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300000005

第5章 开卷(5)

正是从这个角度,笔者将启用生态批评(ecocriticism),首先讨论我们置身其中的时代,然后过渡到陈舸的焦虑。这是个被挟持的时代,发展决定论几乎设定了所有领域(尤其是城市、开发区和工业经济)的行动指南:急躁,粗鲁,渎犯,挥霍,无视诸神,不计后果。自有文明史以来,天人交

战,勿如今日之烈。这就引导了陈舸的焦虑。西方亦曾经过这样的阶段,然而他们早已着手解决相关问题;到了现在,我们的同样的问题,也已经冒出密密麻麻的锥角,却没有人顾得上多看一眼。与此相呼应,西方生态文学(似从Ralph Waldo Emerson的超验主义演化而来)已累结硕果,而中国生态文学才初试啼声。

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生态文学的发轫和重要母题都指向“自然受难”。自然受难基于印第安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说”,当然也可以在中国古代亚文化里找到可爱的传统,比如禅宗之众生观,志怪小说之拟人格。如果从此种角度谈论陈舸,首先要提及的作品就是《道路改造》和《酢浆草》。房屋建造将酢浆草砌进混凝土,而道路改造则将垂丝榕连根拔除:“绿得让人心跳”的植物转瞬受难。诗人的立场就是受难者的立场,他退了又退,坚守着酢浆草主义,垂丝榕主义,或是紫茉莉主义:“葱茏无边的意外,让逍遥措手不及”。并非只是缘于对庄子或盖瑞 施耐德(Gary Snyder)之类诗人的学习和追随,陈舸已经成为一个生物区域主义政治的代言人,——“政治”者也,忽而变得如此可爱。这种立场也不妨称为“小地方主义”。2013年9月,长沙诗人谭克修忽而提出“地方主义”,在较大的范围里引发附议与热议;笔者则认为,只有小地方主义才能抚摸那断肠的现场,并获得施耐德所谓卖熏鱼的印第安老人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陈舸就曾反复写及这样的小地方,比如大河村,或是李屋寨,此二者,或可视为其生物区域主义政治的现场和主场。由此引导的写作,乃是真正意义上的方言写作:非仅方言层面的方言写作。

我们已经知晓,陈舸与万物达成协议的愿望超过了与任何人类文明达成协议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必然与对现行文明的反思和怀疑联系在一起。“电视发射塔”,“挖掘机”,“市政管理局”,“发动机”,“铁铲”,“重型机械”,“邮政局”,等等,之所以在陈舸的作品里显得如此刺目,

是因为它们全都听命于这个文明,改天换地,未尝稍作停顿。但是无论非用,还是享用,无论被动,还是主动,诗人必然卷入这个无计消除的现行文明。他也深感难辞其咎,并从暗黑之处捕捉到主体(“我”)对万物的恶意。作品《李屋寨札记》写及生意盎然的菜地:樋菜,萝卜,茄子,苋菜,白菜,卷心菜,豌豆,青椒,南瓜,豆角,黄瓜,苦瓜,丝瓜,油菜,香芹,葱,“各种蔬菜,在不同的季节月份出现/就像我只是经过”。结句中“就像”二字,恍若无心,实则着力,佯捂住万千杀机:我来并非审美,本意只为觅食。蔬菜之美不设防一如天地之无邪。另一件作品《大河村》,在诗学的隐喻之间,突然甩出一句哲学的断言,“我,是被拒绝的那部分”,被谁拒绝呢?桔树,桔花,……天地。还有一件作品《去海边》,写及车过隧道,则更为狷介和显豁,似乎天地都已经不可再忍,“哦,这沉默山体的,一截深喉//突然,将我们/ 连人带车地吐了出来”。代言人的工作做到这个地步——对自身的厌恶——可以说已经忘我。忘我始有天地。提到“厌恶”这个词,不免马上想起张枣的《木兰树》1。张枣坚守着木兰树主义,像树神附体般地选用了这个词:“我在厌恶自己”。“我”自视如他者(the other),成为树的代言人,总是感到树之感到,“于是她佯装落下花,或者趁青空/飘飘而来的一阵风,一声霹雳,舞蹈着将我/从她微汗的心上,肌肤上,退出去”。惜乎这首诗竟为众人所不见。杰出的诗人总是包孕着将为后代诗人分别跟进和展开的种种向度。单就刚才讨论的这两件作品而言,与张枣相比,陈舸或有不足,但是两者都表达了相同的甘愿:甘愿成为某种赘余之物。从早前的张枣到近来的陈舸,从“厌恶”到“拒绝”,从“退”到“吐”,成全了木兰树、桔树、桔花与天地之“舞蹈”,亦即伯特 阿尔蒙(Bert Almon)所谓“万物舞动之纹”。诗人,所有人,应如虚设。可是在这个发展决定论时代,大家反复练习的,恰好不是虚设,而是强加;连诗人也不能全身而退:他只能在人与天之间求得艰难的和解,就像陈舸在他与“水中蜥蜴”之间所做的那样,——这恰是一种介入的态度。行文至此,实已牵出生态文学的第二个重要母题: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批判。依照这种观点,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社区,“将社区的边界扩大到包括土

壤、水、植物和动物或他们的全称即大地万物”,并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前提下重建大地伦理。在这个新秩序之内,万物均无高下与尊卑之分。所以,陈舸《散步记》才把“低层的做粗茶,愈往上,愈为稀疏,//尖梢的一点嫩芽,才能制上好的龙井”视为“残酷的等级”。诗人此处自有寄譬,但是重建大地伦理,首先就要摧毁无论何种意义上的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陈舸对自然神性的辩护,有时候会转移成对女儿神性的辩护。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自然神性至高至崇,女儿神性也自有拥趸。从曹植到曹雪芹,已毋须再说,最为登峰造极的却是清人李汝珍。当今专治古典小说的学者,往往轻看此人,殊不知,待到《镜花缘》出来,自然神性与女儿神性才能够完全重合。镜花者,美也,暂也,幻也,正是万物之隐喻。这部奇书第四十八回如此写道,“那碧玉座上竖一白玉碑,高不满八尺,宽可数丈,上镌百人名姓”,从曼陀罗仙子史幽探,到百合花仙子毕全贞,百位花神,都是女儿。陈舸亦将女儿和自然相叠加,《狐狸日记》首行已经显示此种端倪,最为昭然的当属《林中路》,“我的手,试图/向你身上最险峻的地方攀爬,/深入腰际的海岸,/但最后终止于/一朵合拢的紫睡莲”。为有神性的光辉,连色情也能如此纯情:这种色情,已是反色情。此一点,可与顾城(尤其是《英儿》)做个比较。顾城亦有此种辩护的态度,只不过他从自然神性过渡到女儿神性,渐次展开历时性辩护;而陈舸,则是在两者相叠加的基础上展开共时性辩护。至于神性坍塌,童话破灭,顾城魂断激流岛,已是题外话。

陈舸的很多作品,在笔者看来,都是现代性和逆现代性的欢媾。要言之,既可以从修辞学的角度,讨论其现代性;也可以从主题学的角度,讨论其逆现代性。笔者非常喜爱的一首小诗,《半山》,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此诗意在赞美蜜蜂养殖户的简朴生活,——“简朴生活”恰是生态文学的第三个重要母题,此处姑且存而不论;当前行文需要,是要拈出此诗有意无意间采用之佯谬(paradox)修辞。此诗结尾说到电视图像“也不会/出现鳞翅目的一闪”,初读来颇有疑窦,因为蜜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蜂类),而非鳞翅目(Lepidoptera,蝶类)。诗人越过分类学,从招蜂到引蝶,此种佯谬,凭空求得意义的转捩和斑斓,恰是现代修辞的奇兵。此其一。此诗主题在于探究那蜂箱式的“带刺的宁静”,这种宁静绝非现代文明所能达臻,恰恰相反,它与前工业时代的某些文化特征——无为,虚静,超验,“荒野

当作圣殿”——遥相呼应。当然,之所以有“带刺的”作为限定,是因为这种逆现代性仍然与现代性(科技的,物质的,而非修辞的)相错嵌,正如诗人在《术士的烦恼》中的供认:“我可以和我身体里的雌性交尾”。这必然是烦恼重重的交尾。此其二。

吾国曾有学者忆及,留学时选修美国文化史,总会在参考书目上看到《处女地》(Virgin Land)。此书早有中译本。作者亨利·纳什·史密斯(Henry Nash Smith)如此写道,“能对美利坚帝国的特征下定义的不是过去的一系列影响,不是某个文化传统,也不是它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而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们也希望这部书,还有《庄子》,《沙乡年鉴》,当然还有两部《林中路》,出现在中国大学的参考书目上,让这些书教会我们懂得何谓“帝国”,并且甘愿不停顿地学习层岩、树根、“蝴蝶扑闪”和天地。

2014年12月9日

同类推荐
  •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是《文化与诗学》的第七辑,对中国的文化与诗歌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历史题材创作和改编重大问题讨论专辑、文学批评、论文、书评。《文化与诗学(第7辑)》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荷塘

    荷塘

    《荷塘》是梁必文步入生命之秋后出的又一本诗集,字里行间已没有了年轻气盛时的外露与浮躁,代之的是内敛与平和,追求的是一种诗的静美的诗思。
  • 前线

    前线

    抗击非典的前线没有硝烟,但这个前线丝毫不亚于战火纷飞的战场。在这个战场,生与死、脏与累、得与失、荣与辱……所有的这一切都时刻考验着每一个参战者,锻塑着他们的灵魂。在平时,她们是外表柔弱的白衣天使,但这时候却一个个成了无私无畏的勇士!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们柔弱的身躯?又是什么精神鼓舞着她们勇往直前?一群看似平凡的灵魂究竟是怎么变得伟大而高尚的呢?读一读这篇来自抗击非典参战护士的真情报告吧,你、我、他(她)以及我们这个民族更多的灵魂,或许会像参战的白衣战士一样经受一次难得的洗礼!
  • 闲庭扫叶集

    闲庭扫叶集

    古典文化散文,贴近现世的心音,化解嫩寒的春温。《闲庭扫叶集》主要内容包括:韩愈的“八小时”、虎中奸计、李清照读书、菠萝蜜的沉思、宰相不谋私产、运动健身老不忘、饮酒与吃糟、批评家的胆识、鸡声断梦、情种、下定义的困难、零食等。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尖硬的风害得独眼队长划了几次火也没点着烟斗。损失了几支火柴,本来脾气就很大的他恼了,朝身边的牛腚上狠拍了一掌。牛莫明其妙地回头剜了队长两眼。队长说:“操!你个熊云团就是掉下来把地砸个坑俺也要收秋。”牛当然不知队长在骂天,但它差不多明白队长的骂与自己没有多少关联。秋假里,我们上学的孩子也要正儿八经地到生产队跟大人干活,队长的骂我们已经习惯了。好不容易熬到收工吃晌饭,我和老六比肚子的饥饿还疯狂地往家里跑。
  • 天变

    天变

    光和六年,天下大旱,各处都有人吃人的事,所不同的只是谁吃谁。各地也总是黄沙满天,行路的旅人都戏称都快忘了天以前什么颜色了。
  • 月笼斋

    月笼斋

    阴阳界之月笼斋,姬之美人,娼女无华,是夺命的索魂女鬼,还是引渡亡魂的良人。这,也许只有死了的人,才清晰与明了。他,连青尘,一个男人,名声满贯天下,白衣冠玉,俊雅非凡,文韬武略,天下无双。她,月笼,一个女人,生者俱,死者畏,无生无死,不鬼不人,冷如淡月,貌若天女,下到凡尘。
  • 间谍故事

    间谍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女人最宝贵的财富不在别处,在于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写给女人幸福一生的忠告: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幸福是感觉的,不是炫耀的;不刻薄,尖锐的话题要用平和的语气来说;不抱怨,从控制情绪开始;优雅的谈吐让你魅力四射;工作让女人更有魅力;爱人是沙,握得越紧失得越快;告诉他,他是你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 我变成了一部手机

    我变成了一部手机

    遭遇车祸身死的江羿,很幸运地获得了重新变身的机会。但是,江羿却没有能够变身为人,而是变成了一部带有智能系统的手机。而自己的主人,还是一个漂亮可爱的萌妹子。好,既然如此,那就看我如何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什么人生巅峰啊?”智能系统说:“江羿,你现在是一部手机,你懂不懂?想要变成人,先过来完成这个任务再说!”
  • 海洋:大海其实没多大

    海洋:大海其实没多大

    洋指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面积广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它深度大,其中4000米至6000米之间的大洋面积占全部大洋面积的近3/5。大洋的水温和盐度比较稳定,受大陆的影响较小,又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完整的洋流系统,海水多呈蓝色,并且水体的透明度较大。
  • 我的抗日大队

    我的抗日大队

    我不是一个兵,但我却穿越而来!为民族而战!我失败了,我成为了一个苟延馋喘的背叛者!但我又成功了,我成为了,令敌人恐惧到骨子里的杀手,我又成为了,令日寇闻风丧胆的疯子队长!于是‘牙狼’出现了,我手中的利刃,定要斩杀敌人三千六百刀才死!……PS:群号:463386207,书亦新书《抗日大英雄》《抗日之铁血兵魂》已签约,期待您的支持!
  • 第101次的错过:大神,快来

    第101次的错过:大神,快来

    “谁来帮我清了这三人,我就以身相许。”“过来。”“干嘛?”“不是说好的以身相许?”“为什么想要娶我?”“谁买了我,我就跟了谁,并且生死相随。”姐妹篇《蜜爱百分百:荣耀大神,请轻缠》已发,欢迎收藏包养,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