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7000000005

第5章 文不为仕负才名(2)

孟浩然拿着竹刀,一路连走带跑地来到北竹园里。望着眼前的一竿竿修竹,他开始感到了一丝迟疑。

多少个春夏,自己在这片竹林的浓荫下,弹唱吟赋;多少个秋冬,自己在这片竹林的静谧中,习读诗书。这里毕竟留下过自己少年成长的片片足迹。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冰凉的雨丝不停地打在浩然年轻俊逸的脸上。他用手轻轻地揩去从额头淌下的雨水,然后径直走到一根高大的楠竹前,用手轻轻地抚着碗口粗细的竹子,过了好久,他才缓缓地扬起锋利的竹刀,然后用力猛地向竹子砍去。

不一会儿工夫,孟浩然便将北竹园里的竹子砍倒了一大片。

灾民们见竹子已经被砍倒了,知道浩然是真心实意地要为他们搭棚,这才来到北竹园里,和他一起用砍倒的竹竿扎起“人”字马,搭起窝棚的棚架,然后,大家再把竹枝竹叶绑扎在棚架上,搭盖成棚顶。

人多好干活。只是一个多时辰的工夫,十几座“人”字形的简易窝棚便在北竹园里搭了起来。

孟浩然又冒雨带人从自家的草垛上扯来几十捆旧年的干稻草,垫在竹棚内湿湿的地面上,再在干稻草上放上灾民们逃难时带来的铺盖,就这样,孟浩然赶在天黑之前,想办法把众多的灾民全部都临时安置了下来。

孟浩然在神龙元年八月这场水灾中砍竹搭棚的义举,让生活在襄水北岸的好多灾民,对这个年轻英俊的后生感激不已。

随着水灾过去,孟家涧南园里的日子又渐渐恢复了平静。

时间过得好快。

随着冬去春来,涧南园屋后山坡上的桃花渐次开放,望着满坡层层叠叠粉艳艳的桃花,想着这屋后山坡上的桃花仅仅在几个月后就将结出硕果,孟浩然的内心不禁波澜起伏。

桃园里的桃树,要经过漫长冬天的历练,才会在春天绽开花蕾。又要经过长长的春的孕育,才能结出满枝累累的硕果。而自己马上就要面对的科举考试呢?

自从决定参加县试应考这一年多来,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孟浩然都是在桃林深处这间陈设简陋的草庐里闭门读书。经历了炎夏的汗流浃背,也经历了严冬的寒风凄凄,如今,各种经史子集都熟记于心,倒背如流。

然而,自己能不能在县试应考中绽开花蕾、结出硕果呢?

尽管孟浩然对自己很有信心,可是,考试毕竟是考试,在应考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出现失误。

襄阳县试,是国家科举考试在襄阳地方上的第一试,无论是襄州州府还是襄阳县府,对此都很重视。已经八十二岁的襄州刺史张柬之,更是把他回乡后,家乡襄阳迎来的第一场县试科举,看成是自己在家乡为国选贤、为国选才的第一试。张柬之特别希望看到家乡襄阳的英华才俊,能够在这场考试中被选拔出来,让他们走出襄州,走向洛阳,去做为国家鼎力的栋梁之才,从而去完成自己那些未竟的心愿。

时间还在三月末的时候,襄阳县试的准备工作就在县府衙门内紧锣密鼓地展开。学子参加县试,历来都是由县府主簿负责主持操办,一连几天,襄阳主簿贾弁都忙得不可开交。神龙二年(706),襄阳县内报名参加县试的考生很多,他当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这众多的学子中,选拔出几个特别优秀的考生,让他们参加九月由州府举行的襄州府试。

襄州州府和襄阳县府两个衙门同在襄阳城内,由于张柬之对这次襄阳县试十分重视,他生怕这为国选才、为国选贤的考试会出现一点纰漏,所以,他一再叮嘱襄阳县府,一定要做好考试的规划和日程安排。县试与朝廷的进士科考试,所考的科目相同,都是诗赋、试策、帖经三场,但是它的考试规模小,考试程序也很简单。朝廷的进士科考试分为前后两次,第一次先考诗文,诗文考试的成绩出来之后,其中的文之高者,才能参加后面的试策、帖经两场考试,所以,整个的考试时间,前后需要七八天。而县试则是这三场考试在一天内全部完成,考试成绩也是直接将这三科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评。

四月,正值春夏之交,气候温暖适宜。

在考试的前一天,参加县试的襄阳众学子们,被安排住到了离考场不远的客栈里。

天近黄昏的时候,来自襄阳各地的应试学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到客栈。在客栈内的大槐树下,相互熟识的学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面对明天即将到来的考试,他们感到既紧张,又兴奋。

孟浩然、张子容、辛谔、王宣、吴悦、朱去非,全都报名参加应考,他们住进客栈之后,又有王迥、丁凤等更多的襄阳学子,在这里与浩然慕名相识。一帮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欢聚在一起畅叙心怀,让他们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和轻松。由此,孟浩然又和王迥、丁凤诸人结为知己。

王迥,襄阳鹿门山人,排行居九,人称王九,自号白云先生。丁凤,排行居大,人称丁大。

第二天,天一放亮,应试的学子们简单地吃过早饭,便匆匆地赶往离客栈不远的县试考场。在考场院外的大门两侧,一帮身着黑衣的正班衙役穆然肃立,在考场的四周,还有几十个身挎腰刀的衙役,在四处巡弋。

应试的学子们经过县试考官的身份核对和简单搜查之后,穿过一段曲折的院廊,走进一片绿树掩映之下分外静谧的县试考场。

县府考场是座四角见方的大庭,大庭内,单人单桌的桌椅已经摆好,并且编上了序号,桌与桌间宽三尺。在考场的正前面,摆有一张三踏步的木台高椅,在考场后面两侧,也各摆一张。坐在木台高椅上居高临下,整个考场一览无余。待应试学子们陆续进入考场落座之后,由两位县试辅考对入场应试的学子们逐一核对序号身份。做完这些,他们才各自回到考场后侧的那两张木台高椅上坐下。

辰时一到,主考官贾弁正式进入考场,考场内顿时一片肃静。

第一场诗赋的考时过半时,八十二岁的襄州刺史张柬之,亲自来到了考场上,望着眼前这些襄阳的英华才俊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于是,他禁不住心里一阵激动。随着年事渐高,他感到襄阳在他心里,已经有了越来越重的分量。他多么希望能从这里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才子,到朝廷的进士科考场上,去为家乡襄阳争得荣光。

张柬之一边在考场内缓缓地走动,一边轻轻从后面一连看了不少学子的考卷,他觉得他们所赋的诗文,句意平平,这多少让满怀一片热望的张柬之有些失望。再往前走,坐在前面的一个白衣少年引起了他的注意。从侧面背后望去,只见那位少年头扎紫绾巾,身穿白丝缎衫,腰系刺锦浅束带,面廓清瘦,聚精会神。张柬之轻轻地向他身后走了过去。

白衣少年的考卷摊铺在考桌上,张柬之放眼望去,只见考卷上的字迹,运笔流利,笔锋遒劲,不看诗文,就是仅凭这一手好字,就让张柬之眼前一亮。

孟浩然静静地坐在考场上,他看见一位鹤发银须的长者正一脸慈祥地望着自己,尽管长者的腰身略显佝偻,但其身形却依然伟岸。孟浩然不由得心里一紧:是谁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这么自由地进入考场呢?此人莫不是自己在心里一直都很崇敬的张柬之?

张柬之将整个考场全都巡视了一遍,他担心自己在考场上待的时间长了,会影响学子们的考试,于是,就轻轻地从考场上退了出去。

第一场考完之后,应试的学子们稍事休息,然后再次进入考场,参加县试的第二场考试——试策。所谓试策,就是学子们根据当前的时政或是时事,引经据典,写一篇能够阐述自己个人观点主张或是应对方法的论文。

诗赋和试策考的都是学子们的活学活用,不管水平如何,学子们都总能有所发挥,而在用过晌饭之后的第三场考试——帖经,那可就要考学子们死记硬背的真功夫了。第三场考试帖经,就是从浩繁的古书古籍中,节选出十个章节,在考卷上给出提示。而考生们则要按照考卷上的提示和要求,把节选的章节字迹工整地默写出来。应试的学子们往往就因为一句话、一个字写不出来,常常会急得抓耳挠腮。所以这第三场考试,作弊的人明显比前面两场要多起来。考试时间还未过半,就已经有好几个考生因为照抄夹带,而被主考官贾弁撵出了考场。

然而,在静静的县试考场上,孟浩然却是胸有成竹。只见他笔行纸上,沙沙有声,好多节选章节,都是一字不漏、一气呵成。只有少数的几个章节,仅是略作思忖,随之一蹴而就。

襄阳县试结束之后,主考官贾弁对多数学子的考卷并不满意,然而,对孟浩然的三科考卷却是赞不绝口。孟浩然轻松上榜,夺得县试高第。

襄阳县试的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襄州刺史张柬之非常高兴,他决定邀请县试的上榜学子到他家里做客,他要对家乡这些上榜的学子进行勉励,同时还要表达对他们的期望。

张柬之从洛阳回到襄阳后,并没有在襄阳开建王府,他只是将自己在襄阳的老宅经过修缮之后,就直接住了进去。张柬之的家宅,坐落在一片葱茏的林荫之下。老宅墙高院深,宅内有园林水榭、回廊楼亭点缀其间。

孟浩然和其他几位上榜学子,在主考官贾弁的带领下,一起走进张柬之府第。其时四月之初,正值春夏之交,只见张家的园庭内,一片荷青水绿。他们沿着荷池边幽长的甬道,过一道石级门庭,进入到内庭,他回头看时,刚才的荷池修树什么都看不见了,只有一阵夹着青荷淡香的狭道斜风,从门廊内轻轻地刮过。

张柬之拄着拐杖在家人及州府官员的簇拥下,一脸高兴地迎在这里,见孟浩然和其他几位上榜学子在襄阳主簿贾弁的带领下,走了过来,张柬之一边忙着和孟浩然众学子挥手致意,一边寒暄着把众人向内庭引去。

孟浩然跟着众人一起穿过廊院,来到内庭,只见内庭的厅堂内,铺着一方编有图案花纹的龙须席,在龙须席上,摆有打围成方的矮桌,在矮桌上,早已摆好了果酥酒馔,在矮桌的后面,则是摆着刺绣有花鸟图案的圆蒲团。

孟浩然学着陪行官员的样子脱鞋去履,走到龙须席上,和众人一起在圆蒲团上坐下来,立刻便有侍女过来开樽斟酒。只见斟入酒杯中的酒,香味浓厚,色如玛瑙。

张柬之和众人一起坐下来之后,谈到这次襄阳县试,不禁感慨万千。这些上榜学子的三科考卷,张柬之全都看过了,特别是孟浩然的考卷,留给他的印象最深。常言说,文如其人。看过这些学子的诗赋文章,张柬之知道,他们个个都是胸怀大志,这让他感到很高兴。而一说到东都洛阳,他又不禁心绪黯然。不知不觉离开洛阳已经半年多了,张柬之不知道国家的朝政在那里都乱成了啥样。韦后依然临朝摄政,武氏一族依然位列三公,他真不知道被自己一手扶上帝位的皇上李显,究竟要把自己冒死匡复的李唐王朝带向何处。

说起让他忧心不已的朝政,张柬之不由得向众学子讲述起自己被韦后、武三思罢官还乡的前因后事,说得大家心情一片沉重。为了调适大家的情绪,张柬之提议大家谈论诗词吟赋,众人兴致盎然,直到天明方散。

经过张柬之的一番长谈,孟浩然方才知道,原来一直在自己心目中位高权显的张柬之,其实是被韦后、武三思构陷,遭遇罢相,黯然还乡的。这让他不由得想到了曹操和荀彧的故事。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曹操意欲晋爵魏公,但他却遭到了谋士荀彧的坚决反对,不久,曹操南征孙权,走到濡须时,荀彧病了,然而,曹操派人探病,却给荀彧只送去一个空盒子。荀彧知道曹操的意思分明就是要把自己扫地出门,于是就气愤地服毒自杀了。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曹操也就如愿晋爵做了魏公。如今的韦后,就如同当年的曹操。是她怂恿皇上罢了张柬之的宰相之权,却送给他一个汉阳王的空头衔。她这不就是在把张柬之这些匡复勋臣从朝廷内扫地出门吗?人世尊卑,瞬息万变。真可谓是世事沧桑,荣辱无常啊!孟浩然禁不住在心里一阵唏嘘。

带着复杂的心情,孟浩然有感而发,吟诗一首:

襄阳公宅饮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马脑。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

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从张柬之府第归来之后,一连几日,孟浩然都郁郁寡欢。他原以为李唐匡复,必将万民同心,国家定会再辟贞观盛世。可让他没想到的却是,当今皇上肩负一国之重,竟会视万民如儿戏,懦弱到与皇后同朝问政,对武氏一族迁就纵容,致使国家朝纲千疮百孔,危机四伏。韦后、武三思觊觎皇权、操控朝政,致使朝中小人趋炎附势,奸佞之徒为所欲为。泱泱大唐王朝才出狼群,又落虎口,这仿佛在孟浩然满怀壮志雄心的烈焰之上,被人猛浇了一盆凉水,让他多少感到有些失落,孟浩然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比过去成熟多了。

四月末的涧南园竹青草绿,水美风清。碧波荡漾的襄水河在孟家的北竹园边,日日夜夜,汩汩流淌。随着端午将近,涧南园里农事渐忙,孟家门前的水田已经都被扛着弯犁的长工们翻耕了几遍,育秧棚里的秧苗也已经长出了一寸多长。好在家里的大小农事,都有专人负责安排操持,现在涧南园里的人各忙各的,这让孟浩然反倒感到有些孤寂和安闲。

尽管县试之后还有府试,但是襄州府试还要等到秋后的九月才能举行,这中间的时间还有好几个月,所以,浩然还不急于现在就去天天闭门读书。

其实,这些天孟浩然也没有心思读书,因为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好友王宣,没有县试及第,忧郁之下,决定报名从军,这件事多少给浩然带来了一些心理影响。

同类推荐
  •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是一本关于通信大佬任正非的传记,也是华为帝国的成长史。他从寒门学子转变为大佬,从军人转变为商人,将“山寨公司”转变为了“华为帝国”。他是一只“土狼”,没有可以大肆挥霍的资本,没有显赫的背景,便带领着华为队伍,亮相中国民营企业族群,挑战跨国巨头,仅用时23年闯入世界500强。他创造了华为“床垫文化”,发布了《华为基本法》,他的“冬天论”成为了中国企业危机最为公认的代名词。有人说,中国百年企业有几个?但如果是任正非及团队生存100年,那么华为就能生存超过100年。本书介绍的就是如此神秘的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帝国。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嫁入蒋家的17个女人,似都有一个共通点:她们一概美丽、坚毅、聪慧,一肩挑起命运中的磨难与煎熬,不但活出自己的价值与光采,并在时间的臂助之下,一手将家族的悲剧,扭转成圆满的结局。她们不同的命运:有人疑被政治谋杀(章亚若及蒋纬国第一任夫人石静宜);有人婚姻失和,愤然叛离蒋家(蒋孝武的第一任妻子汪长诗)。有人无怨无悔地照顾失智失能的丈夫10数载(蒋孝文的妻子徐乃锦);有人爱上有妇之夫,并且幸结连理,一生和乐(蒋经国之女蒋孝章)。有人视继子女如己出(蒋孝武的第二任妻子蔡惠媚);有人甚至在丈夫过世后,代丈夫祭扫前妻的坟墓(蒋纬国第二任妻子邱爱伦)。
  • 别在异乡哭泣

    别在异乡哭泣

    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2009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目标是首都。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作者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热门推荐
  •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你的心理是否已然失衡?比如总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因生活的繁琐而烦恼,因工作压力而沮丧,因人生的艰辛而消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抑郁,因人际关系关系的复杂而不知所措?果真如此的话,就要好好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使大家摆脱忧郁、沮丧、自卑、愤怒、傲慢,自负的不良情绪,重拾自信、乐观、积极、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大家在平衡了自己内心的同时平衡好自己的生活。
  • 花泥如血

    花泥如血

    罗茜如经历了“知青”生涯的曲折后,随着父亲的恢复工作,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县城做了一名普通护士。二人身份地位的转换和反差,以及性格上龃龉等带来的一系列误会,使这段纯真的感情走向了沉寂。最终,罗茜如与工于心计的县政府职员卢西鸿结婚,唐子萱也在此后不久接受了父母为他指定的农村姑娘虞丹兰。若干年后,遭受感情和婚姻双重危机的罗茜如,因一次山居旅行偶遇唐子萱,二人互吐衷肠,并一起度过了一生中短暂而又难忘的时光。不久突发山火,唐子萱在扑救过程中死去;罗茜如决定远赴异国他乡,临走前最后一次来到曾经下乡的地方,追忆曾经的岁月并探望唐子萱的坟墓,但意外失足落水,完成了生命的一个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星夜深处等你

    我在星夜深处等你

    他拥有超能力,时常被这种超能力折磨地无法自控,而她,是解决他“病”的唯一良药。自从一个雪天,小白兔一不小心扑进了大灰狼的怀抱,他就对她念念不忘。“沈璟深,我要逃走了哦!”某狼从背后抱住宋星星,“想逃?大灰狼会吃掉小白兔的!”
  • 张忠敏公遗集

    张忠敏公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无悔人生

    网游之无悔人生

    一个历经多年游戏的玩家进入到《辉煌的人生》后,凭借着多年的游戏经验和毅力,修炼成一个瞬发法师,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改变。在游戏中他跟朋友们纵横驰骋,无数国外玩家闻其名而丧胆。在他的率领下,西部和中部联盟的玩家无不惨遭蹂躏。夫大丈夫立于世,快意恩仇,纵横天下,则人生无悔矣。
  •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芭贝特之宴

    芭贝特之宴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挪威,一对已经成年的姊妹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村子里,她们甘愿为宗教信仰而放弃世俗情感。后来,她们收容了一位来自法国的女难民芭贝特。芭贝特幸运地获得了法国巨额彩金,为了回报这对好心的姊妹,她特别为她们及村民准备了一场丰富的晚餐,从她来到这个村庄到晚宴的过程中,整个村子开始慢慢改变。
  • 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我们约请了相关领域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素养的法律专业人士撰写,问答的形式对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作了提纲掣领的说明。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活人祭

    活人祭

    女司机受辱后带着全车人跳崖自杀,新闻播报后女司机却出现在村子里。之后村子里陆续出现自杀的人,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女司机,村长却说不关她的事情。村长为何会袒护女司机?又为什么那么肯定跟女司机没有关系?而女司机到底是死而复生?还是有人假扮前来复仇?
  • 等路人

    等路人

    “我”为了相恋多年的女友来到北京,谁知女友却突然提出分手,还没明白分手原因的时候,女友乘坐的那架飞机就意外坠落,“我”陷入疑惑和悲痛中无法自拔,在“我”试着去寻找几次新的感情之后,终究因放不下前女友而告终,而“我”也在一次意外中得知女友的消失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且“我”的朋友们全都知情,于是事情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我”最相信的人不可信,最好的朋友不可信,一件又一件措手不及的事情接踵而来……面对人生和爱情,我们都是站在路口的那个人,在等待来路上的人时也在目送着远去的人,没有谁能够为谁永远地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