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7000000007

第7章 文不为仕负才名(4)

孟浩然、王迥在昔日庞德公栖卧的石床上坐下来,二人对庞德公当年从襄阳岘山来到鹿门山隐居之事,各抒己见,相互探讨,意犹未尽,就已日斜西山。二人自鹿门山怅然而下,由于孟浩然执意要赶回襄阳,王迥留他不住,只好把他送到山外泊船的渡头上,二人约日再会,依依惜别。

孟浩然划着小船沿着小溪,进入汉江。夕阳向晚,天边落霞洒在波澜起伏的江面上,宽阔的汉江金波粼粼。他不时地回过头来,看见远处的鹿门山渐渐地模糊在了一片如烟如梦的暮色里。

孟浩然情思激荡,油然吟诗一首,感物抒怀:

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

从鹿门山归来,孟浩然的心情反而变得平静了许多。

过去,他曾胸怀一腔报国之志,意欲步入仕途,好去匡正社稷,施惠万民。可是,当今皇上昏庸,就算张柬之这样为朝廷披肝沥胆、为国家舍生忘死的贤良忠臣,到头来还不是被贬居一隅,最后落得连在家乡养老都不被允许吗?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当今昏庸之世,与其入仕混迹官场,还不如就像东汉的庞德公那样,用蔽日林荫做盖,以石壁苔藓为毯,日日和清泉流水做伴,天天与山鸟虫蛇为邻,到鹿门山做个清静无为的隐士去。

这样的想法在孟浩然的心里一经形成,过去曾经想要入仕为官的目标,便开始动摇而变得可有可无,进而没有了必须拔得襄州府试头筹的预期和重压,孟浩然的心情自然也就变得轻松平和了起来。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眼看着离襄州府试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就在这时,又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七月,随着朝廷即将从洛阳西迁长安,韦后、武三思为了将匡复李唐的勋臣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五人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武三思秘密派人将写有武三思与韦后通奸、要将皇后废黜的榜文,秘密张贴到市井繁华的洛阳天津桥一带。然后,他们与御史大夫李承嘉秘密串通,诬陷说是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五人使人所为。李承嘉在皇上李显面前,请求将此五人杀头治罪。

中宗李显虽然头脑昏庸,不辨忠奸,但是,他终因念及张柬之等五人匡复李唐,功盖社稷,并且曾经赐予他们铁券不死,所以,没有同意对张柬之等五人施与极刑,但是,却将他们五人定罪流放。张柬之及其家里年十六岁以上的子弟,被皇上李显下旨,流放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市)。

张柬之自从五月离开家乡襄阳来到新州之后,每日都在新州的家里深居简出,他把官任上的事情几乎全部交给了下属们去做,自己毕竟已经是八十二岁的人了,那些抛头露面的事情应该交给年轻人去做。

张柬之在家里也没闲着,他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札记和诗歌曲赋,按照时间先后或类别顺序进行整理,一共编了十卷。他打算让人刻版翻印,连书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张柬之文集》,他想在自己死后,能给后人留下点儿东西,同时,他也想让后人了解他张柬之曾经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然而,七月里腥风骤来。

时年已经八十二岁的张柬之被戴上沉重的枷锁,押入了牢狱。第二天,他就被当作犯人从新州押往泷州,和他一起被押解的,还有他一家老小十余口。

已是迟暮之年的张柬之戴着枷锁,每日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加上岭南瘴气湿重,酷热难当,张柬之再也撑不住了,他一头栽倒在与家乡襄阳远隔千里的黄尘古道上。

匡复李唐的一代名相张柬之,带着深深的遗憾,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躺倒在荒郊野外的黄尘古道上,终年八十二岁。

天星陨落,九州同悲。

张柬之冤死在流放泷州途中的消息,在一个多月后,传回到他的家乡襄阳,襄州襄阳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无数的襄阳民众汇聚到襄阳城内,他们为蒙冤而死的张柬之烧纸叩头,当街上香。襄阳城内,一片悲咽。

离九月里的州府考试越来越近,眼看着就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这时,却传来了张柬之冤死在岭南古道边的消息。

难道这样的朝廷,就是孟浩然想要效忠的朝廷吗?

在他的理想中,朝廷应该政治清明,为天下的百姓共谋福祉。然而,面对韦后、武三思这群奸佞小人把持的朝廷,忠义秉正之臣蒙受冤狱,趋炎附势之徒青云直上。对于这样一个唯权力马首是瞻的一片混乱的朝政,善于投机钻营者,必然大行其道。如此一来,有谁还会去考虑社会融洽、百姓生死?

孟浩然在心里,对国家,对朝政,感到深深的愤怒和失望。

这段时间以来,孟浩然本来已经为即将参加的襄州府试,做好了准备。并且他知道,凭着自己才学,如果参加这次襄州府试,自己就能够去参加朝廷的进士科举,但是,他觉得这样的考试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诚然,对于自己来说,选择罢试,就是在选择去走一段命运多舛的苦旅。然而,个人的命运算得了什么?为了国家的政治清明,必须得有人挺身而出,敢于和那些奸佞之徒去进行抗争。哪怕自己的力量在强大的邪恶势力面前微不足道,但是,只要还有人心怀大义,就能让那些邪恶势力胆战心惊。孟浩然要用自己的罢试之举,来表达对国家朝政的愤怒和不满。

孟浩然没有想到,父亲听说自己想要罢试的消息,竟然会气得大发雷霆。在父亲看来,孟浩然县试高第,孟姓一族的老老少少,哪个不是盼着他能考举人、中进士,从而为孟姓一族光耀门楣?偏在这个时候,他却提出要罢试,他这样做,会让孟家的所有族人都感到难以接受。

随着年事渐长,过了不惑之年的孟老爷,已经没有了当年愤世嫉俗的满腔激情,在他心里,他只是盼着已经夺得县试高第的儿子,能够科举及第,为孟姓一族光耀门楣。因为在孟老爷眼里,就凭儿子浩然的才学,他府试高第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往前再走一步,一旦进士及第,就会前路光明,一片坦途,他从心底里不希望儿子浩然就此放弃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当然,做母亲的孟夫人和做弟弟的孟洗然,他们想的也和孟老爷大致一样。

孟浩然做出的罢试决定,首先就面临着来自全家人的巨大阻力。

在孟浩然的眼里,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张柬之蒙冤而死,身为襄阳学子,岂能敛声静气,麻木不仁?他觉得自己不事科举对朝廷进行抗议,这是大义之举,他认为他没有错。他甚至觉得,父亲肯定会对他的如此义举表示支持。然而,他没想到,他的罢试之举,竟然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在孟家人眼里,即使张柬之丞相蒙受冤狱,就不要说你一个襄阳的学子不参加考试,就是全襄州的学子都不参加科举考试,那朝廷就会为张柬之雪冤平反吗?如果不能如此,那选择罢试,岂不是白白地放弃了自己的仕途?

对于家人读书就是为了求仕的观点,孟浩然在心里一点儿都不认同。

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孟浩然觉得,读书做人,首先当以义字为先。在古人看来,读书是用来修正人们的品德,陶冶人们的性情,引领人们的思想的。孔子身为万世师表而辞官不仕,庞德公具满腹之才而拒刘表之请。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可卷而怀之。”张柬之心系万民,却蒙冤而死,自己身为襄阳学子,岂能充耳不闻,寂寂无声?孟子曰:“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己文不为仕,非为空庸无志。只因当今朝廷,奸佞当道,自己就是中了进士,还不是要为权奸谋事?与其同流合污,倒不如洁身自好。

孟浩然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视大义如性命,秉性耿直,遇有不平之事,敢于仗义执言。对于罢试之举,即使遇到了父母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也丝毫不愿妥协退让。

正是由于浩然在罢试之事上,与父母间产生的巨大矛盾,让他与自己的家庭开始产生了裂痕,这也形成了他日后隐居鹿门的思想前奏。

孟浩然的罢试之举,在襄阳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襄州刺史韩思复闻知孟浩然意欲罢试的消息,不禁心生忐忑。

韩思复,字绍出,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京兆长安人。韩思复年少丧父,少年早成,举秀才高第,袭祖封为官。做梁州仓曹参军时,遇梁州大旱,他不顾州府刺史的斥责,毅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转迁汴州司户时,宽厚仁恕,议废鞭罚,深得民众拥护。后来迁任礼部郎中,因其为驸马都尉王同皎所荐,深为韦后、武三思嫉恨,贬为始州长史,随之迁任滁州刺史。滁州产铜,在滁州的一年多时间里,韩思复不断想办法帮民众改进挖铜炼铜的方法,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民力,而且还增加了民众的收益,从而深得滁州人民拥戴。六月里,张柬之自襄州刺史贬任新州司马之后,韩思复方从滁州刺史迁任襄州刺史。

韩思复离开滁州时,滁州城内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赶来为他送行,当时的情景把韩思复感动得热泪盈眶。

对于张柬之的不幸辞世,韩思复的心里同样万分悲痛。所以,对于孟浩然的罢试之举,他不仅对孟浩然的人格品性感到钦佩,而且也对张柬之的死并没有在襄阳沉寂无声感到欣慰。

对于孟浩然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才子,难道真的能够让他不事科举?如果像孟浩然这样的英华才俊,在自己的治下不被识拔,虽为自己之惑,却为国家之失啊!韩思复的心里,一片沉重。

贾弁是四月襄阳县试的主考,孟浩然也是经过他的手,选拔出来参加襄州府试的优秀学子。现在,参加襄州府试的时间迫在眉睫,想要劝孟浩然参加今年的襄州府试,只有贾弁是最合适的人选。

韩思复的想法与贾弁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襄阳主簿贾弁的眼里,孟浩然是自己在县试中选拔出来的学子,他当然希望他能在科举仕途上走得更远,他觉得就凭孟浩然的学识,不要说州府考试,就是朝廷的进士科举,孟浩然考中个进士,几乎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现在却传出了他要罢试的消息,这让贾弁觉得既痛心,又惋惜。

九月九日重阳节,按照惯例,县府衙门要休沐放假一天。重阳节又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而孟浩然的家,就在岘山脚下。这对劝试来说,真可谓是个天赐良机。

重阳节这天,贾弁叫上几个县府同僚,以到岘山登高的名义,前往涧南园。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劝孟浩然放弃罢试的决定,把握好机会,前往洛阳去为襄阳、为襄州争得荣誉。

襄阳主簿贾弁屈尊枉驾前来,顿时让孟家觉得蓬荜生辉,于是,孟老爷摆上丰盛的酒宴,对贾弁一行进行盛情接待。

孟老爷专门拿出为重阳节酿制的菊花酒,与众人举杯相邀,酒宴上,由于孟浩然和贾弁各怀心事,不知不觉间,他们就都多喝了不少酒。吃过酒饭之后,贾弁邀孟浩然和他们一起登山,因为酒宴上只是喝酒,他还没有和浩然谈及自己此行的正事。

孟浩然带着贾弁一行人,往孟家屋后的岘山上攀去。

一路之上,贾弁和浩然谈了很多,他一再劝他不要轻易放弃迫在眉睫的州府考试。贾弁觉得,浩然闭门十年,潜心致学,如今诗书满腹,正当为心向洛阳之才,不能就此半途而废。贾弁用孟浩然和西汉的贾谊作比,他觉得孟浩然就像西汉的贾谊一样才华横溢,心忧国事,看淡自己的生死荣辱,这是好事。但是,他更希望孟浩然能和贾谊一样,向世人展示自己经邦济世的才华,而参加科举考试,是眼下能够如此的唯一途径。

面对贾弁的谆谆相劝,孟浩然向贾弁坦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自己闭门读书十年,只为明志,非为求仕。他觉得当今无道之世,奸佞横行,国风淫靡,已经让他屈心抑志,心灰意冷。他决意罢试,非为一时冲动之举。面对云诡波谲的国家朝政,他觉得,大唐王朝前行的方向,一片迷茫。

孟浩然最终没有接受襄阳主簿贾弁的劝言,去参加九月的襄州府试。他的大义之举,很快就在整个襄州声名远扬,但是,由此也让他背负上了文不为仕的才名,这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很多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的心理影响,从而让他的思想和理想变得摇摆不定。

如此一来,原本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渐渐有了与佛家的遁世思想和道家顺乎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开始进行慢慢融合的可能。

同类推荐
  •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是“图说世界名人”系列丛书之一。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视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有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他也坚信“灵魂不灭”。
  •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这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博士写的一本在华回忆录。全书共15章,前12章中司徒雷登回忆了他的在华经历,后3章则是他的反思与总结。全书记述了作者对其个人事业的选择、传教士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经历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作为一个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司徒雷登的这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本身也是很好的史料,对于我们了解20世纪上半叶的那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图说世界名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介绍了,哥伦布,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
  • 蒋氏家族全传

    蒋氏家族全传

    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毁誉兼有的人物。本书详细记述了蒋介石的生平、婚姻家庭和军政生涯,涉及身世秘密、辛亥革命、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黄埔军校时期、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宋联姻、统一中国、围剿红军、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国共决战、退守台湾、传位蒋经国等内容。本书客观地描述了蒋介石领导北伐统一中国以及领导抗战抵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政府的腐化堕落、民心的丧失是其失去政权的重要原因。
  • 红楼绝唱:曹雪芹

    红楼绝唱:曹雪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楼绝唱:曹雪芹》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渲染。
热门推荐
  • 我只想平凡一生

    我只想平凡一生

    本来平凡的一生,没想步入波澜壮阔的世界,但却一直为之努力着............
  • 怪盗妃撞倒冷王爷

    怪盗妃撞倒冷王爷

    不拘小节的草原公主—现任怪盗王妃,带领着陪嫁来,同样彪悍的十二位侍女,简称:十二色妞,把她们训练成同样武艺超群,同样会飞檐走壁的宫女,与后宫女子斗法,几乎掀翻皇宫,笑料不断。
  • 王者荣耀之踏行天下

    王者荣耀之踏行天下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寂灭的长安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方舟的背后的秘密是什么?云中漠地的妖兽之乱起因是何?天国又为何要屡屡挑战大陆,闯入大陆?五种属性又代表的是什么命数?……一切一切都问题一直围绕着踏天展开了。
  • 告白计划

    告白计划

    他温柔又蛮横的抱起她,下巴搁在她的小脑袋上,感受到她藏在内心深处的脆弱和自卑,只觉得一阵的心疼。“你不相信我会喜欢你、会爱上你吗?那我告诉你,我爱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娇柔、你的粗鲁、你的可爱和你迷糊时的模样,而且是永远爱!
  • 前妻不好惹:复婚?没戏

    前妻不好惹:复婚?没戏

    人人都说——司徒总裁对她专一深情,眼中才容不得其他女人,可谁知道——她千净茉也不过是走不进他眼中的‘其他女人’罢了。结婚两年,她娇蛮过、温柔过、体贴过、恼怒过、低声下气过、无微不至过……却从未走进他心里过……这本是一场无爱的婚姻,她却恳切强求着能用心血浇灌开出一朵花来。可心血用尽,这场婚姻,依旧寸草不生。眼前却是丈夫跪在别的女人脚边深情呢喃坚定承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现代生活百科

    现代生活百科

    本书分门别类介绍生活中的百科知识。在阅读的同时你不仅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信息,还可以掌握到什么是个人素质修养,甚至可以通过本书丰富完善人生。
  • 一朝穿越成帝宠:整蛊千金

    一朝穿越成帝宠:整蛊千金

    穿越第一天,成了将军府的千金小姐,享尽富贵荣华。穿越第三天,刺客追杀,家族破灭,成了朝廷的逃犯。穿越第七天,被凶残的王爷纵马踩伤,进而被送到皇宫里做了小太监。还好,皇宫里美男无数,俊美的皇帝,邪魅的王爷,冷酷的侍卫长,温柔的御医……
  • 康熙四十七年:鼎盛王朝的蚁穴之溃

    康熙四十七年:鼎盛王朝的蚁穴之溃

    2008年7月29日,沉寂了300余年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核心区域——九州景区,终于向世人展露出了它的神秘面目。曾经目睹这座园林之率雍容华贵的欧洲人,誉其为“万园之园”,称园中富丽堂皇的景象难以用语言描绘,匪夷所思。然而,148年前英法联军的肆意破坏,使得这座神话般的园林成为一片废墟。由此上溯160年——300年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那时的圆明园还在图纸上,康熙和大臣们正激烈地讨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终于在第二年达成共识,圆明园破土动工,历经六代帝王、150余年,才在北京城西北郊建成了这座占地350公顷、拥有160多处景点的皇家林苑。
  • 巴蜀图语Ⅱ:蚕丛宝藏

    巴蜀图语Ⅱ:蚕丛宝藏

    蚕丛宝藏中莫名出现的对手,显露出一个寻求长征的神秘组织——高深莫测的实力,能将人变成丧尸或石头的试剂,带有强大力量的符文子弹,都昭示着这个组织对于长征的渴求……揭秘巴蜀文化,展现异族文明!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古蜀人发展出一套独有的天人理论,并将文明记载在后世至今无法破解的“巴蜀图语”中。相传,只要掌握了巴蜀图语,就能寻找到远比三星堆、金沙遗址更大规模的祭祀坑,那是古蜀人在去往人类“最后的伊甸”前,留给世间最大的一笔财富。里面更记载着整个华夏文明在夏商时期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关于人类能在短短数万年间成为世界主宰的真相……
  • 赖在你心上

    赖在你心上

    苏凉秋爱厉严爵,爱的失去了自己,丧失了理智,用爱恨织就一张大网,将两人捆束。厉严爵明明不爱苏凉秋,却以恨的名义将她逼疯,圈禁在自己身边。渐渐的,生出了想要一辈子圈禁的念头。“既然你不把孩子还回来,那就给我生一个。”穷途末路之时,她笑着说老娘累了,不陪你玩你追我赶的感情游戏了。说完,义无反顾的冲进了熊熊燃烧的大火里,尸骨都没留下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