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600000004

第4章 黄河边的西部旋律(3)

出于慎重,当年宁夏考古工作队迅速组织人马开赴陵区,对其进行首次考古性发掘。在战士们曾挖出残碑的周围,他们很快就寻找到1775块刻有西夏文字的残碑片。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精心拼对,一个由16个字组成的残碑,最终成为揭开这片陵墓群神秘面纱的物证。通过分析、考证,最终确认这片陵墓群,就是早已消失在中国历史中西夏王朝的陵园。

这是1972年的8月,此时距西夏王朝的灭亡已过去了整整743年。

据《宁夏嘉靖新志》记载:贺兰山下西夏王陵的建造形制,是仿河南巩县宋陵而做……

但在这之后,却揭示出了与宋陵越来越不相同的内容,这就如西夏文字,初看像汉字,细看一个不认识。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原是我国古羌族的一支,祖先原居住在今天的四川、西藏等省区的黄河九曲之地。他们世代逐水草而居,属游牧民族。公元629年以后,党项族所属的8个部落先后接受招安,归顺了大唐王朝,受封于今天四川西部的松潘一带。

唐初年,西藏吐蕃王朝进入强盛的松赞干布时代,松赞干布完成了青藏高原各部落的统一后,开始了强有力的军事扩张。党项人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最后,经唐王朝恩准,落脚于陕北横山一带的无定河流域定居。

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的改变,使他们由游牧文化逐渐过渡到了农牧并重的文化。

唐末年,随着大唐帝国国运的山河日下,雄踞在横山以北夏州党项族中的拓跋氏,日益强大,发展为在陕北拥有地方武装的党项羌酋。

这里曾是党项人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根据地,也是西夏初创时期的中心地带。

公元881年,在配合李唐王朝镇压黄巢农民起义中,党项首领拓跋思恭作战有功,被赐李姓,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

从此,党项人形成了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

公元982年,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手削藩。时任夏州第九任定难军节度使的党项人李继捧审时度势,被迫入“宋”,献出五州,并被宋朝赐“赵”姓。

就在李继捧入“宋”献地之时,他19岁的堂弟李继迁却逃出已归顺北宋的银州城,叛宋自立,拉开了与北宋王朝的战争序幕。

李继迁,迅速将战略眼光投向了夏州以北近200公里的灵州,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市。历史上的灵州,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地带。对李继迁来讲,占据灵州,就可以西打吐蕃,北牵回鹘,然后向南发展,图谋中原。更重要的是,能以这里为跳板,向河西发展,达到占据河西走廊的目的。

公元1000年2月,李继迁在距灵州以东不远的浦洛河,截获宋军运往灵州粮草40万担,切断了灵州的生命线,随即重兵包围了灵州。

当年灵州之战,宋朝的6万援军还在行军途中,灵州就早已失陷在党项人的久困之下。

占据灵州后,李继迁很快建都于此,号西平府,而后发兵河西走廊,凉州失陷。

公元1004年,李继迁在凉州之战中,身受箭伤。为保住血本之地,李继迁临终前曾叮嘱其子李德明:卧薪尝胆,上表宋朝,请求归附。

这一年,李德明送走了父亲李继迁,却迎来了儿子——李元昊的出世。

公元1020年,有着战略眼光的李德明,又以一个美丽的传说为由,将都城由灵州迁往新建的兴庆府,也就是今天的宁夏银川市。

在李德明迁都之时,李元昊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了党项人的版图,西夏王朝初具规模。

遗憾的是,就在李德明大业将成的时候,却于公元1032年病死于兴庆府,西夏的帝王宝座与他失之交臂,28岁的李元昊继承了父位。

应当说,李元昊在建国前推行的所有措施,留给今天的,恐怕也只有他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法律形式创制和推行的西夏文字。这对中国历史文化,至今都是一个贡献。

这里曾是党项人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根据地,也是西夏初创时期的中心地带。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圆了几代党项人的梦想,在兴庆府登上国王宝座,立国号为:大夏;并去掉了唐宋王朝的赐姓,恢复了党项姓氏,自号嵬名氏。

李元昊建立的大夏国,在中原以西,西夏的名称,也由此而得。

此时,它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西夏王朝迎来了它的第一个辉煌。

西夏的建国过程,也就是其势力范围不断向西扩张的过程。建都兴庆府,正是西夏政治、军事实力向西扩张的重要标志。

建国后的李元昊,为得到北宋王朝的认可,依然采取了战争的手段。

公元1041年,在距天都山不远的好水川,李元昊摆兵布阵,和宋军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称:好水之战。

这场战争又是以西夏军队大获全胜画上了句号。

西夏王朝在近200年的历史中,历经十世,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第五代帝王李仁孝,西夏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中国中古时期唯一原本保存完好的国家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国第一本双解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都是在这一时期修订完成的。

西夏后期,随着王朝内部出现分裂,随着党项人原有尚武精神的退化。这个统治了中国西北部近两个世纪的少数民族王朝,开始走向了它的衰败。不过,最终仍然是战争,将它深深地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西夏王陵,就像整个西夏历史一样,仅仅是个残卷。

史料记载,六征西夏的蒙古铁骑,曾三次到达贺兰山下,而西夏王陵是途经西夏国都兴庆府的必经之地。

还有,成吉思汗死于征讨西夏期间,这也可能是给西夏王陵带来毁灭性灾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党项人连同那独特的民族文化,一起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走出宁夏的历史烟尘,我们却发现一种奇怪的景观:历史上最能让宁夏引起自豪的,仿佛就是这里独特的西夏文化。

奇怪的是,西夏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始终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有一种不解的现象。

在西夏王陵周围,有一股充满着神奇的力量,庇护者这方陵园。

在这里,最早的王陵距今有900多年历史,如此漫长的岁月,许多附属建筑早已被风雨侵蚀而毁坏坍塌。

但在阳光的映照下,为什么以夯土筑成的九座王陵主体却依然挺拔独存?为什么会显得金光富丽?

这神秘的王陵背后,又隐含着多少关于西夏王朝的神秘踪迹,西夏王朝的坚守又预示着什么?

生活在贺兰山麓的党项民族,是以原始部落游牧方式为主的民族,西夏王陵周围自然是放牧的好地方,可是为什么唯独这王陵寸草不生呢?

有人说,陵墓是夯土筑成,没有草籽驻留生根的缝隙,在其坚硬且光滑的表面,没有草籽生存的条件。可是,泥土能比石头坚硬吗?

在人烟稀疏的西北地区,鸟兽在此聚集较多,尤其是鸦雀遍地都是。乌鸦可以肆无忌惮地落在牛羊背上,麻雀更是集群在一棵枯树上密密麻麻。可是,鸦雀为什么不落在王陵上?

有人说,光秃的王陵没有鸦雀可以觅食的草籽。可是,光秃秃的石头和虬枝也不见得会有许多食物。那为什么鸦雀总是把石头和树枝作为“集散地”,而从不在王陵上造次?

文化的凝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西夏文,看着这些似懂非懂、似曾相识又难以解读的文字,不禁让人生出对少数民族的大智慧而感慨万分,更何况西夏文字比汉字更繁复、更有意趣呢?

猛吸一口北方的冷空气,想到西夏王国前期与北宋辽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宋金鼎足相持,雄踞西北近两个世纪,无不使人顿生敬佩之情:

感慨这个“原不知稼穑,土无五谷”的民族,竟然在荒芜的大西北开创王朝,写下辉煌的篇章;

感慨这个“逐水草畜牧,无定居”的民族,竟然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改变了生活方式,三分天下,盘踞一方。

……

徘徊在西夏王陵的每个角落里,抚摸着王朝遗迹,哪怕是一粒尘土,似乎都可感受世间的变化。

那么屏住呼吸,是否可以寻觅一条穿越时光的隧道?是否可以飞行于西夏王朝的时空?是否去探幽党项帝国传奇般的辉煌?

一望无垠的孤烟大漠,托起一座座高大宏伟的“金字塔”,在广袤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壮。

逝去的岁月,埋藏着帝国多少的恢宏与辛酸;失落的文明,涵盖了党项民族多少的永恒和更变。

岁月是把无形的雕刻刀,过往的历史烟云,留给人类的仅仅是文明的遗迹。

梦幻的西夏,西夏的梦幻,让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宁夏,曾经是一片辉煌的疆土!是一片值得留念的悠久文明之地!

然而,历史的富足,文明的悠久,毕竟都是昨天的故事。

西部大开发的春风,能够让这片土地燃烧起澎湃的激情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佐证吗?

黄土叹息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

歌舞厅中的轻歌曼舞者很轻松地唱着,跳着。黄土高原上的贫苦,生活在东部的人,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是无法想象得到的,也不屑于知道的。

同样,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人,虽赶着“西北风”的时髦,却远没有西部人那样的直率、粗犷和豪放。

对他们来说,西部就像美国“西部片”中的“西部”差不多,浪漫的传奇,瑰丽壮美的风光……

不错,西部的大中型城市,与沿海城市相比,不会太逊色,甚至更富特色。那里的许多工业企业,也能在国家排上名次。

但是,广阔的乡村山野,与内地就大不一样了。

西部的乡村山川究竟是什么样?西部的宁夏到底有多穷?宁夏人到底咋样?

对于许多国人,特别是东部沿海的人,似乎不甚了了,甚至是个谜。

宁夏,拥有一身傲然独立的雄浑西北汉子骨质,拥有一种深沉与神秘相映的西北汉子的精神气质。

眺望历史,宁夏江河上跃动着的,是一个民族悲欢离合的光波;巍峨贺兰旁耸立的,是一个王朝盛亡兴衰的春秋佐证。

辉煌的历史背影,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曾让宁夏风光独占。

然而,俯瞰现实,宁夏却背驮着自然与历史的沉重包袱。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誉。

可是,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当你来到宁夏时,对这片西北土地的概念,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落后”“荒凉”“贫穷”“风沙”。

宁夏,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全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650多万。

这里,有着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长廊。然而,世人却不知这里的葡萄究竟是甜还是酸。

春,珍藏着梦幻,孕育着生命,承载着希望。

西部大开发的热流,冲刷着宁夏人多年沉闷的思想,点燃了宁夏奋发拼搏的激情。

现实的境况是,宁夏太小,知名度太低。

在外界人们的印象中,宁夏似乎是隶属于哪个省的一个地州,乃至常常有人写下这样的邮件地址:“甘肃省宁夏市。”

贫困,是宁夏的实际区情;

贫困,是宁夏的最大困惑;

宁夏太穷,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欠发达,仅国家级贫困县就有9个。

那时,一说到贫困,即使是宁夏人自己都缺少应有的自信。如今已是银川市交通局局长的陈志文告诉我:当年,他到发达的苏南常州学习培训时,每当有人夸耀自己家乡,说自己是某省某地人时,作为宁夏人的他,却吓得不敢吱声。

为何?原因非常简单,一次,他说自己是宁夏人时,外地的朋友惊讶地问他:“你咋来自宁夏的?宁夏在哪?属哪个省的?”

如此窘境,常常搞得他哭笑不得。

宁夏到底有多穷?西海固地区似乎最具代表性。

西海固,位于宁夏中南部地区,土地面积4.3万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25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人口133万,占全区回族人口的59%,占整个宁夏的“半壁江山”。

然而,这里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世人难以想象的。晚清以来,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全国农村贫困地区中的特困地区,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即1980年的8月9日,新华社记者胡国华、傅上伦、冯东书和戴国强四人,来到六盘山下的固原采访,他们走村串户,目睹了一幕幕贫困的镜头,亦用良知的笔墨真实记录了这里的赤贫场景:

我们立即赶去调查,走了七八个村,看了几十户人家,没想到这里的情况比延安、比榆林还要惨得多。我们粗粗一算,有一半农家的全部财产还不到100元!许多农家,不仅炕上没被子,孩子没衣穿,就连吃饭的碗都没有,只在睡觉的炕边挖几个小坑,就算是饭碗了,更不提所谓的饭了。

四位记者立即向总社做了汇报。于是,新华社500多字的内参消息立即传到了中南海。

就在新华社内参发出的第三天,即1980年的8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视察延安后专程来到固原。他一下飞机,就手举那篇内参说:“是几位新华社记者把我调来的,我到你们这个贫困的尖端地区来看看!”

西海固,宁夏的痛。1982年,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6元,人均占有粮食仅88公斤,许多家庭人无隔日之粮,畜无过夜之草。

同类推荐
  • 翱翔在天空

    翱翔在天空

    刘心俭,空军政治部某部部长,大校。现已退休。回忆了中国空军的成长史。从1964年8月到1969年年底,国民党的美制无人驾驶飞机又侵入大陆领空97架次,先后被我军击落了20架;其中,空军航空兵击落14架,地空导弹部队击落3架,海军航空兵击落3架。空军是保卫国家的利器,建国多年来,中国空军一直翱翔在天空。
  • 你的神迹

    你的神迹

    白天,一个人去坟地是你最兴奋的事情。从坟地中心开始,一个墓地一个墓地地看那些碑上的文字,你轻轻地喊那些死者的名字。你希望有鬼坐在墓碑旁。灵魂护佑着你,鬼没有靠近过你,你从没看见过鬼的模样。你一直住在零下冰的屋子里。母亲瘦得跟大刀片一样,你希望老天那把刀砍下自己的肉给她。母亲偏执的气息飘在空气的房子里,生活都病了。有人说,有女鬼缠上了你。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中古士风与文学新变

    中古士风与文学新变

    本书以士风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古时期的新变问题,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状态既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也可以经由行为容止来展露;前者促使了文学的产生,后者导致了士风的形成。文学与士风尽管有着不同的存在样式,但由于他们都缘起自人们的心灵,故两者间的内在关联向来紧密。其二,从东汉晚期到齐梁年间,中古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当它进入一新的阶段,一种相同或近似的特征便会在不同的作品中逐渐形成,而这种特征几乎无例外地契合于当时的主流士风。充分把握住两者间的契合之点,既有助于我们准确清晰地描述中古文学的演变轨迹,也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面阐明其发生变化的复杂原因。
热门推荐
  • 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 逢遇篇

    逢遇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画说辽宁文化遗产

    画说辽宁文化遗产

    本书收录了辽宁省全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遗产现状的介绍之外,还插入了大量色彩丰富的图片,以图带文,以文载图,使此书更具特色。
  • 什么时候看都是远远的

    什么时候看都是远远的

    吕阳明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现供职于满洲里海关。2001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主要创作方向为海关和草原题材小说,多篇散文、小说发表于海关文学期刊及《骏马》《草原》等文学期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边关传说》《芦花飘荡》,长篇小说《血沃边关》等文学作品七十余万字。曾获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和海关总署“金钥匙”文学奖。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满洲里海关文学协会秘书长、中国海关文体协会文学创作分会理事。
  • 谋定天下之贾诩

    谋定天下之贾诩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虽然短暂的只有百余年但却璀璨辉煌,这是武与谋的天下。(故事有所改动,与历史有出入)
  •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孙府却说迎春辞了贾母与邢、王二夫人,含泪与姐妹们告别,随了孙绍祖的来人出了贾府。坐在车轿里,迎春回望贾府的匾额慢慢远去,往昔的欢声笑语也渐渐远去了,迎接她的一切,已不再熟悉。她怀想昔日园中无忧无虑的日子,虽是不遂人愿,却也是温暖的回忆。那时她房里的丫头们反在她头上,她也只是手捧《太上感应篇》而不闻不问。终是有恼,也好过如今很多多。她只想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盗爱妈咪甩爹地

    盗爱妈咪甩爹地

    时钟刚刚转到下午五点,许诺言就微笑着放下了手中的笔,回房,洗澡,换上前几天和老公一起出去买的黑色超短裙,然后在自己脸上涂涂抹抹,一边做着这些,她脸上的笑容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嘴里也在哼着轻快的歌曲,今天她心情很好,不为别的,只因为,今天是她和老公刘智勋的结婚五周年纪念日!她和智勋是大学同学,当年,她是学校的校花,而他则比她高两级,是学生会会长,两个同样都是风云人物,走到一起似乎也是理所当……
  • 因你星河长明

    因你星河长明

    秦宋第一次见到唐栖的时候,只有两个字来形容,“冷,艳”,还有被无限放大的熟悉。北润传说中的“美人”秦宋此时正赖在唐栖的身上不肯起来,唐栖扶了扶额,这真的是高冷范男神吗,明明就是流氓无赖的完美结合体。唐栖,我会一直赖在你心上的,你只有我,也只能是我。——秦宋
  • 我的明星老师

    我的明星老师

    新书《我的夫人是凤凰》已肥,可宰。我最大的成就不是你们所说的娱乐圈第一人,也不是什么万民之师,更不是我的财富和地位,我最骄傲的成就是,我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而不只是活成他人想要的模样——夜光。(PS:上面是吹牛,其实这就是一本狗粮型的轻松日常文娱。书友群:661627555。)
  • 血色塔罗

    血色塔罗

    本是纨绔子弟的方程,在家破人亡后,被人暗杀黑暗的小巷。在死亡的漩涡中挣扎清醒过来的方程,居然发现自己回到了八年前,祖父刚刚身死的那一刻。他不知道自己是黄粱一梦还是周公梦蝶,他只是知道一点,他不想让已经经历过的事情,重新再发生一遍。他发誓要改变方氏家族的命运,首先就要先改变他自己的。塔罗,取自埃及语的tar(道)和ro(王)两词,含有“王道”的意思。因此,“塔罗”本身也就是指身为王者的判断力。名为塔罗的命运之盘已经转动,一个愚者,妄想挑战天命,能否成为王者呢?