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500000008

第8章 春关(2)

本来,作为国子学旁听生的李贺,是没有条件被保送的。但勤奋和诗名为他赢得了资格,赢得了机会。在当年的保送生中,十五岁的李贺,年龄最小,希望最大。师友们都说,当年,洛阳才子元稹,就是十五岁中第,虽然只是明经及第,但出身寒门、少年得志的他,还是轰动了整个洛阳城。而今,又有昌谷李贺,年仅十五岁便要参加进士试,且极有可能高中,这让沉闷多年的东都科场再掀热潮。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场大旱将所有人的梦想击得粉碎。

下课后,李贺闷闷不乐地走出国子学,独自一人骑着驴,向仁和里的家走去。沿途不时看到,人们三五成群地围观着墙上的告示,议论纷纷。他不由得凑上前观看,发现墙上所贴,并非官府告示,而是四句歌谣:“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五石米,三间堂屋两千钱。”

这是嘲讽间架税的,可见这间架税是多么不得人心。李贺看罢,独自叹息着朝前走,随处可见同样的歌谣出现在街边的墙体上、树身上。有金吾士巡街,毁撕歌谣,驱散围观的人群,并大声警告:“优人成辅端,抨击间架税。诽谤朝政,惑乱民心。罪同谋反,已被杖毙。胥吏百姓,要谨言慎行,严于律己。不信谣,不传谣,不受蛊惑。反之,则罪加三等,诛灭九族。”

成辅端,优人成辅端,不知何样的人物。李贺默默念叨着这个陌生的名字,心中竟有了莫名的兴奋。敢怒不敢言、不会言的郁闷,像蒙在眼前的厚重帘幕,被突然扯开,心头一下子亮堂了许多,也舒展了许多。

只顾想心事,暮色沉沉中,驴驮着李贺,把他带进了一个陌生的里坊。李贺下驴问路,一时竟遇人不见,心内不免焦急。这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风刺骨的冷。街边的店铺就要打烊,灯光渐渐减少。站在空空荡荡的十字路口,李贺踌躇着,不知该向哪边走。远远地传来巡街人的锣声,他急忙向路中走了走,想等巡街人过来问了路再走。可是左等右等,却不见巡街人过来,原来他拐到另一里坊去了。

由于这里十分陌生,李贺只能凭感觉往前走。风越刮越大,带来了久违的雨水。他的心头不禁掠过一丝惊喜,大旱在今晚终于了结。然而转念一想,不由得又沮丧起来,晚了,一切都晚了,明年的春闱绝不会因为这场一迟再迟的雨恢复。

雨声渐缓,风声却更尖厉。湿漉的地面,慢慢地冰冷僵硬,驴蹄踏在上面,不停地打滑,吓得它急忙站住,垂头呆立。李贺焦急地打了它两巴掌,它无动于衷。雨变雪,风裹挟着密集的雪片,劈头盖脸地砸来,李贺束手无策,茫然四顾。

忽然,身后传来马蹄声,有人经过。李贺急回头,向他打探路径。来人用马鞭指了指李贺刚刚走过的街道。末了,又狐疑地问道:“仁和里在城西南,你怎么走到了城东北?这里是崇让坊,离仁和里足有二三十里的路。”

“只顾想心事,忘了吆喝驴。”李贺如实相告。

那人被李贺的坦率逗乐,笑道:“以后走路,可不敢走神了。赶紧走吧,风大雪急,够你走上半宿的。”

李贺向他拱手道谢,掉头原路返回。这时,那人又叫住李贺问道:“你住仁和里,可知有位昌谷李贺?”

李贺一愣,不知他何故问起自己来,便不动声色地答道:“不仅听说过,还和他颇为熟识。”

“太好了。某对他思慕已久,只是无缘一见。烦请你给他带个信儿,就说有个名王参元者,要在这个旬日去拜访他,请他好歹在家等着。”王参元请求道。

“何必到仁和里,有缘人随处可相逢!”李贺笑道。

“难道,眼前之人便是李贺长吉?”王参元惊喜地看着李贺。

在王参元的诚邀下,李贺随他去了位于附近崇让坊的王家。崇让坊是洛阳城居住达官显贵最多的里坊之一。王宅跻身其间,虽说也是高门大院,但明显破败于其他宅院。尤其椽檐间残留的火烧痕迹,焦黑如旧,触目惊心。那是贞元十八年(802)冬天的事情。时任鄜坊节度使的王栖曜,也就是王参元之父,在东都家中病逝。其部下怨恨王栖曜不擢拔自己,密谋作乱。趁夜纵火焚烧王家宅邸。幸亏发现及时,扑救得力,才算没有酿下更大的灾祸。后来纵火者被斩,但王家的宅园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当时就在书房,也是这般时候,我和杨八正在谈诗论文。忽听有人喊失火了,随即便有一股浓烈的焦灼味飘来。我拉起杨八,夺门而出,跑到院里,和前来救火的人们一起,奋力将火扑灭。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王参元心有余悸地述说着。

“这也是不幸中之大幸。无论何时,人才是最重要的。”李贺感慨道。

“是啊,杨八也是这样安慰我。”王参元赞同道。

“杨八是谁?”李贺觉得这个名号有些耳熟。

“一位故人,名敬之,因排行第八,人称杨八。”王参元详细介绍。

“有机会,烦兄引见,某也想见见他。”李贺恳求道。

“再好不过。只是某才与杨八见过面,适才在街上遇到你时,刚从京城归来。要想见他,估计要等一段时间,找机会,我引你一起进京访他。”王参元热情道。

原来,早在贞元十九年(803)冬天,王参元便去了京城,为一位被贬的故人送行。此人名韩愈,时为监察御史,因上疏言“京畿百姓穷困,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征未得者,请俟来年蚕麦”,被贬阳山令。作为韩愈门生,王参元及众多慕名投奔韩愈门下的青年学子,相约送别恩师到蓝田驿。其中一名李生,竟抛家舍业,毅然决然追随韩愈而去,在当时文坛传为美谈。

送别韩愈,王参元没有立即返回东都,而是趁机在京投卷请托,为第二年的春闱做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时候,朝廷却因旱灾取消了贞元二十年(804)的科举考试。

“其实,明年不考,未必就不是件好事。我们再潜心苦读一年,胜算的把握就更大一些。”李贺安慰着王参元,也安慰着自己。

“情理上如你所说,但事实就未必是那样了。”王参元叹道。

“此话怎讲?”李贺不解。

“比如前年,权德舆主文,京兆尹李实悍然开列二十人的名单,向权德舆公荐,让权按名单取第,不然就要罢黜权德舆官职。”王参元愤慨道。

“公荐是何意思?”李贺疑惑道。

“就是依仗权势,公开向主文者举荐自己的人。谁知这位权主文,硬是抵住不办,气得李实暴跳如雷,差一点背过气儿去。哈哈哈!”说到这儿,王参元不禁解气地开怀大笑。

李贺仍然不解,问道:“那李实也不过是京兆尹,何以敢向朝臣施压,危言耸听,罢黜权德舆官?”

“不仅任职京兆尹,他还是宗室王族、司农卿。因为深得皇上的信任和宠爱,便骄横跋扈,权倾朝野。对朝臣同僚,极尽诬陷排挤之能事;对百姓残暴阴险,横征暴敛。前年,京城周围地区发生旱灾,庄稼枯死,李实却言于上曰:‘今岁虽旱而禾苗甚美。’由是租税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麦苗以输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李实则以诽谤朝廷,杖杀之。一时,满朝文武对李实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王参元难抑悲愤之色。

原来,成辅端是这样获罪而死的。虽然他死了,可他的歌谣却传遍了天下。两年过去了,从长安到洛阳,从吴越到荆楚,“何期如此贱田园”的讽刺哀号,质问与抗争,从未间歇过、停息过,并大有愈传愈烈之势。

夜已深,自京归来的王参元,车马劳顿,身累,心更累,沉沉睡去。

窗外,大雪纷飞,送走了贞元二十一年,迎来了永贞元年(805)。

三、诗谒韩愈

远在东都的李贺,也深刻感受到了从京师长安传出的震荡与兴奋。但是,这种震荡与兴奋没持续多久,便被一股暗流所冲淡,直至摧毁、取代。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初二,只在皇帝位上坐了七个月的顺宗,突然下发了禅位诏书,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纯。八月初九,李纯继皇帝位,历史上称之为“宪宗”。随之,王叔文、王伾等“永贞革新”八人被先后贬为司马,史称“八司马”。已是太上皇的顺宗,也在新帝改元“元和”(806)的正月十九日旧疾复发,突然驾崩。永贞革新这场短暂而辉煌的革命彻底落幕,元和时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这年秋天,王参元参加了河南府试,并取得了举人资格。府试又称秋试,因多在秋季举行故名,是参加第二年春天在长安举行的进士试的资格和条件。而十六岁的李贺因父丧不到三年,按规定,不能参加此次考试。看着王参元欢天喜地地收拾行装,前往长安参加元和二年(807)的进士试,李贺的心里既羡慕又无奈。如果不是守孝三年,他早就参加府试,取得进士试的资格了。

进士试是科举的一种。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相同之处是,都是一种选拔官吏和人才的考试制度;区别是,常科为“岁举之常选”,即每年定期举行的遵循成规范章的考试,科目大致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六科。但在唐代,人们最重视的是明经和进士二科。其中,进士科最为时人所推崇。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风尚息息相关。只要考取进士,便能享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特权。上自帝王,下至地方节镇和州府的长官,都对新进士礼遇有加。而且,官场上地位尊贵、升转迅速的清要之职,多从新进士之中选拔,既有名望,又前程不可限量。如果参加进士试,只要考中,即使还没有任职,都会使人们充满敬佩,艳羡地称举子为“白衣公卿”。连他们穿的白色麻衣都成了“一品白衫”。做官后,不管做到什么级别,哪怕是一品宰相,如果没有进士出身,终不为美。而制举则是以皇帝的名义临时下诏开科取士,科目与时间皆没有一定之规,完全视乎帝王个人的喜好和当时政治的需要。所以,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首选的当是常科,只有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参加制举。

参加科举者统称为举子。常科的举子来源有二:一是由中央和地方学校选拔举送的,称“生徒”;二是自行报名参加州县一级考试且成绩合格的,称“乡贡”。由于对门第要求较为宽松,面向广泛的社会阶层和人群,到唐玄宗统治晚期,由乡贡入试的举人比重激增,超过了生徒。

送别王参元,李贺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府试备考中。和所有的举子一样,李贺十分看重此次考试。在他看来,人生就是过关。只有跨过一道道关口,才能抵达要去的地方。而府试无疑是他人生路上的第一道关口。他一定要通过这道关口,通向理想的未来。

时间在埋头苦读中悄然逝去,猛抬头,元和二年(807)的秋天已经来到。再过几天,就要参加河南府试了,李贺信心十足,志在必得。

此时,李贺生命中两个重要人物也在东都。一个是王参元,他已于半年前进士及第,正在家中一边休整,一边等候吏部的任命。另一个便是韩愈。十八年前,十九岁的韩愈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试。但是他的科考之路异常艰辛,一连考了三次,都以失败告终,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参加进士试才被录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才能任官。韩愈便接着参加吏选,又是连考三次,均无功而返。此时,他的生活异常困顿,只能投靠权贵求得一些帮助。后来,他在回忆时写道:“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其间,他三次给宰相上书,三次登权者之门,均没得到回复,被拒之门外。后人往往以此讥笑韩愈,其实从韩愈所处时代背景来看,这都是完全正常的。

后来,韩愈求人求到了北平王马燧头上,拜北平王于马前。王问而怜之……轸其寒饥,赐食与衣。自此,韩愈的处境稍为改善。

贞元十二年(796)七月,二十九岁的韩愈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的开始。当时,文人到幕府供职是种普遍现象。不仅俸禄要比京官高,而且有了一定权力,甚至还常常奉藩帅之命巡察州县,往往位居刺史、县令之上。韩愈所任观察推官之职,虽位次于判官、掌书记,但正七品职级,掌推勾狱讼之事,生活比在京城时好了许多,甚至有了本质的提升。据他自己描述,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时,丰约百倍。在《此日足可异赠张籍》一诗中,他说“箧中有余衣,盎中有余粮,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心情悠闲,生活舒适。

当然,韩愈的收入还算不上丰厚。史载,唐后期,卫中行的哥哥到岭南炼黄金,“药贵不可得,以干容帅。帅且曰:‘若能从事于我,可一日具。许之。’只因为入了容管经略使的幕府,就有钱炼黄金了,可见幕府官员收入之丰。因此当时的许多著名处士,纷纷进入节度使观察使的幕府,享受幕府自行决定高下的俸禄。

也许是京师应进士贡,穷不自存的经历,韩愈对那些寒门才俊尤为眷顾。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他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同类推荐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 名人传记丛书:惠特曼

    名人传记丛书:惠特曼

    名人传记丛书——惠特曼——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对于韩国民众来说,2013年3月2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韩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新总统——朴槿惠,韩国也将迈进崭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一天,全球媒体的焦点都凝聚在这位花甲之年的亚洲女性身上。朴槿惠,韩国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第二代的总统(父亲也是总统),第一位至今未婚的总统,第一位得票率超过半数的总统,第一位主修工程学出身的总统。她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韩国的“三无女人”。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热门推荐
  • 闺秀之媚骨生香

    闺秀之媚骨生香

    她是现代女商王,一朝穿越,沦为大燕朝的贫困农家豆芽菜一枚。前有上房欺凌打压,后有村民指指点点,只因为不孝之人,人人诛之。爹老实善良,娘重病缠身,更有一只嗷嗷待哺的幼弟面黄肌瘦,周媚表示,这还在承受之重。谁让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商界霸主。八年打拼,从一无所有,到坐拥无数金银,还没等开始真正的享福,为自己谋划金玉良缘,却等来了一个重磅身份。承北侯府的表小姐。身为簪缨世家的承北侯府,外面看似光鲜,内里却早已经腐败不堪。上有道貌岸然的外祖父,表面仁慈内心恶毒的继室外祖母。下有不省心的各种舅舅舅母,挥霍无度的表少爷表小姐,唯一的亲舅舅也被继母害的双腿残废,四面楚歌,世子之位也被谋夺,在府内朝不保夕。周媚冷笑,就这样还想让她心甘情愿的出银子,真当她是菩萨圣母?所谓请佛容易送佛难,既然你们非要往枪口上撞,她不在乎陪他们玩到底。她可以妙手仁心,悄无声息的治好舅舅的腿疾。也可以心狠手辣,整的阴毒之人有口难言。更可以六亲不认,欺我家人者,我让你们满门陪葬,永不超生。谁知道她在这里风生水起,却早已经被一只满腹谋算的腹黑狼放入了心口。一对一宠文,男主身心干净。
  • 别让小毛病毁了你

    别让小毛病毁了你

    一个人想干的事越大,社会对他的要求就越高,小毛病的危害就更大,更不能忽视。其实,成功人士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与大家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只不过他们能够认清了这些小毛病、坏习惯的危害,并且坚持去克服它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它们,并长期地与自己人性的弱点作斗争,战胜自我,从而最终使平凡的人生不再平凡。
  • 智囊一日一思

    智囊一日一思

    《智囊》一书内容丰富、妙趣横生,读之可以启迪思考、发展智力、增强应变能力。书中人物,虽然不乏老奸巨猾的小人,但也有不少德才兼备的贤者,这些人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通达事理,且能出以公心,所以才能扭危局、胜险恶、处事得体。正所谓大聪明者往往是大老实人,大智来源于大度与大勇。
  • 试管婴儿秘档

    试管婴儿秘档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在毕业即分手的年代,我们的校园爱情让很多人羡慕不已。然而,恋爱十年,结婚两年,始终没有怀上孩子。万不得已之下,我们选择了试管婴儿。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试管婴儿夫妇共同的故事。PS:简介有种无力感,不过你想知道的人工授精、试管婴儿都在书里啦!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因各种原因不得不选择试管婴儿的人们,以及对试管婴儿感兴趣的书友们。
  • 天域星主

    天域星主

    平暴动,定乾坤,闯地府,登神界斩仇人,这一切都是为了重回巅峰“万年轮回,如今已至,蓝云峰,待我重回巅峰,便找你血债血偿”叶凌轩双眼望天,眼中蕴含着杀意。
  • 天后逆袭记

    天后逆袭记

    她不过是为了一笔救急的钱在咖啡厅里扮演了被他抛弃的女人一回,害他出糗,不仅仅惹得这位总裁大人对她上了心,还新仇旧恨一起算……收购她所在的演艺公司也就算了,还要她继续扮演他的女人?她是喜欢演戏,可不喜欢和他上演你侬我侬的爱情游戏!这是一个草根女逆袭娱乐圈的故事,且看草根怎么命犯腹黑总裁!
  • 佛说医喻经

    佛说医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Jewel

    Jew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从穿斗破开始的旅行

    从穿斗破开始的旅行

    从穿越斗破苍穹开始的旅行。内容自己进去看。^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