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6100000007

第7章 籍贯对命运的“印染”(1)

关于墨子的籍贯问题,也成为史学界一桩悬案,历来说法很多:有楚人说,有宋人说,有鲁人说,甚至还有墨子是印度人之说。

楚人说:《淮南子.汜论训》有言:“总邹鲁之儒墨,通先圣之遗教。”《淮南子》的作者是汉武帝时代的淮南王刘安,相去孔、墨已数百年,所以称孔子和墨子为“先圣”。他的意思是,儒之先圣孔子、孟子,墨之先圣墨子,都是“邹鲁”之人。据清代毕沅《墨子注》序和武亿《授堂文钞》中,那时概念中之“邹鲁”之鲁乃楚之鲁阳。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不仅墨子,连孔子、孟子也都成了楚人。

其实,在《墨子》一书中,虽然没有记载墨子的出生地,但仔细阅读,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端倪。《墨子.贵义》篇有这样的文字:“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如果墨子是从楚地鲁阳出发,“南游”仍在楚地,就不应当说“游于楚”,而应写出楚之某一具体地址。只有从北地的鲁国出发,才称得上“南游于楚”。在《墨子.贵义》篇中还有这样的文字“子墨子南游使卫”,这就更为清楚了,如果从鲁阳出发,卫在其北方,该是北游使卫了。只有从鲁国出发去卫国,才说得上“南游”。另外,《渚宫旧事》记载,“鲁阳文君说楚惠王曰:‘墨子,北方贤圣人。’”鲁阳文君身处鲁阳,而他说墨子是“北方贤圣人”,这就更为明确地证明墨子并非楚国鲁阳人。《墨子》中是多有记载墨子在楚的活动,但那都是为调解战事,不可误认为就是楚国人。

宋人说:司马迁《史记》中说了一句“墨翟,宋大夫也”,之后的《汉书》沿袭了司马迁之说。于是,后代的史学家们以此推断,宋之大夫当然就是宋人了。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大夫为先秦时的一种官名,当时诸侯各国皆设卿、大夫、士三级,后世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司马迁之“宋大夫”说,史学界至今没有发现依据。何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使在宋为官也并不妨碍他是其他国家人士。普天之下,莫非“周土”,都是周天子封的诸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并不涉及“叛国”“爱国”一说。某国人去他国谋官职的大有人在。如张仪、苏秦,如商鞅、吕不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就说了这样的话:“怪屈原以彼之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以你屈原之人才,到哪个诸侯国去,不是吃香喝辣尊为上宾,何必非要在楚王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一个“怪”字,说出了当时的现状:弃国外仕是常态,大丈夫志在四方,拘滞于“故土难离”倒是咄咄怪事。

其实,《墨子.贵义》篇已经明确点明“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一语道破天机”,说明墨子没有承担过国君授予的任何官职。止楚攻宋是墨子人生的一项辉煌功绩,但也绝非如一些后代史学家所推测,这是一项身负使命的“职务行为”。《墨子.公输》篇有一个细节记载:“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墨子阻止了楚国攻宋的一场战争,这是何其大的一项功绩,不夹道欢迎也该君王出面摆酒庆功吧?可是,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正下着雨,墨子想到闾门下避避雨,可守闾门的卫兵却不让墨子入内。可见守闾之警卫人员,连墨子何许人也不认识。这怎么能说墨子是宋大夫,甚至恐怕连“故乡人”也谈不上。

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一书中说了这样一番话:

查本书中(指《墨子》一书),绝无曾经仕宋的痕迹……其实墨子救宋,全为实行他的兼爱非攻主义,哪里论做官不做官呢?墨子曾说: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当时的宋国,就会行其道听其义吗?墨子是言行一致的人,如何肯立于宋之朝?所以我想:墨子始终是个平民,没有做过官的。

一向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宋大夫”之说上陷入了主观臆测的误区。既然“宋大夫”一说失去了依据,墨子是宋人也就成了无根之萍。

近代学者胡怀琛于一九二八年四月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墨子.经下》篇中有一句话:“通意后对,说在不知其谁谓也。”这句话中的“通意”,可以解释为“翻译”,全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只有通过翻译,才能互相对话,不然,对方讲些什么就谁也弄不清楚了。问题大概正在“通意”二字上。一些学者望文生义,认为墨子与人对话都要用翻译,他不是外国人是什么?外国人才要用翻译么。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推断。问题在于,是否非得不同国别的人才需要用翻译?十里不同言,百里不同俗。在古代,交通阻隔,语言不通,就是同一地区,翻一座山,隔一条河,语言也会有变化。中国的地域如此广阔,你北京人能听懂上海话闽南话广东话吗?即使山西陕西隔了一条黄河,山西河南隔了一座太行,两省间语言交流还常常弄出笑话。《战国策.秦策》讲过一则故事:“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璞。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同一个“璞”者,却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郑人要买璞玉,周人却拿出来鼹鼠,周郑还同在河南境内,语音语意尚且有如此大差异,更何况更大的区域当然要“通意”了。后代学者在注释《墨子》时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墨子》一书中用了许多当时的方言和口语。想来,当年的墨子大概不会说“普通话”“官方语”。所以往往要用人“翻译”。

胡怀琛在《墨翟为印度人辨》中还说:“墨子之学说,其重要之部分曰兼爱,曰非攻,曰节用,无不与佛学相合。”据此推断墨子应是印度人。墨学与佛学是有相通之处,孙中山还说墨子之“兼爱”类似于基督教之博爱,但也没有因此就推断墨子是欧洲人。同处类似生存境遇,“英雄所见略同”地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原本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还有考证者因为墨子长得黑,主张“兼爱”“非攻”,判断墨子应该是婆罗门。金祖同、陈盛良则说墨子可能是穆罕默德以前的回教徒,卫聚贤考证墨子应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但回教徒之说法显然不符事实,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出生于约公元五七〇年,而伊斯兰教于七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唐朝)才从阿拉伯传入中国,与墨子活动时间相差千年。回教源于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由先知穆罕默德一手创立。把穆罕默德之前的称之为回教显然不对。此说因漏洞颇多且牵强附会,故为陈登原、方授楚等学者逐一辩驳。

在众说纷纭的争辩中,近年来,鲁人说已经为墨学界绝大部分人所认同。梁启超据《吕氏春秋.慎大篇》,认为“墨子鲁人说,当为近真”。清代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在附文《墨子传略》中,提出墨子为鲁国人。其主要依据为《墨子.贵义》言“墨子自鲁即齐”;《墨子.鲁问》言“越王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墨子于鲁”;《吕氏春秋.爱类》言“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淮南子.修务训》言“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至于郢。”据典籍中这些记载,可确证墨子为鲁人。

张纯一在《墨子集解.墨子鲁人说》中又举证进一步确认墨子为鲁人,“《非攻》中篇,东方有莒之国者,莒在鲁东也,《贵义篇》曰‘北之齐至淄水,不遂而返’,鲁在齐南也……《鲁问篇》鲁君与墨子问答者,设非鲁人何不云游于鲁见鲁君耶?又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观此鲁人,必居距墨子不远。又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显见墨子居鲁北境,故曰南鄙,曰闻而见之,不甚远故也。……《备梯篇》曰‘禽滑釐子事子墨子三年,子墨子甚哀之,乃管酒块脯寄于太山,灭茅坐之。’太山即鲁北境也。……凡此皆是为墨子是鲁国人之确证。”

张知寒教授在前人“墨子为鲁人说”的研究基础上,依据梁启超的《墨子学案》、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王献唐的《炎黄氏族文化考》、童书业的《春秋左传研究》、方授楚的《墨学源流》等大量研究文献,以及他本人的实地调查,从墨子的身世、墨子思想学说的渊源、墨子科技思想发展的渊源和墨子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翔实的分析和论证,得出了结论:“墨子为小邾娄国境内‘滥邑’人。”据《春秋.左传》记:“昭公三十一年冬,墨肱以滥来奔。”此后“滥”为鲁国的下邑。邾国及其“滥邑”,均在当今滕州境内。小邾娄国及临近的薛国、滕国都属所谓“泗上十二诸侯”的小封国。薛为夏封国,“相传黄帝之后。奚仲始封。”(《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西周初期封国滕国,文王子秀始封(《春秋左传.隐公七年》);小邾国“曹挟后邾公子始封”(《春秋左传.庄公五年》)。这些小诸侯国处于齐、鲁、楚、宋等大国之间,处境十分艰难。大国争霸称王、战事频仍,小国沦为附庸,常常遭裹挟参与战争。只要有战争,无论是胜还是败,对于附庸国而言都是灾难。

鉴于以上考证,任继愈先生说:“墨子里籍有此定论,公输般里籍亦为当今滕州。”史学权威有些“一锤定音”的意味。在墨子去世两千多年之后,在山东滕州市(古鲁地)举办了首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确认滕州为墨子故乡,并树立起“墨子诞生地”碑。此后,延续召开多届研讨会,并建起墨子纪念馆等。

学界对墨子出生地的考证尽管艰难烦琐,但十分有必要有意义也有价值。

同类推荐
  • 心生愉悦

    心生愉悦

    本书是一本行吟散文集。这些年来,作者走过很多地方。作者一路走一路看,活泼泼地借景抒情,表达着自己即时的感受,然而文字时常浸着诗意。
  • 历史与文明

    历史与文明

    中华文明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弘扬中华文明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用理性、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库》《查令十字街84号》《哥伦比亚的倒影》《退步集续编》《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丧家狗》等。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热门推荐
  • 快穿女配:七爷,宠翻天

    快穿女配:七爷,宠翻天

    (新书《国师你娘子又跑了》求支持,撒花!) #男女主1V1,绝对宠!#“系统能给我解释一下这男人哪里来的吗?怎么阴魂不散的?”系统表示,本宝宝什么都不知道。#本是孤魂野鬼的她莫名其妙被强制性绑定了一个反派逆袭系统,做着各种伪打脸任务,抢主角的光环值,但总有人想崩朕的人设,简直不能忍!“你手往哪放呢?”顾影眼角抽搐着。“媳妇儿,我掐指一算今日要刮大风,怕把你给吹走了。”某男一本正经。顾影:我能怎么办,当然是好好的爱回去啊!
  • 惹火上身

    惹火上身

    听说徐然惹了沈从安,朋友发来贺电:该吃吃该喝喝,反正离死也没多远了,不要想太多。
  • 举手,缴爱

    举手,缴爱

    这是最初——她将房产,股票,证劵等清单推到他面前。淡然的表情,淡然的语气说:我很有钱,不会像那些女人一样觊觎你的钱财。你娶我不会吃亏,咱们凑合着相爱吧。他的表情讪讪,这个女人没有让他觉得特殊。推开椅子起身离开:我不喜欢被倒贴,更不喜欢凑合。这是过程后——他第一次领略到原来失去她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就像,心被掏空。所以他不要脸了,不顾一切的留住她:我倒贴给你,你还要么?这次,轮到她摆脸色了。她一脸的嫌弃:我不差那点倒贴的钱!
  • 世界以痛吻你

    世界以痛吻你

    十六岁,她想轻生,是他的出现让她有了活下去的欲望。在他的过去里曾是一片冰冷黑暗,遇见她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世间一直对他温柔以待。(ps:其实是《男神太美:污入妖途》的配角陆简和小妞陈静好的感情戏,请原谅我的脑洞大开吧)
  • 大明皇陵碑

    大明皇陵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族传说系列(一)

    战族传说系列(一)

    苍老的脸上,竟有了一种让人敬仰的刚毅顽强之色,便如一棵与风雨相搏的不倒苍松……
  • 网游之我在异界当老大

    网游之我在异界当老大

    开局一手机,小鸡变飞机!主角是菜鸡,无奈哭唧唧!我要吃烤鸡,我要打灰机!【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打赏,谢谢大佬!】
  • 王爷的白痴情奴

    王爷的白痴情奴

    冬季,一阵寒风刮过,地面上的垃圾随风起舞,漫天飞扬。刺骨的寒风不断的呼啸着,三三两两的人开始往家赶,这样的天气,没事,谁都不想出门喝西北风的。一个女孩站在路边,茫然的看着归家的路人,两眼空洞,呆滞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个没有自主思考的主!身边的穿着倒不错,缎面的棉袄,绒皮的虎鞋,可惜,都已经几乎认不出原来的颜色了。女孩面貌秀丽,精致,仔细端详那五官,长大也是一个魅惑人的主。可惜,两目无神。天……
  • 若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若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如若时光不老我们不散………阳光明媚我们正好
  • 大神,你家影后掉了

    大神,你家影后掉了

    三次元里,姜宁暖是一线大腕,俗称当红炸子鸡;顾行止是商界新秀,洁身自好,无数女星想要攀附而上,却被拒之门外。二次元里,她是文触大大,却是他的头号迷妹,他是神隐已久的cv大大,高冷自持。当两者身份重合……顾行止:你喜欢我?姜宁暖:……顾行止:你若是后悔当年踹了我,我可以再给你一个机会。姜宁暖:……都说红尘十丈,冷暖自知。但你有没有遇见这么一个人,你爱他如生命,可以跨越日月山河,只等他提一盏灯来,照亮眼前的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