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2600000003

第3章 旅越闻见录(1)

假若时光倒退十年,说是从云南出境到越南旅游,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而这一次——1997年11月,我恰恰是从位于当年炮火连天的老山山麓的天保(越方称清水河)口岸,开始为期四天的越南之旅的。

天保口岸距县城麻栗坡四十二公里,距河内三百四十公里,是中国通向越南首都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内陆通道。就在出境的前两天,我们还登上老山主峰,听驻军首长介绍了十多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上山途中,每见到以骷髅和两根枯骨交叉为图案的“雷区”标牌,同伴们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据统计,单麻栗坡县,至今还有一百一十多平方公里四十万枚地雷的雷区。中越对峙,刀兵相见,整整十年。全县因战伤残一千八百人,战争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伤残人员却仍因触雷而在不断增加。从老山主峰,到天保口岸,驻军某部的一位副政委告诉我们,乘车只需二十分钟便可到达。可我们文艺家采风团乘坐的三辆进口高档小巴士,却在战时留下的那条崎岖不平的公路上颠簸了整整两个小时。这两小时,还真有些惊心动魄。因为雨季刚过,每到被雨水冲毁的危险地段,我们就只得下车择路而行。冷不丁闪出一块令人恐怖的“雷区”标牌,胆小的女同胞都不免发出一长串“呀呀——”的惊叫声。

七八年前,我曾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出境,到隔江相望的苏联小城作过一日游。那时的黑河口岸,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边贸生意热闹非凡。我原以为现今的中越边贸,也如当年的中苏边贸那般红火。谁料想,当我们在暮色苍茫中来到天保口岸时,街两侧商店大都已关上大门,一片静悄悄……早知是这般景象,我们何苦事先来此一趟呢?负责接待我们的省里的几位朋友,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他们全然是一片好心:“正式出境时,匆匆忙忙,肯定没有时间在口岸好好逛一逛。我们特意从老山主峰抄近道下来,为的是先让大家到口岸从从容容地作一番考察,采购点有特色的越货,留作纪念。千里迢迢来一趟,毕竟不容易!”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第三天正式由此出境,因越方旅行社的大轿车姗姗来迟,令我们在天保口岸滞留了三个小时!整个口岸依然冷冷清清,一条长街来回溜达两三趟,也无一件越货令人倾心。“呵,到了越南,会是怎么样呢?”未出国门,我们就在心里打起鼓来。

麻栗坡旅行社陪同我们出境的翻译小姐说,越方旅行社的车之所以来晚了,是因为得知我们采风团中有几位著名作家,并非一般的旅行团,为了保证我们的旅途安全,临时改由隶属河江省安全部门的一家旅行社来负责接待。因此,她也是第一次与越方的这家旅行社合作。按原先的协议,我们应该乘坐带空调的中巴,结果,为了“安全”,临时换成了一辆不带空调设备的大巴。除两名司机外,还有三名保安人员,领头的,据说是河江省安全部门的“处长”。一上车,我们的翻译小姐居然就和那位“处长”攀起乡亲来了。翻译小姐是壮族。她父亲是广西人,“文革”中插队,来到云南,与当地农家姑娘结婚,生下了她。她毕业于云南大学外语系,所学专业是越语。毕业后分配到麻栗坡旅行社工作。而“处长”则毕业于河内大学外语系,所学专业是中文。他俩用汉语对话,结果翻译小姐发现“处长”的口音与她十分相近,就问他是不是也是壮族?“处长”回答是的,并说他祖父是来自广西的华侨。壮族是分好些支系的。翻译小姐向他细一打听,他俩竟然是属于同一支系的壮家乡亲!我想,有了他俩的这一层“乡亲”的关系,这位“处长”一路上就会好好照顾我们,给予种种优惠了吧?

天保口岸坐落在老山余脉和八里河东山的谷口,浩荡的盘龙河正从这里穿境而过,流向越南的海防港。一开始,通往河内的柏油马路是沿着盘龙河向前延伸的,两岸是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风光诱人。我们的大巴仅仅行驶了半个小时,就到了河江省省会河江市。说是省城,也不过就是一条长街而已。大巴停在一家小饭铺门前,“处长”招呼我们下车,说先在这里用午餐。当我们走进饭铺,见饭菜已全部摆在桌上了。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有几张根本不能称其为饭桌,而是临时用木板搭成,将就着使一下而已。菜基本上是凉的不说,而且大都不放盐。盐是和红辣椒之类的调味品另放在一只碗里的,因此,像我这样不能吃辣的人,就只能凑合着吃一顿淡而无味的午餐了。

出门在外,填饱肚子就行。吃这顿饭,也就用了十来分钟。我们本以为,赶紧吃罢饭,就立即上车赶路的。不承想,左等右等,也不见“处长”和司机的影儿。百无聊赖,我们就只能逛街了。附近也没有大商厦,只有几家小杂货铺和几个水果摊。杂货铺里的商品,还大都是咱们中国货。一直等到临近下午两点,“处长”、司机和保安人员才醉醺醺地回到车上。据机敏的同伴侦察,那家小饭铺是单为他们开了小灶,还喝了几杯酒的。逛街时我也曾留意了一下,没有发现哪儿还有饭店,真可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河江距河内三百一十二公里,沿途穿过了好多个省城和县城,这些城市基本上和河江是一个格局。一座城市就是一条长街,没有十字路口,没有立交桥。也同样是很难见到饭店。按照原定的日程,我们是在下午6时前抵达河内后用晚餐的。可是,大约在6点半钟时,“处长”说:“离河内还有一百公里,我们只能在途中停车用晚餐了。”一听此言,大伙异口同声加以反对,都说:“我们不饿,到河内吃晚饭!”“处长”就连忙解释:“车到河内就得9点钟了,饭店都关门了。”我们想,他分明是在骗人。按照协议,到河内我们住的宾馆不低于三星级。一个三星级的宾馆,怎么晚上9点钟就不给客人开饭呢?尽管车已经停在一家小饭铺门口,我们却坐得纹丝不动,更没有一个人下车,以示抗议。

车停了有五六分钟,翻译小姐跟越方的“导游”们作了一番相当艰难的交涉,我们终于取得胜利,车又启动,并很快就上了高速公路,直奔河内而去。

翻译小姐就坐在我的身旁,我问她:“他们为什么违背协议,非要我们在这路边小店吃晚餐?”翻译小姐悄悄告诉我:“这家饭店是我们车上司机的儿子开的。”我恍然明白,为什么他们中午在河江市非要耽搁那么久才开车了,原来是早有预谋。拖延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把晚饭安排在这儿吃,以便狠狠地“宰”我们一刀。这使我联想起六七年前在国内的一次旅行。那年,我在曲阜参加完“国际孔子文化节”后,一早乘长途汽车去青岛。中午时分,车进入沂蒙山区。旅客们早已饥肠辘辘,凡路过街镇,就都吆喝司机停车,让大家下车用餐。可司机偏不停车,直到临近两点了,才在一家小饭铺前停下来。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零零只此一家。显然,这分明是让你别无选择,好歹只能在此就餐。饥不择食,我就买了一碗肉丝面来吃。刚动筷子,就听先买到面条的一位旅客嚷了起来:“不对,这面条怎么有馊味呀?是昨天的剩面吧?”我拨拉了一下碗里的面条,果然都是断头烂面,也还真有一股异味。那位旅客,端起面碗去找老板退钱。老板哪肯退钱?说你们已经动过筷子了,概不退换。长途汽车的司机帮腔说,你们不吃面条,有米饭炒菜。我一看此架势,就知这司机和老板是勾结好了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宰”了,就撂下那碗馊面,出了小饭铺。车在这小饭铺前滞留了整整一小时,别无缘由,就因为是老板在给司机开小灶、吃“回扣”。从那次之后,我就发誓不坐长途汽车了。

从旅越前参观老山开始,几天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主人公就总在我脑海闪现,烈士梁三喜的故乡不就是沂蒙山区吗?呵,未承想,在异国他乡,又是乘长途汽车遇到了与那年途径沂蒙山时相仿的一幕……

第四天,我们一早从广宁市出发,乘车返回天保口岸。中午的一顿饭,就是在途中的小城里吃的。是否就是司机儿子开的那家饭店,因第一天路过时天色已晚,当时我们也没有下车,此刻就分辨不清了。但我们的一位同伴刚吃完的饭就全部呕吐掉了。问其何由,她说,她看见他们那桌刚吃完,饭店的女老板就端起剩菜倒进另一只碗,转身卖给了刚进店的顾客。她担心给我们吃的菜,也是前一拨客人剩下的。因此,就感到腻歪、恶心,忍不住“哇哇”直吐……

第一天,我们原以为,到了河内就可以正正经经地吃上一顿好饭,哪晓得“处长”他们早就算计好了,是不会让我们满意的。

那天车抵河内,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司机居然找不到预定的宾馆,在街上漫无目的地兜圈子。后来,在我们一再敦促下,他们才停车问路,请了一位骑摩托车的市民做向导。直到9点多钟,才终于找到了我们的下榻之所。这家宾馆倒是挺华美,或许够上四星级,硬木家具全是中式的,接待大厅里的一只大瓷瓶,竟然出自景德镇万历年间的官窑。进得房间,我一看牙膏也是正宗“中华”牌的,还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之感。放下行李,洗罢脸,就等着吃晚饭了。车在河内城里转悠时,我们就留心观察了,似乎谁也没有发现有像样门面的大饭店,至于北京城里几乎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加州牛肉面大王”、“比萨饼屋”之类的快餐连锁店,则未见到一家。我们想,大概越南还处在我国70年代的水平吧,别说这些西洋快餐,就是吃点一般的东方民族风味食品,也难着哩!

其实,宾馆的对门,就开着一家自助火锅店。当我们提议:“就吃火锅吧,不是挺方便吗?”岂料“处长”回答:“已经打烊了。”我不信,过街去打听。没想到火锅店老板会说中国话,热情把我往店里请不说,还详细向我作了一番介绍。可涮的食品很丰富,与北京城里的四川火锅差不多,而且价格适中,每人只需花二十多元人民币。然而,“处长”硬是不肯,说他们已经与宾馆左手边的一家小饭馆联系好了。吃什么呢?一人一碟蛋炒饭,外加一小碗西红柿蛋花汤,就把我们打发了。说实在的,天不亮就起床,匆匆吃了早点,从麻栗坡出发,坐了一天的车,早已筋疲力尽,想早点洗个澡就休息,也懒得和“处长”他们去计较了。“处长”倒是说了一句略表歉意的话:“今天我们到晚了,没让大家吃好。明天早饭,我们就在宾馆用餐!”

同类推荐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42天,共歼敌43万余人,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热门推荐
  • 异能女王强势归来

    异能女王强势归来

    是自己太好了吗?是自己太过于善良了吗?亲爱的妹妹,即便是我对世人无情,即便我是冷血嗜血的女王,却从小都给你想要的东西,结果你的回报却是杀父弑兄,甚至还连我丈夫都不肯放过,呵呵!韩菲你最好祈求不要有来世,要不我会让你尸骨无存,沐云溪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人生轨迹也随着改变,逆天的随身空间,可爱的小宠,神兽助阵,俊男美女齐齐效忠自己,这时候报仇...没兴趣,只要仇人看着自己站在最高点,不用报仇,她也会气的吐血。
  • Lavengro

    Laveng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毒心王妃

    重生之毒心王妃

    她——李斓清是一个长相极度平凡的女子,却以她那绝世的才华、聪慧的头脑冲破大家的认可而出名,又以她坚强的个性,冲破时代束缚而与她所爱的破落户商恒结合,湮没在太和皇朝里的芸芸众生之中。她——李岚卿是太和皇朝里出了名的绝代美女,她的绝代倾城按道理应该是太和皇朝里众位男人所追求与爱慕的,可是她的痴傻、无能、懦弱也与她的美貌同时并称与太和皇朝,是每个太和皇朝男人所避之不及的。两个太和皇朝里的女子都是太和皇朝享誉一时、各具特色的女子,当李斓清重生在李岚卿的身上并与之重合在一起合二为一的时候,倾城之貌与智慧结合以后,那又会发生什么?片段一:“夫君,你真的与秀儿在一起了吗?你忘记了我为你所做的一切了吗?你忘记了我们的儿女了吗?忘记了我们幸福的日子吗?”“我一直都没有喜欢过你,我一直喜欢的都是秀儿,你只是秀儿的替身,秀儿才是与我共度一生,携手一世的伴侣。”“既然你喜欢秀儿,你可以娶她回来啊,只要你说,我一定会同意的啊。”“可是秀儿她不要做姨娘,她要做我的夫人,我也不想秀儿伤心,我也希望秀儿以大学士夫人的身份站在我的身边,陪我度过每个日日夜夜。”“那你可以休了我,然后再娶秀儿。”“我不能冒这个险,我不能被世人说闲话,你知道我才被皇上封为大学士,而且你是那么疼爱秀儿的,为了我们幸福,求你成全我们吧。”片段二:“这是谁帮你们做的?”李岚卿含着泪水拿过了桌子上面摆着的小布娃娃询问着身后的两个小孩。“不许动,她是我们的母亲送给我们的。”商皑伸手夺过了李岚卿手中布娃娃,怒目瞪着李岚卿,眼里充满了警惕。“你叫商皑,你叫商蓓?”李岚卿拉起了商皑与商蓓的小手,心疼的看着她们的破衣烂衫。“我叫李皑,我妹妹叫李蓓。”商皑抽出了自己的小手,夺过了妹妹的小手,拉着妹妹退后了几步,冷冷的看着李岚卿。“你是娘亲吗?”商蓓从商皑手中抽出了小手,不怕生的往前走了几步,盯着李岚卿。“你怎么这么认为?”李岚卿大惊的看着商蓓。“因为你有娘亲的味道。”商蓓歪着脑袋天真的看着李岚卿,眼里露出了孺慕之情。片段三:“王爷你不能进去。”一个仆人拦住了正要进房间的某王爷。“为什么,这里是我的房间,你敢拦我?”某王爷冷厉的看着面前的仆人。“不是小的拦王爷,是.是蓓小姐今晚要与王妃睡。”仆人害怕的偷看了一眼某王爷,犹豫的回答着。“嗯,好吧。”某王爷认命的转身往回走,才踏出一步,又停了下来。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The Iron Puddler

    The Iron Pudd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僧袍下的皇太子

    僧袍下的皇太子

    唐天复四年。长安,中书令府。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春风挥舞着柔若无骨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大地,所有尘封已久的事物,都在春风缠绵拘呼唤中复苏过来。中书令府大院中,借着重中外泄的灯光,可以清晰的看见许多花都已含苞欲放,有几枝已羞答答的露出五颜六色的脸庞来。这显然是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春夜。但屋中那位仍立于深夜的灯光中的人,仍双眉紧皱,似乎去冬的寒意还紧紧的锁于他的面目间。这人年约六十,身材略瘦,但显出一副精干的样子。
  • Generations
  •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是程思远先生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召开的编遣会议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浩劫来临,李宗仁逝世止,对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及桂系内部的诸多有影响的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 回波辞

    回波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世相专栏

    新世相专栏

    新世相,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提倡品味、审美和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4小时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新世相图书馆”等年度刷屏事件策划者。“保持镇静、不被生活吞没,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他们尝试用文艺解决人间烦恼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