磨,21日这一晚,偏偏东道主为各国新闻代表团安排了盛大招待会。不到场不礼貌,真把我们急得比热锅上的蚂蚁还“蚂蚁”最后,团长终于发了慈悲,答应让我们先去点个卯,然后就可以开溜。于是乎,我们早早赶到宴会会场,心怀着“鬼胎”.伺机而动。谁知乌来四亚的宴会可真是“晚”宴,8点整开始球赛,宴会快9点了还没开始呢,任你祷告哪路神仙也没用!最后是0点25分了才脱身冲到大街上,手里攥着球票,还不知那念叨了1000次的默迪卡体育场,是远在天边呢,还是近在眼前?
怪事就来——所有的出租车,只要一听说是默迪#体育场,全不去!不是说不知道在哪儿,就是说那边堵车过不去,再就干脆摇头做听不懂汉语状,把我们急得忽而在马路这边招手,忽而窜到马路那边央告,却又一丁点儿辙儿也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手表一圈儿一圈儿地往前疯赶。
正在这时,后面过来了一位戴眼镜的先生。他好像已经观察半天了,提示我们说:“你们得说给他5马币。虽然默迪卡离这儿很近,喏,前面亮灯的那个地方就是,转个弯子就到了,通常情况下只要1.5马币。”咳!我们这才如梦初醒,忙委托那位指点迷津的好心先生替我们叫两辆车。这回,果然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要多痛快有多痛快,两辆“的士”均二话没说,上军就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